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句话已经被历史无数次地证实过了。或许你会认为,我们离“兴邦”和“丧邦”太遥远了,但如果将这句话换成“一言可以成事,一言可以败事”,那么你觉得还遥远吗?可见,语言之道,往大里说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往小里说则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
好的口才可以避免祸端
【原文】子曰:“不有祝鲍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大意】孔子说:“没有卫国大夫祝鲍那样的口才,即使有宋国公子朝那样的美貌,是很难免祸于当今社会的啊!”
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当谋士陈轸与张仪同在秦惠王手下任职时,张仪向秦王中伤陈轸,说陈轸向楚国提供国家机密,并准备投敌叛国到楚国去。秦王于是把陈轸叫来,要他解释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说得清楚就没事,说不清楚则把脑袋留下。陈轸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楚王会用我吗?”接下来,陈轸向秦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楚人有两个妻子,有一个男人去勾引他的妻子。当这个男人去勾引年龄稍大的妻子时,遭到了痛骂。当这个男人去勾引年轻一点的妻子时,却获得了成功。不久,这两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当有人问那个男人要娶哪个女人做妻子时,那个男人却说要娶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因为他认为那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才可靠,而那个年轻一点的,既然可以背叛她原来的丈夫,不同样也可以背叛新的丈夫吗?讲完这个故事后,陈轸对秦王说:“如果我真的向楚国出卖情报,不就像那个年轻一点的妻子吗?楚王怎么会信任我呢?”秦王觉得陈轸的说法很有道理,便更加信任陈轸,而不理会张仪的中伤了。
这就是口才免祸的实例。而这一类的例子,在历史记载中可以说是太多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就孔子来说,虽然他也知道口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重要性,但他实际上并不太赞赏口才好的人。这不仅从他多次强调“敏于事而慎于言”,谴责“巧言令色”的人中可以看出来,而且,当有人说冉雍有仁德没有口才时,孔子也很明确地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
可见孔子感叹没有口才难以免祸实际上是一种不满之情,是针对不良社会现象而发出的牢骚。
一个人说错话并不可怕,有些时候,说错话只要及时纠正就行,对方一般不会抓住你不放;但在另一些时候,说错话不仅不能纠正,甚至绝不能承认,要敢于将错就错,一错到底,把错的变成对的,因为这个时候你只有用你的口才把错的说成对的,才可能避免祸端。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喜爱。纪晓岚也在乾隆面前无所顾忌,经常口出“狂言”。
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突然来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此时的纪晓岚正光着膀子和几个办事人员闲聊。其他人老远就看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迎上前去接驾。纪晓岚是高度近视,刚开始没看见走在最后面的乾隆,等他看清楚时,乾隆就快到了。纪晓岚心中暗想:如果就这样光着膀子接驾,岂不是冒犯龙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别人不注意时钻到桌子底下躲了起来。
这一切,早被乾隆看了个真真切切,他心中一阵好笑,有心想“整整”纪晓岚。于是,乾隆在椅子上坐定,示意其他人都不许出声,很长时间过去了,纪晓岚在桌子底下早呆不住了。当时正好是大夏天,加上厚厚的桌布,把他给热得大汗淋漓。纪晓岚心中纳闷:怎么进来之后就没动静了?这么长时间了,早该走了,该不是已经走了吧,想到这里纪晓岚压低了嗓门,喊道:“喂,有人吗?老头子走了吗?”
满屋子的人都听到了,大家忍不住都想乐,一听纪晓岚喊“老头子”,心想这一下子可有好戏看了。
乾隆也听得真真切切,板起脸,厉声喝道:“纪晓岚,出来吧。”
纪晓岚一听是乾隆的声音,心想:完了,完了,这回可完了,只好无可奈何地从桌子下钻出来见驾。
乾隆一看纪晓岚光着膀子,满身大汗,惊慌失措的样子,心里一阵好笑:纪晓岚人称大清第一才子,居然这般模样。乾隆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大声喝道:“大胆的纪晓岚,你不见驾也就罢了,居然还敢说朕是‘老头子’,你什么意思?今天你要讲不清楚,朕要了你的脑袋!”
