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2678900000029

第29章 安徒生(2)

1822年,安徒生凭着自己积累的经验,完成了《维森堡大盗》和《阿芙索尔》两个剧本的创作。脱稿那天,他激动得夜不能寐,盘算着如何请一位权威人士来鉴定他的作品。想来想去,他决定去找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家比得·吴尔芙。次日,天刚破晓,他就起身,也顾不上吃饭,就带着文稿一头闯进了吴尔芙的家。安徒生简单地说明了来意后,就打开《阿芙索尔》读了起来。主人看到他那饥饿和疲倦的神色,就打断了他,邀请他共进早餐。但安徒生求教心切,他谢过主人的好意,就又滔滔不绝地读了下去。吴尔芙不禁感到好笑,但随即就被作品的内容吸引住了,一直听他把全剧读完。安徒生合上文稿后,急切地等待着吴尔芙的评价。吴尔芙沉思片刻。他明白,这个莽撞的小伙子还缺少文学素养,作品颇为粗糙,但内容甚为可取,有些句子也写得很美。特别可贵的是,他有严肃的写作态度和火热的创作激情。于是他称赞了安徒生的作品,肯定了他的才能,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并欢迎他今后常来。安徒生得到了如此的好评,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不久,一家刊物对《阿芙索尔》也产生了兴趣,选出了其中一场刊登出来。一位友人还把此剧推荐到皇家剧院,希望能够上演。

《阿芙索尔》被送到皇家剧院经理拉贝克教授手中。当他看到封面上署着安徒生的名字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不是那个到处乱跑乱闯,而终不成器的莽撞小伙子吗?他也能写剧本?他好奇地打开第一页,果不出所料,文理不通,韵律不整,无一是处。但再往下读,他那紧皱的眉头就有点舒展了,还有点意思,剧本的内容很可取。又读了一阵,他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读到最后,就像发现了一颗新星似的连连拍案叫绝。当时皇家剧院正缺少编剧的人才。剧院经理拉贝克心想,旧的剧本演来演去已不受欢迎,看来这个莽撞的小伙子以后会拿出新花样来。于是拉贝克决定把安徒生的情况报告给国王,为他申请一笔皇家公费,然后送他进学校深造。这位经理在《阿芙索尔》上批道:“尽管文化水平极差,缺乏普通的文化知识,但却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接着,他就去找剧院的另几位负责人商讨此事。

几天后,皇家剧院另一位经理约那斯·古林把安徒生找去,详细询问了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1822年9月13日,皇家剧院的经理们召安徒生来剧院谈话。在座的有拉贝克、古林和霍尔斯坦。安徒生见到霍尔斯坦,想起4年前闯进他的家门请求帮助,但却遭到拒绝的往事,不禁有点尴尬。正在这时,古林先生开了口,说《阿芙索尔》还缺乏文学素养,是不能上演的。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安徒生确有文学天才,可以栽培。因此皇家剧院为他申请了皇家公费,要送他去一个书院学习,毕业后就可来皇家剧院编写剧本。安徒生听完后高兴万分。他表示决不辜负经理们的期望。接着拉贝克和霍尔斯坦都说了一些勉励的话。

一个月后,安徒生被送进斯拉格尔塞城的苏洛书院。这是一所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中等学校。校长梅斯林一看见这个新学生,就断定是一个“下流社会”出身的穷孩子,一听安徒生说话,又立即断定这是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现在,他将要秉承皇家剧院的旨意,亲手把这个又穷又野的孩子造就成上流社会的文人和绅士。但是,安徒生却颇有些“不堪造就”。到校后的当天晚上,他就拿出《阿芙索尔》念给梅斯林听。梅斯林听着听着,突然发起火来。他严厉指责这个剧本里尽是“下流的俗语”,简直不堪入耳,并严厉警告安徒生今后不准再写剧本和说那些粗俗话,要老老实实地学会用冠冕堂皇的官腔,去说上流社会的文雅语言。安徒生断然拒绝。从此,梅斯林一再无理干涉安徒生的写作,大骂他是“蠢材”、“笨蛋”、“不可雕的朽木”。安徒生愤怒已极,就在1827年离开了苏洛书院,返回了哥本哈根。

