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历史与文化
2685400000019

第19章 文化的传承(3)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紧接着,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光辉代表,就是伟大的诗人屈原。《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以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是散文。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集子是《尚书》,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虽然文字佶屈聱牙,但已略能叙事,初具文学特质。战国时代,群雄争霸,战争频仍,士人纷纷献计献策,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主要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以《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主要流派,所以《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常被当做街谈巷议之言;戏曲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此,小说和戏曲起步较晚,直至元、明、清才迅速崛起戏曲方面,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也均为文学珍品。《红楼梦》更是纪念碑式的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并足以和世界许多知名的小说媲美。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这时期的文学,已成为自觉、独立而又面向整个社会的艺术。这时期的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批知名作家。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和《药》等富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小说及大量杂文,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最伟大的里程碑。

西方文学

欧美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前者包括神的故事和半神的英雄传说。它们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后者主要指两部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反映的是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荷马时代”的事,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它以人性反神权,以个性解放反禁欲主义,以理性反蒙昧主义,以和谐统一反封建割据。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是继希腊文学后欧洲文学的又一高峰,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

在意大利文学里,以彼特拉克抒发对劳拉的爱情的十四行诗集《歌集》和薄迦丘的《十日谈》为代表。

在法国文学里,拉伯雷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巨人传》是法国第一篇长篇小说。

在西班牙文学里,最杰出的要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它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结合得水乳交融。

在英国文学里,成就最高的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20世纪,欧美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相继发生,各种思潮交汇出现,如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

这样的历史时期孕育了一大批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作家,如高尔基、绥拉菲莫维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阿·托尔斯泰等人。

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里,有英国的肖伯纳,法国的罗曼·罗兰等。这个时期欧美文学从思想深度到文体实验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

茶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从发现了茶的其他价值后才有了独立的名字“茶”。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但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主要经历了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明、清茶文化的普及、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这几个历史阶段。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国际性的特点。

茶文化的影响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在贸易的推动下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其中,日本茶道在延续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与日本本土的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的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而韩国人则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并将每年的5月24日定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且是还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质。

几千年的茶叶发展史,历代茶人著书立说,积累下来的茶叶历史资料颇具规模。而各地有待挖掘和保护的与茶有关的历史遗迹如摩崖石刻、建筑、古墓、器具、碑、亭、井、园、树等也很多,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华茶文化发展至今已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已经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哲学

哲学简述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一般来说,“哲学”是距今2500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被翻译为“爱智慧”;希腊文用“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最早使用爱智慧的是毕达哥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哥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做爱智者。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

两大派别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

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物质由原材料产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具体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15~17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反对灵魂不朽之说和禁欲主义。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都主张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意大利的特莱西奥认为,物质是永恒的,热和冷的对立作用是物质运动的原因;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即是神,它由单子构成。

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能动的、多样的,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知识就是力量;洛克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观念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痕迹的产物。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但是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斯宾诺莎把自然界视为唯一的“实体”,认为思维及广延是统一的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只有通过理性把握了唯一的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

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有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黑格尔和费尔马哈。

前四人力求在克服机械性、形而上学的前提下,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精神、自我、主体在他们的哲学中占居中心地位。康德承认在人们的感觉经验之外存在一个“物自体”,它是感觉经验的来源,但却永远不能被认识。物自体的刺激使人产生感觉经验,然后认识主体感性,知性分别与时空范畴等认识的先天形式相结合,整理感觉经验材料,以达到对现象的系统认识;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它要求认识世界的本质,但却永远达不到目的。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费希特则进一步取消了康德的“物自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我”创造的,主体“自我”创造了客体“非我”,又进一步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谢林创立了同一哲学,认为客体和主体、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表面相反,实则同一,都是浑然一体的无差别的“绝对同一”的不同阶段。黑格尔把整个世界视为“绝对理念”自身演化的过程,认为绝对理念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较大的最后一位哲学家费尔巴哈,批评黑格尔的哲学是“思辨神学”。他认为自然界是唯一实在的,除了自然界和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不过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一起抛弃了。

民俗

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在民间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也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剪纸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以前剪纸的水平高低被作为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民间彩塑

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

“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

张明山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例如,他塑造的《蒋门神》就非常传神。蒋门神像通高只有11厘米,人头不过蚕豆大小,却是有个性而令人可憎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只见这个流氓恶棍,双手背在身后,蛮横地腆着肚皮,一副霸悍相,他如同一头狰狞的怪兽,随时随地都可能向人施发狂暴。青筋露起的脖颈,满面杀气的面孔,眉目上挑,嘴角下撇,把一个恶霸刻画得淋漓尽致。泥人张对反面人物的刻画,表现了对恶势力的揭露和抨击。这个蒋门神不是肖像写生,但造形比较准确,塑法娴熟有力,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度的写实技能。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

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末的脸谱。正是艺术家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皮影艺术不断的繁衍、发展。

如今,这门古老的艺术已几近失传,现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

地球上巍然伫立的著名建筑,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精华,并成为所在地最强有力的代言者。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无论什么风格,都已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建成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