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定力
2667500000005

第5章 创业要有一种“疯”劲

在我们心里,偏执和精神病可能只是一墙之隔,但是维基百科说偏执狂是指对某件事情抱有极大热情,将这件事情作为信仰,并且排除万难去实现这件事情的人。这种对偏执狂的解释让我们看到了偏执者积极的一面。

英特尔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安迪·格鲁夫曾大胆宣称:“这是偏执狂才能成功的时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在其《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提到了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中的一句话,即:“愚蠢的人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聪明的人却说,把你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管好那个篮子。”格鲁夫认为这就是偏执,而且,格鲁夫表示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以偏执狂的姿态去思考任何事情,从而击败对手的阴谋。据说,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格鲁夫就坚信偏执万岁。他不惜冒“偏执”之名而整天疑虑,他担心产品,担心员工,担心竞争。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英特尔最终确立了“intel inside”时代。

人的发展总是在一个平衡状态被打破后一个新平衡形成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这种过程完成的次数越多,人的成长就越快。平常的人,一般在达到了某个平衡后就会潜意识地去保护、维持它。只有在有外力的情况下,这个平衡才可能会被打破。但是,如果一直维持着一种平衡,那么我们的成长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成为了平常人,而没有成为成功人士。不同的是,一个有着“偏执基因”的人,很难保持在某个平衡状态,他会连续不断地打破旧的平衡,形成新的平衡。周而复始,这样“偏执”的人一直在不断进步。

我们需要承认,身为“正常人”,我们更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改变自己当初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偏执狂”们可不管对错,只要是他们认定的事情,就都会不妥协、不放弃,执拗到底。因此,只要有了正确引导,偏执型人更容易成功。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偏执是成功人士的选择。因为大家都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原则,但是偏执的人总会为自己设法多找出一条捷径来。当许多人还在踌躇、困惑、辗转,一个心中有明确目标和坚定信念的人,尽管在别人眼中是“疯狂”的,但他必然能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说到“疯狂”这个词,不能不说说李阳。李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让3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中国之声响彻全世界;一个是让3亿外国人讲一口漂亮的汉语,21世纪将是中国人走向全世界的世纪。正是因为这两个梦想,李阳下海组建了“李阳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李阳曾经说过:“学英语跟做一个事业、做一个产业都是一样的,理想每个人都有,但是把它实现的太少了,最后都是屈服于环境,屈服于个人弱点,大部分人是向自己的弱点投降了。”因此,他把疯狂英语定义为“人类超越自我的精神”“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忘我投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激情”,并认为人一旦有了这种疯狂,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

创业确实需要这么一股“疯”劲。成功的创业者大都具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具有不断思考的能力、永不厌倦的创新探索精神和专注、寻求改变的心态,也就是一旦开始致力于某件事,就会坚持到底并取得成功的韧性。因此,有偏执劲才能开创出自己的道路。

拥有“偏执基因”,外在表现“疯狂”得令人难以理解的人还有马云。《时代周刊》把马云说成疯子,批评他的想法不切实际。当然,马云不觉得自己疯狂,只是认为这是想法不同。现在马云已经可以很自豪地证明:我没有信口雌黄,我已把所有被喻为“疯狂”的想法做到了!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IT创业者,马云一开始就展示了他超乎常人的“偏执”。马云颠覆了所谓的“二八定律”,笑说:“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提出互联网要为中国80%的中小企业服务。而后,当全世界的创业者都在想着法子、绞尽脑汁从投资人口袋中圈钱时,马云又“发疯”了,他居然以“钱太多了,我不能要”为名拒绝了赫赫有名的全球“网络风向标”日本软银公司老板的3500万美元,只收了2000万美金。然后,当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准备独霸中国网拍市场时,马云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eBay挑战。听说,当时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吴炯一听马云这个想法吓呆了:“Jack,你疯了吗?”马云可不管,投资淘宝网,进军C2C领域,终于在两年内,打败了强大的对手eBay。马云可能从没有刻意去勾画自己的形象,但是所有的媒体似乎都如出一辙地为马云画了一幅如此的肖像:马云=狂妄、执着、疯癫的互联网精英。

成功者都有偏执劲。这种疯狂和偏执劲不是精神病人的盲目偏执,而是敢于打破平衡,敢于大胆想象,能够坚定的忘我并且做到专注的执着。一个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就是需要一些“偏执基因”和一点“疯狂”的,需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利用专注聚焦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