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2508300000003

第3章 少年时代——事业成功的奠基石(3)

不过,当然,他不甘于坐冷板凳。他总是想得到大家的注意。为此,他想过很多点子,也玩过不少花招。譬如在课堂上发表下意见啊,或者捉弄下女同学啊,“企图”在小学生中脱颖而出。不过都只是昙花一现,在小学中,他还一直是“普通大众”。

对于这样一个聪明,但是个性突出的学生,老师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也许小比尔的思想深度已经不是一般孩子所能比拟的了,也许他不适应小学的生活,老师们都这样议论,也这样期盼。

诚如各位老师认为的那样,小比尔·盖茨确实有自己追求的东西。这一点在他进入湖滨中学之后开始慢慢地显露了出来,这是在他跟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的事情。而这一切都是微软帝国诞生的前奏,一场科技革新风暴来临的伏笔,他势必要做出一点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人生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比尔·盖茨,不服输,更不屑于平淡地过完一生的比尔·盖茨。

盖氏家族投资计划

如果说小时候的比尔·盖茨让老师和家人“头疼”,那么慢慢长大的比尔·盖茨则更是让家人真的头疼了。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小比尔的个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大概是在11岁的时候,小比尔这样一个爱争论的小男孩打破了盖茨家庭的宁静生活。

他的姐妹一直都比较乖,家庭一直都是其乐融融的,一起打打扑克、玩玩跳棋的。那时候的小比尔尚年幼,比较听妈妈的教导。他的母亲玛丽有着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她希望孩子穿着得体、守时重信、热情好客。多数情况下小比尔都谨遵母命。

不过渐渐地,他已表现出与年龄不符、与众人不同的智力水平来,常常和父母探讨一些国际关系、商业和生命本源等深层次的问题。同时,生活中,对母亲的管教开始慢慢地冲撞。家庭不断爆发着关于意志力的较量,争吵已是家常便饭了。而且,小比尔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的智商远远高于他的父母。玛丽和老比尔有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流。

曾经有一次,饭桌上玛丽看到自己宝贝儿子的衣服又穿得皱巴巴的,就唠叨了几句:“老三,你该换件衣服了!”当时比尔·盖茨正和父亲讨论着一场球赛,兴趣正浓,他头也没有抬:“没关系,妈妈。”可是玛丽实在不愿意让比尔·盖茨穿着这么皱的衣服去上学,她耐心地说:“不是的,你还是去换了再去上课吧!”比尔很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冲母亲嚷嚷:“我知道了,你别再啰嗦了!”

他的表情和言语都显得粗鲁而没有教养,一向好脾气的父亲看着儿子这样,一怒之下,从桌子上端起一杯水,泼到了比尔的脸上。比尔·盖茨吓住了,母亲玛丽也惊住了,急忙拉住了老比尔。小比尔抓起一个面包就冲了出去。

事后,玛丽埋怨丈夫的莽撞,老比尔只是笑着说:“没关系了,他只是缺少人管。是要和他谈谈了。”老比尔就找到了小比尔,和他谈了谈作为儿子应该尊重母亲的决定,同时也为自己的莽撞道了歉。比尔·盖茨也早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就主动找母亲解释了原因,也道了歉,这场家庭风波终于在“谈判”中结束了。

不过,玛丽和老比尔还是不放心,他们就带着小比尔去看了心理医生。

小比尔·盖茨跟心理医生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他是不想让父母控制他才爆发了家庭战争。而心理医生经过一番分析之后,告诉了玛丽、老比尔夫妇:“你们的儿子的意志力比较强。你们最好放手对他的管教,他一定会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的。”开明的玛丽和老比尔夫妇就此作罢,对小比尔的管教也就此告一段落。

但是私下里,老比尔和妻子玛丽商量着关于怎么给儿子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玛丽先开口:“你说咱们老三最近怎么了?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他怎么这么喜欢和我们起冲突呢?”老比尔叹了口气:“儿子大了啊,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我们要尊重他,不然这样一个天才会毁在我们手里的。”玛丽点点头:“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找个合适的环境去。不过现在马上就小学毕业了,也不好转学啊。要不要找个俱乐部什么的?”老比尔点点头:“好主意,我听说当代俱乐部是个好地方,里面的孩子都是智力超群,有独立想法的,比尔在那里没准能学会很多东西的。”玛丽笑了笑:“好啊,我也听说过。那就马上让他去吧。”

玛丽和老比尔的一番商量下,决定将儿子送到当代俱乐部去学习。小比尔开心地同意了,因为爱德蒙曾经说他也要去那里,而且那里的小伙伴们都很聪明。

这里是他进入湖滨中学之前的殿堂。

当代俱乐部是一个小型的有着大学气氛的地方,许多和小比尔一样的智力超群或者说是表现独特、思想独特的小学生们聚在一起,大家共同讨论时事、书籍或者其他社会热题,玩一些挑战智力的游戏。这样的一群孩子都是“早熟”的,都认为自己已经具有了中学水平的头脑。这样的讨论无疑给比尔·盖茨的成长以推动的作用,他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都被进一步的唤醒。他还是腼腆的,不过他的爱争论的个性在这里却发展得淋漓尽致。

