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弘一法师(全集)
2687100000040

第40章 【书信卷】(1)

一九三五年正月六日,厦门,致广洽法师

广洽法师道鉴:饮食如常,精神口旺,但外症等须渐渐而愈,未可着忙也。医士或其他有名之西医,精为选择。乞先购十二瓶带下致感。是疮甚轻,现已渐愈,乞勿念!

惠安讲经之信,致今未收到。未知尊处已寄与福埔站否?近已托人到惠安询问。倘必欲讲(《地藏经》)者,惟有恳求瑞今法师代往。俟消息确定后,即托传贯师之父亲广谦师到厦门,迎陪瑞今法师同往,乞先为致意。若不讲者,即不来也。顺颂法安!

演音启正月六日

一九三五年正月初八日,厦门,致广洽法师

广洽法师道鉴:

瑞今、曦二法师来,携到文物,已收到,感谢无尽!仁者不甚康健,可以缓来(不久即立春)。以后有药水等,托他人带来可也。近向日本请经甚多,共计七八百册,寄致南普陀寺弘一收。乞仁者费神代领。但书太多,恐海关留难,乞托邮局黄居士为之设法何如?又上海不久汇洋四十元致尊处,转交余收,亦乞代领。图章一方,托瑞今法师面交,以备领书领款时用。以后有他处寄与之信件,皆乞仁者一一拆阅(恐内有汇票,又恐有他要事也)。谨陈,不宣。

附一函致夏居士,乞为挂号寄去,致感!

演音启正月初八日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厦门,致胜进居士

胜进居士道席:惠书诵悉。承仁者乡居安乐,致用欣慰。余于岁首在万寿讲小本《弥陀经》七日,并辑讲录一卷。诸缘顺遂,堪豫远念耳。尔后行止未定,犹如落叶,一任业风飘去,宁知方所耶?想仁者不久将返鹭屿,略述所怀,不及邮奉,谨托洽师传呈,不宣。

演音白正月元宵夜

一九三五年正月二十五日,厦门,致性常律师

性常律师道鉴:惠书,顷已收到。此次有发心学律者数人,皆致诚谆切,将来成绩必大有可观。朽人约于二月到泉州。俟琐事料理既毕,即可返厦讲律也。余容晤谈。不宣。

演音疏旧正月廿五日

一九三五年二月七日,厦门,致性常法师

性常法师:

惠书诵悉。今夏余未能往鼓山,乞代辞谢。法空禅师希为致候。不宣。

演音启二月七日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日,厦门,致性常法师

性常法师道鉴:

前复明信,想已收到。法空上人来泉,已晤谈二次。今夏未能往鼓山,乞向法空上人代为婉言辞谢。余于三月,在开元讲《一梦漫言》。以后诸事,皆未定也。谨陈,不宣。(附件,乞交广洽法师。《弥陀撷要》印就时,乞向万寿岩请数十册,交与法空上人,带往鼓山。)演音启二月十日

一九三五年四月八日,泉州,致刘质平

质平居士丈室:

惠书诵悉。书箱式甚好,箱门题款,附写奉。施金十元,甚感。余今年恐不能返浙,此款即可作零用也。《世梦曲》乞先付油印(珍笔版),曲及伴奏,中文歌词及法文歌词,务乞详校无讹。印就以数十份寄下,俾广赠诸学者。

又以前之三首,亦乞译为法文歌词,再付油印(再印伴奏),亦寄下数十份。先以此油印者流通。俟《香花曲》撰就,再总付印,制锌版可也。谨复不具。

余在此讲律甚忙,半月后仍继续讲,身体甚健也。此信仁者收到后,乞示复。

演音启四月八日

一九三五年四月十二日,惠安,致性公老法师

性公老法师慈鉴:

前承远送,并惠多珍,慈爱殷渥,感谢何已。后学居净山甚安,广洽师亦赞同也。前借承天《频伽大藏经》三帙,已带致净山,临行匆促,未及奉陈,乞亮之。冬季戒期能下山否未定,届时当预陈也。(若老体颓唐,未能步行长途者,当书六尺大联二对为纪念。六尺宣纸近有人赠来。净业寺碑俟画格后,亦可托人带碑石致净峰书写也。)净业寺碑文,不久润色奉上,得便必为书写。附书小联十对,若承天学僧有欲得者(又“戒香”五叶),乞随意赠之。谨陈,顺颂慈安!