到了这种境地,纪晓岚反倒镇静了许多,一边擦汗,一边苦思对策。忽然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不紧不慢地说道:“万岁爷请息怒,刚才奴才称您为‘老头子’,只是出于对您老人家的尊敬,别无他意。”
乾隆一听更来气了:“尊敬?好,你给朕说说怎么个尊敬法。”
“先说这‘老’字,天下臣民每天皆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您说这万岁、万万岁算不算‘老’啊?”
乾隆没作声,只是点点头。
“再说这‘头’字,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如今皇上便是我大清国的主事之人,是天下万民之首,‘首’者‘头’也,故此称您为‘头’。”
乾隆边听边眯着眼睛笑,很是满意。
“至于这‘子’嘛,意义更为明显。皇上您贵为天子,乃紫微星下凡。紫微星,天之子也,因此称您为‘子’。这便是我称您老人家为‘老头子’的原因。”
乾隆听完抚掌大笑:“好一个‘老头子’,纪晓岚你可真不愧是铁齿铜牙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口才逃脱责罚的例子。
在交际场合中,人们难免会由于失言而惹祸,比如说错话,事实上谁也不想说错话,但这又是很难避免的。这时,该怎么办呢?《易经》有言:“无咎者,善补过也。”有了过错,要尽快补救过来,才不会惹呀!
从纪晓岚的故事中,相信我们也会有所启发,那就是不要死脑筋,顺着一条思路走到底,而是要调整思维,换个角度,另辟蹊径,不但可以替自己打圆场,还能为自己的言行平添几分雅趣。当然,这就要靠我们的应变能力了,而这种能力又是靠平时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口才。
如何说对方才会听
【原文】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大意】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没有仁德,光有口才有什么用呢?”
孔子早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话,又一再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因此,孔子是绝对不主张耍嘴皮子,靠伶牙俐齿来说服人的,他主张的是以事实、以道理来服人。
有人说:“你一辈子不讲话,没有人把你当猪卖掉。”
又有人说:“你一辈子不讲话,阎王对你也没办法。”
这些说法当然过于极端,但也从中看出了人们对于那些夸夸其谈的人的讨厌程度。
美国第28届总统威尔逊说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道:‘让我们坐下商谈一番,假如我们之间的意见有不同之处,看看原因何在,主要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我们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差不是十分远。我们的意见不同之点少,相同之点多。并且只需彼此有耐性、诚意和愿望去接近,我们相处并不是十分难的。”
某工程师嫌房租太高了,要求减低一点,但是他晓得房东是一个极固执的人,他说:“我写给房东一封信说,等房子合同期满我就不继续住了,但实际上我并不想搬家。假如房租能减低一点我就继续租下去、但恐怕很难,别的住户也曾经交涉过都没成功。许多人对我说房东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可是我自己心中说:‘我正在学习如何待人这一课,所以我将要在他身上试一下,看看有无效果。’”
“结果,房东接到我的信后,便带着他的租赁契约来找我,我在家亲切招待他。一开始并不说房租太贵,我先说如何喜欢他的房子,请相信我,我确是‘真诚的赞美’。我表示佩服他管理这些房产的本领,并且说我真想再续住一年,但是我负担不起房租。”
“他像从来不曾听见过房客对他这样说话,他简直不知道该怎样处置。随后他对我讲了他的难处,以前有一位房客给他写过40封信,有些话简直等于侮辱,又有一位房客恐吓他说,假如他不能让楼上住的一个房客在夜间停止打鼾,就要把房租契约撕碎。他对我说:‘有一位像你这样的房客,心里是多么舒服。’继之不等我开口,他就替我减去一点房租。我想能多减点,我说出所能负担的房租数目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临走的时候,他又转身问我房子有没有应该装修的地方。假如我也用别的房客的方法要求他减房租,我敢说肯定也会像别人一样遭到失败。我之所以胜利,全赖这种友好、同情、赞赏的方法。”
有一段关于风和太阳的神话。风和太阳争执谁的力量大,风说道:我能证明我的力量大,看,地下正走着一位身披大衣的老者,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把大衣脱掉。
于是太阳躲进乌云里,风使出他的威力狂吹,但是风吹得越大,那老者越用手拉紧他的大衣。
最后风筋疲力尽了,停止了,太阳从云彩里走出来,开始对着那老者和气地笑。不久那老者便用手拭他前额的汗,并将大衣脱去。于是太阳对风说:“仁慈和友善永远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
从这个有趣的寓言中,相信我们都能够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与人说话,带着愤怒只会招来更大的愤怒,只有用事实与道理和别人真诚地交谈,别人才更愿意听,并且乐意配合你!