看着精力充沛的儿子现在在家里老实了很多,玛丽和老比尔都会心地笑了:总算给他的精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出口了。

在六年级的时候,他进入了经济学特别班,这是由校长和乔治·莱尔斯开办的。这个班的宗旨就是为学生的才智找一个出口,鼓励学生将学习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在这里,他有了自己生平第一篇经营佳作。

有一次,老比尔下班回家,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突然他想起玛丽的嘱托,玛丽让他关注儿子的作业。他突然想起儿子前几天说要写一个经济学方面的报告,他马上喊道:“比尔,你不是说有一篇经济学的报告要让我看么?我现在有空,你拿过来吧!”比尔·盖茨一听开心极了,马上从床上跳了下来,抓着几张纸和一支笔就冲到了客厅。小比尔开心地说道:“爸爸,你帮我看看我的报告吧?这是草稿。”

这个作业原本是下星期交的,不过比尔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向来是提前完成了事的,现在草稿都已经出来了。

老比尔从他手里接过这几张纸——《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即所谓的“盖氏家族投资计划”)。好大的题目,老比尔看了一眼专注地盯着他的儿子,就耐着性子看下去。慢慢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笑着问比尔:“你不是抄的吧?说实话。”小比尔撅起了嘴巴:“父亲,你怎么不相信我啊!这是我查了你书房里面的资料写成的啊。”老比尔说:“好的。那我考你几个问题。”“放马过来。”小比尔自信满满。

老比尔接连问了几个专业问题,诸如什么是投资啊、资本有哪些形式啊等等,小比尔都毫不犹豫地答了出来,而且有的观点还比较新颖。比如资本不一定是金钱,也可以是技术或者是股份等,这让老比尔大开眼界。老比尔越来越兴奋,他拍了拍小比尔的肩膀:“不错,你真棒!来,你看,这里还要修改一下。”

接着,他慢慢地指点着小比尔的措词的问题,还有在有些细节上的处理等等。小比尔拿着一支笔,不停地在纸上画着,时而还抬起头和父亲讨论些问题:“你说这种资本形式是不是可以保值啊?公司的结构应该这样安排吧?进入国外市场是不是应该首先从国内市场开始啊?”老比尔越来越有兴致了,父子俩头对着头,专心致志地讨论这些问题。

母亲玛丽从外面回来,看到父子俩在那里专心地为比尔的作业而讨论,她放心地笑了。因为她最近一直没有时间去管小比尔的作业了,她需要照顾小莉比。

很疼爱小比尔的外婆知道宝贝外孙的作业得到父亲的夸奖后,忙着为其报告粘封皮。而姐妹们则给他做了漂亮的封面,并帮他用漂亮的字体眷写了下来。

在这篇报告中,比尔·盖茨将资本比喻成一个年轻人,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发明家,他发明出一种心脏保护系统,并且竭力地向医院推销这项发明。行文中,他意识到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雇佣工作人员是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写道:“假如我的想法好,而且能雇佣到优秀人员并得到足够的资金,我一定会成功。”报告中流露出小比尔天然的经营头脑。

讲台上的小比尔慷慨陈词,小小的脸上写的满是自信。他缜密的逻辑、丰富的想像力还有创意让听众不由得频频点头。这么小的他就已经深刻意识到经营之道,这让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不已,也感到有点匪夷所思。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他的赞扬,他得意地扬起了头。当然,他的这篇报告也得到了“优”。

看着这样一篇优秀的经营报告,人们很难相信这出自一个11岁少年的手。不过这篇文章不是随意所致,而是饱含着比尔的目标。他曾经想过要让这样一项计划实施。

由此可见,11岁的比尔·盖茨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他已经学会用自己读过的书来写作业,学会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见解。知识已经内化为他的一部分,而他的经营天才也开始显露,一切都在朝着未来的“微软之路”发展。但一切都缺少一个契机。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决定却诞生了——父母决定将其送入湖滨中学读书。在几十年后,他的父母还在为当初这个无意的决定而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的这一决定会在若干年后改变世界。

与保罗·艾伦在湖滨结缘

结交一个好朋友是一辈子的幸福,而结交上一个一辈子的好朋友则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中学时期的友情往往是没有什么杂质的,干净而纯粹。大家纯粹是因为相互的吸引、彼此的嗜好而走到了一起。这样的友情也往往是最持久的,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很多人到两鬓斑白、行动迟缓的时候都还记得自己中学时候的朋友。

