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爱心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2600600000014

第14章 皆获元珠(2)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朋友,想请严光到家中一叙,便派使者持信前去相邀。使者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来了,真心实意地要马上来拜访,只因职务缠身,所以没有能及时赶来。他想借晚上的机会,请您屈尊同他谈谈。”严光没有回答使者,顺手把一个写字用的小木片扔给使者,让他记录,自己口授道:“君房(侯霸字君房)足下:您官至三公,很好。心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人都很高兴;阿谀奉承,顺从旨意,腰、颈就会断绝,身首分家。”侯霸收到信后,把信封好送给光武帝,让他看。光武帝笑着说:“这个放荡不羁的家伙还是那副老脾气。”

牢不可破

“牢不可破”比喻器物坚固而不易破坏;或比喻人的成见及深无法破除。

此典出自《晋书·朱序传》:“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丁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又见唐代韩愈《昌黎集·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东晋时代,北方前秦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名水陆大军进攻晋朝。当时晋朝朱序镇守襄阳,符坚的大军把襄阳围个水泄不通。

这时朱序的母亲韩氏住在城里,她登上城楼去察看,看见襄阳西北角首当其冲,料定敌人一定从西北角进攻,立刻便带领着许多婢女,并动员城中妇女重新修筑一道新城。这道新城一共有二十多丈长,筑得非常坚固。

后来敌人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北角,旧城很容易便攻破了。当敌人乘胜进攻新城时,因为新城筑得很坚固,敌人无法把它攻破。当时的人便把这座城叫做“夫人城”。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件事情很熟悉和很有经验的人。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齐桓公回国后不久,管仲对他说:“郑国一直都对天子非常倨傲,如今又跟楚国勾结往来。如果主公想扶助王室,抵御蛮族,成就霸业,必须先收服郑国不可。”宁戚也说:“郑国自从郑庄公死后,四个公子争抢君位,闹得鸡犬不宁!咱们先君(指齐襄公)杀了子,本来是想让子突回去复位,没想到祭足却立了子仪。现在祭足死了,如果主公再帮助子突复位,他一定感恩戴德,对您言听计从,更不用说是订盟约了。”

齐桓公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发兵帮助子突攻入郑国,杀了子仪。子突重登君位,加入了中原的联盟。没想到紧接着楚国就气势汹汹地向郑国杀来了,郑国招架不住,只好背离齐国,又依附了楚国。齐桓公清楚地知道,要叫郑国一心归附,非把楚国打败不可。

当齐桓公正和管仲商议着如何去征伐楚国时,燕国派使者前来,说北边的山戎越境入侵,而且来势汹汹,燕国人抵挡不住,形势非常紧急,央告齐侯出兵相救。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要征伐楚国,首先要打退山戎,北方平静了,才能专心对付南方的蛮夷。”齐桓公就带领着大队人马去救燕国。

公元前年663,齐国的大队人马到达济水(齐、鲁分界线,东边叫齐济,西边叫鲁济),鲁庄公出来迎接他们,齐桓公把征伐山戎的事告诉了他。鲁庄公说:“你出兵抵御豺狼似的外族,巩固北方的平静,不仅使燕国受惠,对我们鲁国也有好处。我愿意派一队人马跟您去。”齐桓公正想建立武功,树立个人的威信并且对征伐山戎也很有把握,就说:“北方路途遥远,又非常难走,我不敢麻烦您。如果战况不利,需要更多的人马,我再请您帮忙。”鲁庄公就不再坚持了。

齐桓公告别鲁侯,往西进发,到了燕国,山戎早已抢了无数值钱的东西和青壮男女扬长而去。管仲说:“山戎未经挫折就解围而去,等我兵一退,他们一定又来进犯,咱们既然来了,不如趁此机会给山戎迎头痛击。”齐桓公就决定继续前进。燕庄公(燕国第十七代国君)想率本国的兵马在前面开路。齐桓公说:“贵国人马刚遭受到敌人的打击,怎么忍心再叫他们冲锋呢?还是排在后队吧!”燕庄公又说:“离这儿八十里远的地方,有个小国叫无终国跟我们有些交情,如果他们愿意帮忙,咱们就有向导带路了。”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礼物去请无终国的国君,对方果真派大将前来助战,齐桓公就请他们的人马作向导。

齐国、燕国、无终国的兵马大败山戎。山戎的头目密卢抛下马、牛、羊、大豆、帐篷等不少物品,以及从燕国掳获的财物和青壮男女,向北方夺路逃去。山戎的老百姓投降了。齐桓公一心想收服山戎,嘱咐将士们不许杀害他们。山戎人没料到打了胜仗的齐桓公会这么厚待他们,感动得几乎落泪。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逃到哪儿去了?”他们老老实实地说:“到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和管仲决定继续往北前进,去征服孤竹国。

中原的大队人马到了孤竹国附近的地方,就遇到山戒的头目密卢和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带领的人马,齐桓公又打了胜仗。他看看天已经很晚了,就下令扎营歇宿,打算第二天再去攻打孤竹国。到了一更时分,齐国的士兵带着孤竹国的大将黄花来见齐桓公。齐桓公看他手里提着一颗脑袋,就问他:“你来干什么?”黄花跪在地上,献上首级,说:“我们的首领答里呵不听我忠告,坚持要跟山戎明来暗往。这下我们吃了败仗,答里呵带着全国老百姓,逃到沙漠去请救兵。我就杀了山戎的首领密卢来投降,情愿在您手下当个小兵。现在如果您要去追赶答里呵,我可以带路。”齐桓公和管仲仔细审视那个首级,又叫将士们认一认,断定了那真是密卢的脑袋,齐桓公于是把黄花留下。第二天,齐桓公和燕庄公跟着黄花进了孤竹国的都城,那里果然是一座空城。齐桓公就吩咐燕庄公带着燕国人守住孤竹国的都城,自己率领其余人马跟着黄花去追赶答里呵。

