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
罗马基督教作家、思想家。出生在努米底亚的塔加斯特,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少年时代在家乡和迦太基学习,先研究修辞学,后转向哲学。384年皈依基督教,395年成为希波的主教。奥古斯丁的著述今存83种,有的是反对异教的论战文章,有的是论圣奥古斯丁像述基督教义的作品,还有大量书信和布道词。其中《忏悔录》和《天国论》是他的代表作。《忏悔录》是一部自传体作品,讲述他自己皈依基督教之前的思想历程,并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后来,卢梭也写过同名的作品。《天国论》对古老的罗马宗教和各种异教哲学进行了批判,指出只有通过基督教的启示才能通向永生之路。他的教理著述对基督教和后来的西方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亚瑟王传奇
中世纪欧洲主要国家有关亚瑟王故事的许多作品的总称,包括亚瑟王的诞生、魔法师梅林的故事、“圆桌骑士团”的建立、亚瑟和他的骑士的冒险事迹以及亚瑟之死等。其中有关亚瑟王的绘画比较重要的是第一骑士郎斯洛和王后圭尼维尔的爱情故事和寻找圣杯的故事。亚瑟王本是6世纪不列颠岛上威尔士和康沃尔一带凯尔特人的领袖,抵抗了昂格鲁一撒克逊人的入侵,久之成为民间传说中的人物。9世纪时有关亚瑟王的传说流传到法国,并有不少诗人开始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使之在欧洲广泛流传。亚瑟王传奇是中世纪西欧骑土传奇文学的三大系统之一(其他两大系统是法兰西和古代系统),它为后世的欧洲文学提供了冒险、爱情和宗教三大主题,除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以外,也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长篇小说的滥觞。
四大民族史诗
中世纪后期出现的四部民族史诗的合称,它们是:法国的《罗兰之歌》(约1080)、西班牙的《熙德之歌》(约1140)、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约1200)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1185—1187)。其中,《罗兰之歌》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叙述了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时期,大臣加奈隆与敌人勾结,在大军撤退时偷袭后卫部队的故事。断后的罗兰率军英勇奋战,终因众寡悬殊全军覆灭。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查理大帝是一个理想的君主形象,罗兰则是一个保卫祖国的英雄。诗中多用重叠和对比手法,风格朴素。《熙德之歌》写熙德反抗外族侵略者的故事;《尼伯龙根之歌》写围绕尼伯龙根宝物所产生的争夺和流血冲突;《伊戈尔远征记》通过对罗斯王公伊戈尔远征波洛夫人失败的记叙,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四部史诗的内容和反映的主题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封建制度形成后的特点。
罗兰是8世纪法国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骑士,是11世纪法国的历史叙事诗《罗兰之歌》中的英雄。左图为罗兰吹响号角,要求叔父查理大帝的增援,右图为罗兰率军奋勇杀敌。
但丁
意大利诗人。1265年5月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少年时代就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学习修辞学、文法和拉丁文等,并掌握了丰富的古典文化知识。当时但丁像佛罗伦萨城内有贵尔夫党和吉伯林党两个对立派别,但丁青年时代就加入了贵尔夫党,并一度当选执政官。后来因政治失意而被流放。他提倡用意大利语进行文学创作,并写有《论俗语》一书,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新生》(1292—1293年)是他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把31首献给贝阿特丽采的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歌颂了纯洁的爱情,风格清新自然,并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是“温柔的新体”诗的最高成就,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析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放逐期间写的《神曲》是但丁最著名的作品,此外还有《飨宴》《帝制论》等著作。由于但丁的作品有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的特点,所以他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
意译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题为《喜剧》。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确定,大概是1307—1321年之间陆续完成的。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诗人采用《神曲》插图,1490年,波提切利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自己在人生的中途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刚开始登山,忽然出现三只野兽——豹、狮、狼拦住了去路。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他受贝阿特丽采之托来拯救但丁,并引导他游历了地狱、炼狱,最后贝阿特丽采引导诗人游历了天堂。书中充满了寓意,比如豹象征情欲,狮子象征暴力,狼象征贪婪,它们象征着阻碍人们走向光明的邪恶势力;维吉尔象征着理性哲学,贝阿特丽采象征着信仰和神学。作品的主题是表现人类经过迷惘和错误,经过苦难和考验,在理性的指导下走向光明与至善的历程。围绕着这个中心,《神曲》艺术性地总结了中古文化,同时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性,更有不少内容直接取材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神曲》结构巧妙严整,全诗分三部,三行分节,奇偶连韵,每部33篇,加上叙诗共100篇,每行长度又大致相等,看起来匀称整齐。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封君封主“赏赐”的骑士都必须向封主“宣誓”效忠,此图描绘的就是一位中世纪骑士受封宣誓场景。
骑士文学
11、12世纪的欧洲进行了多次十字军东征。由于战争需要,很多小封建主作为骑土从军,逐渐形成了“骑士精神”。其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法国的骑士文学最为兴盛。普罗旺斯的骑士抒情诗非常繁荣,主要表现骑士们的“典雅的爱情”,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破晓歌》是其代表作。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主要流行于法国北部地区,内容一般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写他们为博得荣誉和贵妇人的青睐,进行各种冒险活动。《特里斯丹和伊瑟》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骑士叙事诗的情节大多荒诞,但它的结构形式、人物刻画及心理描写等对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萨迦
“萨迦”一词源于德语,本意指短小的故事。指冰岛和挪威人用文字记载的古代居民的口头创作,是一种散文叙事体文学,包括神话和英雄史诗,大约形成于10~14世纪,在12~14世纪被记录下来。13世纪是“萨迦”创作的黄金时代,这期间至少有12部萨迦瑞典霍尔林格兰德斯科格教堂的挂毯,上面展示了北欧文学的另一种创作形式——萨迦中所描述的维京人的三位神:托尔神、奥丁神和弗雷神问世,主要反映氏族社会的生活。流传至今的萨迦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史传萨迦”和“神话萨迦”两类。“史传萨迦”亦称“家族萨迦”,主要作品有《定居记》和《冰岛人萨迦》等。前者列举了930年以前到冰岛定居的名人年表和许多关于宗教、法律、习俗等的材料:后者叙述了950—1130年冰岛有名望的人物的生平、成就和他们的身世,大部分是短篇,其中著名的有《贡劳格传》和长篇《尼雅尔传》《海姆斯克林拉》(即《挪威王列传》)等。“神话萨迦”包括属于神话一类的古代英雄传说,如《沃尔松格传》等。14世纪中期以后,“萨迦”的创作艺术开始衰退,但因为其保存了丰富的北欧史传故事材料而在欧洲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