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的友情至今仍是商界中的神话,他们相互吸引、相互帮助,保罗·艾伦给了比尔·盖茨很大的帮助和启发,这两人后来共同缔造了“微软帝国”的神话。

此时比尔·盖茨已经进入湖滨中学读书。

湖滨中学是西雅图当地一所十分有名的私立中学,它只招收男生,收费之高(每学期5000美元)在西雅图也是首屈一指的。不过它的教学质量和学风也是一流的,它的培养目标也是比较特殊的,因材施教,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才华。这所学校在华盛顿州被称为“天才的摇篮”。

比尔·盖茨一天天的长大,原来的小学已经不能给他更好的成长空间了。母亲玛丽和父亲老比尔老是在讨论着他的未来。

有一天,玛丽忧心忡忡地说:“我们不能再让比尔这样子下去了!他对上学一点也不感兴趣,卡尔森说可能是学校的课程不适合他的发展。我们是不是应该让他转个学校呢?”“我也这样想啊,他最聪明,潜力也最大,我们不能让这样一个天才被埋没啊。”老比尔叹了口气,“你觉得去哪里好呢?”玛丽想了想:“听说湖滨中学挺好的,我们要不然就把比尔转到那里去?”老比尔拍了拍大腿:“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因为考虑到它贵就没有开口。既然你这样说,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玛丽也笑起来:“贵怕什么!听说那里对智力特别的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特别注意孩子创造性的培养。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咱们儿子个性的地方了!”

关于比尔发展的讨论就这样很快地得到了一个一致的结论。

比尔听说湖滨中学有很多聪明的尖子,他的不服输的个性和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的癖好都得到满足,他开心地叫好。

当时,小比尔临近12岁,他的生日10月28日在湖滨中学11月1日之前,这也恰好是湖滨中学的底线之上。小比尔顺利地进入了湖滨中学的低学部,就读于七年级班。当时的保罗·艾伦比他高两个年级。一开始两个人并不认识。

两个人的结识源于对计算机的共同兴趣,两个人深厚友谊的建立也是基于对计算机事业的共同爱好和追求。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方兴未艾,渐渐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成为了新技术的代表。不过因为造价奇高,很多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去见识一下。不过作为湖滨中学,这样一个有着独特的培养目标的学校却将其引进了,这也改变了比尔·盖茨等一大批湖滨学子的未来,也造就了两个人的友谊和事业。

1968年,小比尔在湖滨中学的第一年临近结束的时候,学校引入了一台打印机,然后将其和型号PDP-10型计算机相连作为计算机来使用。并且为大家开设计算机知识的课程。这为学生涉足这一个崭新而令人兴奋的世界开了一扇窗户。

这甚至不能被称为是一台计算机,和现代的计算机相比,这台计算机无疑是庞然大物。这台计算机需要有一个面积2平方英尺、高6英尺、重250磅的支架才能承载,而且更恐怖的是,它的运算能力甚至还比不上现在的电子手表。

但尽管如此,这对比尔这些对数学和逻辑痴迷的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大家几乎是一见钟情,对计算机着了魔。

一有时间,大家全扎进了麦克阿利斯特厅(放计算机的地方)。因为机少人多,大家相互之间频繁碰面,就这样,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就在小小的计算机房结缘了,从此开始了比尔·盖茨和计算机一辈子的“爱恋”,也开始了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人一辈子的友谊。

大部分沉迷于计算机房的学生都比较邋遢。可能是因为很久都没有洗澡换衣服的缘故,大多人都衣着不整,头发乱糟糟的,甚至有头皮屑。可是保罗·艾伦却不然,他是一个很漂亮、很有风度的大男孩。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看上去并不温和而实际温和的人,通常比盖茨更容易接近,也更为友善……即使你在门那儿追上他,他也会停下来与你搭讪”。保罗的人缘就相对比较好。而比尔·盖茨,因为他是新来的,加上人又有点腼腆,朋友并不多。

当然,留着浅色小胡子、说话轻声细语的保罗·艾伦很容易就吸引了比尔的注意。

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又同时出现在计算机房里,同时冲到了那台“计算机”的面前,两个人相对一笑。

保罗先开口:“你就是比尔·盖茨吧?早听说你很擅长数学了,而且计算机也学得很好。我叫保罗·艾伦,比你高两个年级,很高兴认识你。”小比尔有点惊奇,他一直都是一个有点自闭的人,人缘并不是很好,况且他才上一年级。而保罗是很受欢迎的人,他怯生生地伸出了手掌,握住了保罗的手:“你好。我也早听说过你,我们共用计算机吧?”

就这样两个人相识了,而且两个人的友情随着在计算机房待的时间越长而越来越深厚。

也许是比尔的爱争吵、精力旺盛的个性需要找个温和的人来辅助,也许是两个人共有的超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两个人的关系格外好。虽然两个人隔着两个年级,虽然两个人的性格迥异。不过互补造就了认识,而共同的兴趣促进了彼此的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