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洛阳
2634200000008

第8章 皇后武则天偕同唐高宗驻洛阳

武后随同高宗驻洛阳期间,因高宗患病,自显庆五年(660)十月起,开始受委托参决朝政。这位不甘寂寞的女人乘机显示出杰出的行政才干。高宗对她处理国事的精明果断非常满意,致使她的权力与皇帝相当,两口子因而被朝臣称为“二圣”。武后还时而出点风头,借以检测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以求更大的发展。

龙朔元年(661),高宗想亲自率军征讨高丽,武后上表谏阻,终于使他改变主意,留在洛阳。麟德二年(665)筹备东赴泰山封禅,武后借口封禅仪注不妥当,上表争取自己率领内外命妇奠献。高宗加以考虑,决定自己行“封”礼,作为“初献”,登泰山筑坛祭天,向昊天上帝汇报成功;武后行“禅”礼,作为“亚献”,在泰山侧社首山设坛祭地。上元元年(674)年底,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内容有:李唐皇室是玄元皇帝老子李耳的后裔,请令王公以下皆研习道家经典《老子》,每年依照明经科策试儒家经典的例子,开设道科选拔人才;父在母亡,子女服丧期由一周年增至三年,以同服父丧期相当;劝课农桑,轻摇薄赋;免除关中地区役重地区百姓的徭役;禁断各地崇尚浮巧末行的现象;息兵止战,用仁义道德感化天下;广开言路,杜绝谗口;提拔才高位低的官吏;京官八品以上者增加俸禄,等等。这些建议涉及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是武后全面施政的一次演习。高宗下诏赞扬,全部采纳实施。次年三月,武后在邙山南坡祀先蚕,以少牢(一头猪一只羊作祭品)祭祀第一批蚕虫,百官和各地来东都的朝集使皆陪位。高宗的病情日益加重,想把皇位让给太子李弘,但太子这年四月在洛阳病故。高宗把禅让的对象转向武后,想把这位比自己大四岁的太太由贤内助推到台前,名正言顺地摄理国政。当高宗向大臣们摊牌时,大臣们对这个意料之中的安排依然感到意外,坚决表示反对。宰相郝处俊说:“皇帝像太阳,皇后像月亮,阴阳分工,各有所主,因而皇帝主管外事,皇后主管内务。如果违背这个规则,上则获罪于天,下则取怪于人。况且天下是高祖、太宗的天下,不是陛下一己的私物,陛下怎么可以偏私后族,把天下随随便便送给皇后呢?”高宗只好罢休。

武后继续锲而不舍地作着种种努力。仪凤元年(677),她劝高宗到中岳嵩山祭天,想借机再次亮相。调露元年(679)五月,继李弘立为太子已五年的李贤开始在洛阳监国。偃师人明崇俨以符咒幻术为高宗、武后所器重,委以正谏大夫职务,在太子监国前几天,为盗所杀,凶手不曾抓获。太子听宫中人私下议论,得知自己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心中常怀恐惧。明崇俨曾多次对武后说:太子不堪继任皇帝,不如武后所生的英王李哲(显)和相王李轮(旦),英王貌似太宗,相王长相也贵不堪言。因此,武后怀疑是太子指使刺客暗杀了明崇俨。永隆元年(680)八月,武后唆使高宗下诏调查太子的恶劣行径,在东宫马坊搜出黑甲数百领,指控为谋反的物证。一个受太子宠爱的户奴屈打成招,说是自己去执行了刺杀明崇俨的任务。高宗喜欢太子,想释而不问。但武后说:“作为人子,竟对父皇谋反,如此行径,天地不容。大义灭亲,绝不能赦免。”于是太子被废为庶人,押送至长安软禁起来,所有黑甲在洛阳天津桥南予以焚毁。同时,英王被立为太子。武后左右朝政,已经初具规模。

唐高宗病逝洛阳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初四,高宗下诏改年号、赦天下,以遏止自己的病情。他打算登则天门楼宣布赦书,但气逆不能乘马,就召集百姓来宫中,在殿前宣读。礼毕,他问侍臣道:“百姓高兴吗?”侍臣答道:“百姓承蒙皇恩浩荡,无不感动欣说。”他凄怆地发出哽咽的声音,说:“百姓高兴,我却快死了。天地神灵如果再叫我多活一两个月,能回到长安,我就是死了,也不遗憾。”当天夜里,他在贞观殿召见东宫平章事裴炎,向他交待辅佐太子当好皇帝的后事,随即去世。这位56岁的死者最后的心态并非对驻跸洛阳的忏悔,而是想争取时间,死在李唐的老窝长安,因为那里具有正统地位和礼仪氛围。

