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鬼蛇神”本来是指“牛头之鬼,蛇身之神,”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虚构的拟人形象。后人用来比喻那种极端丑恶、遭人唾弃的人物。
此典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李贺诗序》:“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虚荒幻诞也。”
李贺是李唐皇室的远门亲戚,但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李贺在很年轻的时候便致力于诗歌的写作,他的诗才曾引起当时文坛的赞叹。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号称“东京才子”、“文章巨公”的韩愈和皇甫氵是都因为惊异于他的才华而访问他。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是一位多才而短命、有特殊成就的诗人。他曾写过“雄鸡一唱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名传千古的诗句。另外,也有不少作品构思独特,意境虚幻,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浓厚的神奇色彩。
杜牧《李贺诗序》中的这几句话就是比喻李贺诗歌里虚幻荒诞的成分的。
怀璧其罪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指本来没有罪的人由于有了一些钱财,引起有些人的觊觎,如果不拿出来,就会弄得人财两空。
后来人们用“怀璧其罪”比喻人因多财而得祸。也写作“怀壁为罪”。
此典出自《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大臣叫张丑,在燕国做人质,燕王打算杀死他,他乘机逃走了。即将逃离燕国边界时,却被守边界的小吏捉住。这时张丑急中生智,恐吓小吏说:“燕王要杀死我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人说我藏有宝珠;他想得我的宝珠,但我现在已经没有宝珠了,燕王不肯相信我。现在你把我捉住,我在燕王面前只要说是你夺了我的宝珠,吞到肚子里去了,到那时候,燕王一定会杀死你,剖开你的肚子;割你的肠子,君王们都是贪得无厌的人,只知道财利,我迟早总要死,但是你的肠也要一寸寸被割断呢!”守边的小吏被他说得有点害怕起来,于是就把他放走了。
欺世盗名
“欺世盗名”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此典出自《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史鱼酋,又名史鱼。他曾经多次进谏劝说卫灵公,但是所提意见都没有被采纳。到了后来,史鱼病重,临死时,他告诉儿子,在他死后不要把尸体装进棺材,要实行“尸谏”。卫灵公知道后,对史鱼大加赞扬。孔子也说他是个“正直”的人。
战国时,齐国有个贵族出身的人叫田仲,又叫陈仲子。他的哥哥是一位食禄万钟的富翁,可是田仲离开了哥哥,靠织草鞋为生,自命清高不凡。
战国时的思想家、哲学家荀子认为,史鱼、田仲的行为实际上是欺世盗名。荀子说:没有比盗名这种行径更邪恶,它甚至比偷盗更恶劣。
齐寇将至
“齐寇将至”意指不准别人讲真话,就会使问题成堆,终至不可收拾。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雍塞》。
齐国军队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前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
使者回报说:“齐军已经迫近了,城里的百姓们都很恐慌。”使者的话刚说完,宋王左右的亲信们纷纷对宋王说:“这真叫做肉里生出了虫子,真是无中生有啊!我们宋国这样强大,齐国兵力又那样弱,哪会像他说的那样呢?”宋王听了这些,非常生气,屈斩了使者。
宋王又另派人前去侦探。不料回报和第一个一样,宋王又恼怒地把他屈杀了。
这样,一连杀了三个使者。
后来,又派了一个人前去侦察,真有齐军迫近,于是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就在这时,使者遇见了他的哥哥。哥哥问:“国难当头,危在旦夕,你这是往哪儿去呢?”弟弟回答说:“我奉大王之命,前去侦察敌情。不料齐军离城这样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现在我很担心,前几个使者都因回报齐军迫近而被处死。现在,我据情实报是死,不据情实报,恐怕也是死。
你看怎么办好呢?”他哥哥说:“既然据情实报,会比别人先死;不如谎报,在齐军破城之前,先行逃走。”
于是,这个使者报告宋王说:“连齐军影子也看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百姓人心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他左右的亲信们都说:“前几个使者真是该死!”宋王便赏赐了这个使者很多金子。
不久,齐军打来,宋王惊慌失措,只好跳上车去,赶快逃命。
那个使者,早已逃到其他国家,做了富翁。
巧取豪夺
“巧取豪夺”形容施用不正当的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
此典出自《清波杂志》:“老米(芾)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拓竟,并与真赝本归之,俾其自择而莫辨也。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
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
