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与发现
2685100000014

第14章 神秘探索(5)

1951年,英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拍下了第一张有雪人清晰的脚印的照片。这脚印是在坚硬冰面的薄薄一层雪上留下的,长31.3厘米,宽18.8厘米,拇指很大,并向外张开。

20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动物学家罗波·麦克卡尔宣布,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不丹喜马拉雅山区的一棵树上发现了一团毛发,对其进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发现这是一团不属于任何现在已知动物的脱氧核糖核酸。这次,似乎是确确实实的证据。

登山家的奇遇

对登山感兴趣的人都知道莱因霍尔德·梅斯纳的大名,这个说德语的意大利人,已经征服过世界上所有14座海拔高度8000米以上山峰,更另为惊奇的他是在没有带任何氧气设备的情况下登上那些高峰的。

梅斯纳多次征服珠穆朗玛峰,对于“雪人”的传说,他一直没有相信,因为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神秘动物。直到1986年他再一次准备征服珠峰的路上,梅斯纳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这次攀登珠峰他是准备从北坡登顶,他沿着夏尔巴人传统的爬山路线向前行进着,那是一个黄昏,梅斯纳正在爬一个陡峭的长满茂密树木的山坡。空中没有一丝的风,周围寂静得有些恐怖。突然,他听到前面发出“沙沙”的声音,猛地抬头,他吓出一身冷汗,根根汗毛都竖了起来:一个又大又黑的家伙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他看得都有些眼晕。那个家伙似乎在同一时间也发现了他,转身跑进丛林里。

喜欢探险的梅斯纳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一定要看清楚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聚精会神地盯着那个黑家伙,发现它在树丛间忽隐忽现,有时候像人一样直立着,但却比任何人都跑得快,无论是树枝还是沟壑都不能使它慢下来,最近的时候,那个家伙离他只有10码远。

梅斯纳是世界顶级登山家,对高原地区的动物再熟悉不过,但把记忆搜索了遍,他也没有搞清楚刚才出现的那个家伙到底是什么东西。梅斯纳正想自己要不要找个背风的地方暂住一夜。就在这个时候,那个神秘的怪物又出现了!梅斯纳看见它在月光下奔跑,看起来足有7英尺高,长得异常强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行走速度,他的动作十分敏捷,令人叹为观止。借着月光,梅斯纳发现,它有着浓密的头发,腿稍短,胳膊却很长而且很有力量。不知为什么,那个家伙突然发出愤怒的嘶嘶声,莱因霍尔德·梅斯纳甚至看到了它的眼睛和牙齿。眼睛很小,但很亮;牙齿很白,与黑黑的脸皮形成强烈反差。它对着梅斯纳呲牙咧嘴,足足有几秒钟,也许看到梅斯纳毫不退让,就转身跑进树丛中。

直到此时,梅斯纳才突然想到了什么:“雪人!这肯定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雪人!我真的如此幸运?很多人只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过的雪人,竟然让我在几个小时之内两度遇到!”

自从遭遇到这个神秘而陌生的怪物后,梅斯纳就被它彻底迷住了,他翻阅了几乎所有与雪人有关的书籍,记下了大量笔记,对雪人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原来,雪人有着这么长的传说纪录,原来这么多的人声称看见过雪人,原来人们对雪人这么感兴趣。

但让梅斯纳失望的是,关于雪人的故事都是所谓的目击者的自述,他没有看到过一张雪人的照片,也没有人声称俘获过雪人,人们只多次发现雪人的巨大脚印。难道这种动物能长生不老,否则,那么多的探险家在寻找雪人,他们怎么连雪人的尸骨甚至粪便都没有找到?难道雪人属于一个神秘部落,他们流行掩埋尸体,不让部落外的人发现?

梅斯纳越想越觉着雪人神秘,越想越希望自己能有一天揭开这个自然之谜。在接下来的12年里,梅斯纳放弃了到其他地区登山的计划,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喜马拉雅山和周围地区,目的只有一个——-寻找雪人,为世人揭开这个谜团。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蒙古和哈萨克斯坦他都去过,现在,他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资料,是让雪人之谜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了。他决定写一本书,把这几年来自己的考察心得详细下来,为费时费力费钱的寻找雪人的种种计划画上一个句号。

争执不休的猜测?

