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旷世之作问世后即被人们视为珍品,风行南北。据当时的形容是“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两百年以来,人们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红学”的切入点和研究方向众多,可谓包罗万象。因此自然也就包含了当今人们最热门的话题——养生与保健。
《红楼梦》产生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在这个相对辉煌的年代里,通过对前人智慧的总结和发展,中国的医学与养生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自然而然,这些进步与发展也被体现在了《红楼梦》之中。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精通医术,据其所著《废艺斋集稿》记载,他在白家疃的几间住所,便是一位患眼疾几近失明的妇女为感激曹雪芹让她重见光明后,以祖坟周围树木为雪芹建造的,从而使雪芹在有了落脚之处,不用在小庙中为人看病了。因此,在这本作者以生命铸就的《红楼梦》中所提到的每一个病例与治疗方案也都融入了作者的医术与养生之道,是值得后人去推敲和借鉴的,书中所涉及的每一种养生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去继承和发扬的。
在《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大量形象鲜明的人物。从悲戚疑虑,言语刻薄的林黛玉,到城府稳重,待人宽容的薛宝钗;从不通世务,崇尚自由的贾宝玉,到工于心计,处事圆滑的王熙凤;从豁达开朗,心地善良的贾母,到性情朴实,乐观风趣的刘姥姥。他们的人生百态无不在向世人展示着人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么,追求健康长寿的我们,又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呢?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位单薄瘦弱,弱不禁风的女子,书中对其的介绍是“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这“不足之症”便是民间常说的先天不足。因此她自己也说:“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只怕一生也不能好的了。”只能长期服用人参养荣丸来进行缓补,但这人参养荣丸毕竟只是补药,再加上她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最终挽回不了她肺结核咯血死亡的命运。而薛宝钗“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使她常常“喘嗽”,再加上她怒于中而不行于外的性格,所以一位老和尚给她说了一个“海上仙方儿”,这就是书中说提到的冷香丸,从身体和心理上对她进行调养。
贾宝玉是一个个性反叛的人物,但贾府上下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饮食上的调理和生活上的无忧无虑让他的身体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毛病。而对于王熙凤,《红楼梦》里写到,王熙凤禀赋气血不足,年幼不懂保养,平时争强好胜,操劳大家族内务,造成小产,一个月后又添了“血崩”症,逢气急时,还咳出血块来,前后一年就撒手人寰了。
贾母是《红楼梦》中长寿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开朗豁达的老人,她平时注意散步游玩,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她还喜欢热闹,每逢节日,她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园内走动、玩乐,对饮食调节、寒温调摄她也很注意,爱吃甜烂食物,吃东西是“少而精”,至于衣着保温,自有府内众人打点。而刘姥姥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位老寿星。她的生存环境恰恰和贾母相反,但她却拥有和贾母一样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加上她日常的体力劳动锻炼,粗茶淡饭也造就了她一副好的身子骨。
贾府的数百人,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医疗保健方法和养生之道。编者出于多年来对养生之道的探索,在总结前人解读《红楼梦》的基础上,从美食、饮酒、喝茶、药物、疾病、性与其他方面对《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来向读者展现《红楼梦》中人的养生之道。如美食养生篇,编者罗列了一系列红楼宴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汤品、菜品、点心和蔬果。并联系《红楼梦》中人物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分析了这些美食对现代人身体健康的帮助,让读者在品尝红楼美食的同时保养了身体。在饮酒养生篇中,编者从我国的传统酒文化入手,以《红楼梦》中出现的美酒为基础,向读者解答了饮酒对于人体健康的利弊。在喝茶养生篇中,编者在品味中国茶道的基础上,以《红楼梦》中出现的喝茶情节为例子,向读者讲解了喝茶对于人体保健的作用。另外在药物养生篇、疾病养生片、性与养生篇中,编者也以其独特的见解向读者解答了《红楼梦》中人的养生秘密。
当然,本书所提到的观点只是整个红楼文化中的沧海一粟,但希望这些观点能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益。对于书中出现的遗漏和错误,编者本着对养生之道探索的严谨科学态度,恳请读者能够批评和指出,以求本书在读者朋友的修正下更加完善。
第一章 药膳养生——品尝红楼美食,享受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