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战役
2516000000009

第9章 明清时期的战役(2)

杜松是一员身经百战的虎将,浑身伤疤累累,有如鱼鳞,一般人都不敢看。接到调令时,大家都劝他说:“将军已经是六旬以上的人了,不要去了。”他说:“岂能让关外小丑张狂,本将此行定平胡虏,以安天下。”杜松从抚顺出发时,天正下着大雪。他想抢头功,不顾天气恶劣,急匆匆地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另一半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听说杜松分散兵力,心里暗暗高兴,立即集中八旗兵力,一口气攻下萨尔浒明军大营,截断了杜松的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域。

正在攻打界藩城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军心动摇。驻守界藩城的后金军从山上居高临下,泰山压顶般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赶到,两路大军把明军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一箭飞来,正中头部。杜松从马上栽下,含恨死去。明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西路人马就这样覆没了。

北路马林是文人出身,他从开原奉命出兵,行军到离萨尔浒还有四十里的地方,就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他急忙转攻为守,就地扎营,挖了三层壕沟,准备防守。

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从界藩城马不停蹄地赶来,进攻明军营垒。正在酣战之际,马林一看大势不好,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先跑了。军无主帅,有如群龙无首,顿时四散溃逃。马林的两个儿子马燃、马熠也战死沙场。

坐镇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各路明军的捷报,却接到两路人马覆没的坏消息,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的厉害,连忙派快马传令,让另外两路明军立刻停止进军。

南路总兵李如柏向来胆小谨慎,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令后急忙撤退。山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明军士兵以为后面有大批追兵,吓得仓皇逃窜,自相践踏,竟踩死一千多人。

东路刘铤是明军中出名的猛将,惯使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人称“刘大刀”。刘铤军令严明,武器火药也多。进入后金阵地后,连破几个营寨。杨镐发出停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已经深入后金阵地,两路明军失败的消息他一点也不知道。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好同他硬拼,便选了一个降兵,叫他冒充杜松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大军已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大军会师攻城了。

刘铤一直没有接到杨镐退兵的命令,也不知道杜松大军已经覆没,竟然信以为真。他为人气盛,一心报国,怕杜松独得头功,便下令火速进军。

前面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并行,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突然杀声四起,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后金伏兵。

刘铤正要应战,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兵穿着明军盔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大军前来接应。

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猛,挥舞大刀,杀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最终战死沙场。

这场大战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将官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历史的转折点,从此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了。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元气大伤。后金步步进逼,接连攻占了辽东重镇沈阳和辽阳。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改称“盛京”。此后,后金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生于日本九州。

父亲郑芝龙为明朝海商及海盗首领,在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菲律宾等地拥有极大的势力。

母亲田川氏为日本人,郑成功6岁以前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朝招安,郑成功才被接回泉州读书。

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

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占福建,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反对,向清廷投降。这时,清军劫掠郑家,郑成功的母亲为免受辱,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郑成功在烈屿(今小金门)起兵反清。

郑成功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同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率领水军十七万人乘海船开进长江,分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

清军慌了手脚,忙用诈降计欺骗郑成功。郑成功中计,打了败仗,又退回厦门。

清军要求福建、广东沿海百姓后撤四十里,断绝对郑军的供应,企图困死郑成功。郑成功招兵筹饷都遇到了困难,就决定向台湾发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派侵略军霸占了台湾。他们在台湾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荷兰侵略军的残酷镇压。

郑成功决心赶走侵略军,命令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郑成功为了提高战斗力,大量仿制西洋红夷大炮。这种炮在当时比较先进,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这时,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官的何廷斌来见郑成功,说台湾人民在侵略军的铁蹄下备受蹂躏,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把荷兰侵略者赶走。何廷斌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署都告诉了郑成功。郑成功有了这些可靠的情报,收复台湾的信心更足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让他的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率两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庞大的舰队乘风破浪来到了澎湖列岛。郑成功下令在此休整几天,养精蓄锐,好直取台湾。

这时,有些将士听说荷兰的大炮十分厉害,有点胆怯了。郑成功笑了笑,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舰队的最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的大炮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们只管跟着我的战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率大军来了,不禁惊慌失措。他们忙把军队集中起来,分别驻守台湾城(在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城(在今台南地区),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用以阻挡郑成功的船队。

郑成功叫何廷斌领航,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鹿耳门,登上了台湾岛,来到台湾城下。

台湾人民听说郑成功率大军来了,纷纷推着小车,提着饭筐,端着茶壶,前来迎接祖国亲人,一个个兴奋得眼里含着泪花。

躲在城堡里的荷兰侵略军司令一见这情景,气急败坏地派遣几名军官带领一百多个士兵,端着洋枪冲了出来。郑成功一声令下,军民把敌军团团围住,杀了一个敌将,其余的敌人吓得纷纷逃散了。

荷兰侵略军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赫克托”号和三艘战船,张牙舞爪地驶了过来,想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地指挥六十艘战船把“赫克托”号围住,一齐发炮。“赫克托”号中炮起火,熊熊大火把海面照得通红。“赫克托”号渐渐沉没了,其他三艘荷兰战船迅速掉头开走了。

荷兰侵略军初战即遭到惨败,吓得龟缩在两座城里再也不敢应战了。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到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向郑成功求和,说只要郑军退出台湾,他们愿意献上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眉毛一扬,威严地说:“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早就该物归原主了。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我们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大军猛攻赤嵌城。赤嵌城的敌军负隅顽抗,一时攻不下来。当地百姓献策说:“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处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不出三天,敌人就不战自乱了。”郑成功立即派士兵截断水源,果然不出三天,赤嵌城里的荷兰人就乖乖地投降了。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继续顽抗,等待救兵前来支援。

郑成功和众将商议,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

围困长达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猛攻。军民喊声震天,枪炮如雨,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竖起白旗,宣布投降。

康熙元年(1662年),侵略军头目被迫来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然后,率领侵略军灰溜溜地登上军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在军民的拥戴下收复了中国的宝岛台湾,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