英国女人类学家玛拉·谢克雷博士认为,雪人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她研究了雪人的脚印,发现它似人,也似猿,与尼人更相似。它的大足趾很短,略向外翻。前苏联人类学家切尔涅茨基也认为雪人是尼人的后代。当时,尼人在与智人的搏斗中,节节败退,一支逃入森林,成为野人,一支逃入高山雪峰,发展成为雪人。

我国人类学家周国兴认为,雪人是巨猿的后代。他比较了雪人脚印和猿类脚印,认为雪人更像猿。他推测,古代的巨猿并没有真正的灭绝,它的一支扩散到雪山地区,成为神秘的雪人。而雪人还没有表现出具有语言的能力,只会发出一种模糊的声音,它们似乎还没有走进人类的大门。但还有些学者却否认雪人的存在。他们认为传说的雪人的脚印可能是熊的脚印,也可能是山上的落石在雪融化后造成的。

是谁制造了这个“超级计算机”

1900年,一名叫艾利亚斯·斯塔迪亚托斯的希腊潜水员在安蒂基齐拉岛附近海底一艘沉没的古代货船残骸中,发现了大量珠宝、陶器、葡萄酒和青铜器;然而其中最重大的发现,就是这个神秘复杂、已经生锈的古代希腊青铜机械装置,它显然是一个复杂机械的残骸。

发现“超级计算机”

在海底度过了2000年后,起初这些残片乱堆在一起已经被人遗忘了。在仔细地察看后发现,这个机器制造得十分精巧。

百余年后,科学家终于在现代先进技术辅助下,揭开它惊人谜底。

这座名为“安提凯希拉仪器”的装置竟然是一台两千年前的超级天文“计算机”,它是天文学家计算天体运行周期的工具,它的先进性在其制成后的千年间无人超越。

对仪器进行分析

来自英国、希腊和美国的专家,利用立体X光电脑断层扫描和高解像表面成像技术在不损坏仪器的情况下,窥探到仪器内部。这台仪器由手工制成,做工十分精细。仪器由铜质齿轮和刻度盘组成,29个齿轮彼此咬合。

研究人员认为,该仪器制成于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前100年,于公元前65年左右随船沉入42米深的水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刻在齿轮上的文字,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字一直依稀难辨。后来利用成像技术,看清了上面的刻字。刻字含意与太阳和月球的运动有关,其中一组齿轮还记录了月球的不规则运动方式。

由于月球运行轨道为椭圆形,月球在不同位置的运行速度不同。研究小组负责人天文学家迈克·G·埃德蒙说。这个问题在千余年后还困扰着伟大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

这个机器各个部件的运转情况表明它曾经可以十分精确地模拟天体运动情况。

这些发现表明古希腊科技比任何人以前所想象得要先进得多。

神秘的悬棺之谜

三峡悬棺

三峡悬棺,是古代巴人一种比较奇特的安葬方式。古代巴人去世后,选择江河沿岸悬崖峭壁的半腰位置,一般离地面和崖顶都在几十至100米左右,利用悬崖上本身的天然洞穴,或者专门凿打崖洞,将棺材置放、悬置于洞内,或搁置在嵌入孔洞的木桩上。这些棺材因做成船的形状,并放置于悬崖,也称船棺、岩棺。

在三峡中有大量的悬棺及悬棺群。从悬棺的地理分布情况看,三峡地区川江主航道悬棺相对稀少,支流的悬棺则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形成了悬棺群。

古代的棺材木质坚硬、沉重,加上陪葬品、尸体,重量都在几百甚至上千斤,这种“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悬棺是怎样放置的呢?

各种猜测

目前的考古与研究界有三种比较公认的解释:一是事先在悬崖上凿打出一条路,将棺材搬上去后再把路毁掉;二是趁江河涨水时将棺材安置在悬崖;三是用绞车、绳索、滑轮等升降工具,从地面或崖顶,将棺材吊置悬崖半腰。

这三种解释,目前都没有比较可靠、可信的文字、实物证明。首先古代开凿手段非常原始,耗时耗资巨大,而且至今也没发现凿路、毁路留下的遗迹。“江河涨水”之说更是牵强附会,历史上川江并没有如此高水位的史料记载,从自然规律来看,即使川江出现较大的洪水,也是间隔几十年才一次,难道人死后要等几十年洪水来了才悬葬?并且,三峡地区川江支流的悬棺多于川江主航道,稍有水文常识的人都知道,支流涨水全是山溪齐头水,来去凶猛、迅速,怎能泛舟放置悬棺?

