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2512700000027

第27章 秦汉(1)

事件

秦统一天下

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向东方扩张领土。在张仪的连横政策下,秦国先攻打魏国,迫使魏国首先事秦,纳上郡15县予秦,对其它诸侯国形成很大的威胁。此后,秦不断进攻三晋。并利用巴蜀互攻的机会占领了巴蜀全境,获得富庶的后方基地。此时的齐国已经与秦国东西对峙,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公元前246年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对六国的征服过程。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赵;前221年,秦灭齐。嬴政称帝,为始皇帝。

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是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来的。其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天的甘肃、四川,西南至今天的云南、广西,北到长城一带。为了巩固秦朝大一统的统治地位,使秦帝国长治久安、万世不衰,秦始皇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思想、文化及对外开拓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这些政策改革大大加强了全国的统一,对后世统一王朝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秦始皇是在残酷压榨民众的基础上完成的大一统,带有苛急、暴虐的特点,广大人民生活在沉重的赋役中,生活异常艰难困苦。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号角的吹响,秦帝国只传到二世及就灭亡了。

李斯谏逐客书

公元前237年,秦国已经非常强大,各国贤能纷纷涌到秦国,形成一股新锐势力,严重威胁了秦国宗室大臣的权利。秦国权臣以各种名目纷纷上书秦王,要求驱除别国客卿。李斯原是荀子、韩非子的学生,来到秦国后成为吕不韦的舍人。秦国逐客令一下达,李斯将不得不离开秦国。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李斯连夜为秦王嬴政写了一封信,劝谏他收回逐客令,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运用大量的类比、比喻来说明逐客的不当,详细阐述了逐客令对堵塞秦国富强的危害。这封信文采优美,说服力强,秦王阅览后心悦诚服,下令收回逐客令。从此各国人才在秦大施才华,对秦国统一贡献巨大。经此事,李斯逐渐走向历史的舞台,成为秦国名臣。

李斯妒杀韩非

秦王嬴政取消了逐客令后,对李斯加以重用,秦国更为强大。韩国看到秦国这么强大,就派韩非子到秦国求和。韩非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他看到韩国日益衰弱,自己满肚子才华却得不到韩王的重视,就在赋闲时间把自己治国的方略写进《韩非子》一书中。秦王嬴政看到这部书,很爱惜韩非的才华。因此韩非奉命来到秦国,嬴政热心招待他。李斯怕嬴政重用韩非,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的使者,他肯定是为自己国家打算,他回国后肯定是祸害,不如找个机会把他杀了。”嬴政有些犹豫,因爱其才,便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隔日审问。韩非被监禁起来后,未等嬴政提审,李斯就为他送来毒药,韩非被迫自杀。

焚书坑儒

秦一统六国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改革。新的法令、制度实施之前,遭到很多人反对。丞相李斯进言:“有些读书人总觉得现在的制度没有古时候好,到处散播谣言,利用古书记载来攻击现行的法律制度。这种情况如果不制止,对陛下统治不利。”秦始皇认为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他下了一道“焚书令”,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书、博士掌管的国家图书和医药、算卦、种树一类的书外,私人收藏的各种书籍,一律焚毁。秦始皇焚书招致天下读书人的反对,儒生和方士们更加反对他。公元前212年,有两个为秦始皇找仙药的方士在一起大骂秦始皇,还带着从秦始皇那里骗来的钱逃跑,秦始皇发现后,马上追查那些诽谤自己的读书人,并亲自圈定活埋了460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它摧残了文化,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极坏的影响。

蒙恬出击匈奴

公元前215年,燕人卢生在向秦始皇献的一本图书中说到“亡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向北出击匈奴。次年,蒙恬将匈奴击退了七百里,夺取了黄河南边大片地区。秦始皇就在当地设置了九原郡,派犯人去戍守。因蒙恬就驻守在上郡(今陕西榆林南),匈奴首领单于只好率众北迁。秦代的势力也因此扩张到长城边,为秦始皇修筑长城提供了可能。

