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张三见李四很穷,年关到了日子难过,就送了他一头牛,叮嘱他来春好好开荒种地,按节气播种,勤劳锄草、浇灌,到秋天就可以丰收。李四感激之余决心奋发一番。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过了些日子,李四坚持不下去了,他决定卖掉耕牛,买几只羊,先杀了其中的一只吃掉,剩下的让它们生小羊。可羊同样要靠吃草生存,还没等小羊生下来,李四已只剩一只羊了。他想,不如把羊卖掉买鸡,鸡生蛋速度快,卖掉鸡蛋立即可以赚钱。于是,他又把最后一只羊卖掉……春天到来之际,张三给他送来种子,却发现李四家里只有几只鸡,人还是这样穷。
这个故事颇有哲理性。许多人对生活有理想,希望能碰到好的机遇。可机遇一旦光临,他却常常由于自己决策的失误而失之交臂。而错过机遇又常常是性格所造成的。有位老板说他的成功秘诀是:“没钱时,无论多困难,也不要坐吃老本,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是坐吃老本还是坚持住不吃,这成败的一念之差,也与性格有关。
其实,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有句俗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改变性格的难度。但性格也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因为,“性格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不要再重复李四式的错误。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许多人,表面看来,都是在无成绩的状况中,所不同的是,有人在耕耘,有人在无所事事的等待。当过了若干时间之后,耕耘的人有了成绩,等待的人还在等待。”
战争年代,需要敢打敢拼、雷厉风行的性格;和平年代,需要稳健老成、开拓进取的性格。然而,性格的改变,绝非易事,因此就有一大部分人被历史淘汰。曾经是百战百胜的将军,由于性格问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最后出局。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却遥遥而上,成了忠臣、宠臣。一些怀揣奇才的文人墨客,借古喻今,甚至大肆讽刺,最后引来杀身之祸。改变历史的真正动力,绝非一般人物所及,那需要伟人的胆魄、雄才大志。所以说:人无法和环境抗争,只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适应环境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