高宗灵驾将由其子唐中宗李哲护送,西还关中安葬。梓州射洪县(今四川省射洪县北)人陈子昂特意赶到洛阳,向中宗上书谏阻。他说:“当今关中的情况,与秦汉建都时期大不相同。燕山、代北一带,常遭受突厥的侵扰,巴蜀、陇西地区,也饱尝吐蕃的祸患。这些地方,经济残破,百姓困苦,男丁常年为向边地运输和防守而奔波,根本谈不上向关中转运粮食财物。关中连年遭灾,田地荒芜,妻离子散,虽然近两年稍有收成,但流民返回家园,生计艰难,更无蓄积。如果灵驾西迁,大队人马从哪里取得供应?何况营建陵寝,工程浩大,必然要驱使当地疲惫不堪的百姓去凿山采石,他们哪里承受得了?天子是普天下的首领,应以四海为家,何必一定要在关中安置陵寝?河洛一带同样是形胜之地,景山秀丽,超过群山,周围有嵩岳、邙山等自然风光,在这里营建园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再者,洛阳北有太行山的险峻地势,南有宛、叶(今河南省南阳市、平顶山市所辖地区)富饶的物产,东达江淮地区,可利用湖海鱼盐,西通崤山,能凭借潼关、黄河。英明的帝王要想统驭淳厚的百姓,达到世道太平,就应该在这里君临天下。可惜陛下不比较瀍洛一带的壮观与关陇地区的荒凉这二者的差异,要舍弃洛口等仓城的巨量积蓄,护送灵驾西行,这是忘记了国家大计,而曲从庶民百姓那样的孝节,我认为很不恰当。希望陛下能认真审阅我这份上书,并向皇太后请示,同宰相们商量,做出正确的抉择,不要让天下百姓失望。”

这份上书没能奏效,高宗灵驾于光宅元年(684)送回关中,安葬在今陕西省乾县的乾陵。中宗没能去护送,他已被皇太后武则天废黜帝位,封为庐陵王,迁到湖北幽禁起来。武则天也没有去护送,她召见了陈子昂,发现是个人才,授以麟台正字官职。

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

武则天长驻洛阳的原因

武则天的祖籍在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其父家资殷富,颇好交结,曾劝李渊起兵反隋,在夺取长安的行动中立有战功,因而在唐朝建立后,担任工部尚书职务。太宗皇后长孙氏去世后,14岁的武则天由于姿容端丽纳入宫中立为才人,成为太宗一位级别低下的小老婆。高宗当太子时,入宫侍奉父皇,得以和她相识,彼此产生爱慕之情。太宗死后,她同其余妃嫔在长安感业寺出家。太宗周年祭奠,高宗到寺中行香,和她不期而遇。她泣不成声,高宗也不禁潸然泪下。高宗皇后王氏正在同萧淑妃争风吃醋,想利用高宗对武则天的感情去冷落萧淑妃,就劝高宗把武则天纳为妃子。武则天因而再度入宫,封为昭仪,又成了高宗的小老婆。

武则天粗通文史,擅长权术,很快获得了专房之宠。她不甘心只做一位妃子,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终于使高宗在永徽六年(655)立自己为皇后。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幽禁起来,住室封闭严密,只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勉强递进去饭菜。高宗信步走到这里,呼叫二人,不禁为她们的处境黯然伤神,表示当另有安置。两个失势的女人哭道:“皇上念及往日情分,要使我们重见光明,请把这所院子命名为回心院。”武后闻讯大怒,派人去把王萧二人痛打一顿,然后截掉手脚,扔到酒瓮中,骂道:“叫这两个娘们儿骨碎。”几天后,二人死掉。

武则天的这些经历,使人们对她长驻洛阳的原因做出两种解释。古代人说:武则天残害王萧二人后,经常看见她们闹鬼,披头散发,浑身滴血,来找自己算账。武则天很厌恶,请巫祝祷告,无济于事,就从太极宫移居大明宫,二鬼又追到这里作祟,无奈,干脆住在洛阳。这个迷信的说法尽管符合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但在自己的逻辑内都无法成立。武则天在当皇后期间,随从高宗来洛阳只有十一年,多数时间仍在长安,可见不把厉鬼当回事。进一步的疑问是:厉鬼是否可以追到洛阳来?武则天后来在洛阳残杀皇室宗亲、公卿大臣更是变本加厉,应是厉鬼成群,她何以固着于洛阳,不再迁到另外一块干净的地方去?

