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2515300000005

第5章 浩繁宏博,巨细不遗——《古今图书集成》的内容(2)

《官常典》共包括《官常总部》《宗藩部》《圣裔部》《公辅部》《翰林院部》《宫僚部》《吏人部》《宗人府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都察院部》《国子监部》《将帅部》《节度使部》等共六十五部,共八百卷。主要记述的是百官之事,以及一些居官职责的资料,如当时最显著的宗藩、翰林、吏部、户部、将帅、忠烈、政事等。如《将帅部·名臣列传十四》中关于三国名将周瑜的记录: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人,从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是汉朝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曾经做过洛阳令。周瑜长相俊美,少年时与孙策结识,后共谋大计,24岁时封为中郎将,娶美女小乔为妻。

《家范典》共包括《家范总部》《祖孙部》《父母部》《父子部》《母子部》《教子部》《乳母部》《嫡庶部》《养子部》《女子部》《姑媳部》《子孙部》《兄弟部》《姊妹部》《嫂叔部》《妯娌部》《叔侄部》《夫妇部》《媵妾部》《宗族部》《外祖孙部》《甥舅部》《母党部》《翁婿部》《妻族部》《中表部》《妻属部》《奴婢部》等三十一部,主要内容是有关治家纲领以及各种家族关系的资料。如《父母部·汇考》里摘自《说卦传》的一段论说: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乾坤交而生震、巽、坎、离、艮、兑六子,所以把生育孩子的称作父母,把生下来的孩子称为子女。

《交谊典》共包括《交谊总部》《师友部》《师弟部》《主司门生部》《朋友部》《父执部》《前辈部》《同学部》《同年部》《世谊部》《结义部》《规谏部》《品题部》《荐扬部》《嫌疑部》《傲慢部》《趋附部》《恩仇部》等四十部,共六百四十卷。记载了有关朋友关系、社交关系的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社会世态。如《朋友部·纪事》中关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结义部·纪事》中引用了《三国志·张飞传》中关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送别部·艺文》中更是收录了大量的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留别知己》等等。

《氏族典》共两千六百九十六部,共六百四十卷。主要是有关各种姓氏源流、支系的资料,它按照单姓在前、复姓在后的顺序,根据南宋人刘渊创作的一种平水韵依次排列。所谓平水韵是指宋代以后使用的一种作诗的诗韵系统,共一百零六韵,是从更早的二百零六韵的《广韵》简略而来的,按这种韵排列《氏族典》首列“东”姓。该典所收姓氏比较全面,基本上中华姓氏的源流都可以在《氏族典》中找到源头及这一姓氏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如《氏族典·张姓部》对“张”姓的记载:“张”姓主要来源有:(1)出自上古黄帝的后人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黄帝的第五个儿子青阳生了儿子挥,挥看见天上的弧月,就照着弧月的样子制作了弓箭,所以他的子孙赐姓“张”。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最初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即清阳),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主要是河北张氏。(2)张氏世代在晋朝为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名人。韩国最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到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今河南新郑)。赵国最初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最开始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这主要是山西、河北、河南三地的张姓。(3)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世子孙就以他的字命为姓氏,即“张”姓。从此,晋国就有了张姓。《集成》一书也收录了很多张氏名人。如家喻户晓的张三丰,《张姓部·列传》中引用了《明外史》中对张三丰的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人,全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号,他整天不修边幅,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张邋遢”。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胡须如戟。不管寒暑,只是穿着一衲一蓑,一餐能吃好几斗也时常好几天或是好几个月才吃一顿饭食。对于看过的经书能够过目不忘,经常在武当山的岩壑中游览,当时的武当山南面紫霄峰被战争毁坏,张三丰在瓦砾中盖了自己的小草屋,后来又开始游走四方。宋太祖赵匡胤听闻了他的事,派使者到处寻找他,但最终都没有找到。后来张三丰坐在金台上整整一日,说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他逝世安葬时,安葬的人听到棺材内有声音,众人打开棺材看见张三丰复活了。后来他又开始游历四方。后人对其行踪一无所知。

