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509600000070

第70章 蛙声的道路

刘学刚

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离开家乡当做有出息,我没出息,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回到原先的学校教书。这是我熟悉的校园,我熟悉它像熟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三年的时间,能把石头变成金子吗?系着领带,操着普通话,像一只城市飞来的鸽子,我停在许多仰望的目光里。

我生活得很快活,像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三年前,我是一只小小的蝌蚪,曳尾于这里。三年是一条河流,我丢掉了尾巴。我栽的月季还在,池塘还在,校园东北角那个树墩还在,它被书声打磨得光滑平整,那种形状叫圆满。

校园的天空是高远的。它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的宁静与舒缓,使我爱上了它的黄昏。校园空荡荡的,在我走过之后更加空旷。蛙声响了,像一张经纬细密的网,覆盖了炊烟的吆喝还有晚归的牛哞。蛙声还是湿漉漉的,柔软而有韧性。少年的语境还在,我不过是从讲台下走到了讲台上。双手分开蛙鸣这茂盛的青草,我看到的是过去的沙砾和尘土。

乡村的土地,不是想象中的坦荡如砥。当年刚搬进新校的时候,我们的课桌是杌子,坐在小凳子上偶尔看看窗外,是一些高低错落的土丘,像冬日一觉醒来门外的积雪。我们合上课本,开始一锨锨一筐筐一车车地运土,可怎么也填不平西面的土坑,索性把它的四围修砌平整,建成池塘。种上荷花,有了内容,名字就是荷花塘,放上几尾小鱼,水面便摇曳多姿了。

在校园的黄昏里坐着,谁都会耳聪目明的。有一个夜晚我失眠了。我闭着眼,把每一根头发都竖成了耳朵,正与蛙声的高潮部分相遇。蛙声是一群欢快轻灵的雀鸟,即使栖落在细细的电线上,也是一些跳跃的音符。群蛙齐鸡,音节繁复,它的节奏不好把握,就像学生们的自由朗读,你接收的只能是一片琅琅书声。每一声蛙鸣,都是一块吸足了水分的棉花,绵软湿润,弹性十足,落在草尖上,该是沁凉的露珠吧。

在家乡的校园,我是唯一写诗的青年教师。我随便截取一段蛙声,就可以装进信封,寄到千里之外的都市发表。编辑来信说这是自然之声是纯粹之声。父亲说我是在学青蛙叫。诗成了我表达心灵的一种形式。诗让我保持着和外面世界的联系。常常在黄昏,我轻轻抚摩着信封上学校的地址,然后一眼就看到了池塘下面的青蛙,一蹦一跳的青蛙。打开报纸,一只大翅膀的鸟便降临我的校园。

蛙声响了。我习惯性地推开办公室的门窗,我的动作是一种仪式。一群精灵悄无声息地在光洁的桌面上游动。不是风声也不是树影,它们是一群灵巧鲜活的小蝌蚪。我听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