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该说的千万不能说
【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大意】孔子说:“可以和他说却不和他说,就会失去有用的人;不可以说却和他说了,就会说出不该说的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有用的人,也不说出不该说的话。”
唐太宗曾经说过:“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是啊,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少人一辈子也没搞懂。
一方面,“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因此,可以发挥语言作用的时候,如果不去发挥,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祸从口出。也就是刘向在《说苑》中所说的“出言不当,反自伤也。”因此,要看人说话,不轻易开口。一旦开口,则“言义必有”,言则必中。既不敷衍,也不失言。
有道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说话时,语言的选择一定要恰当,有些不该说的绝对不能乱说。
阿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馆做服务员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鱿鱼。其实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那天,阿花刚一上班,店里就进来了三位客人,她随即拿着饮品单让这三位客人点,第一位客人点的是冰红茶,第二位客人点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也是点的冰咖啡,但是,他特别强调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
很快,阿花将这三位客人所点的饮料,用盘子端了出来,一边朝他们坐着的方向走来,一边还大声地向这三位客人问道:“你们谁点的冰咖啡是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
就因阿花的这一句话,老板当然会毫不客气地炒她的鱿鱼,因为谁也不愿用脏杯子喝饮料。
在工作中,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同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说好该说的话。
有一年全国高考结束不久,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被某著名外国语大学录取的考生。原先设想好的问题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习英语的能力?”但是到了现场,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场,如果按照原先准备的提问方式来交谈,就显得唐突而不礼貌。于是他将原来的提问改为“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既能有效地获得所要的信息,又显得相当自然。
说话不仅要根据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要根据前后话语相互联系而恰当地选择语言。
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见面以后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今年高寿?”老工人回答说:“89岁啦!”“人生70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哪里,有活到94岁的呢!”“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将军啊。”“不过,他去年归天了。”“唷,这回可轮到您了。”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脸色陡变。年轻干部毛病就出在“这回可轮到您了”这句话上。前面老人刚说完“归天”的事,他却接下去说“轮到您”,这不就使老人产生误会吗?如果这几位年轻干部能控制好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不快。
总之,要塑造好的自我形象,就一定不能忽视说话的艺术,如果毫无顾忌,不经大脑过滤,只是图个痛快,那就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有些话点到就可以了
【原文】子曰:“辞达而已矣。”
【大意】孔子说:“言辞只要能够达意就可以了。”
就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是针对“巧言令色,鲜矣仁”而言的。
但现在来理解,这句话更多的强调的是言辞能表达意思即可,反对雕琢浮夸的花言巧语或者不留情面的肆意攻击。
事实上,这句话就是让我们说话时不要说得太满、太直。如果说三分话就可以让对方明白,那就没有必要把其余的七分也说出来。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也许你会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无事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一定会只说三分话,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非常狡猾的人,是不诚实的。其实,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每个人说话,都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不是一个以尽其所谈的人,你说出三分话,就不少了。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如果对方不是你深交相知的人,而你却畅谈所言,虽然你说出了自己所有想说的话,但对方却反而认为你太啰唆。
如果你们之间关系很一般,而你却与他深谈,就会显得你没有一点修养;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而你又不是他的诤友,他会觉得你不配与他交谈,虽然忠言逆耳,但是却显出你的冒失;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社会的,对方可能就会觉得你是没有务实精神的空谈家。
所以,逢人只需说出三分话,其实不是圆滑的表现,而是给对方留一个空间,也给自己留一些余地。
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大意】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做国君很艰难,做臣下也不易。’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乍一听很有些危言耸听,哪有这样厉害的一句话呢?仔细想一想,尤其是联系到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来进行思考,这种说法不但并非危言耸听,而且还是经验之谈。
以孔子在这里举出的两句话来看,“为君难,为臣不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领导人难,做中层干部也不易。没有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是难以体会得到这句话的深度和分量的。相反,一旦能深刻体会到“为君难”,也就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尽心于国事,做到了这一点,国家也就会兴旺起来。总而言之,这句话类似于唐太宗时的名言:“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很有些沉重而深刻的分量。另一句话是说到权力的绝对性问题。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只是想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以此为乐,以权力为享受,就像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里所讽刺的皇帝那样,那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可见,虽然语言不是原子弹,不可能一下子炸毁一个国家;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哪一句话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神奇,一下子就兴旺一个国家。但是,语言来自思想,思想决定大政方针和政策,所以,有时候,关键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
