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学歇后语(上)
2610900000016

第16章 服饰篇

故事:猴子游泳——不是本行

一群小猴子吃饱果子后,一个个蹲(dūn)在河边的树梢上悠闲得很,不时地探头张望。它们看见河里的鱼游得那样的快,心里痒痒的。过了一会儿,它们又看见蟹、虾游得那样的自由自在,心里更是羡慕。猴子觉得游泳不是什么难事,都想跳下去试一试。

正当小猴子伸头晃脑时,突然一只青蛙“扑通”一声跳入水里,快活地游起来。

“哈,哈,原来游泳是这么容易,难不倒我们,不学也会。”于是,猴子们信心十足,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接二连三学着青蛙的样子,也“扑通”一下跳到河里去了。

结果如何呢?谁都知道,如果没有老猴子拿着树枝去救它们,恐怕一个个早就淹死了。

“猴子游泳——不是本行”,用来形容从事自己所不熟的职业时,如果硬要不顾后果的去做,难免要失败。

戴斗笠坐席子——独霸一方

【释义】本指斗笠帽檐很宽,戴着它坐在席子上,别人无法再坐;转指人在某个领域或某方面称霸(bà)。

【例句】当年,他是这带有名的地主,也是戴斗笠坐席子,独霸一方的人物呢!

戴起草帽打阳尘——没望

【释义】本指草帽边宽,戴着不便抬头看;转指某事没希望。

【例句】又一次遭到了心上人的拒绝,林小强觉得他是戴起草帽打阳尘,没望,这辈子肯定是追不上人家了。

冬瓜皮当帽子——霉上了顶

【释义】本指冬瓜皮上的白粉上了头顶,转指糟糕、倒霉到了极点。

【例句】前几天刚下岗的他,如今又得了重病,真是冬瓜皮当帽子,霉上了顶。

肩上戴帽子——矮了一头

【释义】指个子比别人低。也指在某方面比别人差。

【例句】他过分自卑,加上又没有别的本事,和别人在一起时,他总觉得自己是肩上戴帽子,矮了一头。

裁衣少了两幅——做不成

【释义】幅:表示绸(chóu)、布等的宽度。指做不到。

【例句】公司派我去上海出差,明天就走,你交待我的那件事,恐怕是裁衣服少了两幅,做不成了!如果你不急,就等我出差回来再帮你做吧!

拿着棒槌缝衣服——什么也当真(针)

【释义】棒槌:捶打用的木棒。对别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全部信以为真。

【例句】傻孩子,我跟你开玩笑呢,你怎么拿着棒槌缝衣服,什么也当真(针)呀!

翻穿皮袄——装佯(羊)

【释义】佯:假装。指人故意装出某种姿态。

【例句】别在那翻穿皮袄,装佯(羊)哩,你一定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丈二宽的大褂——大摇(腰)大摆

【释义】形容人走路神气,旁若无人的样子。

【例句】员工们正在办公室里开会,老张连门都没敲,就丈二宽的大褂,大摇(腰)大摆地闯了进去。

大年初一借袍子——不识时务

【释义】旧时过年时男子要穿长袍。指人没有主见,跟不上潮流。也指不知好歹。

【例句】家人都在责怪他大年初一借袍子,不识时务,居然拒绝外商的高薪(xīn)聘用。

夹裤改单裤——没理(里)儿

【释义】指做事没有理由,依据。

【例句】这事不是他的错,是我夹裤改单裤,没理(里)儿,一切后果由我一人承担。

胖子的裤带——不打紧

【释义】本指胖子的裤带长,转指没有妨碍,不成问题。

【例句】来了这么多的人,已经足够了,缺他一个,那是胖子的裤带,不打紧的事。

脑袋上穿袜子——下不去

【释义】本指袜子套不进脑袋,转指人所处情或危险或局面尴尬。

【例句】爷爷这几天发高烧,连续输了三天液,可他老人家的休温还是脑袋上穿袜子,下不去。

穿皮袜子戴皮手套——毛手毛脚

【释义】本指手脚上戴的都是毛皮制品;转指做事手忙脚乱,不稳重。

【例句】这点小事对你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怎么做起还是穿皮袜子戴皮手套,毛手毛脚的。

破袜子改做雨伞——一步升天

【释义】本指袜子做伞后,位置从下面升到了上面;转指一下子走到最高层,或讽刺人突然高升,得意忘形。

【例句】凡事都要有个过程,想破袜子改做雨伞,一步升天,怎么可能呢?

玻璃袜子玻璃鞋——名角(明脚)

【释义】指人有名气。

【例句】你可别看他是响誉世界的玻璃袜子玻璃鞋,名角(明脚),人家一点架子都没有。

麻绳沾水——越来越紧

【释义】着:接触,挨上。紧:本指压紧,转指紧逼、紧迫。指情况越来越紧急。

【例句】时间不多了,我们要抓住时机,快快做出决策,不然麻绳沾水,越来越紧,到时我们再讲条件可就晚啦。

穿钉鞋走泥路——步步扎实

【释义】本指钉鞋每一步都稳稳扎入泥路,转指做事稳健,不浮躁。

【例句】我们还年轻,刚刚步入社会,一定要穿钉鞋走泥路,步步扎实,万不可随波逐流。

故事

故事:班门弄斧——不知高低

鲁班,又名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卒)人,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献词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传说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安徽采石矶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况探身去捉,因此堕江而殁(mò),采石矶留下了李白墓,谪(zhé)仙楼、捉月亭等等胜迹。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梅之焕看到矶上、墓上,凡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心中大为不满。那些人文章写得狗屁不通,却在“诗圣”面前胡诌(zhōu)乱题,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想,这些人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抔(poū)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不知高低”,用来讽刺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不知天高地厚。

