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洛阳
2634200000002

第2章 繁荣的经济

一、大运河的中心

营建东都的工程刚刚拉开帷幕,炀帝又组织民众,以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为基础,开通一条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古代的大型运载工具是船舶,必须依赖水道运输。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百川东到海,南北水运在内陆不能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开凿人工河道。这一亘古未有的伟大工程由炀帝组织,历时六年完成。

大运河北抵涿郡(今北京市),南达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全长四千八百余里,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四段组成。大业元年(605)三月,炀帝诏令开凿通济渠。通济渠分为西东两段,全长一千余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诸郡男女民工前后百余万人被征发到工地上从事劳动。先从洛阳的西苑引谷水、洛水经洛口(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达于黄河,这是西段。又从板渚(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引黄河水入于汴水,再从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向东南方向引汴水入于泗水,在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入于淮水,这是东段。同年,还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疏通并拓宽从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到江都的山阳渎,全长三百余里,淮水与长江因而汇通。大业四年(608),又征发河北诸郡民工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其入口处与板渚隔岸相对,然后贯穿华北平原,北至涿郡,全长两千余里。大业六年(610),开凿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余杭的江南河,引长江水达于钱塘江,全长八百里。至此,大运河全线贯通。整条运河河道宽阔,最宽达四十步(六尺为一步,一尺当今0.296米),能运行巨大的船舶。运河两岸修筑御道,栽种柳树。这条大运河是世界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浑然融为一体,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达华北平原,南抵太湖区域,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洛阳既然是大运河南北两段的衔接点,就成了南北经济交流和物资集散的枢纽。不但运河地区的赋税漕运到洛阳,其中一部分再转运到关中;而且鱼盐木材、丝绵布帛等等物资,通过这一枢纽,从产地转运到其它地区,以互通有无。炀帝再巡幸江都,便沿着运河乘龙舟而往,加上诸王、公主、妃嫔、百官、僧尼、道士、蕃客、卫士等人乘坐的数千艘船只,首尾绵延二百余里。沿途百姓负责整修道路,为纤夫挽船提供方便,还需贡献食品,提供各种服务。

两个半世纪以后,唐人皮日休看到这条波光粼粼的运河上船舶频繁来往,不禁想到当年数百万计的民众为开通运河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认为“当时劳而后时利”,炀帝“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二、含嘉仓

为了储存各地缴纳的税粮,隋朝沿着漕运河道修建了很多仓城,洛阳及其周围地带,仓城密集程度最高。

洛阳城内的仓城是含嘉仓,大业元年(605)与东都同时开工营建,建成后为唐朝所继承。1969年,隋唐含嘉仓遗址被发现,经过1971年考古发掘,其基本情况已大致弄清。

含嘉仓城位于城区北部,其北墙同外郭城墙相合为一,东抵外郭城北门徽安门,西临位于宫城正北的圆璧城,南接东城。文献说仓城三门,但据实地发掘和铭砖记载,共有四门,即东面的东门,南面的含嘉门,西面的圆璧门(仓中门),北面的德猷门。四周残墙高三米,宽十七米,北墙长六百余米,西墙长七百余米。仓城内有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主干道各一条,泄城渠穿越其中,可以直接运粮。仓城总面积为42万平方米,已勘探出地下粮窖259处,估计总数应在四百左右。已发掘的六处地下粮窖,最大口径14.5米,深六米,最小口径十一米,深七米,每窖能容八千石粮。粮窖呈口大底小的缸形,口同底的比例是二比一,壁同底的夹角为120度。当时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潮技术。窖壁的防潮处理程序如下:先镶嵌木壁板,木板的一端削尖,直接横砌在窖壁上,不用榫卯,再镶嵌木箔,紧靠壁板竖放,最内层是席,席与木箔之间衬垫谷糠。窖底的防潮处理程序则为:先夯实地基,用火烘烤,使窖底和窖壁下部干燥坚硬,以红烧土碎块、烧灰、碎炉渣和粘合剂拌合而成防潮剂,用以涂抹上两毫米厚,然后铺设木板和干草,最后铺席垫谷糠。在160号窖内,考古发现五十万斤粟。粟的年代可以确定为唐代,因为隋末洛阳城被李密围困,城内无粮充饥,饿死者甚多。历经一千余年,这批粟已经炭化,但有机物的含量仍在一半以上。隋代营建含嘉仓的规模和功效,防腐防潮的高超技艺,于此皆可想象其仿佛。

洛阳城内还有储存食盐和粳米的仓窖。皇城西南面右掖门街西的子罗仓,储存食盐多达二十万石;其西有粳米窖六十多处,每窖藏米八千石。

洛阳周围的仓城设在黄河南岸,因漕运方便,地面空阔,规模都相当大。洛阳城北七里的回洛仓,其东的河阳仓,以及百里外今巩义市境内的洛口仓(又称兴洛仓),都是著名的大仓城。洛口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内穿三千窖,设置监官和镇兵千人负责管理和把守。

三、市场

在外郭城的里坊区内,沿着漕渠设置有三个市场。通远市位于洛河北面,周围六里,有二十个市门通往市内,附近常常云集着各地前来进行交易的货船,鳞次栉比,密不透风。另外两个市场都在洛河南面,西边的叫大同市,东边的叫丰都市。丰都市周围八里,十二个市门,市内有商店区312区,店铺三千多家,行业120种。店铺建筑整齐,遥望如一。市墙内侧设有四百多所旅店,重楼长阁,互相辉映,外地商贾前来住宿,珍奇商品琳琅满目,堆积如山。政府为管理市场,制定了严密的法令,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同京师长安一样,洛阳这三所市场的管理机构称为市署,长官称令,其下设肆长数十人。商人须向市署登记,取得市籍,才能在市场内做买卖。

当时的洛阳不仅是国内贸易的大都会,还是国际贸易的大都会。高鼻深目的西域胡商出现在洛阳的市场上,与中国商人进行交易活动。一次,他们请求进入丰都市做买卖,炀帝允准。为了向世界各国夸耀隋朝的富庶,炀帝命令丰都市的店铺一律加以装修,挂上帷帐,堆满货物,商人都身着华贵的衣服,甚至卖菜的也用龙须草席堆放蔬菜。胡商进入丰都市后,路过酒食店,店主邀请他们就座,免费招待酒肉,醉饱任去。店主按照官府布置的口径,对胡商们说:“我们国家物产丰饶,酒肉招待蕃人,向来不收分文。”胡商们都惊呆了。其中思维机敏的人却看出了破绽,指着丰都市内缠绕绢帛以御寒的树木问道:“贵国也有衣不蔽体的穷苦人,何不把绢帛用来救济他们?树木自能越冬,用绢帛缠裹它们干什么?”市人心虚,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回答他们。这样弄虚作假,虽然暴露出炀帝的虚荣和愚蠢,但当时的中国确实以高度的物质文明享誉遐迩,赢得各国的艳羡。各国的使者和商人纷纷来中国,炀帝在外郭城南面的建国门外设置了四方馆,接待各国使者,由四方使掌领方国和贸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