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飞翔的高度
2511800000011

第11章 雾访嵩山

人生在世,终是不能脱俗的。我路过嵩山,除了从雾缝里只鳞片爪地看一些景致,无缘全面观瞻它的风采,沐浴它的文化之外,更没能“会当临绝顶”,一览中原小,于是总耿耿于怀,悬在念中,像有件什么工作没有完成似的。

我喜好游历,只要有可能,凡山川名胜我是一定要瞻赏的。访古,总要探个究竟;登山,总要攀上顶峰。瞻赏人文自然风物景致,行万里路,是一种快乐的丰收。也许哪一天不再为五斗米折腰,我会与徐霞客交上朋友。可对嵩山,我却愧说这句话。那天,我该有耐心等待云开雾散时,好好看看它,以慰久有的仰慕之思。嵩山位居中原,去许多目的地常常要飞越它的上空,每想到脚下就是嵩山,不免怦然心动。

那是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我去北京公差归来,顺路西去郑州,绕道登封,想顺路看看嵩山。由于当时道路不畅,弯多且窄,车子跑不起速度,我们早晨不见天光便离京,晚上天黑了好久才赶到。嵩山正闹风雨。我们冒雨开车来到少林寺山门前,朦胧里但见古柏森森,寺宇层叠,听风声鹤唳,雨落幽谷,好一派肃穆气势!嘻嘻,这就是名贯古今中外、出产过许多英雄故事的少林寺?近前细辨高悬在正门上的匾额,正与电影上《少林寺》的字迹一模一样。只是此时,除了门前那对大狮子还睁开着灯笼般的眼睛,其他的一切都在雨夜里睡眠了。雨夜的幽怪诡秘衬托和掩映着少林寺旷古的神秘。来到登封城区,我们不禁哼起了“仓娃我出了登封小县”,细一想这登封虽小,其实文化底蕴实在深厚呢。单是它的名字,就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登封者,登山封禅而名之也。谁登山封禅?中国仅有的女皇武则天是也。汉武帝在这里也有许多故事。天上的神仙在这里也演绎了许多神迹。传说这嵩山之名,就是由天帝所钦赐。“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不但李白有记载,玉人峰与玉女峰也可以作证。登封城那时跟中国内地的许多县城一样,还不很发达,大街灯影稀疏,四望迷离,看不明东南西北,我们一行好不容易才找到封登宾馆,一下车两脚竟踏在齐脚脖子深的冷水里。胡乱洗一洗睡下,那一夜的游梦,竟都与嵩山有关。

睡梦里,风雨终于停了。东边一望披红挂紫的彩霞里,一轮嫩黄的太阳喷薄而起,嵩山七十二峰隔着丝丝飘逸的垂柳在我眼前晃荡,一个高过一个,一个秀过一个,大雁一般横看排成个“一”字,侧看排成个“人”字。那山被雨水清洗之后亲切明晰的轮廓,版画一般。峰骨嶙峋,壑脉悠远,大披麻画般的笔迹,明快爽朗,跌宕起伏。山忽隐忽现,绰约可见的琼寺玉宇,都沐着晨光,海市蜃楼似的,让人坠入童话的世界。站在少林寺的方丈台前,雨过天晴,少室晴雪展示一片虚幻空间,让人陡然回到银装素裹的季节。“忽魂悸以魄动”,但见天门开处,玉女徐降,一阵轻风一阵天香,端的是倾城倾国。玉女窗前,龙凤呈祥,仙鹤起舞,好一派超凡脱俗的神仙场面。猛然间,乍听一阵清脆的鸟鸣,“恍惊起而长嗟”,于是醒来,睁眼一看,住房的窗户已经透进来亮丽的晨色。是个清爽的早晨,我想,但仍有点为“失向来之烟霞”而懊恼。

于是,我们赶紧收拾行装,去看少林寺。可惜,这亮丽的早晨只一瞬,很快就生出雾来。雾起初丝丝缕缕,沿着小河和山脚飘漾,不一会儿便像夏季生发的云,很快铺满整个天地,咫尺之间,影像难辨。我们的车子要开出宾馆的大门,竟还需要人下车引导,哪能看得到什么景致呢?大凡好景都在幽僻处,大凡胜景都有神秘感,大凡名山都藏云雾间。是嵩山矜持呢?还是如梦所遇,有仙女下凡,而仙女又怕人间被窥见,所以用云用雾做障眼法呢?好容易来一趟嵩山,竟遇上个雾天!我对“万一”算是有了切肤的了解。我们等到十一点,雾依然不散。问问登封人,说这雾不到后半晌,可能无法散得了。我们慢慢开车到嵩山脚下,久久地伫立,忽儿看到浓雾之际倏地裂开一条隙缝,七十二寺庙的不知哪一个垂檐雕甍峥嵘一现,复又隐身到漠漠的雾海里。我们又慢慢顺来路折回少林寺这厢,竟不见少林寺一点儿踪迹,只能听到少室山那边隐约传来喝哈声。那声音是千百人练武合奏的吼叫声,在四面回荡,竟终弄不准在哪个方位。时间已经很紧,我们无奈打道回武汉,只能留下一路的以至好多年的遗憾了。

现在,登封已经不是当年的登封,听说已经改了市;嵩山是什么状态,一定有许多新的变化;除有名的八景之外,又该添上好多好去处吧!只是我当年没能得见,今日看了也无从做出比较;少林寺门前的广场,一定开辟得大得多了;那种植着数不清多少历史陈迹的森森塔林,不知还是不是电影里看到的那个模样。据说高速公路早已修到了嵩山脚下,百里坦途,一脚便可以蹬到。总有一天,我会再去一趟登封上一趟嵩山好好看一看少林寺,不再是顺路,而是专程。我会攀上玉女峰,数一数嵩山果真有七十二峰么?找一找山中果然有一扇玉女窗么?看一看中秋之夜高悬在嵩门之上的那轮明月,景象果然美佳引人入胜么?我定当好好领略一次云蒸气腾的大中原的磅礴气度,饱览那蔚蓝与赭黄相映照的恢弘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