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真经
一个人是否懂礼貌,不仅代表着他本人的素质,也体现着他从小受到的家教熏陶。在生活中,那些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尊敬,也容易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女儿从小讲文明、懂礼貌,让女儿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
讲文明、懂礼貌是为人处世的起点。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曾经说过:“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把文明礼貌看得非常重要。
一个人是否懂礼貌,不仅代表着他本人的素质,也体现着他从小受到的家教层次。在生活中,那些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尊敬,也容易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而那些不讲文明礼貌的人,则不会有较好的人缘,有时甚至会被大家嫌恶和讨厌。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母亲写的日记:
上周末,我7岁的女儿邀请几个小朋友到家里一起写作业。我为她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当我把果盘摆上来时,很多孩子抓起来就吃,只有一个叫欣妍的小女孩非常礼貌地对我说:“谢谢阿姨。”写完作业后,大家忙着整理课本、收拾书包,只有欣妍留到了最后,把自己坐的桌椅摆整齐,并且把弄乱的东西放还到原处。这一瞬间的细小行为深深打动了我。我想她的父母一定是懂礼仪的人,要不然教不出这样优秀的孩子,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认可和欢迎。但是很多孩子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做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做出一些失礼的行为,这其中不乏一些女孩。
场景一:过完新年,9岁的静香和8岁的表妹玉珍去给姥姥拜年。姥姥早给两个外孙女准备好了礼物:一个毛毛熊玩具和一个电子手表。谁知两个女孩不仅没有向姥姥道谢,还因为争抢礼物打闹起来。她们两个人都想要电子手表,谁也不肯让谁,最后还打在了一起。姥姥无可奈何地说:“孔融4岁就知道让梨了,你们这么大了,怎么不知道谦让啊。”
场景二:公交车到站,一位老爷爷和6岁的孙女上了车。这位老爷爷年纪已经很大,还为孙女背着沉重的书包。一个小伙子见了,赶紧站起来让座。谁知小伙子刚站起来,那个小孙女就坐到座位上。小伙子不满地说:“我是把座位让给你爷爷的。”那个女孩说:“你把座位让给爷爷,爷爷一定会把座位让给我的。”小女孩的爷爷也附和着说:“让她坐吧,我不坐了。”小伙子很无奈,小声说:“这小女孩真不懂礼貌。”
对于女孩来说,懂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教她们使用文明用语,给她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我们的女儿才能成为一个有礼貌、受欢迎的人。
方法一:父母自身要懂基本礼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前面我们讲过,身教大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父母平时不注重自己的礼仪修养,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在街上随地吐痰,抑或张口就吐脏字,这些坏习惯都会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应该摆正礼仪教育观念。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比较娇惯。有的父母怕孩子吃亏,事事都纵容孩子,这就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从而常常做出失礼的行为。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教育观:我们要培养的是讲文明、懂礼貌的人,而不是骄纵、任性的“小公主”。
方法二:教女儿使用文明用语
一位优秀的妈妈曾经这样谈到自己的育女经验:
在女儿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教育她使用“请”“谢谢”等文明用语。我教育她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把这些文明用语用到女儿身上。例如我让女儿帮我递一件东西,我会对她说:“嘉嘉,请把衣服递给妈妈。”等女儿把衣服递给我后,我会说:“谢谢嘉嘉。”慢慢地,女儿也学会使用这些词语了。在以前,女儿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我说话:“妈妈,把苹果递给我,快一点儿。”后来,她会这样和我说:“妈妈,请把苹果递给我。”当我把苹果递给她后,她还会说一声“谢谢妈妈”。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教他们使用“再见”“对不起”“谢谢”“早上好”等文明用语。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孩子会慢慢形成习惯,从而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另外,在教育孩子使用文明用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使用说教、批评的方式,这样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小姨给梦洁买了一个毛绒玩具,梦洁非常高兴,伸手就要去拿。妈妈拨开她的手,生气地说:“我怎么教你的?接受别人的礼物应该怎么说?”梦洁非常不情愿地说:“谢谢小姨。”
用这样的方式让女儿说出“谢谢”,女儿肯定不是发自内心的,下次一定还会忘记。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对小姨说:“谢谢你送给梦洁这么可爱的玩具。”女孩是非常敏感的,当她听到妈妈说出“谢谢”两个字时,马上会意识到自己没有感谢小姨。此外,妈妈还可以在事后引导女儿:“小姨送给你这样可爱的玩具,你是不是应该给小姨打个电话谢谢她呢?小姨接到你的电话后一定会非常高兴。”通过妈妈的引导,女儿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小姨,并且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好习惯。
方法三:理解女儿的偶尔失礼
场景一:3岁的凌薇坐在床上,让妈妈把牛奶递给她。妈妈正在收拾餐具,没有时间,凌薇用小手指着妈妈说:“大坏蛋!”
场景二:3岁的涵涵让妈妈给自己买一个玩具。妈妈没有答应她。涵涵就用小手打了妈妈几下说:“妈妈不给我买玩具,妈妈坏。”
在孩子的两个逆反期(第一个逆反期在3~4岁,第二个逆反期在青春期),他们会对“大笨蛋”“大坏蛋”这类词感兴趣。此外,孩子有时因为一时疏忽,或者为了发泄情绪,也可能会做出一些失礼的行为。这时,父母不要马上就指责、批评孩子,这样做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应该平静但坚决地对孩子说:“咱们家不应该有不讲礼貌的孩子。”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要求:“你如果想要妈妈帮助,应该用礼貌的方式和妈妈说话。”这样,孩子便会逐渐改掉失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