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2677600000006

第6章 投畀豺虎(1)

“投畀豺虎”意即扔给豺虎去吃,常用来表示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的残暴统治,又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使得政局动乱,民不聊生。很多官员看到这种情形,焦急万分,就向幽王提出劝谏。但是,幽王及其周围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却对劝谏者施以酷刑。当时,有一个叫孟子的官吏,因遭人陷害,受了宫刑。孟子对那些造谣生事、诬陷好人的卑鄙小人非常痛恨,对幽王不能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也是怒火中烧气愤,于是作了《巷伯》这首诗,以警醒幽王。诗中写道:那个诬陷别人的小人,是谁给他出谋划策呢?索性把这些家伙拉出去喂了豺狼虎豹吧!

兔死狐悲

成语“兔死狐悲”的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死亡而感到悲戚。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宋史·李全传》:“将军非山东归附耶?兔泣狐死,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将军垂盼。”

南宋时期,山东一带处于金兵控制之下,老百姓不堪忍受金兵的压迫,纷纷起来反抗。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队。

但是,起义队伍遭到金军的残酷镇压,杨安儿不幸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称四娘子),率领起义部队转战各地,继续坚持斗争。杨妙真擅长骑射,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红袄军中被称为“姑姑”。后来,杨妙真的起义军与李全的起义军在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的马山)汇合一起,杨妙真与李全结为夫妻。公元1218年,他们归顺宋朝,部队驻扎在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一带,继续从事抗金斗争。公元1227年,他们被南下的金兵围困,战斗失败后投降金军。

公元1227年,宋朝派太尉夏全率领兵马攻打楚州,李全处境异常危急。杨妙真心想,夏全原先也是山东起义军的将领,可以却劝说他,于是派人对夏全说:“夏将军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可是现在,您却要攻打我们。狐狸和兔子都是同类,如果兔子死了,那么狐狸就会悲伤哭泣;如果把李全消灭了,难道您还能够活下去吗?希望我们之间不要相互残杀。”夏全终于被说服了。

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原指看到别人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在多比喻力量不足,而感到无可奈何。

此典出自《庄子·秋水》。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季到来的时候,雨水特别大,千百条小河的水都流进大河里。大河的水涨得满满的,河面顿时变得非常开阔。不用说两岸之间距离相距很远了,即使从河心沙洲向岸边看,也分不清牛和马。这时候,水神河伯得意洋洋,欣喜若狂,认为天下壮美的景色,完全在自己这里了。河伯顺流而下,向东游去,一直到达北海边。他抬头向东看去,只见天连水,水连天,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于是,河伯转过脸来,面对海洋,感慨地对海神若说:“俗语中有这样的说法:‘多懂了一些道理,便以为天下没有超过自己的人了。’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我曾经听说,有的人骄傲无比,觉得孔子的见闻比他还少,甚至连德行清高的伯夷也不如自己。当初我还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今天,我亲眼看到你浩瀚无际,才认识到自己的愚昧可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麻烦了,我会永远被那些有学识、有修养的人耻笑的。”

文不加点

“文不加点”意即文章写好后不用改动。人们用它形容文思敏捷,整篇文章都很完善。

此典出自《后汉书·祢衡传》:“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东汉时期的祢衡(字正平,公元173~198年),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他很轻视重权在握的曹操,经常当众羞辱他。

有一次,祢衡坐在曹操的营门口,以杖捶地,大骂不止。曹操非常气愤,对祢衡的好友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雀鼠一样容易。但是,他有很大的名气,如果我杀了他,人们会说我不能容人。我把他送交给荆州刘表,看刘表怎样处置他。”

祢衡到了刘表那里之后,刘表虽然非常常识祢衡的才能,但也受不了他的傲慢无礼的态度。于是,刘表又把祢衡送给性情急躁的江夏太守黄祖。起初,黄祖很器重祢衡,尤其欣赏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他曾经拉着祢衡的手,说:”您写的这篇文章,正中我的心意,说出了我心中想说而又无法说出的话啊。”

黄祖的长子黄射是章陵太守,同祢衡的关系很密切。有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来鹦鹉。黄射举杯对祢衡说:“请先生写一篇鹦鹉赋,为嘉宾们助助酒兴。”祢衡提笔就写,文章写好后不用改动,而且文辞非常华丽。

新亭对泣

“新亭对泣”比喻对故国的怀念。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东晋大臣王导,字茂弘,琅玡临沂(今山东)人。西晋末年,他建议琅玡王司马睿把朝廷移往南方。司马睿称晋元帝后,王导任丞相。王导是个才能优异的人,深得元帝信任,他与堂兄王敦共掌兵权,镇守长江上游。当时人们都说:“王家与司马,共同管天下。”

