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出头,先学会低头
2516900000033

第33章 方中要有圆,圆内要有方:低头中的方圆哲学(3)(1)

我们在劝慰和批评别人的时候,总是加上一句“忠言逆耳”,好像除了伤害别人才能帮助他之外我们无计可施。其实,即使是批评,也可以用动听的话,用巧妙的方法,并不一定非要“逆耳”,这就要看你高超的口才技巧。俗话说:好语一句暖三秋,恶语相向六月寒。好听的话,总是易于被人们接受,而逆耳的话,总是引起他人的反感,这是人之常情——谁不喜欢听悦耳动听的话呢?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好射猎的齐景公,因主管禽鸟的烛邹不慎让鸟死了,盛怒之下要杀掉烛邹。晏子得知后,要求先向齐景公指出烛邹的条条罪状,也好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欣然答应。于是晏子“怒气冲冲”地指责烛邹说:“你犯了三大罪状:你给君王主管禽鸟而使其亡失,这是罪状之一;使君王因禽鸟之事而杀人,这是罪状之二;使大家听说这件事后,会认为我君重鸟而轻人,这是罪状之三。”从这番话中,齐景公领悟了自己的过错,马上下令收回处死烛邹的命令。

本来,晏子意在批评齐景公“重鸟轻人”,却采用指东说西的策略:表面上指责烛邹,实际是在暗指齐景公。而齐景公之所以能欣然接受晏子的批评,是因为晏子采取的方式含蓄而委婉,无损于君王的尊严和体面,这就是忠言未必逆耳。这也说明,有时候,与人说话,在指责别人的错误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完全可以在不伤及他人面子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劝告,在一片温和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方法。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所以,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尤其是逆耳的忠告。

说那些“苦口”的话时,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指出别人的缺点,又能让人高兴地接受,这就必须具备高超的口才技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苦药身上披上甜蜜的糖衣,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达到批评的目的。具体来说,你可以这样做:

◎ 把批评转化为建议。用意非常明显的批评总是让人不愉快的。那么,为什么不把批评转化为一种建议呢?这样既能避免对方的反感情绪,又能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善意。比如,“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份报告再加一些具体的数据进去,还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了,你说是吗?”、“如果你能早完成两天,就不会耽误我们开会了。你说呢?”

◎ 把批评变成鼓励。如果别人的不足和过失没有那么严重,完全没有必要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你完全可以把这种“指出缺点”的活儿,变成“鼓励优点”的好事。把“怎么搞的?你就不能再小心点吗?”改成“很好!你做得比以前进步多了。”

把“你写的东西简直是垃圾。太糟糕了!”改成“写得还好。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肯静下心来好好钻研文学真是难得!”

把“你又把烟灰到处乱弹!我都说你多少次了!”改成“你有一次把烟灰倒进烟灰缸里,我觉得那天我连桌子都不用擦了,好干净。继续努力哦!”。

试试看,效果肯定不一样。

◎ 设身处地表示理解。被批评的人在反驳批评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意思就是说,我的处境你没有经历过,所以你不会理解我的感受。换了你是我,你还不一定做得比我好呢。这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对此,我们可以让自己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说话,这样的批评就显得非常有人情味,能让人产生被理解的感觉,也更容易接受批评。

“换了我是你,也会很生气。不过,你知道,吵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说呢?”

“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任何人处于那样的状态下都不会理智的。但是你想过吗……”

“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我也理解,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可是,如果……”这样委婉而又贴心的话语,当然比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更暖人心。

◎ 难以启齿的话,不妨玩笑表达。当遇到必须讲一些难以启齿的话的时候,如果直接说,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让对方产生不快。这时不妨以委婉的方式表达,既不伤害到对方,自己的心理也不会有很重的负担。比如同事的吃饭声音太大,不要当众当时指出,而是私底下嘻嘻哈哈地说:“吃饭声音太大可不雅哦!”如果你的父母亲很担心你选择对象不够周全,你不能对他们说:“别老是把我当成三岁小孩!那是我的事,我爱怎么就怎么!”不妨笑着说:“谢谢你们啦!我的眼光可是遗传了你们的,怎么会差呢?”

◎ 提意见时,更多地提供假设。你直接说“这样不好”,不如说“如果……是不是更好?”为对方提供一些假设,一些建议,比生硬地提意见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样的意思,只是换了不同的说法,结果就截然不同。

◎ 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所以,这时候更需要一些技巧。不要直接说出来,在前面加一句“当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就会轻很多。有一位教师,他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这样,同学一定会对自己产生更高的期望,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要明白,给忠言包上糖衣既有必要,也需要技巧,其中的基本规律,是要准确把握听者的心理,特别是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思想,唤起对方的共鸣,辅之以情感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如果能这样,就肯定能一语中的,达到理想的目的了。

做到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做人要能方能圆,那些在交际场上如鱼得水的人往往都各有神通,将应酬之道演变成了一门艺术。不妨看看不同人的表现:有的人站起身来就有人鼓掌,有的人举起杯来就有人呼应,有的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好就能换来现场热烈的气氛。可是同样的动作在某些人做起来,却乏味了不少,仿佛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已,其中的深意荡然无存。这就是应酬的真谛所在。那些繁文缛节、程式化的过程不过是表面的套路罢了,真正懂得做人的人将交际变成了艺术加以发挥,从而发挥了无穷的功效。

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很会做人,为别人着想,又勤快又能干,不仅与同事的关系处理得融洽,还很讨领导的喜欢。即使是陌生人,在跟他第一次聊天时,也会不知不觉地被他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在工作上怎能不平步青云呢?或许他的学历并不高,能力也不强,但他的灵活、乖巧帮了他,让他得到上司的信任。上司出差愿意带着他,应酬也愿意带着他,在提拔人才的时候自然也就想到了他。

有个小伙子刚满24岁,就已经是部门经理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各经理开会的时候,一屋子的中年人、老年人,衬得他越发地有朝气。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总是既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大家都很喜欢。单位的二把手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单位里的一把手却跟二把手不太和睦。

小伙子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把手有魄力,知人善任,是个正人君子,因此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好好干,就能让他满意。相反,二把手虽然没有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琢磨人事上,他不一定能给自己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背后起点消极作用,自己也吃不消。因此,小伙子对二把手出人意料地亲近。逢年过节,必会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小伙子的判断是正确的,做到了左右逢源,很得两位领导的赏识。

我们生活在复杂的人际圈子中,难免遇到这样的情况:单位里领导之间争权,同事之间分派系,如果你是一个处于这样尴尬境地的人,就要充分展开方圆之术,既不能薄了左边,又不能惹了右边,只要把两边都应酬好了,你就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