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是中东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情况,现有人口6659.65万人左右,居中东地区各国之首。土耳其人口分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平衡性,许多地区的人口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数,人口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数的地方又很有限。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沿岸地区,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全国人口集中的地带,面积虽然仅占全国的29.9%,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36.6%,而广大的内陆地区,包括安纳托利亚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面积占全国的62.7%,人口仅占全国的45.2%,人口密度不及全国平均数的一半,是土耳其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土耳其官方在公布人口资料时,从不划分民族,并长期保持这一不变的做法,似乎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仿佛土耳其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事实上,土耳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点可以从政府公布的语言材料和宗教材料中作出判断。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土耳其的人口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大约为10%;土耳其人是土耳其最大的民族,在全国均有分布,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左右。
库尔德人是仅次于土耳其人的第二大民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8%,他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的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库尔德人人口虽多,但大多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土耳其境内现有阿拉伯人7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土耳其的东南部与叙利亚接壤的边境地区。希腊人在土耳其的人口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20世纪初,曾多达150万人左右,但在1919~1922年的那场希土战争后,两国达成协约互遣对方侨民,因此许多希腊人离开了土耳其,现在土耳其全境内仅剩留希腊人12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伊斯坦布尔以及查纳卡莱省,多为基督东正教信徒。在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和首都安卡拉至凡湖之间,现有许多亚美尼亚人的居民点,人口大约为10万左右,多信奉基督教。格鲁吉亚人早先居住在土耳其东北部的乔鲁和卡拉河的上游,后来大多移居到了中部的布尔萨、锡诺普等地,人口大约为9万左右,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现多已被土耳其人所同化。切尔克斯人是北高加索移民的后裔,现有人口大约15万左右,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分布在托尔特和马拉提亚之间的地区,多已被土耳其人所同化。鞑靼人是克里米亚移民的后裔。18世纪末,许多鞑靼人从克里米亚迁徙而来,如今只有1万人左右,且大部分被土耳其人所同化,目前仅剩小部分居住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凡城和哈卡里之间的结合区。吉卜赛人在土耳其境内大约有3万人,多数过着半游荡的生活,主要分布在伊切尔省和阿达纳省的南部地区,少数吉卜赛人现已在大城市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目前在土耳其境内还有大约3.5万保利亚人,3万犹太人,3万波斯尼亚人,1.5万阿尔尼尼亚人,3千塞尔维亚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土耳其欧洲部分的伊斯坦布尔和高拉基亚的一些地区。那里还居住着1.2万西班牙人,6千法兰西人。这些民族因为共同使用法语,被土耳其人称为法兰克人。目前在土耳其境内人数最少的民族有意大利人、德国人、英国人、波斯人,他们的人数大约都在3千左右。
土耳其的国语为土耳其语,全国98%的居民讲土耳其语。古代土耳其语属乌拉尔-阿尔泰语系中的一员,在其演变与发展中字形和发音上类似阿拉伯语,受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且有很多词来源于阿拉伯和波斯语。为了摆脱奥斯曼帝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接受西方文化,1932年凯末尔在土耳其全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字改革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彻底放弃土耳其传统的文字书写方法,实行拉丁化,并大量借用法语、德语、英语等外来词汇,使语言词汇进一步丰富。今天的土耳其语在书写上完全拉丁化了,与西方语言无根本区别。
