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2512800000014

第14章 开天辟地人自立(14)

任何一种新观念、新理论的出现,都需要一个时机,而且必须要有这个新观点、新理论生根开花结果的客观环境。新观点、新理论要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必须进行有效的传播,宣传就成了传播的有效载体。苏士峰深知此理,所以他对管道局新的企业精神反复多次地进行宣传,主讲对这4句话16个字的理解。在不同的会议上,在不同的学习班上,在深入基层的调研座谈中,苏士峰侃侃而谈:创新思维,是指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创造性、标新立异、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对封闭、求同、僵化、保守思维方式的否定。打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牢固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点、新思想,必须解放思想。科学的思维方式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具体思维方法,因此,它必须是实事求是的,主观和客观统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作为领导者只有对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新的突破、有创新,才会在领导工作中产生新的理念,新的升华和新的开拓。

实现超越,又如何理解呢?苏士峰说:“实现超越,是内涵十分深刻的实践性活动,是超乎寻常的一种跨越式发展,是一种从量到质的飞跃,是对自我的一种扬弃。改革如大浪淘沙,无数实践证明,凡是能够实现超越的企业都兴旺发达,凡停止不前、不思进取的企业就破产倒闭。企业在困难与机遇的非常时期,走出困境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重组改制步伐,在机遇面前必须乘势而上,实现发展的超越。否则,良机失去必将被市场淘汰出局。”

谈到对第三个层次的理解,苏士峰的话语更加气势昂扬。“争雄国内,走向世界,是目标和方向,同时又焕发出一股敢为人先的志气,洋溢着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标志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苏士峰进一步阐述:“争雄国内,对管道局来说并不难。我们有国家队之称的管道建设队伍,我们有先进的技术装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辉煌的业绩,基础很好。走向世界,也不在话下,我们已在苏丹管道工程中开了先河。”苏士峰身先士卒,对管道局新的企业精神进行广泛的宣传,认真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更多层面人员的认同感。

2000年8月2日,在管道局纪念“八三”管道工程会战三十周年座谈会上,苏士峰慷慨陈词:“我们一定要继承‘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的光荣传统,结合‘创新思维,实现超越,争雄国内,走向世界’新的企业精神,凝聚职工,鼓舞士气,开创管道事业新的发展和新的辉煌!”

管道局新的企业精神的形成,开启了管道局的新纪元,在“创新思维,实现超越,争雄国内,走向世界”企业精神的指导下,管道局的各项工作都不同程度的有了新的突破,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典型引路团结打天下

理论的作用是指导实践,人类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为理论,然后再去指导实践。在管道局的工作实践中,苏士峰他们不仅总结创造了新的企业精神,还创造了一个被称之为“三创”的企业经营理念。有了这个经营理念,苏士峰以抓典型为载体,弘扬正气讲团结,争战市场打天下,靠智慧和胆略,用心计和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大写人生的壮丽凯歌……还是先介绍一下“三创”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竞争会愈加激烈,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惟一不变的,就是改革、创新。所以,我们从思想上、实践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理论上,很需要形成一个对我们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能够统揽全局的纲领性的东西。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优势、市场、活力仍然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仅仅维持现有的优势,停留在现有的市场空间,满足于现有的活力,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成功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动力内在联系的基础,时代的发展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于是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唯有创新才能实现超越,于是提出了创造新优势,创造新商机,创造新活力的企业经营理念。”在2001年2月21日管道局召开的“三创”大讨论动员会上,苏士峰如是说。如此看来,苏士峰是一个勤于思考的领导者。

“三创”是个什么含意呢?