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喜欢得不得了,马上要拿一幅好书交换,主人不同意,他大呼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地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书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他,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过了好多日子,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水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临摹这一幅却没有。”然而米友仁摹仿古人的书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摹本是假的。他常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摹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摹本和真本摹得完全一样,主人往往把摹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禽兽不如
“禽兽不如”形容道德品质极坏,连禽兽也不如。
此典出自《晋书·阮籍传》:“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狂放不羁,当官不问政事。才华出众,思维敏捷,常出惊人之语。
有一回,阮籍漫不经心地对文帝司马昭说:“我平生喜爱游山逛水,曾经到东平一带游览,十分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文帝很高兴,马上拜阮籍为东平相。阮籍骑着驴来到东平郡,把郡府官邸的屏障之物统统拆除了,使郡府内外开阔通畅,四通八达。阮籍治郡,法令清晰简单,十多天就从东平郡回来了。文帝荐举他为大将军从事中郎。一次,有关部门报告说,有一个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阮籍说:“嘻,杀父还说得过去,怎么能杀母呢!”在座的人都责怪他说错了话。文帝说:“杀父,是天下最大的罪恶,你认为可以杀父吗?”阮籍说:“禽兽之类,只认得自己的母亲,而不认识父亲。杀父,是禽兽的行为,不足为怪。而那个人却杀自己的母亲,连禽兽都不如。”众人听了,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穷斯滥矣
形容缺乏道德修养的人一遇上困难,就想胡作非为。
此典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时,孔子来到蔡国,蔡国公热情地接待了孔子。不久,蔡国大夫公孙翩杀死了蔡昭公,蔡国一片混乱,孔子就离开蔡国来到叶国。一次,叶公问孔子说:“怎样才算把国家治理好了呢?”孔子回答说:“假如远近的国家都来归附你,那么,国家就算治理好了。”过了几天,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不愿在背后评论老师。孔子知道了这事,对子路说:“你怎么不告诉他,说你的老师为人,学习知识从不疲倦;教诲别人从不厌烦;发奋时会忘记吃饭;高兴时就不知道烦恼;快满六十的人了,却不知自己已经老了。”
劝虎行善
比喻对敌人不能讲慈悲,劝他们行善是徒劳无益的。
此典出自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
从前菩萨变化成雀王,用慈悲的心肠救济大众。有只老虎吃野兽,骨头挂在它的牙缝里,困饿得快死了。雀王便飞进虎口中啄那块骨头,每天都这样做,骨头便被啄出来了,老虎也得救了。雀王便飞到树上,对老虎说佛经道:“杀死生命是残暴的行为,罪恶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老虎听了,勃然大怒,说:“你才离开我的嘴,现在就敢多说话!”雀王马上飞走了。
雀儿肠肚
“雀儿肚肠”比喻人的肚量太小,不能宽宏大量。
此典出自宋代陈思道《后山谈丛》四:“曹武肃王密奏曰:‘孟昶王蜀三十年,而蜀道千余里,请擒孟氏而赦其臣以防变。’太祖批其后曰:‘你好雀儿肠肚。’”
宋朝初年,宋太祖灭了后蜀,诏令把后蜀国王孟昶以及后蜀的大臣们都送到京城开封来,一一封了官职。这时,大臣曹彬密奏道:“蜀国建立已三十多年了,根基非常深厚。蜀地离开封远达千里,一旦孟昶逃了回去,后患无穷。而且蜀国的人听说孟昶还活着,就可能借用他的名义叛乱。所以,蜀国的大臣们可以赦免,孟昶不能让他活着,应该马上杀掉。”宋太祖看了他的奏文后,哈哈大笑,在奏文后面批了几个字:“你好雀儿肠肚。”仍然封孟昶为秦国公,他的两个儿子也封为节度使。因此,历史上都称赞宋太祖宽厚。
人面兽心
“人面兽心”比喻外貌像人,内心却极端凶恶、卑鄙。
此典出自《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据说杨朱有一次在梁国遇上老子,便将老子请到家里,梳洗完毕后跪伏在地上,向老子请教,老子给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看人看事,不能只看他的外表怎样,主要应该看他的内心。圣人都是看内心的,而不看外表。然而庸人俗子只看外表,外表与我不同的,我就疏远他。如果看人,只要有身子、手、脚、头发、牙齿,你都说他是人,然而这种人不一定就有一颗兽心。他虽然长着一颗野兽的心,但外表与人一模一样,你也会亲近他。那些长有翅膀,有角、有爪、能飞、能跳的是禽兽。
然而禽兽未必没有一颗人心,它们虽然有人心,但外表不与人相同,你还会疏远它的。以前的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全部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可他们却有至高无上的圣德。夏桀、殷纣、鲁恒、楚穆这些家伙,虽然外表都与人相同,可是却心狠手辣。假如人们只看外表而以为他们也有德行,那不是上当了吗?禽兽之心智也有与人相似的地方,例如它们会找东西吃,雄雌相偶,母子相亲,逃避敌害,躲寒就温,居则成群,行则有列,幼者居内,壮者居外,觅食相助,遇害群鸣……。可是禽兽的心智远不如人,人故而可以使唤它们。黄帝与炎帝的时候,让熊罴狼豹上战场作战,让雕鹰鸢鸟协助攻敌,这是用力量驯化禽兽的结果。尧帝就不同了,他使用音乐使令百兽跳舞,使用箫、笛让凤凰来仪,百鸟唱歌。这些全是上古之人的神圣所在呀,他们知道万物的情态,了解异类的声音,才能够驯化它们,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啊!”