黄花在前面带路,中原的队伍跟随在他的后面。到了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当地人叫它“迷谷”,又叫“旱海”,一眼望去,看到的全部是白茫茫一片平沙,根本分不出东西南北。中原人哪儿见过这番景象?一时全惊慌失措,迷了路。

好不容易,天亮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眼前还是白茫茫的一片,道路在哪儿呢?最严重的是,在这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连一滴水都没有。大家又渴又累,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突然管仲双掌一拍,他向齐桓公说:“听说老马能认路,无终国和山戎毗连,那地方的马都来自漠北。咱们可以挑出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带着我们走,说不定能找到一条出路。”齐桓公说:“那就试试看吧!”他们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走在前头。这几匹老马果真领着大队人马走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乐羊食子

这则历史传说故事讽喻了“有功而见疑”的主题。

此典出自《说苑·贵德》:“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熟其子而遗之。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率兵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人便把他儿子绑起来悬挂在城门上,以此来威胁乐羊。乐羊看了,根本没有减弱斗志,反而更加猛烈地攻城。中山国人便把他的儿子烹煮了,然后送给他吃。乐羊毫不犹豫地吃下了儿子的肉。中山国人看到他攻城的决心,便不忍心再和他争战了。乐羊最终把中山国攻灭,给魏文侯开拓了疆界。但是,魏文侯嘉赏乐羊的战功后,却怀疑起他的忠心来。

累见不鲜

这个典故比喻事物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数”和“屡”、“累”都是表示次数之多,所以“数见不鲜”、“屡见不鲜”意思一样,可以通用。

此典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楚汉相争时,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叫陆贾,经常跟随在刘邦手下,担负着出使诸侯做说客的使命。刘邦死后,陆贾辞官回家,居住在富裕的雍州县。陆贾有五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陆贾便将自己的财产分给他们,让他们成家立业。他自己则经常坐着车子,带着十几名歌舞弹琴的侍者,还带着一把十分贵重的宝剑到处游玩。他和他的儿子们约定,经过他们其中的任何一家时,那一家必须供应他和他的随从足够的酒食,十天轮流一次。如果他死在哪一家,宝剑、车骑和随从就全部归哪一家所有。陆贾对儿子们说:“我一年中常来常往,你们每次都要准备新鲜的食物招待我,不要以为常见就觉得厌烦。”

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比喻千古不决的疑案。

此典出自《续湘山野录》:“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翫雪。”

宋代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病重,他派大臣王继恩召皇子赵德芳前来议事。但是王继恩自作主张,就打开了端门,召来开封王,即宋太宗赵炅。宋太宗(宋太祖之弟)到了宫中,与宋太祖相对饮酒,宦官和侍妾们都奉旨回避了。宋太祖与宋太宗谈话的内容,其他人都听不见,远远看过去,只见烛光之下,宋太宗时而坐下,时而离席,如躲避之状。饮完酒,夜已三更,殿外的积雪已有数寸之深,宋太祖拿着柱斧敲打着雪地,对宋太宗说:“好做!好做!”接着解衣就寝,鼾声如雷。这天晚上,宋太宗留在禁宫之内住宿。五更时分,周围的房屋内寂静无声,宋太祖死了。宋太宗即位后,宋太祖的儿子赵德芳、赵德昭先后被处死了。

循规蹈矩

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都按照旧准则行动,拘泥保守,不敢稍有变动。

此典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李纨、宝钗赞成探春的主意:把姑娘们住的大花园交给园中老妈妈料理。老婆子当众被召集来以后,李纨对她们说明探春的意见,大家都很愿意干这活儿,当下就争相“承包”了。有的说:把那片竹子给我,明年又是一片,除供家里吃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有的说:

把那片稻地交给我……

宝钗说:若管园子的人把收入拿去了,那没有管上的人一定不高兴,她们一年也很辛苦,因此你们每人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她们!这么一所大花园都交给你们照管了,这是信得过你们。因为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你们是最循规蹈矩的,希望你们大家都要好好去干。

当下众老妈妈表态说:请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吧。

貂裘换酒

拿名贵的貂皮衣服去换酒喝。指富贵者放荡不羁。

此典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阮孚传》。

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有个嗜酒如命的儿子叫阮孚。当时皇帝整顿朝纲,依靠申韩等精干大臣,但对阮孚等狂傲不羁之士也给予一定的地位。然而阮孚一点也不把皇帝的“恩宠”放在心上,不管担任什么官职,酒照喝不误,而且总是一醉方休。尽管他这样玩忽职守,但有意思的是,皇帝总是很宽容他,还不断地委以重任。

有一次,皇帝委派琅癱王做车骑将军,镇守广陵一带,并让阮孚作为长史去辅助他。临行前,皇帝劝告阮孚说:“你此去军务繁忙,要少喝点酒了。”

阮孚表面应承:“皇上不认为我无能,委我重任,我自当勤勉于政事,不好再说什么。

”接着他话头一转,巧言辩解说,“普天之下,皇恩浩荡,盗贼敛迹,日月朗照,百姓乐业。我为什么不乘此良机饱餐美味佳肴,来它个一醉方休呢?”

皇帝听了这一番歌功颂德的话,自然心里美滋滋的,不久又提升他为黄门侍郎和散骑常侍。

从此阮孚更加恣意豪饮,有一次他竟拿了一件名贵的貂裘衣服用来换酒。有人上书弹劾他,但皇帝仍然宽容地没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