尘老和尚、寿山法师暨诸法师前乞代问安。

后学演音稽首

一九三五年四月十四日,惠安,致云台居士

云台居士道鉴:

惠书诵悉。“弯弯新月”赞偈,余于十年前闻之,已知其非。尝劝改用《普门品》中五言偈句。但以人微言轻,又因积习难改,故未能实行。近闻厦门南普陀寺于数年前已改用《焰口》书中所载普陀七言四句偈,则胜“弯弯新月”多多矣(此偈附写纸尾)。余意赞偈应选用经中所载者为宜,似较别撰者优也。但今诸僧众,若令其改唱经偈,恐咿哑不能上口。未若改《焰口》中四句,是为彼等放焰口时所常唱者,必能易于改变也。炉香赞(此是供养赞,非赞佛也),始见于莲池大师所订课诵中。故知此赞最古。其他皆后世俗僧或腐儒之作,罕有可取者。余自惭德薄,虽久有订正之意,然无人信受,唯可付之长叹耳!

再者,近来念佛时。常用之“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其末句为“不退菩萨为伴侣”,语气殊未完足(似尚有下文者)。且此四句仅言生西,而无利生之愿,亦有未合。余于五六年前曾劝人将第四句改为“普利一切诸含识”,(用《普贤行愿品》成句)则语气既能完足,且具利生之愿。但致今犹无人承用者,可见习惯难改。而僧众多奔走营务,亦罕有注意于此者,可长叹耳!谨复,不宣。赞观世音菩萨偈:“普陀洛伽常入定,随缘赴感靡不周。寻声救苦度群迷,故号名为观自在。”

演音启

一九三五年四月十六日,惠安,致性公老法师

性公老法师慈鉴:前由洽师呈上一函,想达慈览。后学居净山后,身心安宁,足慰远念。(土匪则另是一事,未须介意也。)净觉碑文已拟就,附奉教正。若欲属写者,乞托人将碑石送致净山,即可写奉也。谨陈。

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四月十六日

一九三五年五月一日,泉州,致大醒法师

大醒法师座下:惠书诵悉。近拟谢绝一切缘务(若不如此,必不能编成),专编律书(因近年来精神大衰,故不得不谢绝诸缘)。故诸师友处,皆未能通信。今座下欲撰《灵峰评传》,拟以旧集年谱草稿及拙见数则,奉献座下。以备采取。须俟一个月后,乃能寄上。以后即未能再通信也。诸乞谅之,为幸。

演音启五月一日

一九三五年旧五月十日,惠安,致普润法师

普润法师道鉴:惠书诵悉。《灵感录》题字已寄去。《九华示迹图》,大约可以寄二十册来。乞以十册存仁者处,随意赠人。所余十册之中,其五册依前写之人名送去。尚有五册,乞检出一册,赠与转法老和尚(由瑞澄师转交)。其余四册之中,乞先付邮局寄下二册。余有二册仍存尊处,俟他时带来可也。付邮寄地址:本省惠安县东门外黄坑铺港仔街回春号药店刘清辉居士转交净峰寺弘一收。

刘居士为菜友,甚可靠也。但距寺八里余,须俟香客带来耳。近来身体康健,乞勿念。

演音启旧五月十日

一九三五年旧五月廿八日,惠安,致夏丐尊

丐尊居士道鉴:惠书,具悉。吉子临终,安详无苫,是助念佛名力也。余自昨夕始,为诵《华严行愿品》。又有友人(不须酬资)亦为诵《行愿品》及《金刚经》。附奉上诵经证,请于灵前焚化可也。净峰寺在惠安县东三十里半岛之小山上,三面临海(与陆地连处仅十分之一)。夏季甚为凉爽,冬季北风为山所障,亦不寒也。小山之石,玲珑重叠,如书斋几上所供之珍品,惜在此荒僻之所无人玩赏耳。附奉《表记附录》一章,拟附于再版《表记》之后(用小号仿宋字排印)。倘陈无我居士来时,乞面交与。若已来者,乞挂号寄致世界新闻社。(大约在慕尔鸣路,乞探询之。)费神,致感!不宣。开明出版《子恺漫画》,其卷首有仁者序文述余往事者,已忘其书名,乞寄赠四册,以结善缘,致用感谢!