苏士峰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摆龙门阵:创造新优势,主要是指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原有的优势进行提升、扩展,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以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创造新商机,主要是指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企业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机会,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创造新活力,主要是指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现有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进行大胆地改革,不断形成能够促进企业与员工需求间的互动,激发企业创造财富、员工创造自身价值这种欲望的机制。

谈到三创之间的辩证关系,苏士峰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创造新优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创造新商机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创造新活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创”大讨论,在全局上下展开,很多学者、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普通职工都参加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运用新闻媒体和内部刊物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设,丰富了“三创”大讨论的内涵,起到了思想教育和引导职工转变观念的双重作用。很多参加座谈讨论的老同志都对这场思想教育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三创”的核心是创新,这既是管道局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面向未来的理性选择,是对管道局“创新思维,实现超越,争雄国内,走向世界”企业精神的升华,它既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又成为一项丰富而又具体的实践活动,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多次倡导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创新精神。

“三创”是群众性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如何把群众发动起来呢?苏士峰又有了新的动作。

选树典型——典型的作用非同一般,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突出效果。这一点儿,苏士峰深信不移,而且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发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先进典型,弘扬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思想,使广大员工能从先进典型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达到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积极工作,建功立业。

苏丹管道工程是管道局以总承包资格打入国际管道建设市场的大型项目。在苏丹管道工程建设中,管道局的员工克服了热带雨林、高温酷暑、沙尘暴、马来热等困难,胜利完成了1500公里管道建设任务。张立福等同志在苏丹管道工程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苏士峰亲自赴苏丹看望参建员工,了解张立福同志的事迹,组织了五位同志组成的张立福先进事迹报告团,宣传张立福同志的先进事迹。苏士峰说:“我在苏丹喀土穆召开干部大会,提议为张立福等牺牲在苏丹的同志起立默哀时,在场的同志们泣不成声,大家都在怀念他、追忆他。”张立福同志是新时期管道职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管道系统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张立福先后参加了“八三”工程会战、鲁宁管道会战、新疆鄯乌管线等国内长输管道建设,为我国管道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苏丹管道工程建设中,张立福在几个关键岗位做领导工作,在高温酷暑下,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先遣职工建起了营地,为大批人员到苏丹工作创造了条件。张立福坐阵苏丹港,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国内第一船物资和设备清关任务,为苏丹管道建设按期打火开焊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钢管运输不到位,制约管线主体焊接进度的紧要关头,张立福调任总调度室副总调度长,挑起了专门负责协调钢管运输的重担。张立福不辞辛苦,靠前指挥,忍受道路颠簸和烈日曝晒,多次进入大沙漠和热带雨林地区,克服重重困难,以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卓越的组织才能,解决了钢管运输问题。张立福为管道事业鞠躬尽瘁,敢于献出生命的精神,为管道局赢得了光荣,苏丹人包括其它外国人提起中国管道人都竖起大拇指。张立福同志用生命实践了他自己“为了使中国管道走向世界,豁出命也要干”的壮丽誓言,为石油管道职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管道局党委于1999年1月25日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张立福学习的决定,并追认张立福同志为管道局优秀共产党员,授予张立福管道局劳动模范称号。在张立福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苏士峰感慨地说:“我没见过张立福,但每听到他的事迹介绍,就深受感动,每次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每次都感到是一次灵魂的净化。”

张立福事迹报告团在全局进行了巡回演讲,张立福的感人事迹在全局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铭记张立福同志为中国管道作出的贡献,苏士峰亲率代表团赴苏丹,在苏丹为张立福等5名管道职工建设了纪念碑。

张吉海,一个1975年参加管道建设的胶东汉子,在2004年1月13日召开的管道局“三会”上,被管道局命名为“管道铁人”称号。张吉海早就是管道战线的先进典型,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当苏士峰代表管道局将“管道铁人”荣誉证书和20万元人民币奖金颁发给张吉海时,会场上掌声雷动。这掌声代表了中国管道人的心声,既是对“管道铁人”张吉海的认可,也是对苏士峰弘扬大庆铁人精神的赞扬。