落实到我们个人来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代替,那就是:口才决定成败。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之所以要讲究说话的技巧,是因为许多人常常不假思索就信口开河,因而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而且有说服力。但最重要的是,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不了解的事就不该说,甚至突然想起的话题,也应该尽量避免向朋友提及。
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取、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
随便说话的害处是非常多的。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隐私,你说话时偏偏在无意中说到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抱有成见;他做的事,别有用心,极力掩饰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
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说话时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火候,不然的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达不到,而且还遭冷遇、受申斥。有些奸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别人在说话时机、场合上的失误,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这是不可不妨的。
常言道“祸从口出”,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间,哪怕感情不错,也不要随便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对方,以免留下后患。
因为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与公司的事有关。如果你无意之中说给了同事,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会成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事。这样,对你极为不利,至少会让同事多多少少对你产生一些“疑问”,而对你的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还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诉的是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他虽然不一定在公司立即进行传播,但在关键时刻,他会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使你在竞争中失败。因为一般说来,个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体面、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污点的事情。这个把柄若让人抓住,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地削弱了。
直话不妨绕着说
【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大意】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乡坦诚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坦诚就在这里面了。”
按照孔子的看法,一个人不能一味地讲究坦诚。换句话说,坦诚也有一定的方式。
说话坦诚固然很好,但也需要视情况而定,很多时候,说话要婉转,正所谓“曲径通幽”,轮船会“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对语言的把握也应如此,能走“曲径”,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做事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陈毅同志当外长时曾主持过一次谈国际形势的记者招待会。会上陈毅谈到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骚扰我领空的事情,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有个外国记者趁机问道:“外长先生,听说中国打下了这架侦察机,请问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是导弹吗?”只见陈毅用手作了一个用力往上捅的动作,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了。”与会者无不捧腹大笑,那个记者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侦察机吗?陈毅同志的回答显然有弦外之音,但却妙不可言!试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实相告,就会泄露我国的核心机密,当然不行;但按一般方法说“无可奉告”,就会使会议气氛过于板滞、凝重,而“用竹竿子捅下来的”这句玩笑话,既维护了国家机密,又造成了幽默轻松的谈话气氛,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怎能不叫人拍手叫绝呢?
由此可见,在特定环境与形势下,正话反说,绕个弯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生活中,当有人求你帮忙时,如果实在做不到时,能直接拒绝最好,若碍于情面不好直言相拒,那就不妨婉言推掉,这样既可以不破坏双方的关系,还能让你免受无谓的烦恼。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林肯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自嘲来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既没让人难堪,还使人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林肯的意思。
此外,有些话如果不好直接说出来,还可巧妙地寻找借口来为自己解围或是保全他人的面子。
舞会上别人邀你,你内心实在不想跟他跳,可以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这样既达到谢绝目的,又不伤别人的自尊心。
与人约定参加活动,但你却忘了去参加,想起来时不免有些忐忑。这时,你如果直接说忘了,将会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失约的可能原因有身体不适、家中有事、客人来访等,你可挑选较合情理的一种,给对方做解释。
为了避免直言所造成的尴尬,运用各种暗示,以含蓄的方法向对方发出某种含有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刚调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项工作容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做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总感到自己的两颗“犬牙”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一见到他就很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掉了,我们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马上就懂得了乡党委书记的意思,同时也意识要坚持原则、做事认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质,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