修筑长城

为了防止胡人南下,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在原秦国、赵国、燕国三国章程的基础上,重新修建长城。秦代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雏形(明代曾重修过长城)。修筑长城是当时世界上一项最大的工程,秦始皇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花费十余年时间终于修成。长城为保证内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

孟姜女寻夫

传说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候,强征数十万民工。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也在强征之列。孟姜女日夜思念着范喜良,于是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之后千里迢迢踏上寻夫之路。孟姜女一直奔正北方向走,饿了,就吃点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终于,她到了长城脚下。孟姜女一个城墙一个城墙地找,一个工地一个工地的寻,终于打听到丈夫范喜良的消息:“范喜良搬石头伤了脚,不能再干活了,就被填在长城底下当砖用了。”

真是晴天霹雳!一切美好的希望都消失殆尽,孟姜女心痛得混倒在地。被人救醒后,她无法接受丈夫已离她而去的事实,不觉悲从中来,一阵心酸,大哭起来。她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丈夫范喜良的尸体,摸着丈夫血肉模糊的脸,孟姜女泪如泉涌,哭的更厉害了,一会儿又听得“哗啦”一声响,又一段长城被哭倒了。围观的人没有不同情他们夫妻二人的,大家纷纷上前去劝说她节哀。孟姜女第三次哭倒长城后,孟姜女纵身跳海殉夫了。

秦朝小篆

秦朝以前,各国文字差异很大,阻碍了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改圆为方、删繁就简而来。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云梦秦简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竹简1155支,是首次发现的秦简,称为“云梦秦简”。简文以近似小篆的秦隶书写。早的为战国末年,晚的为秦始皇时代。大部分是有关秦律,律文解释和治狱文书程式的记载,可以看到政府对农民剥削的情况和残酷的刑法等。这些文物为研究战国末年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特别是法律制度,提供了丰富资料。

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第五次出巡,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巡。秦始皇出巡的途中,病死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他死前留下玺书,令太子扶苏继承帝位。秦始皇的二公子胡亥随同了这次出行,他联合赵高与李斯,擅自篡改了玺书。胡亥成了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被赐死。胡亥一行人封锁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载着秦始皇的灵柩回到咸阳,这才正式发丧。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李斯之死

胡亥昏庸无能,他继位后,既想逍遥自在,又想永治天下,就问李斯有什么办法。李斯从法家的思想出发,在取宠于秦二世的基础上,提出了“督责之术”,即严刑酷法和独断专行。秦二世便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天下由此怨声载道,反秦起义风起云涌。李斯便劝谏二世停建阿房宫,可减少一些徭役。当时胡亥正在宴饮作乐,就命人将李斯逮捕入狱。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均被赵高扣留。赵高趁机对胡亥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同时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承受不住,被迫承认谋反,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处死。

赵高篡权

赵高因帮助胡亥夺得帝位,受到秦二世的特别宠信。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赵高诬陷李斯谋反,李斯申诉没能到达秦二世廷案,李斯受腰斩于咸阳市,并诛灭三族。不久,赵高便当上了丞相,被封上武安侯,大权独揽。秦末农民起义时,为了讨好刘邦,赵高逼迫胡亥自杀。但刘邦不买赵高的帐,赵高企图篡位自立,但恐百官不从,于是立子婴为秦王。赵高派人请子婴接受王印时,被太监韩谈一刀砍死。这个蒙君惑主、阴险狡诈、曾在秦王朝末期统治中翻云覆雨的奸臣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顾名思义就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一典故出自秦朝赵高弄权。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妄想篡夺帝位。为了试探自己在朝中大臣中的影响力,他命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虽糊涂,但不至于弄不清鹿和马的差别。赵高建议他问下群臣到底为何物。鉴于赵高的阴险,群臣不敢得罪,一致认为这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也信以为真。指鹿为马虽是一处闹剧,却也充分说明了赵高权术阴谋。事后,赵高通过种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成了秦朝统治的独裁者。

