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509600000039

第39章 片时春梦行千里

林汉筠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这是一个摄影家发给我的照片。一辆花轿,数十人擎着彩旗,分成两列,鞭炮响起,一个身着红衣的新娘往轿门里钻,那个挂着红挂子的新郎满面春风拉着轿幔,轻轻地,生怕四月的风吹伤新娘的秀发。

这是凤岗客家风俗节抓拍的一个镜头。据说,这张照片还获得过全国大奖。

我轻轻地翻着照片,仿佛看到温暖的阳光从楼顶的花岗石上穿射而来,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柱,透过排屋小小的窗口,将整个排屋楼照得金光闪闪。

4月26日的阳光,是那样温暖地照着。尽管外面一阵鞭炮响起,金鼓齐鸣,花轿也早就待在禾坪上,赶热闹的人们还在伸手向接亲的小伙子讨要喜钱,打打闹闹,将小村的春天擎得喜气洋洋。门前的喜庆将树上的小鸟催得不知东西,扑通扑通地向上飞来飞去。

我分明闻到新娘那淡淡的清香。那是昨天晚上新娘家冲的“大吉水”呀。一大桶绿叶(柚子叶)水给出嫁女洒浴,掠过新娘的耳鬓,流过她的秀体,流过亲情的眷念,深情地留进了新娘的心田,捎去亲人的祝福。

“新剪新布做新衣,新床新帐配新被,新梳新人娶新嫂,新郎新妹新夫妻。”那个略显福态的阿妈,小声哼着客家山歌,像自言自语,像千万叮咛。只见她笑了笑,便拿着梳子,在姑娘头上扎着凤髻。嘻嘻,别忘了插上那根银钗,这是客家的好兆头呀,不然,怎么会叫“上头”?阿哥将家中亲人馈赠的小钱扎成一个红包,放在新娘的手中,或者系紧在她的腰间,这是“揽腰红”。

尽管外面喧哗声起,姑娘还是不慌不忙地接过大婶倒来一盆温水,将毛巾轻轻地揉了揉,然后敷在脸上,这是“上头开脸”呀。穿好嫁衣坐在妆台前,背上背一面镜子、一本日历,脚下踏着一面竹筛。

“正酒”时辰已到,锣鼓、笛箫、花轿到了,那一声震耳欲聋的礼炮,在虔诚地叩响着排屋楼的门。一下,两下,三下,门终于重重地打开,站在新郎倌旁边的那个小伙子拿过红色的袋子,将换来的零币向排屋楼向坪地撒去,“呵嗨”一声,新郎抓着新娘的手,与新娘一道跨出大门。

新娘的脸上还留有泪痕。是呀,即将挥别养育二十多年的家,想起来谁不会伤心落泪。调皮的新郎拢在新娘的耳边轻轻地说:亲爱的,我们走吧。一句话,就这样写成了一生的喜怒哀乐,一个眼神就注定了一生幸福忧伤。新娘牵着新郎的手,脸上泛起层层红晕,在他撑开的红雨伞下,缓缓地向前走去。

轿门大开,“茶香酒香,子孙满堂,百年好合,五世其昌”,族中叔公一边将新娘牵进轿门,一边念念有词地锁上轿门。

为什么要锁上轿门?这归于民间传说祝英台的故事。相传祝英台与学兄梁山伯自由相爱,遭到父母反对,被迫嫁他人,因未锁轿而导致祝英台离轿撞死在梁山伯墓前,双双化作蝴蝶永世不再分离。客家人最实在,他们崇尚坚贞不渝的爱情,来生来世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不求来生,不求化蝶,只求尘世大爱如歌,人人相敬如宾,世间不再刀光剑影,烽火连天烧。从此以后,新娘上轿都要请族间德高望重的老人锁轿。

一路笙笛,鞭炮不息。

迎新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婆家,由两个生男丁的福泽妇女到花轿前牵新娘出轿,由村的门楼进入到新郎家。只听得轿夫高声叫道:“今者轿门两旁开,金银财宝做一堆;新郎新娘入房内,生子生孙产秀才。”轿子被轻轻地放下,轿帘被略显富态的阿妈撩起,新郎当即搀着新娘向家门口走去。

