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2509000000006

第6章 心理博弈的策略:了解他人心理,成就自我人生(2)

冀州被称为“粮仓”,由于这座城关乎着整个军队的吃饭问题,因此,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当时的冀州是由韩馥把守着。可是,袁绍顾不了那么多了,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他决定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袁绍给韩馥写了一封信,信中向他求教了如何赚得粮草的事宜。韩馥一看是自己的盟友向自己请教,于是,便决定给对方送去一些粮草,帮助他们解决掉眼前的困境。

袁绍接受了对方馈赠的粮草,看到对方上了钩,便说:“谢谢给我们的粮草。作为回报,我可以帮你一个忙。听说公孙瓒要对你们进行攻打,咱们联合起来,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击溃他。”韩馥见自己的老朋友这么关心自己,便答应了。于是,没过多长时间,他便邀请袁绍带兵进入了冀州。

袁绍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却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地像钉子一样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候,韩馥才意识到,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孤身一人悄悄地逃出了冀州。

袁绍为了战胜韩馥,首先虚心向他请教粮草的问题,然后,便一步步地接近了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就像韩愈所说的“术业有专攻”,只有专注于某一方面才能够把事情做好。但是,仅仅会做好一方面的事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呢?那就要从其他的地方学习经验了。为了操纵他人的心理,可以利用向别人虚心请教的时机,巧妙地转败为胜。

唐朝时期,吐蕃和回纥两国在一个叛将的煽动下,联合出兵,进犯中原。三十万大兵浩浩荡荡,一路前行,很快便逼到了泾阳。当时,泾阳由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仪把守着,他只有一万多名精兵。面对扑面而来的敌人,郭子仪认识到了形势的严竣性。

进兵途中,这个叛将忽然生了重病,死去,因此,吐蕃和回纥便失去了中间联系人。双方都想争夺战争的指挥权,因此便激起了矛盾,而且逐渐激化。郭子仪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决定乘机削弱这两支军队的力量。

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郭子仪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一起对付过安禄山,他决定从这个关系入手。郭子仪亲自来到了回纥营中。

回纥首领见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热情款待了郭子仪。休息时间,郭子仪说:“一直以来,大唐和回纥的关系都很不错,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还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回纥首领回答说:“是的,一想到那一仗,我就非常地兴奋,那一仗打得真是太漂亮了!”

“可是,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的机会,乘机得利。”郭子仪摆出一副向对方求教的姿态,问道。

回纥首领听了郭子仪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愤然说道:“你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幸亏你即使提醒,要不我们早就当了炮灰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

说完,郭子仪和回纥首领便立誓联盟。没过几天,郭子仪便和回纥一起合兵攻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

郭子仪摆出一副向对方求教的姿态一边向回纥首领提问,一边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除去本身的努力以外,还离不开他们善于向他人学习。通过虚心向他人学习,有时候,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虚心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懂得虚心的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现,任何地点都可以留意。知识无涯,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全部掌握,其中绝大部分我们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不停地去了解。因此,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虚心向别人请教都是非常必要的。

谦虚低调的生活方式才是“立人之本,处事之道”。只要有不断用学习武装自己的愿望,只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你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作为天地之间的一分子,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十分渺小的,以个人能力所能知道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在我们身边,比自己强大的人很多,面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如果我们能培养出这种“虚心”,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在人际交往中,便能做到游刃有余。

在工作中,拥有了虚怀若谷的精神,是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好处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态度,才能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为你的成功赢得砝码。

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知识都比较系统。可是,一旦到了工作岗位上,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了。这些实际应用都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没有哪个人会告诉你哪个该学、怎么学习,知识的积累靠的是自己的不断探索。

以谦逊的态度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如果你能放下架子,虚心向他人请教,你会发现别人的身上有很多地方都值得你学习。虚心求教,不仅能让自己很快进步,还能让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很快融入集体中去,何乐而不为?