徐福东渡之谜

秦始皇为了寻的长生不老药,派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东渡大海到蓬莱仙道,可是直到秦始皇死也没有等到徐福的消息。徐福一帮人到底浮海到了何处,众人说法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到了日本。五代后周和尚义楚最早提出徐福东渡日本,并称这一说法来自日本和尚弘顺。明初,日本和尚空海作诗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驻日公使黎庶昌、黄遒宪等人,都参观了日本的徐福墓。徐松石的《日本民族的渊源》中说,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领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队。香港卫挺生的《徐福入日本建国考》,认为徐福就是日本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台湾彭双松的《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进一步充实了卫挺生的观点。和歌山县徐福和他的传员七人墓、徐福宫,九洲岛佐贺县“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都是日本所保存的徐福活动的遗迹。但也有认识或徐福是到了台湾或琉球,也有说是美洲,还有人说是当时航海技术差,徐福等被大海吞没。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昏庸残暴的秦二世的统治下,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用“鱼腹丹书”、“篝火孤鸣”的计策,策动起义,并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起兵反秦。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在和秦二世的战斗中,由于义军缺乏战斗经验,而且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秦王朝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

项羽学万人敌

项羽年轻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改去学剑,又没学好。他的叔叔项梁就恨他不争气。项羽却说:“读书只要能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够了;剑也只能够敌一人,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知道后非常高兴。由此可见项羽的远大抱负,他年仅24岁就做了副将,为以后成就“西楚霸王”的大业奠定了基础。

项梁起兵

秦末,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名声很大,他能文会武,成为当地豪杰的领袖。项梁暗暗教他们兵法,作为自己的子弟兵。陈胜、吴广起义时,项梁河项羽认为这是恢复楚国的大好时机。二人遂杀掉当地郡守,召集八千子弟兵,起兵反秦。项梁的子弟兵很快渡江,攻下广陵(今江苏扬州),沿路有不少豪杰带着人马投奔项梁。到了下邳,项梁的兵士已经发展到六七万人了。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领兵数十万攻赵,围巨鹿(今河北平乡)。项羽率领几万农民起义军救赵。秦朝统治者对农民起义进行残酷镇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北上击赵,军于邯郸。赵军不支,退至巨鹿,为秦将王离部所围困。当时,在河北攻赵的秦军,不下30万之众。而这时在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粮草将尽。赵将陈余虽领兵数万屯巨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筑营壁自保。其它援赵的齐、燕诸军,也震慑于秦兵的声势,皆筑垒固守,不敢出战。巨鹿被围之际,赵使求救于楚。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北上救赵。但宋义为秦军的气焰所吓倒,在妄阳(今山东曹县)逗留46天而不敢前进。项羽愤而杀宋义,楚怀王便命项羽为上将军。

大军西渡漳河后,破釜沉舟,誓与敌决一死战。经过九次激战,大破秦军,斩苏角,俘王离,秦将涉间兵败自焚。项羽又不断击败秦军,章邯不得不竖起降旗,被迫率领部署20万人投降,项羽声威从而大振。巨鹿之战,全歼了秦军主力30万人。这对最后推翻暴秦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

项羽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带领楚军渡过黄河,后命令将船全部凿沉,每个士兵只准带三天的干粮。项羽说:“我们现在没有退路了,也没有粮草,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拼死向前,打败秦军。”这些没有了退路的楚军个个英勇,拼死战斗。最后,楚军打败秦军,解救了赵国。后人就将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的行为称为“破釜沉舟”。

作壁上观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决一死战。当时前来救援的十几支诸侯军队,看到秦军势大,都不敢轻易出战,将领们都凭着营垒观望,被后人称为“作壁上观”。楚军的声势令人震惊,将士们似出山猛虎,楚兵的怒吼声、喊杀声、呼声动天,直杀得秦军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看到这一壮观局面,诸侯军队没有哪一队不是惊惧怕恐。巨鹿大捷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大家都对他佩服、恐惧之极。从此,项羽成为各路反秦部队的领袖。

刘邦斩蛇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