《人事典》共包括《人事总部》《身体部》《头部》《颈部》《发部》《面部》《眉部》《目部》《耳部》《鼻部》《口部》《齿部》《须部》《手部》《足部》《腹部》《脏腑部》《形神部》《形貌部》《年齿部》《老幼部》《初生部》《名字部》《喜怒部》《忧乐部》《悲欢部》《恐惧部》《疑惑部》等九十七部,共一百一十二卷。对人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相当于系统的人生、解剖学。例如《初生部》里就包括养胎、护胎、胎教、婴儿出生等内容;《养生部》中主要讲一些养生的理论知识,对于现代人也是非常宝贵的养生之道;《寿夭部》记载了人的岁数和长寿的方法;《生死部》里记载了人的生死、丧夭、复苏等方面的内容;《名字部》主要是有关名字的一些常识;《喜怒部》《忧乐部》《悲欢部》《恐惧部》《疑惑部》主要是有关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的变化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闺媛典》共包括《闺媛总部》《闺淑部》《闺孝部》《闺义部》《闺烈部》《闺节部》《闺识部》《闺藻部》《闺慧部》《闺奇部》《闺巧部》《闺福部》《闺艳部》《闺恨部》《闺悟部》《闺职部》《闺饰部》十七部,共三百七十六卷。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编者能够摒弃这种几千年来形成的伦理观念,而为女性专设一典,实属难能可贵。如《闺烈部》中对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是这样记录的:少女木兰姓韩,元末凤阳府虹县人。其父韩成为朱元璋起义军小首领,早年战死,母亦早丧,她改换男装入军中十二年,转战南北杀敌立功。后人在其家乡建立了木兰庙、木兰寺,四时享祀。如《闺巧部》中关于黄道婆的记载:黄道婆,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人,生活在宋末元初。生年无记录,由于家庭贫苦,十多岁时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堪家庭虐待,随黄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岛崖州。在崖州随黎族人学习纺织。约1295年,回到松江乌泥泾,从事纺织,教当地妇女棉纺织技术,并且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从此,松江的纺织业发达起来。而且《闺媛典》还专设了有关古代人恋足缠足的《弓莲篇》。但《闺媛典》整体上都是理论知识以及有关各部中的代表女性,依旧带有封建色彩和对女性的诸多要求。

(四)《博物汇编》

《博物汇编》主要是关于古代生物、农业、医学、风俗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艺术典》《神异典》《禽虫典》《草木典》四典。

《艺术典》包括《艺术总部》《农部》《渔部》《樵部》《牧部》《御部》《戈部》《猎部》《医部》《星命部》《相术部》《术数部》《画部》《弈棋部》《优伶部》等四十三部,共八百二十四卷。主要记载的是有关农牧、医、占卜、星相以及绘画、棋艺、商贾、佣工、优伶、娼妓等的资料,共包括四十三部。如《农部·汇考》里引用了《诗经》中诗歌,记载了各月应该做的农活;在《星命部总论》里编者引用了《论命术》讲述孔子关于命术的看法;如“薛涛笺”的创始人薛涛在《娼妓部·名流列传》中就有相关记载:薛涛,字洪度,本是长安人,因父亲薛郧在蜀地(今四川一带)任官,所以随家人住在蜀地。薛涛性敏慧,八九岁即能诗、通晓音律,姿容美艳,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

《神异典》共包括《神异总部》《皇天上帝部》《大名之神部》《风云雷雨诸神部》《东岳泰山之神部》《西岳华山之神部》《南岳衡山之神部》《北岳恒山之神部》《中岳嵩山之神部》《海神部》《社稷之神部》《瘟疫之神部》等七十部,共三百二十卷。主要是有关历代神仙鬼怪和佛、道等宗教的一些资料。比如对“八仙过海”中何仙姑的记载,《神异典》引用了《安庆府志》《祁阳县志》《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县志》等各地地方志的记载,在安徽桐城、祁门,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关于“何仙姑”在该地的遗迹和传闻。《福建通志》认为何仙姑是卖饼人何大郎的女儿,吕洞宾见她有“仙质”,便每天向仙姑讨饼吃,何仙姑是一个善良的姑娘,对吕洞宾每次都有求必应,吕洞宾被感动,便给她吃了一枚仙桃,使仙姑位列仙班。这个故事与民间传说中吕洞宾收何仙姑为徒的情节非常相似,只是地点由广东换成了福建;而在广东的何仙姑传说中,记载的却是何仙姑于广州投井访仙、在福建登仙的说法。《神异典》将这些传说全部录入,方便后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