现代学者岑仲勉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武则天在长安有过一段禁绝两性关系的佛教徒生活经历,为了纵情荒淫享乐,就躲到洛阳。问题是她出家为尼姑的消息是否能封锁在长安,在洛阳的人无从知晓?况且,她先后作为父子二人的配偶,行为乱伦,比起在长安当尼姑的事,性质严重得多,天下谁人不知?当初顾命大臣褚遂良反对高宗立她为皇后,就曾以这桩不体面的婚姻为理由。后来徐敬业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起兵反对她废黜儿皇帝自己执政,骆宾王起草的檄文又对她的浪漫史加以抨击,企图把她搞臭。那么,她躲避到何处才能遮掩过去呢?旧史攻击她来洛阳后依次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四个野男人。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来洛阳市场卖药,武则天通过唐高祖女千金公主的推荐结识了他,为了让他出入皇宫方便一些,就将他度为僧人,任洛阳白马寺寺主,改姓名,并与驸马都尉薛绍合族。这是垂拱元年(685)的事,武则天时年62岁。证圣元年(695),御医沈南璆又受到她的宠幸,她这时72岁。万岁通天二年(697),年青英俊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又以善于合炼长生药受到她的任用,她这时74岁。她服了二张兄弟炼的神丹,感到很灵验。大臣们说张昌宗是仙人王子晋的后身,乘鹤吹箫,导引凡人升天登仙。她于是在缑山(在今洛阳东偃师市境内)立王子晋庙,并书写碑文,前往参拜,还创设一个叫控鹤监的机构,由二张出任长官。试想,这么一个早已到了心如枯井年岁的老太婆,是否还有怀春的心思?薛怀义等四人共同的地方在于都懂得医药保健。武则天这个时期年老体弱,希望延年益寿,更期待羽化登仙,这四人自然要随时侍奉,为她检查身体,调理健康,容易被人们看作有暧昧关系,在人们对她进行人身攻击时被说成是面首。因此,现代学者的这一解释也不能成立。

武则天在高宗死后又滞留洛阳二十年,原因应该从政治方面寻找。她不属于关陇军事贵族和关中士族,而是关东庶族,不必首崇长安。在插手政治多年的基础上,她着手改朝换代,就必须在制度上标新立异,另立系统,选择都城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她抛弃长安,都于洛阳,无非想要摆脱李唐王朝的大本营和政治、礼仪氛围,淡化甚至消泯人们对于长安和唐帝室的回忆和感情,利用洛阳,巩固新政权,建立新秩序。因此,洛阳凌驾于长安之上,便意味着关陇集团的失势和唐祚中止、江山变色。

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唐中宗即位后,武则天成为皇太后,遵照高宗遗诏参决朝政。中宗只当了55天的皇帝,便在嗣圣元年(684)二月被母后废黜。他不服气,问自己有什么罪过,太后说:“你想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韦玄贞是中宗的岳父,中宗想任命他为侍中,顾命大臣裴炎坚决反对,中宗说:“我就是把天下让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岂在乎一个侍中职务!”不料这句随口而说的气话被有意找岔子的母亲利用。中宗被废黜后,帝位立即由他的弟弟睿宗李旦接替,但居于别殿,不得干预朝政,由太后在正殿临朝称制,治理国家。九月,一系列的制度改变普遍铺开:嗣圣年号改为光宅,嗣圣的含义是继承皇帝宝位,光宅的含义是使国家大业发扬光大,这一改变意味着儿辈已从国家政治舞台中清除出去。旗帜改从金色。东都改名为神都;宫名太初,意味着易姓受命,从头开始(建平二年,即公元前5年,西汉哀帝刘欣宣布“再受命”,即改元为“太初元将”,并自号“陈圣刘太平皇帝”。陈是舜的后裔,刘是尧的后裔,哀帝此号意为尧后禅位于舜后,是再次接受天命)。尚书省改称为文昌台,其长官左右仆射改称为左右相;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照《周礼》改称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书省改称凤阁,长官中书令改称内史。门下省改称为鸾台,长官侍中改称纳言。宰相称号同中书门下三品,改为同凤阁鸾台三品。御史台改称肃政台,增设右肃政台。其它部门的长官名称,都找相应的词汇加以改订。同时大赦天下,下制求贤。太后开始自称“朕”;词标文苑科考生在对策答卷里称她为“圣母皇帝陛下”。

