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眼看人生
2509400000029

第29章 全面的人生(2)

古时有个村落背山面海,村中男人都靠打猎捕鱼维持家计,妇女们则卑顺地照顾家庭、服侍丈夫。佛陀觉得他们这样的生活,不但造作恶业不自知,而且毫无生趣,于是便到村落说法。

佛陀一走进村落,无论是卑顺的妇女或自大狂妄的男人,都被佛陀庄严柔和的气度所感化,静静地聆听佛陀演讲杀生的罪业与六道轮回。

佛陀教示众生,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履仁行慈、博爱济众,福常随身,卧安觉安。天护仁爱,在所得利。

意思是,培养内心仁德的第一步就是不杀生,平时说话要很谨慎,不要动辄粗言鄙语,心中要有爱,若能如此,生活就可以适心如意无烦恼。一切行动以仁德、慈悲、博爱为原则,爱护万物,尊重生命 ,能博爱济物,这份福永远都在身边,自然睡在何处、住在哪里都一样。上天总是保护具仁爱的人,无论如何,有仁爱的人终能得到利益。

村民都心开意解而欢喜地接受佛陀的教法,弃渔猎而迁居农耕,一样生活安定,而且更加和睦。

现代生活很便利,究竟还要希求多好?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这种人生无不就是为了一个“贪”字。可知道,无明烦恼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积,所以每个人应该自我调整 好心态,守持简单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净,也是最健康。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开示》

幸福的生活,完全可以从简单的物质条件中获得,因为人类的基本生存实在是所需无多。衣食住行就其原始意义而言,只具有简单的功用:食物是为了充饥;服装是为了避寒;房屋是为了休息;交通工 具是为了代步。人类的需求本也不难满足:当我们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有滋味;当我们瞌睡的时候,睡在哪里都香甜……

为什么今天的人会有那么多要求?生活中的许多需要,与其说是生存的需要,还不如说是社会使得我们产生的需要。人类的欲望正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滋润下,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刺激下,无限地增长着 。而一味追求物欲的生活,又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烦恼和痛苦。所以,东西方的圣哲们,都普遍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

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原则,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单纯;使我们不必将所有的时间用来为物欲奔忙,从而享有生命的闲暇。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原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使人 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减少由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犯罪现象,乃至世界战争。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忙就是营养

忙而不乱,累而不疲。

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忙”没关系,不“烦”就好。

工作要赶不要急,身心要松不要紧。

应该忙中有序地赶工作,不要紧张兮兮地抢时间。

──圣严法师《享受工作——圣严法师自在语》

在“忙”中,有数不尽的乐趣;在“忙”中,有无限的喜悦;在“忙”中,能安身立命;在“忙”中,能多所体悟。“忙”的生活实在太美妙了!在“忙”中,我感觉到懒惰懈怠实在就是罪恶。

随着佛教的发展,五十岁以后,我又忙出另一片天地。在建寺安僧、办理学院、成立养老育幼事业、从事出版文化工作等方面,我都写下了“忙”的历史。但有谁知道,我常常为了开导一个顽皮的小孩 ,忙着想尽办法;我往往为了疏通一位固执的老人,忙得舌干唇燥。时间在忙碌地思考,忙碌地做事中飞逝而过。佛经上说:“常做佛事,永不休息。”在忙碌的度众工作中,我学习到谦虚耐烦的美德 ,也长养了慈悲包容的雅量,真是人生一大收获。

佛光山开山之初,我忙着带领弟子们披荆斩棘,启建山林;平日里,我忙着在全山扫除各地落叶;假日时,我忙着进厨房供应香客素斋;山洪暴发时,我忙着以身挡水,保卫道场,事后还要忙着做好水 土保持工作;台风来袭,我忙着巡视各地,灾后还要忙着修补摇摇欲坠的草寮。经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忙”的生活中,我对于这句话有很深的体会,因为佛光山的一沙一叶中,有我 全部生命的虔诚供养。

近十年来,我的弘法脚步拓展到国际舞台。我曾六去印度朝圣,八赴欧洲弘法;我曾七往澳洲、纽西兰大洋洲地区巡视寺务,三到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视察佛光山的别分院。为了将大乘佛法传入西 方世界,我去过北美洲的美加一带三十次以上;为了每年为期三天的佛学讲座,香港地区我来往不下十五次。在马来西亚的莎亚南体育馆,我主持过八万人的集会;在印度的拉达克,我爬上海拔四千公 尺的高地,向当地信众弘法。联合国大厦曾有我过往的足迹,印度总统府、泰国皇宫、美国白宫也留下我和各国领导人会谈的历史。中国的长江三峡,我曾亲炙过它的风采;世界的七大奇观,我也曾一 一伫足观赏。在倥偬的弘法行程中,我浏览过莫斯科的红场风光;在繁忙的北欧之旅中,我见识到瑞典和平幸福的社会主义。走访得克萨斯州的美国太空总署,使我对尖端科技的成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参观加利福尼亚州的环球影城,让我对声光化电的功用有了深一层的认知。我忙着做一个地球人,将欢喜遍撒十方世界,将自己融入万物之中,每天过着既充实又幸福的忙碌生活。

