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2600300000047

第47章 二马路

伊齐基尔5岁时,和弟妹一起被送到乡下,和严厉的祖母住在一起。他在草原上放羊,在火堆旁听老人们讲故事,过着几乎象原始部落一样的生活。

12岁时,母亲把他和弟妹接回了比勒陀利亚。他父亲是个酒鬼,一家人生活全靠母亲辛勤劳动维持。一个星期天早上,父亲醉后打伤了母亲,母亲便带着孩子离开了他,这是1932年夏天。从此,伊齐基尔再未见过他父亲。

母亲带他们住到外婆家——黑人住宅区的二马路。这里肮脏潮湿,笼罩着烟雾,每天早上人们都排成长队在水龙头前等着接水。这里很少有白人来。母亲去郊区当女仆,两星期回来看他们一次。外婆家除外婆外,还有朵拉姨母夫妇和他们的3个孩子,还有3个舅舅。他们只有两间屋,伊齐基尔和弟妹、舅舅只能睡在地上。伊齐基尔上了学。由于外婆和姨母整天给人洗衣服,他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每天4点半就起床,生火做饭,收拾屋子,还要取、送别人洗的衣物。每天晚上都要到10点左右,大家都睡了,才能做他的家庭作业。外婆信教,每天早晚都要全家一起祈祷。朵拉姨母性情急躁,无论谁欺负他们,她都要挺身而出,争辩,甚至打架。

开始,伊齐基尔在学校里功课并不好,但他很喜欢念书,无论见到什么印刷品都念。他母亲除了学校必需的两本书之外,什么也买不起,只能有时向她的白人主人要一些旧报纸、杂志给他看。渐渐地,他的功课赶上来了,成了名列前茅的学生。学校里有个活泼的小姑娘,名叫瑞勃,也住在二马路。伊齐基尔和她成了朋友。

伊齐基尔作为一个黑人,处处受到种族歧视的压迫。他曾在动物园遭到白人侮辱,曾被赶下公共汽车。有一次,只因为他和瑞勃站在白人群里看热闹,就被痛打了一顿。

伊齐基尔以优等成绩小学毕业,升入了圣彼得中学。他母亲拼命工作,才勉强能负担他们兄妹的学费。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伊齐基尔刻苦用功。3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在舅舅建议下,母亲送他上纳塔尔的亚当斯学院——一所师范学校。他在亚当斯学院的第2年,获得了奖学金。这样,他母亲才有了能够和他父亲提出离婚的费用;这时他们已经分开9年了,他父亲早有了第2个妻子,并且已有了3个孩子。伊齐基尔从亚当斯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一个盲人协会工作。

瑞勃的父亲因为杀死一个侮辱了他的白人警察,被判处死刑。瑞勃卖了父亲的产业,进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教师。伊齐基尔向她表示爱情,她没有接受。后来,伊齐基尔认识了一个名叫丽贝卡的姑娘,是个家境和他差不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不久,他又接到瑞勃的一封长信,信里说她是爱他的。但这对伊齐基尔已与丽贝卡订婚,就拒绝了她。瑞勃后来嫁了个教师,不久她就病死了。

这期间,由于白人嫌黑人住宅区离他们太近,硬要住在那里的5000多黑人全部搬走。外婆、舅舅和朵拉姨母都分别找了住处。母亲也不得不带着弟妹搬到了新地方。从此,他们就离开了居住多年的二马路。因为生活困难,弟妹小学毕业就去工作了。不久,积劳成疾的母亲离开了人世。

1945年,伊齐基尔接受了奥兰多中学的聘请,去那里教书。这时他和丽贝卡结了婚,丽贝卡也以教书为业。后来,由于伊齐基尔反对种族歧视的教学内容,政府把他开除了,并且不准任何学校再聘他。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当过小职员、信差、打字员等等,最后做了杂志《鼓》的编辑兼记者。这期间,他们有了3个孩子,全靠丽贝卡辛勤操持,才得以度日。

1956年,伊齐基尔通过了南非大学的文学硕士考试。他的论文题目是:《南非英语小说中的非欧洲人》。

1957年,他决定去尼日利亚的法文学校教书。经过种种困难,终于得到护照。年底,他们全家离开了种族歧视的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