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职场在线:略懂些职场生存攻略 (1)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晋升技巧、职场定律是现代人游刃职场必不可少的武器。一旦懂得这些职场生存法则,人不仅会在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会促进事业有成。
哪几种人格最可能成为领军人物
领军人物就是这样一批人:大到整个行业领域,小到一个具体任务,只要你把必需的条件给够他,他就能把事办成。不管是拉去开发大亚湾园区,或是去做高压开关,或是掌管三军,他都能做成。因为,他具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
实干者以“工作狂”的劲头获得提升
“工作狂”总让人想起那些为了工作不顾一切,从早干到晚、废寝忘食的人。当“工作狂”发展到极端时,形象确实如此,而很多实干者都属于这一类型。
实干者坚持“靠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切”,为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为佼佼者,在竞争中获胜,他们一直都像是斗志昂扬的战士,不肯服输,做事努力,勤奋就是他们给人的印象。香港艺人刘德华可以算得上实干者中的佼佼者,他的个性就是实干者的代表。当年“无线五虎将”之一的苗乔伟(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中杨康的扮演者)就曾评价他“最努力,也最有斗志”。
17岁的刘德华刚踏入娱乐圈时,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夜空中一颗微弱的星星,既平凡又普通。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娱乐圈,是谭咏麟和张国荣最辉煌的时期,新人很难崛起,同样刘德华也很难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当时堪称香港影视大哥的曾志伟对刘德华有过这样的评价:他唱歌就像是唱大戏一样,很难听。别人也经常会嘲笑他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但这没有使他放弃,反倒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更加努力。曾志伟回忆说:“演出完,别人都回去休息了,他却躲到了自己的车里填歌词,那时我就想‘这个年轻人必定会与众不同’。看看现在的他真的被我言中了,对他现在的成绩,我只能说一个字——‘服’!”这一个字,足够表达一个大哥级人物的敬佩之意了。刘德华就是靠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用他的勤奋感动和赢得了无数的歌迷和影迷。
华仔相信只要你足够勤奋、足够努力,老天终究会眷顾到你的。刚出道时的他只能跑跑“龙套”,杀手甲、学生乙、路人丙、士兵丁,来来去去都是甲乙丙丁,他一直沉住气,没有自怨自艾,没有不认真对待角色,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机会总会有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德华连跑龙套都那么勤奋、努力,前途怎么能不一片光明呢?
刘德华的勤奋不是一时兴起或心血来潮,他一坚持就是27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有点过时了,但是我会继续走自己的路,使自己老有所为。”
工作是实干者喜欢的活动。他们认为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出色的工作成绩上,所以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不断提升年薪的数位,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有付出就有回报。实干者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不仅征服了众多同仁,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哪个领导不喜欢为公司带来丰厚效益的员工呢?于是,在选拔人才时,实干者往往脱颖而出,成为新任领导。
如果你是实干者,那么恭喜你,你具有成为领军人物的潜质,如果不是,也不必灰心,只要你拿出实干者的工作热情,说不定下次选拔你就是胜出者。
领导者经常扮演孤胆英雄的角色
领导者像一头雄狮一样威严、尊贵而勇敢,他们是有勇气的人,也是能捍卫利益的一群人。他们对强权从来不屈服,而是积极地战斗。无论这利益是他们自身的,还是他们所希望保护的他人之利益,只要他们认定了,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领导者,孟子的“威武不能屈”最为贴切。
戴高乐是典型的领导者性格,或许他的故事可以佐证:领导者是天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在德、意***的侵略面前,法国政府一味采取“绥靖”政策,大量的无辜百姓在战争中丧生,国土也大片沦陷。6月14日巴黎沦陷后,贝当内阁向德国投降。曾被任命为雷诺内阁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的戴高乐准将坚决主战,反对投降。他毅然踏上飞机,只身飞往伦敦,宣布与当时的法国政府决裂,在他到达伦敦的第二天下午,就在伦敦广播电台发表了著名的“6·18号召”。戴高乐让他的同胞们产生了强烈的挽救法兰西的共鸣。他给他们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焰:法兰西没有灭亡!
