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2683500000015

第15章 李斯:秦始皇身边的第一谋士

李斯,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他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出谋献策,为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国的大统一立下了功劳。但他为人品德不正,追名逐利,见利忘义,秦始皇死后,为赵高所收买,助秦二世胡亥为非作歹,最后祸及自身,被赵高陷害而死。不管李斯一生的功过如何,他都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谋略家。

李斯年轻时曾在楚国做过郡掌管文书的小吏。但他雄心勃勃,很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他曾借老鼠在不同场合偷食时的表现作比喻,发出感慨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的寓意是,做人就要做个像在仓库里偷食粮食的老鼠,为所欲为,尽情享受。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他弃掉小官不做,离开楚国,跑到当时学术气氛最浓的齐国,投拜荀卿为师。荀卿即荀子,他是当时名闻遐迩的儒学大师。但他的儒学和孔、孟的儒学是很不同的,他的基本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说,被称为“帝王之术”。所以很适合战国末期的形势和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李斯就是看中了“帝王之术”才投师荀子的。他曾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可见他是一个不甘寂寞,有着强烈求仕欲望的人。由于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读书认真,钻研精神很强,学业优良,成绩突出,很得老师荀子的赏识,日后亦成为荀子有作为的门生之一。

李斯学成之后,反复思考了自己的去向和用武之地,以实现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他经过审时度势,认为当时互相抗争的七国中,其他六国不是弱小,就是国王无所作为,唯独秦国最强,秦王政又很能干,将来天下必归于秦。因此,他断然决定投奔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当他向老师荀子辞行时,荀子问他为何要去秦国,他毫不隐讳自己的思想观点,回答说:“要想干一番事业,都有一个机遇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大好机会。秦国实力最强,雄心勃勃,正在奋力争夺统一天下,那里有用武之地,可以大干一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卑贱是最大的耻辱,贫困是莫大的悲哀。处于贫困卑贱的地位,就要为世人讥笑。不爱名利,无所作为,不是读书人的目的。所以我决定到秦国去。”荀子含首,送别了这个志向深远、雄心勃勃的弟子。

李斯为求功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辞艰苦,到达秦国。他先投在相国吕不韦的门下作舍人,很得吕的赏识,任命他为郎官。但李斯岂能满足这样的地位,他只是把吕不韦为自己能够接近秦王政的跳板而已。果然,机遇不负有心人,秦王政终于认识了他。李斯便主动向秦王献计说:“如果想要干成一番事业,必须要抓住时机。秦穆公时,虽然很强大,但未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当时时机不成熟。经过秦孝公以来的努力,现在秦国的国力已很强大,各国都不如,加上大王你又贤德,因此打败六国有如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下决心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呀!”秦王非常欣赏李斯的见解,器重他的才华,很快提拔他为长史。接着,李斯又为秦王出点子,让秦王派人持金玉珍宝出使各国,游说、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逐个加以消灭吞并。秦王采纳了李斯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重用李斯,提拔他为客卿。

但是,正当李斯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积极为秦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出谋献策,施展才华之际,六国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并不示弱,他们纷纷给自己的国王献计献策,或以武力对抗,或派出间谍到秦国,采取各种方法削弱秦的力量。其中最著名的是韩国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游说,鼓动秦国耗巨资修建水渠,想以此削弱秦国的人力物力,牵制秦国东进侵韩。但在修渠的过程中韩国的意图暴露。秦国为之震惊,朝廷内外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并演化成了秦宗室贵族与外来客卿之间的争权夺利斗争。贵族们对秦王政重用吕不韦、李斯等客卿早已怀恨在心,只是慑于秦王未敢发作。这次终于得到了机会,因而群起而攻之,要秦王赶走一切外来之客。秦王被迫无奈,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自然亦在被逐之列。

眼看自己的追求和苦心转瞬之间要化为泡影,李斯岂能甘心!他有抱负,有智慧,也敢作敢为。他不怕犯颜获罪,直接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谏逐客书》不仅是一份情词恳切的求职书,而且还充分反映出李斯的才华和谋略智慧,它实际上是李斯贡献给秦王的一份广收贤才强国,进而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政见谋略书。

秦王政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看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后,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再次重用李斯,提拔他为廷尉。

取消逐客令对秦国的作用很大,影响深远。秦始皇坚持接纳、任用客卿的政策,招揽了一大批贤将良才。如史书上著名的王齿奇、茅焦、尉缭、王翦、王贲、李信、王离、蒙恬等都是来自别国的客卿,他们都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秦统一中国的事业中起过重大的作用。

李斯不仅为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出谋献策,而且对统一后的秦帝国,如何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也为秦始皇出了许多点子。

其一,实行郡县制。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经过连年征战,消灭了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幅员空前广大,人口骤然增多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此时,秦王政虽然改王称帝,自称为秦始皇,但对如何巩固和加强这个统一了的封建帝国的统治,秦王朝内部却发生了意见分歧。秦始皇在召集大臣讨论时,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大批大臣都主张承袭周代的分封制,封秦始皇诸子为王。只有李斯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以周代后期诸侯互相倾轧,不听周王朝的君令为例,说明分封制不可取,提出实行郡县制,由中央集权,加强统一,这样才能天下安宁。秦始皇也不主张把统一的国家,再立许多国,增加不安宁的因素,所以支持和同意李斯的意见。于是,发布诏令,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确立,加强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推进了历史的发展。