杨朱听了老子的这番话,对他更加佩服了。
三圣搬坏
“三圣搬坏”意思是说抬捧老师是为了抬捧自己,像誉人自贤者一样。但他们却忘记自己最尊崇的偶像,竟也被搬成烂泥巴了。
此典出自《笑赞》。
有一个人同时信奉儒、佛、道三教,在庙里塑像时,他先塑孔子像,然后塑老君像,最后才塑释迦牟尼像。道士们看见了,就把老君像移到正中。
和尚来了,又把释迦牟尼像搬到正中央。
儒士来了,依然把孔子像摆在了正中间。
三位圣人互相说:“我们本自好好的,却被这些人搬来搬去,都把我们搬坏了!”
《赞》云:三个圣人都各有自己的徒弟,徒弟们又各尊重自己的老师,谁肯互相让步?本来一个地方是坐不下三个人的。
丧心病狂
“丧心病狂”意思是丧失理智,言行悖谬,像发了疯一样。
此典出自《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秦桧是南宋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政和进士。北宋末朝任御史中丞。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俘到北方,成为金太宗弟挞的亲信。公元1130年随金军至楚州(今江苏淮安),被挞懒遣归。他却谎称杀死防守士兵,夺船逃回。绍兴年间他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主张投降,为高宗所宠信。
他杀害抗金名将岳飞,并且主持和议,还决定向金称臣纳币的政策,因此后来被百姓世代痛恨、唾骂。
有一次,金国的使者来到南宋京城,会谈议和条件。使者倚仗金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出言荒谬,态度十分傲慢,向南宋政权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遭到朝野主战派官员的一致强烈反对。校书郎兼史馆校勘范如圭更是悲愤欲绝。他和秘书省的十几个同僚一起,痛骂金国使者,怒斥投降派卑鄙无耻。他们写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奏章,打算上书宋高宗,反对屈辱求和。可是,奏章写好之后需要签名的,人们害怕秦桧等人的淫威,担心遭到投降派的打击报复,于是就纷纷打起退堂鼓来。
范如圭见这些人这样胆小怕事,又气又恨,于是独自一人写了一封信给秦桧,痛斥他丧权辱国、卖国求荣的罪行。信中指责秦桧说:“你秦桧如果不是丧失理智,言行荒谬,像发了狂一样,怎么能够干出这种卑鄙可耻的事情呢?你一定会遗臭万年,被子孙后世所唾骂!”
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比喻败坏社会风俗。
此典出自唐代韩愈《昌黎先生集·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唐代时,因为最高统治者亲眼看到农民是怎样起来把隋朝打垮的,因此在自己实施统治时,除了加强国家机器外,尤其要注意加强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化。
佛教,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遇到国家的重要节日庆典,经常召儒、释、道三教讲论于殿、庭,也经常利用佛、道在街道上作通俗讲演。那时还调用国家的人力财力,帮助一些有成就的僧人到处建寺、度僧。可是,这种敬佛、尊佛的风气,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因此,极力反对佛教的流传。文学家韩愈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