他就在陈设简陋的旧房子的小阁楼里安下身来。桌子上放着他5年来在苏洛书院图书馆里日夜攻读时写下的读书笔记。通过大量阅读和习作,他摸索出文学创作上的一些规律。现在,他要投身到创作实践中去,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了。这一时期,他经常拜访的知名人士有翻译家吴尔芙、皇家剧院经理古林和喜剧作家海堡。海堡对安徒生的诗作很感兴趣。他从中挑选了两首,即《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结果竟获得了好评。1828年,安徒生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学。但是,他对大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仍是藏身于小阁楼里专心致志地写作。1829年,他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这部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所谓崇高的悲剧性的题材恰恰相反,表明安徒生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创作的倾向。这部游记语言幽默,情调活泼,充满了新奇的幻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作品第一版发行后,立即获得成功。有个出版商见有利可图,便再三找到安徒生主动要求为他出第二版。

以后,他又写出了喜剧《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并于1829年4月25日在皇家剧院首次公演。安徒生亲眼看到自己笔下的人物都出现在舞台上,感到无比欣慰。演出结束后,他急忙跑到了古林家,一进门就嚎陶大哭起来。原来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是啊!过去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惨痛的失败,今天终于获得了成功,怎能不为此激动万分呢?

苦涩的恋爱

喜剧《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的成功公演,激发了安徒生的创作热情,于是他又计划写历史小说《卡尔里克·克里斯蒂安二世》。为了亲自考察与史实有关的地理环境,他作了一次国内旅行。沿途饱览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一天,他来到福堡城,顺路去拜访他大学时的好友沃伊特。仆人将他引到富丽堂皇的客厅。只见客厅门前,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安徒生不由一怔。难道这是他在《阿马格岛漫游记》里描绘的那位美丽女郎吗?他这样想,也这样问姑娘是否读过《阿马格岛漫游记》。她听到安徒生把她比作书中那位美丽女郎,会意地笑了。于是自我介绍说,她是沃伊特的妹妹,名叫莉葆。这时不知为什么,姑娘胸前佩带的鲜花落到地上。安徒生急忙拾起并用双手献给姑娘。姑娘深情地望了他一眼,又会意地笑了。他们步入客厅。接着,安徒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不久前他在梦中漫游到一个金碧辉煌的古代城堡的情景。在那古色古香的画廊上,他看到了自己作品中的那位美丽少女。她有一双晶莹秀美的黑眼睛,身着雪白的连衣裙,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玫瑰花。他在梦中与她相遇,并一起尽情漫游。醒来后,他是多么地思念着她啊!不想今天在这里果真与她相逢了。莉葆听着这充满浪漫色彩的赞美诗句,第三次会意地笑了,脸上的红晕愈加娇美。从此一连数日,他们朝夕相处。安徒生用诗歌向姑娘倾诉他的真情。临别时,莉葆,亲手采集了一束鲜花送给安徒生,以表达自己的真情。

命运总爱捉弄人。莉葆并没有真心爱这个穷诗人。尽管他的诗歌令人陶醉,但他本人却不漂亮,又无财产。后来莉葆去哥本哈根探亲,又和安徒生相处了几日。安徒生爱她几乎发了疯,但莉葆却是若即若离。分别后,安徒生给她写信,要求明确关系。莉葆虽然若有所失,以至流下几滴怅惘的眼泪,但是,写出来的却是一封拒婚信。一片痴情并满怀希望的安徒生接到回信后,简直痛不欲生。

这时,伤透了心的安徒生在文学创作上也遇到了挫折。有人发表匿名诗攻击他只不过是个文理不通的中学生,却觊觎诗人的荣誉。讥讽他骑着一匹既瘦又蠢的笨驴,却妄想攀登帕那斯圣山,实在太不自量。在他们看来,一个穷鞋匠的儿子根本没有资格登上文艺女神的圣殿。他们尤其害怕安徒生一旦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那他们这些无聊的文人就要被扫地出门,因此,定要把安徒生逐出文学园地。这时,安徒生如果能参加某个文学团体,或投靠某位大人物,才能够得到保护。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要探索一条新的文学道路。

1831年,古林不忍看到安徒生由于失恋和遭受诽谤而陷入苦闷境地,就资助他出国旅行,换换环境。于是,安徒生来到了德国。他饱览了风景如画的哈尔茨山,到了文化名城莱比锡和游览胜地德累斯顿。归国后,他出版了旅行随笔式的诗集《旅行剪影》及《幻想和速写》。