可是,等待她的是一盆烧得通红的火盆。盆里盛放着烧好的木炭,火盆正溅起几点火星,稍不留神就会将裤头燃着。新娘跨过门槛的火盆寓意为驱邪,也表示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平平安安。“来,把手给我”。新郎伸出大手,看着腼腆的新娘,小心呵护着新娘顺利通过火盆之后。我仿佛听到一首诗,像唱给那对新人的:“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掌心/让温暖传递/牵你的手相拥/走过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将印证/我们彼此的真爱/亘古不变”,新郎搀着新娘来到洞房内独坐小憩。

在此之前,在洞房的喜床上撒上许多花生、糖果、橄榄、瓜子,村中男女小孩上床抢吃糖果,意谓为抢果子,寓意为“早生贵子”。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宰杀一只“拦门”公鸡,待新娘缓缓地走进大门后,掌声响起,新娘向来宾款款献礼,其乐融融。

接下来,就是新娘“回红”了。“回红”又称“回门”,是新娘与新郎一道第一次回娘家,一般在婚后第二天上午或者第三天上午,带一壶猪肉、鸡肉和鸡蛋做的汤一同往娘家。这天宴席上,女婿要坐上席,妻家的叔祖辈老人也只能作陪,岳母大人还要亲手蒸一碗酒娘蛋给女婿吃。这是做女婿的在岳家惟一的一次贵宾待遇。因为是上宾女家众家族亲友都来敬酒,以示上宾之礼,所以往往喝得酩酊大醉。另有一个原因就是女家怕男的“好赢”(当地客家话又叫“拣赢话”:自视高而逞能笑话对方无能的意思),故在喝酒上精心应对,多邀集族中能喝善饮之人陪酒,尽力使新郎一醉(自然也有分寸)。

按规矩女儿“回门”不能夜宿娘家,必须在当天返回。此时男人早已有七八分的醉意,娇妻在旁,两眼微嗔,面带娇羞,而男人趁着酒劲愈发爱意朦胧,醉眼含春,一对新人相携相扶,一路趑趋趔趄,一路交头接耳,摩摩索索回转家去,别有一番风致。

客家人婚嫁风俗竟然如此地生生不息,在慢条斯理的承受过一次次现代风暴,在经过“现代意识”的侵袭之后,仍然款款地展露着自己原本的真实。是的,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礼是人们用以规范婚姻关系的重要手段。作为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构成两性共同生活的社会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作为重大的民俗活动,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今天,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已不再是维系媒姻的根本,当排屋楼的婚俗已不再盛行,人们向往着另一种简约的经济的更是一种时尚的婚礼方式,来演绎自己人生的这一大事。故事就开于凤岗,离凤岗排屋楼不远的官井头成功岭。这是一座普通的山岭,基于由开发商何焯辉先生开发后,以成功岭命名,想不到在2009年,这座山岭开启了另外一扇成功大门,由何先生个人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了华南地区最大的婚纱城,成为东莞市继虎门服装、厚街家具、大朗毛织后的又一张名片。该婚纱城占地38万平方米,建起了罗浮宫、西西里城堡、人工天鹅湖等50多处特色景观,还有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日式花园、室内面积6000平方米的梦幻影城等40多个特色场景。

2010年1月9日,迄今在中国内地举办的人数最多的港人集体婚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天,来自香港102对夫妻举行的集体婚礼,除采用客家麒麟、八人大轿、古代八仙及媒人婆等传统婚庆元素外,还糅合了英式御林军、皇家马车等西式风格,他们在举行盛大的花车巡游后,还共同品尝了长244米、宽1098米的巨型蛋糕,这可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婚礼蛋糕呀。

100多对新人在婚礼上欢呼着,有人正在念着《诗经》里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是啊,“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这种情绪,这种祝愿,不正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家庭的追求。

在凤岗排屋楼,在热闹的婚礼里,在那多情的阳光下,人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特殊的婚礼,就是传统文化绽放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