面对困难,戴高乐坚忍不拔,迎难而上。他说:“谁说败局已定?事情已经定局了吗?希望已经没有了吗?失败已经确定了吗?没有!……因为法国并非孤军作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援,……我是戴高乐将军,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我的力量有限,孤立无援,但正因为如此,我才必须爬上顶峰,永不后退。”
事实很快证明,戴高乐得到了法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就在6月22日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的几天之后,有400多名炮兵、步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随后四面八方的支援向他涌来。到7月底,已有7000多人志愿拿起武器,誓为“自由法国”而战。
戴高乐说:“每当历史最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他的确没有食言,自始至终他都在为法兰西的明天而奋斗。经过四年的艰苦抗战,法国人民在戴高乐的带领下终于打败了**德国,取得了反***战争辉煌的胜利。至此他创建的自由法国运动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戴高乐的“一人政府”也成了民心所向的真正的法兰西政府。戴高乐成了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
领导者是最有魄力、最勇敢的人,他们可以为了崇高的理想奉献自己的生命,而绝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利诱就举手投降。这样的一头雄狮,他不配统领亿万军队,谁配?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希望自己能够出类拔萃,希望自己能够风光无限。然而,在任何一份成就的背后,都意味着我们要具有足够的勇气来担负更大的责任。也许今天的你,期望在职场中打下一片天地,那么你就鼓足勇气,主动承担艰巨任务,相信有勇气和责任感的人,一定会像戴高乐一样,做出成就。
【私家秘语】
有的人遇事积极主动,“眼里有活”,什么事情都愿意做,都愿意做好、做细,这样的人在生产一线出活又快又好,还总能帮助别人完成任务。养成积极主动习惯的人,或者会能者多劳,别人会把许多事情压到他头上,似乎会吃亏,但是,他的能力越得到锻炼就越增长,处理的事情越多,见识越广,责任心越强,逐渐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众望所归的领导者。反之,遇事消极被动,挑三拣四,总是讨价还价的人,事情会越来越少,最后只能失败。
工作中最易碰壁的“倒霉”人格
时常听到有人(也包括自己)抱怨工作不好、压力大、自己一番辛苦不被别人理解等,边抱怨边生气,认为自己倒霉透顶,总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抱怨的同时我们是否能反思一下,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有人做起事来如鱼得水,生活得逍遥自在,自己却总是满腹牢骚?事实上,有些时候,并不是工作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自身人格影响这一切。
做事喜欢拖延的怀疑论者
“我怀疑那样做是否有用。”
“听起来很有危险,我要等等看下面的情况如何。”
“是的,但是……”
“如果这样做,出错了该怎么办?”
……
这些都是怀疑论者经常对自己说的话。怀疑论者总是以怀疑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做事前他们可能拥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在付诸行动过程中,其思想慢慢取代行动,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渐渐从开始的好想法转移到对这个想法的质疑上。他们会担心有些人不同意这个想法,并站在反对者的角度提出质疑。
由于怀疑论者在思想上对自己的想法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因而他们迈向成功的步伐断断续续。尤其在工作中,他们总会留下一些没有完成的任务。
有位学者花了三年时间也没完成一篇论文。他总是写了改,改了写,如此反复不下二十次,中间还换过几次题目。“每一个论文题目都像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学者总是站在反方的立场驳倒自己的论点,并发出上述感慨。
最严重的一次,学者进行“模拟”。他站在窗前开始阐述自己的论点,但总能找到十几个角度来质疑它,然后又不得不从头再来,因为他相信其他学者一定也会这样驳倒他的论点。
此例中,学者认为必须弄清楚其他人的想法,了解所有潜在的反对理由,然后才能开始写自己的论文。在他看来,对论文质疑好像是合理的信息收集,是必要的准备,而不是延误工作。但对其他人来说,以“学者”为代表的怀疑论者在行动上的犹豫不决,不仅是拖延的表现,更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现代社会,职场如战场,时间就是机遇。你的一点点拖延可能会耽误整个项目的流程,丧失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从而失去被领导赏识的机遇。毫不夸张地说,拖延是人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既然如此,那么,怀疑论者如何才能克服拖延、养成“立即去做”的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进行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要果断,做了就不要后悔,后悔就不做。另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别人的想法不见得比自己的深刻;最后在处事时考虑要周全,但不是琐碎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不要有太多顾虑,即使错了,也是对你的一次帮助,怕什么?没有失败,哪来成功?
德国作家歌德说:“我让旁人去嘀咕,自己却干自己认为有益的事。我巡视了自己领域中的事,认清了我的目标。”努力养成果断、不拖延的习惯,有益于人高效地完成工作,增加竞争的砝码。
优柔寡断的协调者,与机遇擦肩而过
大多数人都认同,一个人的机遇非常重要。若没有机会,纵有满腹经纶也无法施展。但在机遇来临时,协调者常常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与机遇擦肩而过。可以说,缺少主见,做事不果断,是协调者的弱点。
协调者从来就不缺少好主意,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了是否应该同意他人的观点上,而不是在寻找自己的立场。选择自己立场会让协调者忧心忡忡,他们一方面觉得谁的话都有道理,另一方面他们常常又会觉得无法抉择,因为他们谁也不想得罪。如同三国时期的袁绍一样,他的手下文臣武将众多,每次遇到大事他的谋士们也能尽职尽责地给他出谋划策,但是他常常因为不能决策而错过最佳时机,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当袁绍兵败以后,曹操占领了他的地盘时说:“燕赵多义士,本初(袁绍的字)若能善加利用何至于输给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