此后,安徒生经常带着新作品去古林家,古林的女儿露易莎对他也格外温存和热情。露易莎真诚的同情,使安徒生心灵的创伤渐渐平复,并进而爱上了这位俊俏而温柔的姑娘。他开始向露易莎倾吐情丝,但是,这却使露易莎心神不宁,不知所措。她和家人商量,结果全家一致反对。原因是这个穷诗人既没有高贵的家庭出身,也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他们对安徒生可以怜悯,资助,甚至无微不至地照顾,但是要和他联姻,却怕失去体面。可怜的安徒生重又陷入失恋的痛苦之中。为了摆脱这种折磨,当然也为了扩大眼界和丰富生活,他决定再次出国旅行。1833年4月20日,安徒生在送行的人群中看到了露易莎,读出了她眼中的惜别之情。

这次安徒生在法国巴黎结识了侨居在这里的德国伟大诗人海涅。8月中旬,他去了瑞士,然后又取道意大利,游览了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罗马,写出了优美的诗剧《亚格涅特和水神》。第二年,他以意大利为背景,主人公以自己为化身,写出了长篇小说《即兴诗人》。

不朽的童话

这时的安徒生不安于以前的创作,他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那就是写童话。他从自己的童年生活中体验到了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想通过写童话给他们带来一点幸福和欢乐。同时他也有意识地想用童话来教育儿童,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以争取人类美好的未来。他曾写道:“我现在要开始写孩子们看的童话了……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

在世界文学史上,安徒生是第一个自觉地把童话的娱乐作用和教育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并明确提出要用童话来争取新的一代的伟大作家。正因为他能把童话意义提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他才能远远超出以往童话作家们那种只是收集、整理和加工民间故事的做法,独立地“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童话,使其童话创作无论从思想的深刻,艺术的高超,还是从题材的广泛,影响的巨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安徒生创作了《火镰》、《豌豆上的公主》、《人鱼公主》和《皇帝的新装》等一系列童话作品。由于他不是贵族出身,因此很难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站稳脚跟。卑微的出身给他带来许多的麻烦,加之以他的童话的社会内容,一开始就受到上层文人的排斥、反对,但他却得到当时一些欧洲大作家如海涅、狄更斯以及巴尔扎克等的支持,因而很快在国内外的读者中获得声誉。安徒生创作的极盛时期是30年代与40年代。这一段时期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童话,如《坚定的锡兵》、《夜莺》、《小丑鸭》、《雪女王》、《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1848)和《母亲的故事》等。

安徒生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30至40年代初的童话,浪漫主义色彩浓重一些,并且主要建立在民间体裁上,它们较适合于儿童阅读。后来作者逐渐转向现实主义,并把这个时期的作品称为“故事”,或“新童话”。这些故事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作者自己也曾指出,有些作品如《影子》,不只是给儿童,同时也是给成年人写的,而且只有成年人才能评价它们的讽刺用意。当然就是在其浪漫主义童话的形象里,也充分再现了现实生活的内容,赋予作品严肃的社会意义。这些作品中的讽刺、寓意的锋芒显然都是指向上流社会的贵族老爷和形形色色的市侩的。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这是安徒生许多童话的基本主题。作者一方面对强者、统治阶级进行无情的讽刺、鞭挞,另一方面,对弱者、普通老百姓寄予满腔的同情,表彰他们的勇敢、机智。作者的这一基本政治立场,使他的童话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全世界少年读者(也包括进步的成年读者)的喜爱。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这个作品与其说是童话,毋宁说是一个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在这个作品里作者摒弃了尾巴的传统写法。作品中的小主人公完全以一个剥削制度下不幸的牺牲品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以细腻而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圣诞节之夜一个卖火柴的穷孩子的悲惨命运。把节日之夜富家人的灯红酒绿同流落在街头的可怜无助、饥寒交迫的小女孩的悲惨绝境尖锐地对照起来,活生生地描绘出一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画面,从而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提出了血泪控诉。

在安徒生后期的作品中,如《柳树下的梦》、《老单身汉的睡帽》等,已很少使用夸张、幻想的手法,而是不动声色地叙述现实生活中手艺人、穷店员等的悲哀身世,真实地反映了剥削制度的残酷和人世间的冷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