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2566800000012

第12章

(4)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的复杂相互作用,使之降解为二氧化碳后又回到大气中。虽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仅为0044%,但是,它对生命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活体物质制造多种有机化合物所需要的碳原子的元素来源。在这个复杂的锁链中,海洋中较为低等的数量巨大的动物,是依靠植物和有机碎屑来维持生命的。当然,这些动物的存在,又是其他动物的食物。这就是海洋中的食物链。在动物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呼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光合作用过程的逆过程,呼吸时消耗了氧,而释放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在世界大洋中,碳循环多少是自身控制的,它表现在浮游植物吸收溶解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并溶于海水之中。浮游动物和鱼类,消耗浮游植物所固定的碳,并利用溶解氧进行呼吸。另一方面,海洋中有机物质在分解时,放出二氧化碳,又为浮游植物所同化。但是,与碳循环有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海洋以及海洋沉积物中总碳之间的交换速率。此外,碳循环还涉及到穿过大气——海界面的平衡、动物介壳的沉淀、沉积物中碳酸盐的溶解,以及碳酸钙的某些局部无机盐类沉淀等体系。

生物海洋学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但是,由于海洋生物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实际研究中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上面讲的那两个方面。

最古老的海

地中海为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陆间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按照板块学说,海洋的成长与演化分为若干阶段,地中海是属于终结期海的代表,它是特提斯海(又称古地中海)的残存水域。

地中海东西长4000千米,南北平均宽800千米,面积约250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41米,最大水深5121米。海岸线长22530千米。沿岸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欧、亚、非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由于地中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使地中海的含盐量高达38‰。大西洋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上层注入地中海,而地中海的海水则从海峡下层流入大西洋。

真光层

真光层位于表层海域的真光层海水水体,由于接受太阳照射界面大,热能交换迅速而且量大,因此是海洋光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科学家通过研究透光层中的光分散物质和光感物质的光反应,了解它们的反应机制。另一方面,海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海洋生物对光的反映和影响,光化学反应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光化学反应在元素和物质全球通量研究的地位,都要求化学海洋学作出科学解释。

在海洋真光层之中或之下的水体中,其化学变化作用和过程,均属溶液化学研究的范畴,它包括海水元素物质的活性系数研究、活性系数与其存在的形式的关系研究、海水体中金属-有机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水体的综合容量及实验测定方法研究、生物在海洋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研究等。因为,在海水水体中,微小的悬浮粒子与正离子/负荷离子的交换作用,在物质海洋通量和循环研究中,均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最着名的洋中之海

马尾藻海是世界上着名的洋中之海。一般情况下,大洋是海洋的中心主体,海为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而且海濒临陆地,但惟有马尾藻海例外。它位于北大西洋的中部,是世界上惟一没有陆岸的海。马尾海位于北纬20°~35°、西经40°~75°之间,四周为北大西洋环流所环绕。水深在1700米左右,域内水流很弱,水温高达18°~23℃,盐度一般为37‰。由于高温高盐以及周围海流的封闭作用,海水交换很慢。海面水位比四周高,整个海区像一个巨大的凸透镜一样扣在北大西洋上。该海域生长漂浮着大量的马尾藻,因而得名。相传1492年着名探险家哥伦布率领船队进入马尾藻海域时,曾把这里大量的海藻误认为是找到了草原和陆地。

最富有的海湾

波斯湾位于印度洋北部阿拉伯海西北,在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形似月牙状,长约990千米,宽约56~338千米,面积24万平方千米。东北侧水深一般浅于70米,西南侧一般浅于20米,东南端最深处110米,大型轮船和军舰均可通航。沿岸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等8个国家。

波斯湾地处亚热带,气候干燥炎热,高温少雨,沿岸多沙漠。湾内自然资源丰富,沿岸国家盛产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已探明石油储量为8798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65%。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海湾国家出产的石油大部分出口,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量的40%以上。沿岸国家的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5%以上。从波斯湾通过印度洋绕道好望角的运输线称为西方的生命线,必经的霍尔木兹海峡被称做石油的总阀门。1990年在该地区发生的海湾战争,实质上就是美国为保护其利益而进行的一场石油争夺战。

最长的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东南岸莫桑比克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670千米。北端宽960千米,南端最宽1250千米,中部最窄处386千米。大部水深在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4250米。是南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从波斯湾驶往北美、西欧的大型油船,须经该海峡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

