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2518200000005

第5章 纵横元典—《鬼谷子》(1)

(一)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鬼谷子》是对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同中国古代许多著名典籍一样,《鬼谷子》一书长期真伪莫辨,现在仍然处于扑朔迷离之中。《鬼谷子》虽然在两汉时已为刘向《说苑·善说》征引,西晋时已有皇甫谧为之注释,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难免辗转传抄,删改附益,以致衍脱错讹,甚而篇章亡佚。《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现存《鬼谷子》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钳》、《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另有《转丸》、《肱乱》二篇,亡佚已久。上中卷共十四篇,实存十二篇,主要讲纵横术的预测术、说辩术、决策术及哲学原理。下卷(又称“外篇”)包括《本经阴符》七篇:《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另有《持枢》、《中经》,共九篇。这九篇无论体制与内容,都有异于上、中两卷,并且杂有较为浓厚的道家及道教色彩,还有佛家语的引用,当为后人伪作窜入,大约出现于佛教盛行之后的东汉末至西晋初。下卷主要讲纵横术的练养方法和人际相处、相争的权术。

《鬼谷子》为纵横家提供了一套理论和方法,铸就了纵横家的基本思想,有“纵横元典”之称。《鬼谷子》以“变动阴阳”、“万物纵横”之“道”为总原则,具体论述了游说、权谋、为君、用人、处世等方面的策略和技巧。《鬼谷子》吸收了道家的“道”、“无为”、“反”等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改造,把道家的“贵柔”原则逐步改造成具有功利主义色彩的“主阴”的原则,即在隐秘之中,强调人为、强调主动、强调“有为”和进取,鼓吹通过人为努力,可以改换事物的阴阳形态,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进而左右社会局面。鬼谷子崇尚权谋,主张君臣上下之间相互都可以运用权术,主张可以择主而事,甚至主张下级可以取代君主。《鬼谷子》对游说言辞的修辞探索,对策士的内心修养论述,对天道人道合一的见解,对于纵横家心法技巧的阐述,对纵横谋略的精妙诠释,都显示了鬼谷学说的奇妙智慧。《鬼谷子》一书立论高深幽玄,在思想领域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二)思想内容

1.捭阖之道

“捭”是打开的意思,“阖”是闭合的意思。《鬼谷子》阐述“捭阖”之道,借用道的学说和“阴阳”概念,作为纵横谋略的哲学依据,并系统推广和运用于社会政治、军事外交、游说论辩。《捭阖》开篇说:“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意即圣人作为阴阳开阖之道的体现者,通过观察阴阳的变化来对事物做出判断,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鬼谷子还说,“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始终,阴极反阳”,“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以阴阳理念来统率万物,鬼谷子根据阴阳之道而推演出捭阖之道,“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这就是说,一切阳刚的进取的举动和事物,都称为“捭”,即哲学上的“阳”;一切阴柔的退让的举动和事物,都称为“阖”,即哲学上的“阴”;开启闭合是天地自然法则,开启闭合促使阴阳变动转化。

捭阖之道是《鬼谷子》一书的核心。天地阴阳的道理,就是纵横游说的法则,其他如《反应》、《内揵》、《抵巇》、《飞钳》、《忤合》、《揣》、《摩》、《权》、《谋》诸篇,都是阴阳开合原则的体现,游说的言说、沉默,世间的富贵荣耀、贫穷低贱等,都是因阴阳开合而表现其始终的:“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从游说的角度看,“捭”就是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并引发对方说出意见;“阖”就是保持沉默,让对方先说出他的意见。

遵循捭阖之道,首先应区别对待各种人,各投其好、各致其喜、各顺其欲,以得其意、御其情、制其心。这就需要把握游说对象的有无与虚实,分析各自的嗜好和欲望,以“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从而灵活决定自己的策略,做到“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同时,还必须做到周详而隐秘,“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其次,要把握开启和闭合的适度和统一,《捭阖》篇说:“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就是说,捭阖体现出万物运行的规律,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些变化,做到“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此外,采取捭阖手段,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鬼谷子依品性把人分为阴、阳两种:“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人之品性贤、智、勇、仁义者为阳,不肖、愚、怯、不仁义者为阴。”游说品性为“阳”的对象时要注意多用阳言,以致崇高之辞,阐崇高之意;而游说品性为“阴”的对象时要注意多用阴言,以用卑小之辞、言卑小之意,即“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2.游说之技

