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262500000034

第34章 董明珠:把握主动才能掌控全局 (3)

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管双方对此次再度牵手如何低调和迂回,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格力和国美最初的反目是因为双方有着截然不同的销售模式,此次双方再度牵手,并不意味着其销售模式的分歧已经得到解决。此次双方暂时“放弃分歧,妥协合作”,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下,连格力这样的大制造商和国美这样的大渠道商,为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最终都会向市场利益妥协。

不过,董明珠还是拒绝了跟国美的合作。

2006年3月,国美、苏宁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开始制订新一年的空调采购计划,几十亿元的年度空调采购计划。国美电器称,首先将拿出50亿元现金签约空调主流品牌,采购量达到2006年整体市场份额40%以上。对于即将开始的空调大卖季节,很多生产厂家的生产计划就是围绕着这两大销售巨头制订。可是,面对众多厂家的追捧,国美、苏宁却再次在董明珠面前吃了闭门羹。董明珠坚持一贯的态度,强调格力要定一个合理的价位。用这个价位跟家电连锁企业进行营销,对方不销,格力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卖。

董明珠如此有恃无恐,是因为她早就开始质疑现有的传统销售模式。在她看来,如果跟国美、苏宁这些大卖场大面积地合作,可能很多企业死得更快。

倔强的董明珠如此强硬,还有一个原因是她不只是在关心自身公司的利益,她还在关心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她说,近年众多家电企业倒下,比如2000年彩电业全线亏损导致国家几百个亿损失,有些是自身的因素,外部流通领域的因素也不少。她的言语中透露出企业家少有的社会责任感,她认为产业的恶性竞争使得很多员工失业,很多国家和社会的资产白白流失。空调业不能走这样的老路,格力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仔细留意就会发现,从2005年开始,一些家电生产商的行动都在朝董明珠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包括格力在内,奥克斯等率先发动渠道变革,推动渠道扁平化。美的则全面启动“乡镇空调普及革命”,宣称将投资1亿元在全国数万乡镇建立起1万家经销商网络,全力攻占三、四级市场。而TCL集团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其“幸福树”电器连锁卖场,号称这样可以在三、四级市场避免像一二级市场那样被国美、苏宁、永乐等大肆压榨厂家利润的悲剧。

但是,诚如董明珠所说,市场这盘棋是永远都下不完的。就在2007年3月份,国美和格力之间的这场对抗,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2007年3月6日国美公布的150亿空调采购单上,囊括了松下、LG、三菱、美的、海尔、志高、长虹、海信、TCL等几乎所有知名空调品牌,唯独没有格力——这个在国内空调市场已连续10年保持产销量第一的品牌。

事情的突变让人目瞪口呆,3月14日上午,广州国美电器总经理高集群与广州格力总经理王韦权的手握在了一起,一份两亿元的采购协议被签署。“在商言利。”高集群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双方和解的原因,由此,阔别三年后的格力空调再次进入广州国美的33家下属门店。

对于此次合作,格力仍然保持以往的态度。格力新闻发言人黄方华表示:格力没有变,变的是国美。格力的渠道模式不会变,格力自建渠道的成功经过媒体讨论,又经过实践检验,是不会变的,而且,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格力从不排斥与连锁终端的合作。

双方发言人的话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灵活性,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家电厂商与渠道关系缓和的希望。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这只是局部地区的缓和,尚不能看做家电厂商与渠道关系缓和的标志。因为家电厂商与渠道商的矛盾本质上没有变——中国生产同类产品的家电厂商有成百上千家,而全国性的家电连锁网络只有几家,渠道作为稀缺资源的局势一天不变,渠道商的强势地位就一天不会改变。

对于这次合作,董明珠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因为就在这次合作的几天前,董明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2007年的“两会”时,再一次对家电渠道的霸权进行了抨击。她呼吁,大渠道正在成为制约家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董明珠与黄光裕的对垒表明:有了自信,我们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坚持自己的理念,有信心依照计划行事的人,比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的人更具优势。董明珠用自己的信心坚持控制局面的观念,让国美等零售巨头们对格力这样的供应商力量有了新的认识。

大胆要财权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太成熟,各行业、各企业都弥漫着“渠道为王”的观念,认为只要有了销售渠道,企业就能做起来。因此,在企业中营销人员的地位很高。空调行业本来就竞争激烈,而且市场很不规范,这就导致一些空调行业的领导人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某一些人,而不是整体的努力。

当时的格力集团总经理朱江洪早就觉察到这一情况,销售员提成比例过高,将会严重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决定缩减销售员的提成比例,到1994年将其下降到0.28%至0.38%。没想到,这个决定像一颗重型炸弹,立即引来了销售人员的集体反抗。毕竟在那个“渠道为王”观念盛行的年代,格力从销售人员身上动手,需要超人的胆识和坚决的态度。

公司的一位领导不久离开了格力,跳槽进入另外一家私营空调企业。他还带走了格力的两名财会人员,8名业务员。格力业务员的集体辞职在业内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北京某家报纸对此进行大规模报道,格力内部一时乌云密布,人心浮动。

朱江洪总经理以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开发上,忽略了经营和销售问题。这件事让他意识到,企业中层干部队伍的建立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既然问题出在经营部,那么干部队伍的建设也要从经营部开始。他决定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从基层员工中选拔合适人选。

