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编织人际交往纽带(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2619600000003

第3章 克服偏狭不良心理(2)

2自我驱除。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3要胸怀开阔,要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得好:“公侯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要胸阔如海,宽容大度,才会消除妒嫉。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你的成绩也不应该成为别人进步的障碍。对同学任何方面的成绩或进步要抱欢迎的态度。这种良好的心态,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反映。

4加强修养,克服私心。嫉妒的发生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应有意识地多读一些情操高尚、内容丰富的书籍,多听格调高雅的音乐,加强思想修养,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懂得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道理,就会消除或减少嫉妒心理。

5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6不要用放大镜看自己。如果只看自己的优点,而且看得过重,就接受不了别人挑战的事实,更不能容忍别人超前的优势。在任何时候,把自己看得平常些,就不那么孤高自傲了。把自己当成金子,常有被埋没的痛苦;而把自己当成理所应当的铺路石,就会为有人踏过而欣喜。

7学会自我宣泄。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另外,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等。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要及时地改善自己的心理,学会进行自我满足,不要觉得别人的都是好的,时刻想着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人,那样就不会有嫉妒的不良心理出现了。

4多疑的不良心理

多疑与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怀疑,这种怀疑有可能毫无道理,纯粹是神经过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客观事实。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属于毫无根据,纯粹是为了证明成见、偏见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多疑心态是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温床,需要警惕,具有多疑心态的中学生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容易产生忿恨甚至报复心理。因此,人们都不愿意与这类人交朋友。

张某是高二的学生,因患过敏性鼻炎,不能参加学校的自习,课间操,有时甚至体育课有时也上不了。由于长时间的不锻炼,体质也变得越来越差,由于自己平时不喜欢和同学们交流,不只影响到了学习,还产生多疑的心理,他总认为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另眼相看。其实,老师和同学都没有这个想法,由于高二的学习都忙不过来,谁还会有心思考与己无关的事呢?

多疑心理的产生原因

在任何事情上,中学生也许是因为青春期,对什么事情都是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而又不得不去接受,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心理,但是那些心理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1中学生认知的偏差。多疑首先是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出现偏差而导致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循环论证的认知方式使得个体在认识周围事物时产生知觉、归因等偏差。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一旦产生疑点,对信息的摄取范围就大大的缩小了,并且将所有的分析推理和判断建立在自己设想的信息上,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强化了原先的设想,自圆其说,造成疑心更重。

2刺激心里的伤痛。多疑心理的产生还可能是挫折引起的一种心理防御。有些中学生由于以前轻信别人,轻视自己所面对的事物,结果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并长期保留着对挫折经历的深刻体验。使得自己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相信任何人和事。

3长期自我心理封闭。一些中学生由于长期的自我心理封闭,从不与外界接触、打交道,使得自己对外部世界感到更加陌生,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外界打交道时难免比常人有更多的疑虑、戒心和防备。

4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有些中学生在某些方面总感觉不如别人,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如果别人在一起说话时对自己投来了不经意的一瞥,他会认为别人正在说自己的坏话,如果平时有人开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也会认为别人是在挖苦自己。

如何克服多疑心理

1自我暗示,厌恶猜疑。当你猜疑别人看不起你,或说你坏话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想象你与他之间的友谊,或者是他平常的为人,总之就是尽量想象那个人的优点,从而克服多疑心理。

2与别人坦诚相待。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猜疑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当遇到陌生人,对陌生人产生怀疑是一种正常的防备心理,但也不要动辄疑神疑鬼,应当在交往中认真观察和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处世方法等,即努力去从本质上认识对方,了解对方,以消除疑虑。

3要用理智的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怀恨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怀疑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不要轻易提出为自己的怀疑服务的单方面依据。

4要学会自我安慰。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别人的议论,与别人产生误会是常见之事。如果觉得别人在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暗示自己不要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困扰,甚至可以为受到别人的注意而自鸣得意,以此来自我解脱。

5培养自信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样也就不会疑心别人。

6正确对待别人的怀疑。在受到别人怀疑时,首先不要意气用事,要冷静分析受怀疑的原因,用事实来打消对方的怀疑。其次要胸怀坦荡,“身正不怕影子歪”,来克服自己多疑的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多疑的心理是处于中学生时期都要经历的,中学生只要在这一阶段中,多去了解别人的心理,多和别人进行沟通,那样就能克服多疑的心理产生的,而且对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5偏激心理

随着人们心理健康知识的增加和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偏激心理就是其中之一。

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这种心理多存在于中学生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偏激一般表现为认识上的片面、性情绪上的冲动以及行为上的莽撞。具有偏激心理的中学生对待问题总是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整天怨天尤人,按照自己的好误评判任何事情,什么错误都推给别人,无理也要争三分,易受他的暗示和引诱,常常是不分是非,不顾后果,因此朋友特别少。

