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感动的爱心奉献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2613400000012

第12章 王献之练字

在我国东晋时代,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王献之,字子敬,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少年时代的王献之便跟着父亲学习写字,并小有名气,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他刻苦习字的故事。

相传,有一天王献之看见父亲正在后花园的亭子里写字,就跑过去向父亲请教写字的秘诀。王献之对父亲说:“那么多的人都喜欢您写的字,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吗?请您告诉我。”父亲停下笔来指了指摆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亲切地对他说:“孩子,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十八口缸中的水都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想:“为什么父亲不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呢?我人虽小,可大家都夸我的字写得不错。我要拿出点本领给父亲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王献之就来到后花园开始练字。他决定先从基本功练起,于是就找来父亲的字一笔一画地开始临摹。就这样,他天天照着父亲的字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了两年多。终于有一天,他拿着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张字给父亲看:“父亲,您看看我写的基本笔画是不是像是您写的了?”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却在一旁说:“有点像铁钩了。”

王献之听了不服气,又天天练习写各种各样的钩,就这样日复一日,足足又练了两年。一天,他得意扬扬地拿着自己的习作给父亲看,父亲还是默不作声。母亲评论说:“孩子,你的笔画又有进步了,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心想:“练了四年多,可为什么才像父亲的银钩呢?看来我还得再加把劲呀!”

从第五个年头开始,王献之才照着父亲的字天天练习写完整的字。不管风吹日晒,不管刮风下雨,王献之每天在后花园的小亭子里练字,又足足写了四年。

当他再把字捧给父亲看时,王羲之看了看,只是摇头、叹气。父亲指着那个“大”字,说:“你看这个字的间架上紧下松,结构分布得不太合理。”说着提笔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王献之把字拿给母亲看,母亲一张一张地仔细端详,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后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像羲之的。”王献之惊呆了,原来母亲指的那个“点”,正是父亲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啊!

王献之这下惭愧不已,烦闷地走出家门,来到城门口。他看到一位老婆婆正在卖烙饼。老婆婆每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一下撩进背后的竹筐里,一张张叠得很整齐。王献之见了十分惊讶,便问那位老婆婆:“老婆婆,您头也不用回,怎么能撩拨得这么准呀?”老婆婆笑了笑回答说:“这没什么,只不过像王羲之写字那样,熟练罢了。”王献之猛然醒悟,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工夫练字。

据说,王献之真的写光了院中的十八大缸水。后来,他也成为名震晋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俊逸豪迈,颇有气势,对后人影响很大。他的名气也与他的父亲——王羲之不相上下,被人们并称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