这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以拥戴中宗复位为号召。裴炎劝太后抓紧还政于中宗,以息事宁人,被太后指控为谋反,在洛阳都亭处死。正在边地抵御突厥的单于道安抚大使、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上表为裴炎辩护,被太后派人去军中就地杀掉。扬州的叛乱镇压下去了,但太后以为全国上下都在反对她执政,因而立即做出反应:鼓励告密,任用酷吏,实行高压统治。

垂拱二年(686),太后命铸铜为匦,安置在朝堂,以受天下密奏。这个金属匣子体型像邮筒,里面隔成四格,每格上面开一个小口,用以投入章奏文字,由专职官员取出。四格分类是:东面叫“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入;南面叫“招谏”,分析朝政得失者投入;西面叫“伸冤”,叫屈伸冤者投入;北面叫“通玄”,说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入。设置铜匦的目的在于周知天下情况,重点是了解民心的向背。这个主意是鱼保家出的,然而也正是他最先领略到个中滋味。仇人投书揭发他曾为徐敬业制造兵器,大量杀伤官军,因此,他被太后杀掉。

太后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告密是不可或缺的法宝,因而为告密大开绿灯。凡是声称上神都去告密的,所在地官吏不能打听所告内容,须立即给告密者提供车马、干粮,加以护送。即使是地位卑微的农民、樵夫,也会受到太后接见。告密者都被安置在洛阳的官办招待所中,免费食宿。如果告密内容合太后心意,告密者立即被破格提拔,所说不实,不予反坐。霎时,四方告密者蜂起,涌现出一大批投机分子。胡人索元礼告密,受到太后召见,被提拔为游击将军,掌管制(诏)狱。他每推问一人,必令拉扯上数十上百人,一并治罪,因而不断受到太后召见、赏赐。于是,周兴、来俊臣、万国俊等人纷纷效尤。这批酷吏以制造冤狱为己任,编成一本数千字的《罗织经》,培训其党徒对清白无辜的人如何罗织罪状。他们制造出可怕的刑具,使受刑者瞥上一眼就吓成半死,为避免皮肉受苦,赶紧自诬谋反。不肯自诬者,会受到残酷的拷打折磨,有“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多种名号。用木椽子固定受刑者的手脚,然后转来扭去,叫做“凤凰晒翅”。把受刑者的腰捆在一件东西上,然后拽着他脖子上所带的枷向前牵引,叫做“驴驹拔橛”。让受刑者跪在地上,以手捧枷,枷上堆放几层砖,叫做“仙人献果”。此外,用绳子悬挂石头,突然下砸头部,用醋灌鼻,用铁圈箍紧头部,再往里加楔子,致使骨裂渗出脑浆,等等,名目繁多,极其残忍。有时赦令下达,酷吏们抢先杀掉囚徒,然后宣读赦令。酷吏的这些行径,使人们畏惧甚于虎狼。太后却以为他们对自己忠诚不二,愈加宠任。

在这种高压恐怖政治下,政府机构不能正常运作,法律成为一纸具文,太后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她曾要挟群臣说:“顾命大臣跋扈难制者有像裴炎那样的吗?将门后代能聚合亡命之徒者有像徐敬业那样的吗?能征善战的老将有像程务挺那样的吗?他们都算得上是人物,对我不利,我就能宰掉他们。诸位掂量掂量,觉得自己的能耐超过他们,就早点同我作对,不然,就乖乖地为我效力,别给天下人留下笑柄。”吓得群臣不住叩头,不敢仰视,一再表示惟命是从。垂拱三年(687),宰相刘祎之同凤阁舍人贾大隐悄悄议论道:“太后既然已把糊涂皇帝废黜,立了一个聪明皇帝,自己何必还要临朝称制?不如把政权还给皇帝,以安天下人心。”贾大隐汇报给太后,太后十分恼怒。有人诬告刘祎之接受契丹首领馈金,太后藉机令人向刘祎之宣布敕令,逮捕审理。刘祎之愤愤不平,说:“随随便便的一纸文字,未经凤阁起草、鸾台审议,算什么敕令?”太后大怒,把他赐死于家。他临刑神态自如,亲自起草谢死表,立刻写成数张纸。两位官员称赞谢死表写得好,随即被太后由洛阳贬逐到遥远的南方。

