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腊八粥,人便会糊涂起来。这糊涂,主要是指在张罗过年方面。吃了腊八粥,办年开始愁。喝了腊八汤,买年心发慌。
大街上,纸醉花迷,到处是林林总总的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到处是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来来去去的路上,大篮子小包裹,不管是买是卖,都是年货。
好一个年呀,在这样吉祥的年代里,人们买衣置酒,探亲访友,搭台唱戏,猜拳行令,辛苦了一年,好好地放松放松享受享受宣泄宣泄热闹热闹疯一疯癫一癫。
不管这一年收成是丰是歉,经济是紧是宽,手头是活泛还是困顿,人们总要千方百计置办些儿年货,总会与平时有点儿不同。越是经济困顿的家庭,越会是这样。因为有钱人,平常与过年并没有什么两样。
有人想乘人们过年之机,推销自己的商品,于是堆山摊海,张红布绿,好一派繁华的节日市场!有的人想乘过年买那需要的如意的商品,于是挑肥拣瘦,讨价还价,争斤问两,市场上又是好一番热烈的景象!
这过年,革命革不掉它,大雪掩不住它,炮火轰不垮它。有灾难时,不管是政治的自然的或者是战争的,过年虽然压抑,但年总还要过。太平盛世,风调雨顺,歌舞升平,那年尤其过得讲究过得隆重。年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风俗,成为一种永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漫漫无边的时间的节点,成为小孩的向往和大人的烦恼。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小孩不管家务事,只盼过年吃得好穿得新玩得热闹。大人们当家知道柴米贵,一愁弄钱办年货,满足孩子们的“望年”心,也满足社会的过年情;二愁时间不够用,又要卖来还得买,买卖都得人操心,忙忙碌碌忽然间年就临近了;三愁买的不够全,假如到时候缺东少西,大年里买不来,向邻家借又犯忌讳;四愁年货办过了头,过罢年过剩的物品会糟蹋浪费。大人们望种田,其实并不是大人们喜欢种田,谁不知道种田累?那实际是一种推辞话,是当家的大人们有点儿烦过年。
单说这买年货,不买吧,一家人不添新那当家的咋好意思?新年里远近亲戚三朋四友来了客人怎么办?破五前初一二三四商店关门闭户哪里买得?买了这又小心怕忘了那,于是拿张纸或者小本子记上这一条那一宗,再满街跑去采购。当然,这首先你得有基本的经济条件,强支撑还可以买得起。俗语说,不怕贼怕来客,是人家总得尽量撑门面。其实办年货是没个穷尽的,买时总嫌少,怕忘了该买的,加上对来客的用度又没有多少“准”,你说客多吧,刚好这年来的客人都顺便走其他亲戚,不在你这吃顿饭。你按这种状态来准备呢,保不定客人来了就在你这里吃饭。又保不定热锅蹦冷豆,根本想不到的远方的朋友来了一大拨,一闹腾就是好几天。或者来了客人天突然又下暴雪,冰封了道路,车不通舟不行,一住就是五六天,没个准备行么?临时抱佛脚,哪里来得及?于是只好宽打窄用,不如多买一些放心。
这样过罢年,差不多人的家里都会剩下许多用度不完的东西,有的可以持续地用,有的就只能抛弃了,尤其是那些鲜物,几天不用就要坏,不得不丢掉。有的鲜物可以保管起来,或干腌或冷藏,可终于没有新鲜的好受用。年关里掏钱买高价,事后味如嚼蜡的腊肉得吃一两月,扔了吧又有点太可惜。虽然明知道这是一种不良的消费,可又不得不这样做,你说你是不是有点儿烦?
要是有钱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以提早地订宾馆包酒店,人不累家不脏残物也不剩,利索得连碗筷也不用洗刷,充其量最累的工作不过张罗应酬多数票子,多轻松,可是,一般人家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人都在现实里生活,不可及的事我们当前还是不去攀比为好。为了既过好年,又过好月,新年里该买的还是得买一些,最好尽量买得适当,否则花钱买浪费,太得不偿失。年好过,月不好过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