张吉海作为管道“铁军”的杰出代表,成为管道局的一面旗帜,成为管道职工学习的榜样,成为一个树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管道先进典型。有30年管道生涯的张吉海,曾是管道下向焊的第一人,也是储罐自动焊的第一人。作为管道三公司的电焊工,张吉海刻苦钻研焊接技术,在秦皇岛建设10万方储油罐时,勇敢地提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向日本专家宣战,打破日本人的技术封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中国的10万方大罐,创造了30项技术发明,打出了中国管道工人的威风。在涩宁兰输气管道建设中,张吉海出任项目经理,强调“不拿第一就是败!”张吉海说到做到,质量创国内新纪录,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5%,超过甲方要求的10%;工期提前了2个月。西气东输建设之初,张吉海是管道三公司的项目经理,后来担任管道局西气东输西部协调组组长。为了迅速拿下西气东输4、5标段,张吉海在20天的时间里六进无人区,现场踏勘,精选营地和运管路线。张吉海说,西气东输是国内管道建设的甲A比赛,管道铁军称雄国内,走向世界在此一举。西气东输4、5标段地处新疆无人区,施工难度很大,有六大之最。年气温温差最大,高低相差100℃;生活条件最艰苦,纵向500多公里、横向150公里无人烟;风沙破坏力最强,四季中常有导致铁路、公路交通中断现象;交通最不方便,沿线除新修的伴行路外,无任何公路和交通车辆;需开挖的连续石方量最多,全线90%以上的管沟需要进行石方爆破,而且多为坚硬的花岗岩和粘软的胶质岩;施工时间最短,可利用的施工工期仅有三四个月。西部施工是西气东输全线贯通的关键控制点,这些难点,把张吉海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张吉海干事果断。他与业主协商,把原定4、5标段开工时间从2003年9月提前到7月。组织管道一、二、三公司主力队伍,调动由管道人自己研制的PAW2000型全位置自动焊机,开展了决战百日的劳动竞赛,创造了单机组日焊接149道口,合格率100%的新纪录。西气东输西部4、5标段的决战胜利,填补了管道施工跨越无人区的空白,显示了中国管道铁军的风采。张吉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人生能有几回搏,西气东输不搏算白活”的钢铁誓言。

陈湘球是管道局自己培养出来的青年管道专家,是管道局2004年“强素质、树品牌,为建设世界驰名中国石油管道而奋斗”工作主题实施中选树的又一个先进典型。

“三月的廊坊,春意浓浓。3月10日上午,管道局国际饭店又一次披上了节日的盛装。2004年管道局人事工作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管道局局长、党委书记苏士峰出席会议,亲自为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攻读MBA的管道专家陈湘球颁发嘉奖令。”这是管道新闻中心电视新闻编辑部采写的题为《管道英才高中榜首局长颁发嘉奖令》新闻特写的一段导语。“伴随着欢快的乐曲,陈湘球登上主席台,苏士峰局长将10万元奖金交到陈湘球手上,并连声向他表示祝贺,此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电视画面上的苏士峰比陈湘球还要高兴,因为他从陈湘球身上看到了管道局的未来和希望。

39岁的陈湘球出生于湖南,1988年6月在西南石油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同年到管道局设计院工作,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分配到管道局的第一批研究生中的一名。多年来,陈湘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钻研业务,获得过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中国石油总公司青年设计师等荣誉称号,为管道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6月,陈湘球被管道局推荐参加集团公司第五期企业领导人员出境攻读MBA学习培训。在培训期间,陈湘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废寝忘食,刻苦学习,取得了由当初入学时的托福考试515分,到出境考试时取得托福会考597分的优异成绩,名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第一名,被世界名牌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成为管道局30年来第一个走进美国高等学府攻读MBA的中国管道人。

张立福、张吉海、陈湘球,是中国管道建设史上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数万管道铁军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无数管道精英中的杰出代表。苏士峰能选树他们,是慧眼识珍珠,沙里挑金子。可见苏士峰用心良苦,功夫高深。苏士峰运用典型推动工作的做法,是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正如一位学者所撰写的论文《典型工作法》中所言:“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手中有典型,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苏士峰之所以能不断地推出新思路、推出新典型、推出新战略,这与他自己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素质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