摸准对方的心脉,让他跟着你的思路走

不可否认,心脉是一个人最脆弱的地方,要想实现对他人心理的掌控,首先就要将对手的心脉摸准。

摸准对方的心脉,知道别人的所思所想,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摸准对方的心脉,都可以牵着对方,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

曾经有人说,要想让别人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首先必须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就要失败。可是,如果你不能准确抓住别人的心脉,找到别人的诉求,又怎么可能让对方喜欢你呢?

乔·吉拉德是美国的汽车推销大王,在推销过程中,他对这一点有过深刻的体验。一次,一位顾客向他买车,他给对方推荐了一款最好的车型。

那位顾客对车比较满意,并准备掏钱购买了。可是,就在成交的一刹那,对方却又突然改变了主意,离开了车行。

为此,乔·吉拉德郁闷懊恼了一下午,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晚上11点,他还没有睡着,便忍不住给那位顾客打了个电话,说:“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推荐过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可怎么突然走了?”

这时候,对方那边传来了声音:“喂,老兄,你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是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了,所以特地给您打个电话,希望您能指教!”乔·吉拉德急忙解释说。

听到这里,对方问:“真的吗?”

“肺腑之言!”乔·吉拉德回答。

对方还是有点不太相信:“好!那你现在是在用心听我说话吗?”

乔·吉拉德表示:“是的!非常用心!”

对方说:“可是,今天白天,你根本就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说我儿子就要进入重点大学念书了,我以他为荣。可你呢?却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乔·吉拉德确实不记得对方提过这件事情,因为当时他根本没有注意。乔·吉拉德认为生意已经谈妥了,他没有留意对方说什么,反而在听办公室另一位同事讲笑话。

这就是乔·吉拉德失败的原因:客户除了买车,更想得到的是对于自己优秀儿子的称赞,可乔·吉拉德不明白这一点,他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已经成交了”。这样做,怎能不失败呢?在推销过程中,要想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就要抓住对方的心脉。这里有一个成功的例子。

星期天,在电器商店,一位年轻的销售员在陪一对中年夫妇挑选液晶电视。这两位顾客几乎把店内所有牌子、不同型号的液晶电视都看过了,可还是没有购买的打算。

这时候,销售员并没有急着让他们夫妇赶紧买,而是不急不躁地同他们拉起了家常。

销售员问:“你们为什么要买一台液晶电视?”

女顾客回答说:“我父母就要过来了,这个电视是买给他们的。”

听到这里,销售员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在举棋不定呢?”

男顾客说:“我和妻子都不怎么喜欢看电视,所以,我们家里只有一台老式的小电视。眼看儿子就要中考了,我怕电视影响了孩子。”

对此,销售员一边表示同情,一边在心里琢磨:看来,就电视谈电视已不能促成这笔交易了。销售员转换了话题,问:“大姐,你们的孩子是单独在一个房间里吗?”

女顾客回答说:“是。过一个月就要中考了。”

销售员说:“要不这样,你先预定上,等一个月之后再来提取。既不会影响孩子的考试,也不会耽误了老人收看。”

销售员的这番话朴实无华,充满了动人之情,终于拨动了这对夫妇的心弦。

看到犹豫不定的客户,销售员和他们拉起了家常。他们从老人谈到孩子;从照顾孩子谈到爱抚老人。整个过程中,销售员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正是由于销售员准确地抓住了对方的心脉,才实现了对顾客的导向,才促成了这笔交易。

现代社会,我们不仅要学会看书,更要学会做人;不仅要学会关心别人,还要学会奉献,学会与人合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对方心脉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牵着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够让你实现和对方的成功沟通,还能及时获得对方的谅解,而且还能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只要瞄准了目标,击中了“要害”,对方就会跟着你的思路走。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摸准对方的心脉,多考虑一下对方的利益,才能使沟通的语言更得体、更有效,才能更容易打动对方的心灵,才能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

生活里总会有这样的事情: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却不以为然。这时候,一味地对他进行指责,是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的。相反,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了解他、理解他,则更能帮助他此后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摸准对方的心脉,就能牵制住对方,让他跟着你的感觉走。

不管对方出现了哪种思想,无论对方表现出了怎样的行为,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找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就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言语与举止。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当时的情景中,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呢?”这样,你就可以为自己省去许多的时间和烦恼,成功地控制他人了。

