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2665300000021

第21章 不要用“老子”的身份压“小子”——如何做到与男孩平等交流

男孩的困惑

我最讨厌我爸用“老子”的身份压我,好像我这个“小子”这辈子就得跟着他规划的路线跑。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就算大人不提醒我,我也能分清楚黑白。但他们总是拿家长的身份说我,我都快烦透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把我当成真正平等的人呢?

面对青春期的男孩,父母们总是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如果父母对男孩说“你必须给我这样做”,那么男孩很可能反抗或者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但如果父母换种方式说,如“你认为这样做如何呢?”,那么男孩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完成父母交代的事情。

为什么父母一样的要求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命令式”的不平等沟通会激发青春期男孩的叛逆意识,而平等、尊重的沟通方式会让男孩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引导和管教。

一位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件发生在13岁儿子身上的事情:

儿子苏磊和班里的一个叫韩雨的男孩是好哥们。每天放学后,儿子经常跑到韩雨家里玩。我担心两个调皮捣蛋的大男孩凑到一起会惹事,会不会把韩雨的家搞得天翻地覆,引起他父母的反感呢?所以,我就想先给韩雨的父母打个电话,道个歉。没想到,韩雨的父母却先把电话打了过来,并在电话里表扬了我儿子,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但帮忙收拾屋子,还帮助韩雨的爸爸修理家具。等到儿子回来,我就把韩雨父母的夸奖讲给他听,儿子顿时有点不好意思:“老妈,你以前对我说过,我是个大人了,在麻烦别人之前,一定先要让人家高兴,这样才有资格提要求。我去韩雨家里玩,就必须先让他的父母高兴,所以我每次都主动帮他们做家务。”

上述事例中的苏磊的母亲并没有告诉儿子到同学家应该怎么与对方的父母相处,但是苏磊已经从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协商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立思维模式,并学会把它运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去。试想一下,如果苏磊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命令儿子去做某些事,那么到别人家里,没有父母的“命令”,他也自然不会主动去做。

所以说,父母在引导青春期男孩与自己沟通时,一定要秉着平等、理解、信任、尊重的原则,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优良的品行、阳光的心态、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以帮助他完善自己的独立思维模式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方法一:父母要学会“放下身段”和儿子站在同等位置

青春期的男孩已经不像三四岁的小男孩那样一切听从父母的“指挥”,从进入青春期那天开始,他的“成人意识”就开始生根发芽,而且随着他身体的发育,思想的渐渐成熟,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你的“小王子”已经成了翩翩少年。所以,作为父母,你与自己儿子的沟通“位置”也要发生改变,不要让他“仰视”着和你沟通,而是站在同等位置,选择“平视”地和你交流。

有一位父亲就做得非常好:

我虽然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但我从来不在儿子面前摆架子,更不会命令他去做什么事情。因为我认为平等的交流更有利于他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尤其是当他进入青春期后,我就完全把他放在和我一样同等的位置,我们平等交流、自由沟通,不存在“老子压制小子”的事情。我发现,这样的交流方式反而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而且儿子做起事情来独立、果断、有主见,我想这和我一贯的平等交流方式是分不开的。

的确,父母如果都能做到与青春期男孩的平等交流,那么青春期的男孩自然会少了很多的叛逆和委屈,因为他们在得到尊重、平等和理解之后,也会学着去平等对待别人、理解和尊重别人。

方法二:多用代替命令的协商口吻

一天放学后,关系很好的吴飞和乐乐出去玩了很久才回家,结果由于太兴奋,两个人回家都晚了。不过,回到家之后,他们两个遇到的询问却是不一样的。

吴飞刚进家门,他妈妈立马黑着脸责骂他一顿:“你怎么才回来!我以前怎么跟你说的,让你早点回家,你都把我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是不是,就知道整天在外边野。真是‘一天不打上房揭瓦’。”吴飞气得捂着耳朵跑进了屋里。

乐乐回到家之后,他妈妈则语气柔和地和儿子商量:“乐乐,你知不知道这么晚才回家,爸爸妈妈有多担心,以后不要这样了好吗?”乐乐听了妈妈的话,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老妈,我知道!对不起,下次不会让你这么担心了。如果有什么事情晚回来,我会提前给你们打电话的。”

其实,吴飞的妈妈和乐乐的妈妈想要传递给儿子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是所引发的后果却大相径庭。根本原因就在于吴飞的妈妈用命令的语气和儿子沟通,结果让儿子很难心甘情愿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乐乐的妈妈用商量的语气与儿子沟通,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令儿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要求,而且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当父母希望男孩做什么的时候,不妨用商量代替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