当时一位名士叫桓彝,刚从北方过江,他见东晋王朝势单力薄,心里非常忧虑。他对另一位颇受王导赏识的名士周岂页说:“我就是看到中原一带战乱纷纷,难以自保,所以渡江南来。没想到朝廷势力如此势单力薄,怎么能保护我们呢?”后来,他去见了王导,畅谈了一番,回来后,他欣慰地对周岂页说:“王导是个像管仲那样的贤相,晋朝振兴有望,我不再感到忧愁了。”

建康城南有个新亭,一批跟随晋元帝渡江南下的士大夫们,每当空闲的时候,喜欢互相约着在新亭聚会。有一次正在饮酒时,周岂页念起北方,心中难受,就重重地叹口气,然后说:“到处的风光都是这样美好,可是国家的江山却与过去不一样了。”

在座的人听周岂页一说,都勾起了对故土的思念,大家无可奈何地默默对视,潸然泪下。

大伙儿正在伤感,丞相王导一下子变了脸色,生气地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辅佐朝廷,收复神州失地,为什么要学楚国囚徒那样悲伤不已的呢?”众人听了都十分惭愧,连忙擦干眼泪,感激丞相的开导。

一往情深

“一往有深情”简化成“一往情深”形容对人或事物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向往得不能克制。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东晋时,有一位名将叫桓伊,谯国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字叔夏,小字子野。桓伊起初担任淮南太守,后迁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公元383年,秦苻坚南下,桓伊与谢玄、谢琰在淝水打败了秦军,稳定了东晋的偏安局面。后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他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却从不居功自傲。

桓伊喜好音乐,擅长吹笛,当时称为“江佐第一”。他也非常喜欢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就情不自禁,激动不已,口中叫唤着:“怎么办啊!”当时的政治家谢安也喜爱音乐,他看到桓伊对音乐如此痴迷,就说:“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情深啊!”

怡情悦性

“怡情悦性”表示使心情舒畅悦乐。

此典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使花柳园亭因而减色,转没意思。”

大观园修造完后,贾珍等前来邀请贾政,让他去园中看看,如有不妥之处再进行修改,并且好题匾额对联。贾政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题匾额对联,论理该贵妃(指贾元春)赐题,然贵妃未亲观其景,也难悬拟。但假如等贵妃游历之后再题,偌大景致,就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跟随贾政的众清客在一旁笑着说:“现在可依照不同景致拟个灯匾对联挂了,待贵妃游历时最后定夺,岂不两全?”贾政听了道:“好,我们且去看看,该题的就题,如有不妥,还可请雨村再拟。”众人听了都笑着说:“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

贾政笑了笑说:“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很平凡的;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是生疏了,即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会使花柳园亭因而减色,反没意思。”众清客都说,这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看了大家都拟,拟得好得就采用。贾政说:“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

今天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

倚门而望

“倚门而望”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殷切心情。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齐国有个人名叫王孙贾,十五岁做了齐闵王的侍从。一次齐国与燕国作战,齐国战败,齐王逃到了莒。但是,王孙贾却不知道齐王去了哪里。于是,他母亲责备他没有像父母关心儿子那样去关心齐王,并且以自己关心儿子的心情、行为来教育王孙贾说:“你早晨出去,晚上回来,我都站在家门边来观望你;你晚上出去很长时间不见回来,我就靠在里门口来望你。”王孙贾的母亲还斥责他说:“你是齐王的侍从,齐王去了哪里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要回家来呢?”王孙贾听了母亲的教训后,立刻就去打齐王。

他到了市中,打听到淖齿叛乱把齐王杀了,于是就对市上的人说:“齐王被淖齿杀了,我一定要诛杀淖齿,愿意和我一起去诛杀淖齿的,请把右臂袒露出来。”后来市上的人跟随王孙贾去诛杀淖齿的,竟有四百多人。他们和王孙贾一起杀掉了淖齿,替齐王报了仇。

忧心如焚

“忧心如焚”即愁得心里像火烧。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君王,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有名的昏君。在位期间,任用尹氏(师尹)等人执政,政治混乱,形势危殆。再加上当时严重的地震和旱灾,人民大多流离失所,国家衰败更加严重。看到这种情况,家父非常忧虑,便写了《节南山》一诗讽刺幽王。诗中,家父用讽刺的笔法揭露了尹氏的罪行,希望周幽王能够明察,以延续周室的统治。诗中写道:煊赫显贵的太师尹氏,人民都瞪着眼睛注视着你,忧愁的心里像烈火在燃烧……然而,周幽王对大臣们的劝谏根本置之不理,依旧重用这些人,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后来,由于他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于是申侯联合犬戎等人攻打周朝,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下,西周遂告灭亡。

怨声载道

“怨声载道”它的意思是,怨恨之声充满道路。人们用它形容对统治者强烈不满,怨恨之声到处有。

此典出自《后汉书·李固传》:“夫义路闭则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