故事

故事:长江流水——滔滔不绝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壮丽的河流之一。它全长6300公里,年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径流量的37%,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20倍。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三国水能资源的总和。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jǐ)——青藏高源,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0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长江有数以千计的支流,干支流构成一个庞大的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5“长江流水——滔滔不绝”,比喻一个人话多。

故事

故事:伯乐的儿子相马——按图索骥

秦国时期,伯乐的儿子按父亲的《相马经》四处寻觅“千里马”。他东奔西跑,总是找不到《相马经》中画的千里马。一天外出,他见一只大蛤蟆,连忙拿出书来对照,只见蛤蟆脑门丰满,双眼突出,十分明亮,和书上说的特征差不多。他高兴极了,就捉住它拿到父亲面前说:“我找到了一只千里马,眼睛和书上说的差不多,只是四蹄不太大也不够端正!”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幽默地说:“这‘马’爱跳,可没办法骑呀!”

“伯乐的儿子相马——按图索骥(jì)”,比喻人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

故事

故事:闭门造车——自作聪明

主人养了几只猴子,时间长了,这些猴子逐渐有了灵性,可以听懂人话。

主人在院子里种了几棵树。一次,主人有事要出去几天,就想着把树浇水的事交给猴子来做。于是他把猴子叫来,说:“我有事要出去,你们能把这些树苗灌溉好吗?”

猴子点点头,主人把浇水的木桶交给了猴子。然后出去了。

猴子拿过木桶,其中一个想了想,说:“我们不能太浪费主人的水了,在给树苗浇水之前,应该把每棵树都拔出来看看,根深的就多浇水,根少的就少浇水。”其他的猴子都纷纷赞同。

等到主人回来的时候,发现树已经全都枯萎死掉了。

“闭门造车——自作聪明”,用来形容人自以为挺聪明,轻率逞(chěnɡ)能。

故事

故事: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人物,他生下来的时候嘴里衔了一块通灵宝玉,被家人看作是他的命根子,等他长大以后,就每天把这块玉佩戴在胸前。事实上,这块宝玉也确实救过他的命。

有人想害贾宝玉,就使用巫术,使他着了魔(mó),疯疯颠颠,寻死觅活,眼看性命不保。家人上下都慌了,连平时对他管教严厉的父亲都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出现了,他们告诉这些人,其实能救贾宝玉的宝物就在他自己身上,就是那块通灵玉。然后,他们对着通灵宝玉念了几句咒语,又交代了几句,就回头走了。

巫术被通灵宝玉给破了以后,贾宝玉才保住了性命。从此以后,别人更加相信通灵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了。

“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用来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也比喻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故事

故事: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春秋时候,有人跑到一个贵族家里想偷点东西。他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心里高兴极了。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nuó)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捶(chuí),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跳。他想这下可糟了,这声音不就等于是告诉别人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越想越害怕,便用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杂。“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太好了!把耳杂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杂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zá)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远方,人们听到钟声后一起赶来把他捉住了。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比喻人愚蠢,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

故事

故事:拿杨柳当棒使——好大的劲

鲁智深在五台山上不守佛规,被撵(niǎn)下山来,来到东京大相国寺。寺庙里的智仁长老分配他去看守菜园子。有几个地痞(pǐ)借庆贺为名,想把他丢进大粪池里淹死,没想到一个个被智深制服了。地痞们不但再也不敢对他胡来,还买来酒肉招待他,拜鲁智深为师傅,正当大家开怀畅饮时,忽然外边传来乌鸦的叫声,有人说:“老鸦叫,太不吉利。”鲁智深问:“它在哪里叫呢?”有人告诉他说:“最近墙角边柳树上新添个乌鸦巢,老鸦就在那里成天聒(ɡuō)噪。”鲁智深乘着酒兴来到墙外,抬头一看,果然如此,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这时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脱了上衣,右手向下,左手在上,弯腰抱住大树,向上一用力,把那棵柳树连根拔起,当棒使了起来。众人见了,一齐跪倒在地说:“师傅不是凡人,真是罗汉的身体,有千万斤的力气,了不起!”

“拿杨柳当棒使——好大的劲”,用来形容人力气大。

故事

故事:愚公之居——开门见山

古代有位老人,名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拦住了道路,愚公便下决心要搬掉它们。这事儿被当地一位名叫智叟(sǒu)的老头子听到了,便讥笑愚公说:

“你真太傻了!凭你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草木都去不掉,还能把山搬掉?”愚公不服气地说:“我搬山的决心已经下定了。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可以一代一代地挖下去。而山呢?挖掉一担土,就少一担土,这样长久坚持下去,何愁挖不平呢?”愚公的这种诚心感动了上天,上天便派来两个神仙大力士把两座山给搬走了。

“愚公之居——开门见山”,用来比喻人说话做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故事

故事: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

包拯(zhěnɡ)在天长县做知县时,有个农民来告耕牛被人割了舌头,请求破案。

包拯推测此事是农民的仇人干的,就说:“你去宰了牛换点钱,我资助你一些,你再去买一头耕牛。”农民拜谢而去。包公随即写一文告:“倘有人私宰耕牛,捉住者赏钱三百贯,违者治罪,告发者有奖。”。第二天,有个与农民同村的人,来告那农民私宰耕牛。包公冷笑说:“你就是割牛舌者!”原来包公断定:大家都知道那农民杀的是废残牛,明知这样而来告状,这就是诬陷好人,肯定来者不善,与那农民有仇隙。一审问,果然如此。

“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用来形容人做事公正,不偏不袒,不徇私舞弊(b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