垂拱四年(688)正月,在洛阳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庙,虽然按照在长安时的礼仪四时享祀,但已是侨置性质。同时,立崇先庙享祀武氏祖考。太后甚至想把崇先庙立为天子级别的七庙,降唐太庙为诸侯级别的五庙,因掌管礼仪的春官侍郎贾大隐反对而暂时收敛。二月,拆除乾元殿,就地修造明堂,以薛怀义为使,督领数万人开工。太后的侄儿武承嗣在一块白石上凿上八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使人献上,诡称获于洛水。太后大喜,命其石为“宝图”。五月,她加尊号为“圣母神皇”。七月,宝图改名为“天授宝图”,洛水为“永昌洛水”,封洛水神为“显圣侯”,禁止百姓就河渔钓,命名所谓获瑞石处为“圣图泉”。同时,改称嵩山为“神岳”,封嵩山神为“天中王”,禁止百姓进山刍牧。八月,李唐宗室诸王在外地仓促起兵,企图挽救李氏江山落入武氏手里的命运,但很快被镇压下去,诸王或在外地丧生,或收至洛阳赐死。十二月,太后亲拜洛水,受宝图。明堂竣工,称为“万象神宫”,其北修天堂,贮大佛像,号为“功德堂”。永昌元年(689)正月初一,大飨万象神宫,太后身着衮冕,腰插大圭,手执镇圭,充当初献;睿宗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然后,太后登临则天门楼,宣布大赦天下,改元。随后几天,她在明堂接受朝贺,宣布政令,宴飨群臣。武则天在政治生活中的座次,通过这些仪式,昭示给臣僚外夷,正式称帝的前景近在咫尺。

女皇帝武则天改朝换代

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是冬至日,太后享万象神宫,又把当年改为载初元年,表示万象更新,从头开始。采用周历十一月建正制,以这月为载初元年的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原正月为一月。大肆起用诸武为宰辅重臣,除唐宗室属籍。

然而武则天以女性身份面对传统的男性皇储继位制度,要想称帝,依然困难重重。于是,佛教徒配合制造舆论,以游谈无根、无从验证的前世来世说法为她服务。薛怀义伙同法明等几位僧人,利用前代佛经译本,伪造一部《大云经》奏上,说净光天女本是男身菩萨,为了解救众生,变现成为女身,下凡当人间君主,做转轮圣王。武则天的困境因此解除,立即下制颁布《大云经》于各州县。

载初元年(690)九月,一出改朝换代的闹剧在紧锣密鼓声中沸沸扬扬地展开。初三,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近千人到洛阳皇宫上表,请求太后把国号由唐改为周,赐皇帝姓武。太后策略地做出不许的姿态,但提拔傅游艺为给事中。其中真正气味不难嗅到,于是百官、唐帝室宗亲、远近百姓、周边民族政权首领、佛僧道侣等各界人士六万余人,纷纷上表劝进,连睿宗也上表请求放弃李姓,赐姓武氏。初五,群臣上奏祥瑞,说有凤凰从明堂飞入上阳宫,又落到左肃政台院子中的梧桐树上,然后飞往东南;另有数万只赤雀聚集在朝堂。初七,太后批准睿宗和群臣的请求。初九,武则天亲临则天门楼,举行改朝换代的大典。她宣布改唐为周,改当年为天授元年,大赦天下,赐酒宴七日。九是阳数,她选择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基,想体现自己的前男性身份。十二日,她接受群臣所上的尊号“圣神皇帝”,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武姓,以原皇太子为皇孙。十三日,武氏庙改为天子级别的七庙,三个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宁分别封为魏王、梁王、建昌王,武懿宗、武攸宜等十二个堂侄以及武延基等六个侄孙都封为郡王,堂姊皆为长公主。武则天作为大周政权的女皇帝,正式君临天下。

十月,武则天敕令洛阳、长安两京及各州都设置一所大云寺,责令僧人升座讲解《大云经》,改祖籍文水县为武兴县,天下姓武的人家都免除徭役。

次年正月,改旗色为赤,改置社稷于神都,纳武氏神主于太庙,而把长安的唐太庙改名为享德庙,四季享祀只有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其余四庙皆予关闭,连诸侯级别的数字也没保住。几月后,佛教因为给武则天称帝扫荡了障碍,地位确定在李唐血亲宗教道教之上。同时,委派建安王武攸宜留守长安,并把关中数十万户迁来充实洛阳。洛阳成了大周的根据地和头号政治中心,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不知不觉地取消了。

武则天称帝十五年间,相继接受过群臣所上的四个带有佛教印记的尊号,即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和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都在表明她是菩萨转世后的转轮圣王,乘坐的车子是金质,统治四天下,高于乘坐银、铜、铁质依次统治三、二、一天下的转轮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