滚石不生苔,流水不生蠹。忙,才能发挥生命的力量;忙,才能使我们身心灵活起来。经云:“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又说:“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 之不止,必得泉水。”借着忙,将自己动员起来,才能一鼓作气,先驰得点。如果能善于忙碌,“忙”就是一帖人生康乐的最佳营养剂。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有一句话说:“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吃饱饭没事做的人,一定不快乐,一点意思也没有。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这世间又有谁会是闲人呢?看社会上每个人,每天总是匆匆忙忙,一副忙碌状,而他们忙得并不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活得很无聊,正事不做,却忙着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 这种忙,我想,在饱乐之后,一定是疲倦与空虚。人生宝贵的光阴就这样浪费掉了,真正快乐的工作,他却没做到。

什么是人生快乐的工作呢?凡有利于社会群众的工作,都是快乐的。但有人却不这么想,每天为了自己的私欲、自己的需求而忙碌,造成了心胸不能开阔,无法接触到真正善良可贵的本性,把自己关闭 在私我私欲中,宁愿空抛时光在无所事事的是非无聊中;这种人生毫无人生价值感,哪有乐趣可言?

“忙人无是非”,的确是。因为人生苦短,而真正需要做的事实在太多,如计划、推行……忙人时常都是要分秒必争、心无旁骛,为人群、福利事业而努力。他们过得殷实而富有意义,这种“快乐忙” 的人生,哪有空闲时间去惹是生非呢?

──证严法师《静思、智慧、爱》

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危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 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达摩二入四行观》

宽恕是自利利他的善行。“宽”是不记他人的过错,“吮则是原谅他人的过错,所以宽恕是忍辱及慈悲的积极表现。所谓“怒”是心奴,“吮是心如。嗔心一起,因为不能作主、无法宽恕他人,进而引 发身口意三业造恶,就成为自己心的奴隶,将来更须承担种种苦报;相反地,如果知道回光返照,忍恶无嗔,这念心如如不动,且宽恕他人,作自己心的主人,如此就得大自在,不但自利亦能利他。

──见胆法师《任心遨游大自在》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 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般人说:“我恨你”,但是你恨对方,对方也许并不知情。因为不知情,他也不会少一块肉,或有任何损失,反倒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静,痛苦不已,因此,我们要了解,“ 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

唯有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要痛苦。”

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 麻烦。

佛陀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训诫弟子们要大智若愚。假如,自己觉得修养没那么好,没办法轻易宽恕别人,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就 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

因此,快乐要先学习从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么,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

──慧律法师《慧律禅师文集》

培养信心

信心

信能渡渊,

摄为船师,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证严法师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原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 疑虑。是名信自。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信自的含义是:相信我现前一念真心,本来就不是身体内的肉团心,也不是第六意识攀缘尘境、妄想分别之心。这一念真心在时间上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没有边 际涯畔。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全体本是我一念心中所显现的影像。我虽然无明昏迷,起种种颠倒,但只要一念回光返照,专持弥陀名号,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对此不 再存有丝毫疑虑,这就叫做信自。

世间一切事业的成就,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成就,人生一切宏伟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信心。有信心,就有力量。信心在佛教修学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从初发心直至成就无上菩提,自始至终, 信心贯穿着全过程。修行的层次有高低,信心的层次也有深浅。从初发心直至成佛,无不是由于信的力量的推动,我们才能一步步地从凡至圣,从染至净。所以说信心是学习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间成就 一切善法的根本。

信心是善法,不通恶法。“百法”中的十一个善法,“信”居第一位。我们现在往往讲信有所谓迷信、邪信。在佛法来讲,这些说法不符合信的本质。佛法认为信是纯洁的,不是恶法。所谓的迷信、邪 信,佛教里称之为邪知邪见,不叫信。如果把迷信和邪信也放在“信”里面,就把信的内容搞混乱了。我们学佛的人,要正确理解信的纯洁性和重要性。

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为什么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一个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然后要信法。法一方面是佛的言教,一方面是一切事物的真理。佛的言教主要是讲什么呢?一是讲诸佛菩萨成就佛果开大智慧的方法和经验是什么,诸佛菩萨所取得的成就是什么,所积累的功德是什么 。诸佛菩萨在十方法界是怎么样教化众生、成就众生。其次,就是讲到一切众生应该怎么样根据诸佛菩萨所找到的方法、所取得的经验,自己也照着去做。

然后是信僧。僧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贤僧,他们都是在修行道路上取得了不同成果的圣贤。为什么说有不同程度的成就呢?因为小乘有小乘的成就,大乘有大乘的成就。小乘有果位之高低,大 乘也同样有果位之高低。在不同的果位上如何修、如何证,在教理上是叫如何断、如何证。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

所以信就是信四件事。信真如,信佛、法、僧三宝;也就是信自己、信三宝,由三宝引导我们开发自己的真如佛性。

要信根本,信自己有一个问题,信自己在诸佛菩萨的指引下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要这样来建立信心。这种信心才只是像磐石一样的坚固不可动遥信心的坚定要到什么程度呢?要坚如磐石不可动遥怎么 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要一点点地去实行,一点点地断烦恼、证菩提。烦恼淡化一点,就有一点体验。有了体验,就会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信心、培养自己的信根、增长自己的信力。

──净慧法师《禅堂讲话》

从心不苦到身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