书城科普碧水蓝天畅想曲
2508200000005

第5章 天池在人间——木兰天池打造“低碳景区”掠影(1)

【周大望 宋海东】

哲人李泽厚说,美是形象的真理,美是生活的真实。人们从追求美的愿望出发,想象出虚无缥缈的瑶池仙境。但是想象中的瑶池、天池永远是想象。真正的人间仙境要靠人用智慧和生态审美观去打造。当我们走进木兰天池,看到展现在眼前的飞瀑流泉、红花绿树、亭台水榭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喊:哦!原来天池在人间…——题记

武汉北部的木兰天池景区素有“湖北九寨沟”“武汉的庐山”之称。景区风光秀美,随处可见飞瀑叠泉、虬枝密叶、秃岩怪石、峭壁危崖。这里的山宁静得像是一个熟睡的婴儿,这里的水晶莹如块块美玉。穿行山林间,你会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尖走路,惟恐惊醒“婴儿”酣甜的梦,也害怕碰碎“美玉”的一角。

对于游客而言,木兰天池眼下已经成为江城最好的踏青及消夏去处之一。景区内不仅山清水秀,且夏季平均气温比武汉市中心城区低6℃~8℃,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万~5万个∕立方厘米,实属尘世仙境。而对于当地环保工作者而言,建设及运行景区的整个过程,生动地诠释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政府的声音: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黄陂区委书记袁堃是一位学者型的干部。他曾经被交流到黄浦江畔挂职锻炼。参照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发展经验,他多次提醒全区干部:“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观念,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进入21世纪,作为武汉市远城区的黄陂最大的发展资本,便是拥有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因此,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大力推进旅游兴区,发展旅游事业。就这样,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新兴景区横空出世。

这些景区的建设,一个大前提是进行“保护性开发”。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景区开发商的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之外,政府的指导、规范功能必须得到充分发挥。而木兰天池能够享有“低碳景区”之誉,恰恰反映了政府主导作用的重要。

来自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是木兰天池的常客。他们并非到此游山玩水,而是充当木兰天池的“护花使者”。他们督促实施木兰生态旅游区环保方案和落实环保实施纲要,对景区的水体、大气、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认真监测和评价,拿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他们定期对景区治污设施进行清查,优化治污方案,确保达标排放;他们还联手景区连续三年开展“袋袋相传”环保宣传活动。

清亮亮的木兰天池里,也汇入了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汗水。他们制定、完善、实施景区通道和主干道的绿化、美化工程方案,完成了动植物生态资源调查,积极保护景区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

城管执法人员同样担任了木兰天池的“保护神”。他们与长岭街道办事处一起,负责景区环境创新与环境整治工作,组建起景区垃圾清运队,实行“全天候”保洁。

旅游主管部门更是甘为开发商的“娘家人”,全程指导木兰天池项目按照规划开发建设,打造原生态的“纯天然”景区。

……

木兰天池的开发商感慨:“景区能够有今天,离不开政府的精心呵护。”

2005年3月5日,在黄陂区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发起了一场“还木兰天池山清水秀行动”,景区周边的5个采石场悉数关闭,响了数年的隆隆炮声再也听不到了。关闭采石场,使当地政府每年损失税收高达百万元。“必须停!坚决关!否则木兰天池山清水秀景致将荡然无存。”黄陂区旅游局负责人如是说。

另一件事更加令人动容。2006年,郑州至武汉段高速铁路进入勘测设计阶段,其中穿越木兰天池景区的长度超过1公里。经过黄陂区人民政府与高铁建设部门友好协商,最终决定过境铁路全部以隧道形式穿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及植被。高铁建设部门表示:“尽管这样一来,造价比砍林开路多投资几千万元,但我们的付出将造福黄陂、造福游客、造福后人。值得啊!”

开发商的声音:不追求翻天覆地,只求锦上添花曹江城系武汉市丰太集团公司董事长。目前,他已经成为湖北旅游业的旗帜性人物。他开发的木兰天池景区,勘测、设计和建设仅仅用了4个月,被媒体称作“天池速度”;他经营的汤池温泉景区一期投资1。5亿元,勘测、设计和建设只用了7个月,媒体称之为“汤池速度”;而他开发的嘉鱼山湖温泉,更是被业界誉为“第五代温泉”。

2002年,在建筑行业已经小有名气的曹江城从欧洲考察归来,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挺进旅游业,开发黄陂木兰天池。

从得心应手的建筑业跨行业去搞旅游,公司里几乎没有人支持。当时曹江城的全部资产为2000万元,木兰天池项目仅一期就要扔进去1300万元,一旦生意不好,很快就要面临破产。曹江城却不这么看。他眼里的木兰天池是一个“绿色宝库”,其主峰海拔520。6米,属大别山南麓一脉。这里沟壑纵横,林木茂盛,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呈现的是一种山水交融的湿地生态。这里蜿蜒着一条长达10华里的大峡谷,由飞瀑、溪潭、怪石、奇木“四绝”构成的自然景观达200多处。大峡谷两头挑着明镜一般的高山湖泊,大小天池的上下落差达380多米。曹江城认为,旅游业在国外被称为“日不落”产业,中国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会像外国人一样享受生活。木兰天池距武汉市中心城区不到1小时车程,景区建好后,武汉人不来才怪。

在一片反对声中,2002年,曹江城与木兰天池所在地政府签订了由其独家开发木兰天池景区的协议,获得50年经营权。

之后,曹江城先后20多次到木兰天池考察,制定建设方案。山里没有路,向导便在前面用镰刀开路,他跟在后面在树上系上红绳子,以免下山时迷路。

与曹江城同行的不仅有向导,还有他请来的一位位专家学者。专家们向他建言:“发展低碳型景区也是环保时代的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经历了肆意挥霍地球资源的年代之后,频发的气候灾难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绿色、环保开始成为人类新的价值取向,并将对全球生产和消费方式带来深远影响。作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将顺应环保潮流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在这种背景下,呼之欲出的是洗尽铅华、合理控制成本的生态型景区。”

曹江城听在耳中,连连点头。是啊,建设生态型景区不仅仅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更在于现代人青睐的是真山真水而非人造景观。他拍板定下了一个建设原则:“不要追求什么翻天覆地、改头换面,只讲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2002年5月18日,曹江城拿出全部家底再加上部分贷款,开工上马。130天工期里,他在工棚住了100来天,每天都忙碌在工地上,关注施工细节,反复提醒工匠们珍惜一花一草,保护好生态环境。为保住一株绿树,他宁可让路改道;为保住一汪清水,他严禁动用水边的一锹土。

半年后,曹江城终于打造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木兰天池生态旅游风景区。

然而,曹江城并不满足,强调景区必须迅速融入旅游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突出做好“三提”这篇文章,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所谓“三提”,一是文化品位提升,二是建筑品位提质,三是环境品位提优。景区要优化硬环境,全面实施ISO14000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争取通过国际认证。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推行绿色经营、绿色开发,如倡导绿色饭店、生态性开发,促使木兰天池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景区还要制订环境目标,即现场控制扬尘、易产生扬尘的粉状物料库存或覆盖,生活污水排放符合GB8978-1996标准;对各类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并大力倡导节能降耗,要求每百万产值水电消耗量比上年递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