《反应》、《内揵》、《飞钳》三篇分析游说的方法,是捭阖之道的具体体现。

《反应》篇主要讲如何通过反复观察、了解、辩说,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反应,以便紧紧抓住对方。“反”的本义是把一个东西翻转过来,引申为“返回”、“反复”、“反面”、“反而”等含义;“应”的含义是应和。《反应》篇说:“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大化”是指一种混沌世界的演化机制,即由“无形”经“大化”而为“有形”世界。类似于道家的“有生于无”的世界本源论。“反”用以观察过去、知晓古代、知悉对方,“覆”用以验知未来、了解当今、知察自身。在游说中,如果言辞与对方不合,可以以反复之术的运用,探求对方的反应,“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这种通过历史与现实、主体与对象的位置互换的所谓“反覆”方法,是一种典型的经验思维模式,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运用“反覆”之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其言,听其辞。”《反应》篇说:“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意思是说,要善于诱导对方发言,静听对方的发言,反复推敲,掌握真实情况。至于如何诱导对方,《反应》篇提出用象征之类的具体形象的语言去阐述抽象的事理,所谓“象其事”;也可以通过可供类比的先例使对方信服,所谓“比其辞”。借助于这种“象”、“比”方式,可以不露痕迹、恰当地诱导对方说出实情(“钓语”)。

(2)欲擒故纵,以柔克刚。《反应》篇说:“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即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予。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游说方法。

(3)“自知而后知人”。《反应》篇说:“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意思是说,善于审己度人,知己觉人。要了解别人,首先必须了解自己,只有自己首先确定策略,并使策略不暴露,让旁人摸不着头脑,方能达到为所欲为的境界。这就是说,“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纵横家游说的主要对象是国君,所以如何取得国君的宠信极为重要。《内揵》篇讲的就是向君主进献说辞,内结于君,求得固宠与坚信,君臣关系就像门栓和门、钥匙和锁一样紧密无间。所谓“内”,是指从内心与君主沟通;“揵”通“楗”(门栓)、“键”(钥匙),是紧密结合的意思。君臣之间的关系复杂微妙,耐人寻味。有的“远而亲,近而疏”,即距离遥远却很亲密,距离近却很疏远;有的“就之不用,去之反求”,即主动积极地去投靠国君,却不得重用,可是离开之后,国君反而产生了渴求;有的“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即有的臣子天天在君主眼前却不被信任,而有的距离君主遥远却被思念。因此,君臣关系的融洽与否,是有原因的:“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因此,要想取得君主的信任,首先,要做到“得其情”,即知晓君主的意图。如果所办的事情不合君主之意,那是因为对君主的意图还有不了解的地方。如果与君主的意见一致而仍不能密切结合,那是因为只停留于表面。如果与君主的意见很难吻合,那是很难为其进行谋划的。因此,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必定会事与愿违;在还未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定要受到非议:“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其次,要“揣切时宜”,即“方来应时,以合其谋”。这就是说,以纵横之术向国君“进说辞”,务必顺应时宜,合于君心。如果有所不合,就决不可勉强施行,而应当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再加揣量切摩,以求合乎时宜的计谋,从方便处入手,通过改变自己去迎合国君,这就是“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最后,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做到像圆环一样灵活转动,顺应对方情势的变化,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么,“环转因化,莫之所为”。

纵横家捭阖之术,还有“飞钳”之法,即利用赞扬、褒奖的方式,让对方得意飞扬,取得对方的信任,以便于钳制、控制对方。“飞”即“飞扬”,指为对方制造声誉,使之美名远扬,以讨其欢心,得其信任。“钳”即“钳制”,指将对方牢牢地控制住,让他乖乖地为自己服务。

运用“飞钳”术时,要善于揣度人的智谋和测量人的才干,以招揽远近的人才。为此,度权量能,“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这就是说,树立权势,要先分析异同、分别是非、决定安危、明辨亲疏等,然后权量比较。“飞钳”之术,重要的是“钳”。要想引诱控制对方,在交谈之时,要忽而表示相同,忽而表示不合,以便了解对方的真情。在任用人才时,可以用金钱、珍宝、珠玉、美女来试探他是否廉洁;或者放出空洞的赞扬之辞,然后研究他话语中的真意,以牢牢控制住他;或者根据他的才能,让其担负某种职位,考察其是否有智谋;或者抓住其弱点错误,进一步进行钳制。“飞钳”成功了,可以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使对方“可钳而从,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3.揣摩之术

《揣篇》、《摩篇》研究游说的心理战术。“揣”就是揣度对方的真实情况和心里内情。《揣篇》开宗明义:“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就是说,善于统治天下的人,必须衡量天下各种力量的轻重(“量权”),并揣猜诸侯深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揣情”)。量权重点在于:权量财物的有无,民众的多少,富余与不足;察辨地形的险易、利弊,计谋的优劣,君臣的亲疏、贤佞;知悉客卿智慧的高低;观察天象的变化,祸福吉凶;掌握诸侯间亲疏关系,是否可利用;了解百姓心理的向背,他们的安全险恶,他们的好恶爱憎。揣情重点在于:了解对方情感与欲望的变化,把握“揣情”的时机。“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就是说,一个人在大喜、大惧的时候,往往不能“隐其情”,因而是揣测对方的最好时机,应想方设法使其进入这种大喜、大惧的状态。“揣情”还可以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找到与其亲近的人去了解。此所谓“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此外,要经常深入了解内心隐藏的思想感情。此所谓:“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