其二,焚书坑儒。事情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一次宫廷朝贺上,有个叫淳于越的儒学博士,对秦始皇没有按周制分封子弟发表批评意见,他借古谕今,要秦始皇赶快改行分封制,不然的话,天下不会长久。淳于越站在儒家的立场看待秦王朝的政治,因此同秦始皇坚持的法家思想和政策是格格不入的。秦始皇很不满意淳于越的批评,把他交给当时执掌相权的李斯处理。李斯虽从学于荀子,但他一向推行法家思想,主张严刑苛法。他认为朝野内外的儒家思想和主张,是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威胁;而儒生们的思想又源于读书。所以他借题发挥,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秦始皇赞同李斯的意见,并由李斯制定出残苛的焚书法令。法令规定,凡秦以外的史书和非博士(掌管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等,除属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统统烧毁。而且规定了对违背和抗拒禁书令的人处以各种刑罚,轻则“黥刑”劳改(修筑长城),重则处死“弃市”,直至株连九族。

焚书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又下令将咸阳京城里的四百多名儒生活埋。这就是史书上所说“坑儒”事件。

李斯才华横溢,智多谋深,但他的品行不好,是个利禄名位熏心的人。他曾为了自己不失宠,向秦始皇进谗言,杀害了智慧才华比他强的老同学韩非。为了立足进身,高官厚禄,他向秦始皇献了许多好谋略,为秦统一天下、巩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李斯利禄之心太重,以至晚节不保。秦始皇死后,他在大奸佞宦官赵高的压力下,助纣为虐,为赵高、胡亥出了不少坏主意。结果不仅加速了秦的灭亡,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全搭了进去。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带着他宠爱的第二个儿子胡亥、大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第五次出巡,这次的路线是南方各郡。他登上了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南),祭祀大禹,刻石留念。秦始皇为求长生,曾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到蓬莱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因为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徐福等人不仅没有取回仙药,而且一去不返,下落不明。秦始皇更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巡视的路上,所以对身后的帝位承袭未作认真安排,只是在临死前才有意想让有才干的大儿子扶苏继位,并嘱托写了遗诏。但为时太晚了。秦始皇死在回归的路上(今河北钜鹿境内)之后,宦官赵高立即密谋篡权。他要让秦始皇的第二个儿子胡亥继位。因为胡亥无能,只会享乐游玩,而赵又是胡亥的老师,一旦胡亥登基,大权自然就由赵高把持。可是按照惯例和秦始皇的遗嘱,胡亥不能继位。赵高是个野心勃勃、诡计多端的人,他为了办成这件事,就设法拉拢李斯。赵高知道,李斯身为宰相,计多谋深,又深得先帝秦始皇的宠信,在继位问题上举足轻重,而且赵高也深知李斯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只要以此向李斯施加压力,李斯肯定屈服。果不出赵高所谋,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禄,竟然与赵高、胡亥勾通,一起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段,篡改秦始皇的遗诏,逼迫应继帝位的扶苏自杀而死。同时还将支持扶苏的镇北名将蒙恬囚禁害死。于是秦二世在赵高、李斯的扶持下加冕登基了。

应当说,李斯与赵高的结合是被迫的。他对胡亥的昏庸无能也是看得很清楚的。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却违心地投胡亥所好,为其出坏点子,起到了加速秦代灭亡的作用。“督责之术”就是李斯为胡亥设计的一套严刑酷法和君王专断的治国计策。所谓“督责之术”,正如李斯所说:“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而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其中心意思是,君主对臣下和老百姓要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害怕刑罚而不敢轻举妄动。李斯还主张君主对臣下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他认为只有这样,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群臣不敢违抗,百姓不敢造反,君王的地位才能稳固长久。

李斯的“督责之术”的理论根据是他的法家思想。但是在当时秦二世对老百姓实行残酷统治的情况下,李斯抛出“督责之术”却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不过,李斯向胡亥进“督责之术”,不仅仅为了讨好胡亥,恐怕还隐藏着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他与赵高两人,始终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争权夺利,明争暗斗,都想把对方整掉。李斯想以此促胡亥摆脱赵高,削弱赵高的独宠专权。可惜李斯这一次未能如愿以偿。胡亥只接受了他的“严刑酷法”政策,大行苛捐杂役,奢侈腐败,滥杀无辜,无所不为;而对赵高则一如既往,偏信不疑,恩宠更甚。李斯非但没有削弱赵高,到头来还被赵高借故整死。李斯为了平息人民的忿怒和造反,规劝胡亥停建阿房宫,惹胡亥生气,下令将其捕押入狱。李斯在狱中上书胡亥申辩,都被赵高扣留。赵高还借机向胡亥进谗言谄害,编造罪状,说李斯与其子李由谋反。并用李斯所制定的“严刑酷法”,对李斯重刑拷打,逼迫其供认谋反。李斯经不起严刑,只得屈招。乃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