最宽、最深的海峡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南北宽970千米,最大水深5248米,是世界上最宽、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是各大洲通往南极地区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道。海峡内经常有狂风巨浪,海面冰山林立,是航运最危险的通道。

最弯曲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大陆南端与火地岛、圣伊内斯岛之间,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因1520年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发现并首次进入该海峡,故称为麦哲伦海峡。海峡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中段折为南北走向,西段向西弯曲,变成东南——西北走向,实为海峡曲折弯曲之最。海峡东段平整,中、西段岸壁陡峻,多岛屿和岬角。海峡内风大浪高,不利于航行。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该海峡一直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最年轻的海峡

丹麦的利姆海峡,西起北海,东到卡特加特海峡,横穿于日德兰半岛北部。水道原是一条峡湾,19世纪初期,峡湾东端被海水冲开,与卡特加特海相通形成海峡,距今才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峡。

最忙碌的海峡

世界上交通最繁忙的海峡主要有4个: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属丹麦。位于北美洲的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人口55万,面积218万平方千米。全岛85%地面终年为冰雪覆盖,平均厚度近1500米,是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大陆冰川。岛上有铅、锌等矿物质和驯鹿、北极熊等耐寒动物,还有海豹、海象、鲸鱼及其他鱼类。岛上居民主要以捕鱼、狩猎和畜牧为生。

最大的群岛之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位于亚洲东南部,跨赤道两侧,地处欧亚大陆之间,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素有“千岛之国”之称。东西延伸约5100千米,南北绵亘约1900千米。海岸线总长约35万千米,国土面积190多万平方千米。伊里安岛西部的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20多座,地震频繁发生,是世界活火山最多和地震多发地区。

最长的海底隧道

目前最长的海底隧道是日本的青函隧道。全长5385千米,其中有233千米在海底,主隧道直径11米,高9米。它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铺设铁路线两条,另外还有两条后勤供应辅助隧道。高速火车13分钟就可通过隧道。

最早的水底隧道

1818年至1843年,英国在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一条水底隧道,长458米。原为人行及通马车之用,建成后改为通行铁路之用。施工时河水曾两次淹没了隧道而被迫停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底隧道。

海台

海台又称海底高原、海底长垣,为宽广而伸长的海底高地。通常起伏较小,台顶面比较平坦,高出周围洋底1~2千米。侧面坡度一般较陡,但有的也较平缓。有时可绵延几千千米以上,如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和夏威夷群岛间的海台,长2800千米,宽900千米。以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布较广。按其所处位置分为两类:

(1)边缘海台,发育于大陆边缘,多分布于水深500~4000米处,为大陆坡或岛坡上的平坦面,坡度在1/100以下。通常为花岗岩基底,是沉没至海洋不同深度的地块,如美国东南岸外的布莱克海台。

(2)洋中海台,指洋盆中孤立的海底高原,大多位于水深4000~5500米处,上覆以钙质为主的厚层沉积物,通常无明显的火山、地震等构造活动。有些则具有陆壳性质,可认为是大陆裂离出来沉没的碎块,也称微型陆块,其地壳比周围洋底厚,但仍小于正常陆壳,如印度洋的马斯克林海台。

海隆

海隆是指宽广且坡度和缓的海底隆起区。深海底的海隆或者呈长条状,或者接近等轴状,有的还镶嵌着海山或火山岛。海隆有两种:(1)无震海隆。位于板块内部的洋盆区内的海隆,不发生地震。有一些海隆的基底是变厚和抬升的洋底,其形成与洋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2)活动海隆。指较宽缓的大洋中脊,如东太平洋海隆。位于板块边缘,故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繁。

咸海

咸海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内陆海之一,是世界第四大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面积约645万平方千米。内有岛屿300多个,大部水深20~25米,最大水深69米。其含盐量较海水的含盐量高,但比死海的含盐量小得多。

据最新探测成果,咸海是一个两层海,即在地面海海底300~500米以下又有一层海,这层海的海水与白垩沉积混合在一起,略含有矿物质,有一定量的盐分,地下海每年供给地面海4~5亿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天山山脉有几道暗河直通到咸海的地下海。

由于苏联时期将流经咸海的两条主河道——阿姆河和锡尔河改流,用以灌溉这一地区的棉花,致使咸海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域面积减少,盐碱地和沙漠面积增加,渔业资源出现枯竭。世界银行将提供38亿美元贷款,帮助中亚地区治理咸海的生态灾难。

海洋概览

1海和洋的区分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两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2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