小九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父母和姐姐们都非常疼爱他,当他是宝,什么事情都依着他。由于家庭的贫困,父母让他的姐姐休了学,外出打工挣钱,供他上学。而他确实非常争气,学习很好。每次姐姐外出回家,都会给带好多东西,有的是给父母的,有的是给他的,但不管是父母的,还是他的,他都要先拿到自己的房间放上一段时间,能用的,他尽量用,不能用的放几天再还给父母,或者干脆毁掉。为此,姐姐常常说他,而他的父母却表示没事,只要他好好学习,有出息就行了。而他仗着父母的宠爱,不把姐姐的话听在心里。有次,她的姐姐帮父母买了一些补品,而他非要吃,姐姐终于又忍不住说了他,而他竟然说:“你管得着吗,你以为你是谁啊,敢管我,你不就是挣了点钱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偏激心理的产生原因

心理的差异是自然就形成的,是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也往往与一些原因有关:

1青春期心理。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你们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加之你们的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常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情绪容易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再者,在身体发育的时候,你们容易惊慌、恐惧、不知所措,尤其是第二特征的出现,让你们自己觉得身体已经是个大人,可是心态还停留在孩子的层次,对问题考虑得不周到、不深刻,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感觉,所以,那个时候你们的反应是急风暴雨似的,容易惹祸,爱做比较偏激的事情。

2知识贫乏,见识不足。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知识上的极端贫乏,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都是偏激心理产生的根源。

3受父母不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比如,有一个孩子的父亲在一次竞岗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落选,回去后难免发一些偏激的感慨“这什么世道啊,XX哪点比我强,只不过占着他老子是XX”。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你们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记住了,如果以后与某人发生矛盾可能就会说出一些偏激的话来。

怎样克服偏激心理

1克服偏见思想。偏激的人易用主观构造的理想模式去套客观现实,因而脱离实际地苛求他人。要克服偏激,首先,要克服认识的偏见,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其次,要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他人的处境和困难。

2冷静行事。偏激急躁的人易出现行为偏差,把好事办坏。如果知道自己有思想偏激、容易急躁的毛病,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提醒自己冷静,切忌感情冲动,急于作出反应。如果对社会或单位上存在的弊端有看法,发议论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和分寸,否则,有可能与自己原有的积极动机相悖,带来消极的影响。

3学会等待。偏激急躁的人,往往急于求成。这就要求学会等待,因为解决某个问题,完成一个任务,总是要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都成熟时再行事。强者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

4善于自我调节。克服偏激急躁的毛病,还要善于自我调节不良的情绪。要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要为眼前的成绩得意忘形,更不要因小事而伤肝动怒。通过自我暗示法提醒自己在遇到强烈刺激的时候,要耐心、冷静。此外,让家人和朋友在自己偏激急躁时,及时提醒开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5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1)中学生要明确自己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逐步磨炼意志。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一味地放纵自己,原谅、迁就自己,只能使自己在错误、缺陷、恶习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

(3)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在严寒酷暑中经受磨练,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

6丰富知识经验。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看问题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时,可试着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多参加社会实践与人交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走向社会,接触生活,进行调查研究,经常与他人交往沟通,才能减少偏激性,减少思想上的幼稚性,慢慢走向成熟。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上学的过程是艰辛的,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良的心理产生,但那都是次要的,要学会在生活中找寻乐趣,不要对某些事情看得太偏激,偏激就是消极的表现,所以,中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活出自我。

6自私自利心理

自私是指只顾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这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一般有自私心理的人主要表现在不讲理,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把自己的东西看得最重要,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有自私心理的人心中。

一般自私的中学生嫉妒心很强,心中只有自己根本容纳不下别人。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是对卓越才能产生的反感”。如果谁的能力比他强并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容貌、身材等超过他,他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想办法诬陷或为难比他强的人。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害人又害己,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时,或取得了好成绩时,他都会感到难受而老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强的。

自私的人会斤斤计较个人的胜败得失,整天处于小算计之中。如此一来,就难以把目光投向远大的人生目标,自然也就难成大气。也就是说自私会消磨意志,使其不会有大的作为。

自私会损害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一个过于自私的人是不会乐于帮助别人的,因此他也往往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得不到关心和爱护,相反,很多同学和朋友可能因为他过于自私而疏远他、蔑视他、敌视他。这样,自己就会觉得孤立无援,就会丧失对学习、对生活的乐趣。自私的人即使对父母也是自私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成家后,仍然缺乏对父母的孝心,仍然算计父母的为数不算少。

王妈妈感冒发烧好几天了,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女儿不仅没关心问候她,每天还像往常一样等着她做饭、泡咖啡、冲牛奶,而且不管费事不费事,仍点着要做她平时爱吃的饭菜。她想责怪女儿不懂事,但一想到女儿每天学习那么紧张,嘴边的话就没说出来。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星期天女儿突然来了兴致,要去郊游,还生拉硬扯着要母亲陪她一块去。

王妈妈此时头晕无力,对女儿说:“孩子,妈实在去不了,妈妈下地走几圈都没力气,要不你自个去吧。”谁知女儿一跺脚,任性地说:“妈!你平时不总说是为我活着嘛!我就要你去!叫我一个人去游东湖,想照张相还得求别人,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王妈妈女士说:“孩子,妈真的去不了。”

“去不了也得去!”女儿蛮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