在历史上,土耳其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统治者既是素丹(国王),又是哈里发(伊斯兰教的最高宗教领袖),集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为一身。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已在土耳其的国民心理和文化传统中深深扎下了根。自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凯末尔总统为了进一步铲除奥斯曼帝国君主制度复辟的可能性,以巩固和完善资产阶级共和国,迅速开展了一系列以废除哈里发神权制度、实行政教分离为宗旨的世俗化改革,宣布土耳其是一个非宗教国家。
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在宗教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政教分离,而不是非宗教论。其目的不是消灭伊斯兰教,而是要使它同国家政权相分离,停止宗教及阐释人在政治、社会及文化事业中所具有的那种作用,以便使伊斯兰教具有一种更加现代化和更加民族化的形式。这一方面表明在土耳其共和国的所有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另一方面也表明,土耳其将告别宗教对国家政治事务控制的时代,使国家进入一个非宗教、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现代化时期。作为一个具有伊斯兰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国家,在当今土耳其社会中,大约有9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逊尼派穆斯林,仅有10%的人属于什叶派穆斯林。在什叶派穆斯林中,又以阿里伊拉希派教徒人数最多,大部分是库尔德人,居第二位的是努赛里派教徒,大约有10万人,主要是阿拉伯人。走遍土耳其全境,从乡村到城市,随处都可以见到带有尖塔的清真寺,几乎所有的清真寺都铺着地毯,摆放着《古兰经》,足见土耳其人受伊斯兰教影响之深。在土耳其境内的基督教徒分属于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格高利派、聂斯托利派和天主教派。此外,土耳其还有大约7万耶稣会教徒,3万犹太教徒。
在土耳其境内的都市里,每个民族为了保持本民族固有的特色,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小的社区。这些小的社区通过与地方性的服务机关,例如消防队、警察局和学校结合起来形成了都市。自古以来在土耳其每个都市的中心地带,有礼拜堂、市政厅、商业、娱乐等设施,市民们各自拥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习惯,许许多多的基督教堂、犹太教堂、清真寺、神学院和伊斯兰教学校并肩分布在都市中心,同时充分享受着国家法律与公共权力的保护。
土耳其在地理上可以说是一个亚洲国家,但自近代以来,土耳其一直推行“西方化”的方针。土耳其人坚信,欧洲与亚洲的分界不在一条山脉、一条河流或一片海洋,而在于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在于社会的伦理道德,在于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土耳其一直把自己视为一个欧洲国家。目前,土耳其是欧洲安全组织、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和北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也是欧洲联盟的联系成员国。1987年,土耳其正式申请加入欧洲联盟,因此,早日加入欧盟,实现与欧洲一体化,正式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土耳其的基本国策,也是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支柱和重点,这关系到21世纪土耳其的发展前途和国际地位。
土耳其所具有的历史烙印和地理上的特殊性,使它在习俗文化方面,既保留了东方的传统,又具有深深的欧洲情结,成为东西合璧、南北荟萃之地,造就了土耳其人兼容并蓄、博取众长的特点。土耳其人在时装设计上不断吸取法国和意大利人的精华,他们注重着装,追逐潮流,同时又对传统服饰始终爱不能舍,那种典型的东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宽裆收脚灯笼裤,仍然有人穿用。此外,坐落在土耳其大小城乡的建筑物,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标志之一。在外观上,既有那种穹顶线条流畅,窗上装饰各色玻璃,墙壁包贴图案瓷砖带有明显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又有吸收了西方建筑精华,处处体现出一种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特别是闻名世界的土耳其菜肴,更是土耳其人的另一骄傲,它种类繁多,做法以烤、炸、煎、煮为主,以肉食品见长。土耳其的菜肴既不像西餐那样过分追求营养和热量,又不像中餐那样讲究色香味俱全,它集中西大菜的优点于一身,既实惠又美味,自成一派。一般在饭店或旅游就餐时,人们都使用刀叉,但某些家庭仍然保持着传统习俗,用餐时全家围圈席地而坐,用开的面包夹菜吃,这与传统上人们用大饼捏菜吃的习惯没有两样。
在土耳其历史上,伊斯兰教法规定男子可以娶妻妾四人,但自1926年凯末尔实行世俗化改革之后,土耳其的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由于土耳其公民结婚登记局只准许信仰伊斯兰教的男子同他四个宗教妻妾中的一个进行正式的结婚登记,所以,目前在土耳其是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者并存。此外,许多人对正式的、非宗教的结婚仪式不太重视,而对传统的、由伊斯兰教教长亲自主持的穆斯林仪式的婚礼则举办得相当隆重。
土耳其人的葬礼,一般也都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行土葬。人死后面向西方停放,停留不能超过三天。首先要请伊斯兰教教长主持净身祈祷仪式,并诵吟《古兰经》,然后由教长将面纱盖在死者的脸上,祈祷默哀片刻之后,亲属把死者入殓。搬运灵柩之前,在清真寺里还要举行最后的施舍,而后赴墓地。墓穴一般为长方形,穴壁开洞,死者面西入洞。埋葬死者时女人们要唱挽歌,而教长诵经完毕后立即挖土封穴。死者埋葬封穴后,要按照习俗在土上面掘出许多沟,并把准备好的开水灌下去,以便更好地保护墓地,祝愿死者能够有一个安宁的栖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