民意测验出来了,董明珠脱颖而出,成为大家首选的对象。她从一个最基层的业务员一跃成为经营部部长,接受这个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她完全凭借自己的责任感,来挑战自己。为企业,为信任她、支持她的人作出一些成绩。

担任经营部部长不久,董明珠就作出了一个超越常理的决定:她向朱江洪总经理提出要掌握财权。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首先格力是一家国有企业,人事的决定都要通过高层领导集体表决,董明珠这个行为显得太张狂;其次,虽然中国人对权力的追求是众所周知的,但一般都是背后或地下进行,绝不会像董明珠这样明目张胆地要权。

她要财权是因为经营部和财务部的关系密切。经营部要求经销商先付款后发货,但客户在公司账上的资金情况只有财务部才清楚。一些客户将货款打到格力却拿不到货,一些客户没有付款却将货提走。有时经营部要发货,开票员问这人是否打钱过来,财务却总是说自己也不清楚,要查账才知道。这样,无论经营部如何负责,财务部不配合,也是事倍功半,难以使经营部的工作正常运转。长此以往,只怕又要重蹈格力以前的管理状况,职责不清,工作混乱。这是董明珠绝对难以容忍的。

董明珠正式向朱总提出与经销商的财务往来最好交给经营部管,这有利于工作协调。

财务部副总心里不高兴,认为董明珠把财务拿去就无法进行监督了。

董明珠当然知道明目张胆地要权有违常理,所以她早就想好如何才能让大家心平气和地接受她的建议,她说,大家都可以监督,随时监督。她提了两个建议:第一,她只管钱的进、货的出,不管用钱。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二,财务也可以不归她管,但每日经销商进出款必须要让财务部门随时告知经营部。

朱江洪总经理经过考虑,也为了平衡大家的情绪,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划出财务部的一部分归董明珠管,也就是说,董明珠可以得到人员、职能和收款这部分的权力。

得到这个结果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朱江洪总经理作出这个决定,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要知道,在讨论会上,很多人一听说董明珠要权,立即就情绪爆发。有的人坚决反对,认为他伸手要权是手伸得太长了,有的人觉得权力都集中在她手上,犯了错误没办法收场。

其实,这些人的想法也并非就是故意和董明珠作对,或者故意让董明珠难堪。按照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主动要权确实是犯了大忌,何况董明珠当时刚当上经营部部长不久。

但是,反过来说,中国的企业总是发展缓慢或者快速衰亡,也正是因为这种惯性思维在作怪。人们总是习惯于循规蹈矩,不敢突破,不敢创新。靠“拿来主义”,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企业难以占领先机,获取优势。

董明珠本来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她敢于如此“胆大妄为”,一是因为她的动机是为了企业;二也是她的个性使然。事实上,也正是这种惯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的风格,让董明珠带领格力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但是董明珠终究获得了她想要的一部分财权。机会得来不易,她会慎重对待,利用这难得的权力开创格力经营工作的新局面。她和有关同事一起建立了一套循环监督机制:一是计划受财务监督、二是财务受开票员监督、三是开票员受电脑统管监督、四是电脑统管受计划监督。

制度建立之后,关键就看是否能够真正实行。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仍然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董明珠是一个为了原则,可以“六亲不认”的人,所以当她强调“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理由破坏以上机制”的时候,了解她的人就应该明白,谁破坏这个制度,谁就要受到惩罚。

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很快,一个合理的网络便形成了:财务说有钱才能发货,发货后开票员记账,开票单再输入电脑。这样财务往来多少钱都可以清楚地反映在账上,每天都可以从账上看到有多少资金,发了多少货。这样一来,董明珠随时都可以掌握格力的销售情况,任何业务员、经销商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钻空子了。

这种操作方式最困难的是当天清账。以前就因为做不到当天清账,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董明珠要求,无论多晚,经营部都要当天清账,决不能让当天的账过夜。一段时间以后,经营部的同事们就养成了习惯,当天的工作没完成,不管多晚都不会回家。

据董明珠介绍,自1995年5月以后,财务就再也没出现过混乱,也再没有应收款收不上来的现象。

在拖欠货款成风的今天,董明珠创造了一个“奇迹”。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坚守原则,决不破例,就没有我们不能创造的奇迹。正如董明珠所说,她能够创造这个“奇迹”,其实很简单:不交钱不发货,只要认真坚持下来,就不会有什么拖欠。当记者询问格力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时,董明珠回答说,最大的不同就是格力在经营中坚持原则,没有私利,把国企当做自己的企业来做。不可否认,体制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但如果经营者有一个好的心态,不管企业是国有还是私有,都把它做好,体制就不再是问题,也就不会影响经营。

董明珠大胆要财权,是为了加强格力经营与财务的联系,让自己掌握主动,让企业更顺畅、更合理地运行。

返利经销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商战中,越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越是在创新上难以跨越惯性思维的困局。有时候,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行业内的规则和现状过于熟悉,以至于即使有了新鲜的创意和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我们太熟悉行业内的现状,所以也就更清楚某些创意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时候,外行人可能会因为没有顾忌能够冲破藩篱,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内行人看来,外行人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可能显得幼稚无知,很不现实。但谁敢肯定地说这些“不现实”的方案就不能变成现实?

董明珠并不是空调行业的外行,恰恰相反,她可以说是空调行业的“专业人士”。但是,她的行为却在证明她是一个超越行业规则的行业中人。她像一个为了实践自己的理念而积极“入世”的思想家,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理念的正确性。这也许是她能够获得“满脑子绝招的美女强人”称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