演音复疏旧五月廿八日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惠安,性公老人

性公老人慈座:惠书敬悉。《宋藏》函字写奉,余纸恕不寄还也。后学居此甚安,蚊蚁皆少,凉风时来。传贯师甚能精进用功,进步日益,彼父亦同居此寺也。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六月十八日

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一日,惠安,性公老法师

性公老法师慈鉴:惠书敬悉。灾难迭起,致用惊叹。惠邑无水灾,惟连日大风,番薯(又名地瓜)稍有损失耳。兹以传贯师之父往泉州便,携奉近时影印拙书经二册,乞受收。是皆后学初出家时所写者。今由义方师经手付印。义方即崔母之孙也(前十年曾印《崔母往生传》赠)。谨复,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七月十一日

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一日,惠安,致普润法师

普润法师:近来惠邑多风,地瓜稍有损失。无有水灾也。夏季山中不热,蚊蚁亦少。余居净峰,每日标点研究《南山律》约六七小时。精神尚好,无有疾病。足慰慈念。谨上。

演音启承寄《九华垂迹图》,不久即可收到。预以奉复。附白。

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一日,惠安,致普润法师

普润法师道鉴:惠书诵悉。讲稿奉上,乞赠陈丹初居士。瑞今法师,乞为致候,不一。

音疏七月十一日

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三日,惠安,致广洽法师

广洽法师道鉴:前上信片,想已收到。今午奉惠书,具悉一一。居净峰,眠食甚安。八月底仁者来惠安时,乞将南普陀后山大书架中,所藏《行事钞》六册(书旁标题红字者)、《羯磨疏》六册、《含注戒本疏》六册(共计十八册)带下。附奉上明信片一纸,乞为转寄。将来徐居士寄《南山律要》全部来时,乞为存置后山捧架中,无须带来也。近研习律学甚忙,未能书写《地藏经》。(衰老日甚,未能往沪。)自明年正月元旦始,编辑《南山律在家备览》(有广略二种)约一年编竟。(以上之意,便中乞告沈、李二居士。)顺颂法安!

音启

七月十三剃度日

一九三五年八月四日,惠安,致性公老法师

性公老法师慈鉴:惠书敬悉。承赐佳茗,致感!月台额联撰写之事,甚愿为之。

但开戒时讲律之事,恐未能应命。因近来老衰日甚,精神不振,敬乞代为婉言辞谢。传贯师父子二人亦未能来承天佐助。因其时寺中执事者三人,皆往承天受戒,全寺空虚,无人管理故也。

前存尊处(由广治师带致泉州者)《九华垂迹图赞》二册,如有适宜之处,乞为转赠结缘。谨复,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

八月四日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惠安,致性公老法师

性公老法师慈鉴:去秋法座以《净觉寺事略》见示,嘱为代撰碑文并书写,近拟起稿呈政。俟冬初或到泉一游,并书写上石也。未知碑石已预备否?谨陈,顺颂慈安!

后学演音稽首九月十八日

一九三五年九月廿五日,惠安,致普润法师

普润法师道鉴:前函想已收到。余约于十月初十日以前到草庵,乞仁者于初十后惠临。前所托携带罗甸纸及《金刚经》(南普陀后山大书架中上层所藏之梵本)乞带致草庵。余于今冬拟书写此经,以赠与仁者为纪念也。应依敦煌本写,或依普通流通本写,乞仁者详酌之。谨达,顺颂法安!

演音谨启九月廿五日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五日,泉州,致性公老人、广洽法师性公老人同慈鉴:广洽法师

本拟初四日动身往草庵,乃于初一日传贯师忽患极重之热病,神志昏迷,已预备往生西方。后五六天,病势乃减轻。致今虽渐痊愈,但尚未能出房门,恐再受风也。后学须俟彼全愈,乃能同往泉州,参谒法座。附奉上拟编表图一纸(拟在承天戒期讲用),敬乞诲正。倘须付印者,并乞费神代为核对。后学到泉后,似以居百源庵为宜,乞预为详酌致感。(同往者为传贯师,义菜友一人,共三人。)知劳慈念,谨预奉达。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十月十五日