必要时需要洒下几行泪,赢取对方的怜悯

人心都是肉长的,铁石心肠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在人际交往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受到对方反对的紧要关头,要学会不失时机地滴下几滴可怜兮兮的眼泪,这样不仅会轻而易举地调动起对方的同情心,让双方之间在感情上靠近,而且还会让对方和自己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样就可以为操纵对方的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遍洒热泪”赢取别人同情的方法,是古今中外成就大业者经常使用的一个招术,刘备的江山不就是他哭出来的吗?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刘备是很会哭的,尤其是他想当皇帝的时候,哭得更是恰到好处。

公元220年,曹丕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的皇帝,这条消息传到成都之后,让自立为王的刘备着实大吃一惊。刘备虽然远在四川,但无时无刻不在想要问鼎中原。当他看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却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哭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于是,刘备使出了杀手锏——痛哭。在他的命令之下,朝中的官员纷纷挂孝,向着遥远的许昌进行祭拜。由于想当皇帝,刘备哭得很是彻底,情到深处,竟然哭出病来。后来,刘备连政务都顾不上打理了,便将所有的大事全都交给了诸葛亮。

对于诸葛亮的“痛哭”,刘备自然是心知肚明。这时候,恰好有一个渔夫在夜间捕鱼的时候,从水中捞到一块金光灿灿、瑞气盘旋的玉玺。诸葛亮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治疗刘备痛哭的药方,于是便率领着群臣奏请刘备当皇帝。

看了奏折之后,刘备停止了痛哭,在诸葛亮等人的“苦劝”之下,他高高兴兴地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蜀”。

任何一种行为,在其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心态。为了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处于劣势,就要想办法赢得对方的同情,为自己赚得成就自我的基础。我们可以把流眼泪称之为做人的一种精明,一种圆通,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大智慧。在必要的时候,洒下几行热泪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经过几轮的淘汰之后,周浩脱颖而出,被一家房地产公司聘用,过了一个月的试用期之后,他就可以转正了。周浩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月之内,说服一个“钉子户”搬迁。如果成功,留下;否则,走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浩进行了多方的打探。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公司本来征用了一块土地,各种手续都办妥了,但迟迟却不能开工,原因是在这块地里有一户人家不肯搬迁。这户人家只有一位老人。他大字不识两个,脾气倒是倔强。土地被征用之后,别人都一户一户地搬走了,只有他死活不肯走。为了说服他搬迁,公司的人来了一茬又一茬,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游说的人是去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结果通通败下阵来。

周浩感到很头疼,放弃,等于丢了好不容易找来的工作;要想留下,只有想办法说服他。可是,公司里那么多优秀的人都失败了,他一个刚刚入职的毛头小子,怎么能行呢?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这天,周浩轻轻地敲响了老人家的门……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周浩出来了。

周浩很高兴,立刻回公司向老板汇报:“老板,老人答应搬了!”老板将信将疑:“我们那么多人,花费了那么长时间,都没搞定,你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周浩开玩笑说:“那是因为你们太优秀了。”

老板急于知道周浩采用了什么办法,就问:“那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周浩说:“我进门之后,并没说明来意,而是与老人聊天,并将话题引向了他年轻的时候。老人讲述得非常投入,我也听得很认真。说到激动之处,我还时不时地流了眼泪。最后,我才说明来意,起先他也是不同意,直到最后,他才同意了。”

“你是怎么说的?”老板问。

周浩说:“我是这样说的:‘老大爷,您能不能替我考虑考虑?如果您不同意,那么,出了您这个门,我的饭碗就没有了。’看到一个年轻人为了工作流下眼泪,老人或许有些不忍,便答应了。”就这样,周浩被留在了这家公司,很快便转正了。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采用以泪赚怜的行为技巧,会给对方一种慰藉、一种体贴,责的是自己,安慰的却是对方。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仁慈心、同情心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差不多每个人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怜恤受难者的仁慈感情。利用这种人性中善良的光辉,就可以将自己的世界照亮;用自己凄凉悲怆的眼泪,可以激发出对方的感情之水,相信,即便对方是铁石心肠,也会对你网开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