巴人实行悬葬之谜

古人为什么要实行悬葬?这也是三峡悬棺至今未解之谜,存有多种说法。首先是崇拜说:出于对先人的尊崇,在先人去世后把尸体安葬在高崖上,希望先人的魂灵保佑子孙繁荣昌盛;第二种说法是,船形的棺材可将死者的魂灵超度到极乐世界;第三种是升天说:棺木不可飘浮空中,又不能葬于人迹可至的山崖之顶,古人眼中高山高崖离天最近,所以将先人安葬在悬岩绝壁洞穴中,先人的魂灵便可升天了。

真正的三峡悬葬之谜,有待后人去探讨、发现。

神奇的无底洞

“无底洞”的真实存在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这是很多同学都很好奇的事情。可是我们在地理知识,课外读物中都看到过地球是圆的,其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那么,真正的“无底洞”应是不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事实上地球上确实存在着“无底洞”,而且还不止一个。

世界各地的“无底洞”

在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有一个无底洞,它靠着大海,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汹涌的海水就会排山倒海般往洞里边流去,形成了一股特别的急流。估计每天流入洞中的海水大约有3万吨,但却不能把这个无底洞填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

为了揭开秘密,1959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屿上的各条河、湖,满怀希望地去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失望,他们一无所获。几年后,他们制造了一种浅玫瑰色的塑料小粒。这是一种比水略轻、能浮在水中,又不会被水溶解的塑料粒子。他们把1300千克重的这种特殊小粒统统掷到洞中,他们设想,只要小粒在另外的地方冒出来,就可以找到“无底洞”的出口了。然而,在发动了数以百计的人,在各地水域整整搜寻了1年多以后,结果让他们很失望,仍一无所获。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东南35千米处同样发现了无底洞。近年来,当地地质队又多次到此洞探测。探测中发现,在洞深1000多米处有一侧洞,洞内栖息着两条巨蟒。在距“蟒洞”东北处2000余米的一座山峰中段,又有一洞口露出,在此洞内约300余米,又形成9个粗细不等的洞穴,洞洞相通,人称“九连洞”,冬季从洞中常常冒出浓浓烟雾,使“无底洞”周围的树木形成美丽的雾凇。

不止在陆地,在海洋上也存在着无底洞。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无底洞”海域则不受天气等变化的影响,几乎呈无洋流的静止状态。

1992年8月,装备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认为“无底洞”可能是个尚未认识的海洋“黑洞”。他们还在“无底洞”及其附近探测到7艘失事的船只。根据海水震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来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引力场,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无底洞”之谜直到现在还是无人能解,唯有把希望寄托于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的不断进步了。

消失了的大西洲

大西州的传说

很久以前,古代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根据希腊的远古传说,记载了一个有关“大西洲”的千古之谜。他描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古老国家——亚特兰蒂斯国,该城坐落在广阔的大西洲上,大西洲地处大西洋南部海域,那里的人们会耕作、建筑、使用文字等。但是,长期以来,经过许多古今学者的考察,大西洋上根本不曾有过大西洲,那么,大西洲究竟在哪里?是否存在过呢?

大西州的猜测

大西洲的谜团困扰着人类近两千年。这期间,许多人都声称他们发现了大西洲的遗址。早在1909年,弗洛斯特教授就提出,柏拉图描述过的亚特兰蒂斯可能是克里特岛上延续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迈诺斯文明。

迈诺斯文明与亚特兰蒂斯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克里特岛并没有因为一场浩劫而陆沉。1939年,希腊考古学家马里纳托斯试图解释这一疑点:公元前1470年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毁灭了克里特岛西北、爱琴海中的基西拉岛的一部分,这场大灾难也可能毁灭了迈诺斯文明。火山首先喷出大量灰尘,然后大爆发,继而发生海啸和地震。

近年来,由于考古学家在桑托林火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迈诺斯人的文物,这就使马里纳托斯的说法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他们认为桑托林本身就是亚特兰蒂斯。

1967年的一天,美国一位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突然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次年,美国一考察队在安德罗斯岛附近海下发现了一座古代寺庙遗址。考察队从而断定,在遥远的过去,巴哈马群岛一带的海底曾是一座用岩石修筑的大陆城市。有些科学家还在大西洋底的好几个地方发现了岩石建筑物,其中有防御工事、墙壁、船坞和道路。这些海底建筑物的排列和形状,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非常一致。科学家根据种种发现加以推测,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可能就沉没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底。

尽管如此,大西洲所在的们置现在还没有定论,也许大西洋底的确是大西洲所在,但还是有许多不能解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