一九三五年旧十一月一日,厦门

半月前曾复函,想已收到。前日由厦门转到惠书,具悉一一。

《表记》制版印刷皆佳。承仁者护念一切,感谢无尽。以后通讯,乞仍寄厦门南普陀寺广洽法师转交。谨复,不宣。

演音启旧十一月一日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三日,鼓浪屿,致胜进居士

胜进居士道鉴:近往韩僵墓道碑前,摄影一叶。仁者暇时,宜编辑《韩僵评传》

一卷(或仅题名曰《韩僵》,或用他名,乞酌之)。居南安久,墓亦在此,是为尊邑最胜之古迹,想仁者必乐为提倡也。最要者,力辨《香奁集》决非僵作(《辞源·香奁集》一条,已为考据辨正,乞检阅之)。卷首即须标明此事,以后再详论之。(书中须前后二处辨正此事。所以再说不嫌重复者,恐阅者于此事不注意也。)近代《香奁集》流通甚广,以此污僵,实为恨事。乃刚正之人,岂是作香奁诗者?编辑之法,大致如下:卷头列摄影一幅,后面乞记此因缘。大略云:“二十二年岁次癸酉十月,讲律于泉州大开元寺既竟,下旬与广洽诸上人等,偕往西门外净觉寺,于中途获见此墓道碑,为之惊喜。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复往墓道碑后山麓,寻觅基地,卒不可得。是年十一月九日,偕广洽上人往彼摄影,摄者艺轩陈祝信也。”

参考诸书:

《新唐书》《唐书韩僵传》。

《辞源》另有《香奁集》一条未录,乞检寻之。

《历代名人辞典》。

《泉州府志》。

《韩内翰别集》(或名韩翰林学士等),《内庭集》《金銮密记遗稿》等,恐不可得,亦乞向他学者询之。

书仅一卷,页数不宜多。所主要者,即是辨正《香奁集》与在南安时诸遗事耳。《新唐书》中所载诸事,唯择其有兴味者,略记一二。其他皆仅举大纲。

仁者于他日编就时,乞托洽上人带下,由余介绍于书局出版也。谨陈,不具。

册页一函,附奉上。

演音启十一月十三日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廿九日,泉州,致普润法师

普润法师道鉴;居草庵,甚安。已讲《梵网经》一卷。自明日始,讲《师经》。前存万寿岩书架中各种书籍、纸件(大张宣纸二包)、信函、香等,皆乞检出包好,托人带致泉州。其外,如钵、砚、炉诸器具,皆仍存万寿岩可也。王、高诸居士,皆乞代为致候。谨陈。顺颂法安!

演音十一月廿九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四日,晋江草庵,致广洽法师

广洽法师道鉴:此次往惠安弘法,诸事顺利,圆满成就。昨日到草庵。大约于本月十五日以前,惠安科山寺有挂号信寄与仁者转交朽人。务乞仁者俟收到此信后,再来草庵。因此信甚要紧也。(内述明年正月讲经大会之日期。但余体弱,不能作长期之讲演,拟请性公老人代往。)余俟面谈,谨达,不宣。

演音启十二月四日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泉州草庵,致性公老法师

性公老法师慈鉴:规则略拟三种,呈政。承惠施紫菜,蚕豆。今晨始知,敬谢厚意。《饬终津梁》,瑞卫师有一册,乞检阅。顺颂法安!

后学演音稽首

助念生西会,宜分设各地,不限泉城一处也。今岁元旦,居万寿岩时,悉免往来拜年。明正亦尔。乞代达传证、瑞卫、妙慧诸师,不须来拜年也。附白。

性常师已来草庵。

十二月九日十二日付邮,附白。

一九三五年,厦门

惠书诵悉,致用感谢!画集即可收到。讲律尚须继续,今年或不能北上也。不宣。

演音启两旬之后,拟往百里外山中避暑,乞暂勿来信。将来住处定后,再以奉闻。附白。

一九三五年,惠安,致夏丐尊

丐尊居士道鉴:

久未致讯,致念。上月徒居山中,距邮政代办所八里,投信未便,故诸友处悉无音问也。兹拟向佛学书局请经,附一笺乞转送,并乞由晚晴会施洋三十元附递。费神,致感!山乡风俗淳古,男业木、土、石工,女任耕田、挑担。男四十岁以上多有辫发者。女子装束更古,岂惟清初,或是千数百年来之遗风耳。余居此间,有如世外桃源,深自庆喜。开明出版拙书《华严集联》及《李息翁法书》,乞各寄下三册,以结善缘,感谢无尽!惠书乞寄厦门转惠安县东门外黄坑铺港仔街回春号药店刘清辉居士转交净峰寺弘一收。

演音疏

一九三五年,惠安,致夏丐尊

丐尊居士道鉴:

前函想达慧览。兹拟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再版石印二千册流传。所需多金,前年曾属丰居士商诸仁者,由护法会捐助,已荷欢赞。今托上海世界新闻社陈无我居士(太平洋报社旧友)经手办理一切。需资之时,径向仁处领取。即依彼说之数目,交付为感。谨陈,不宣。

演音疏

一九三五年,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