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示意弟子们不用再争论了,等他们安静下来之后,说:“你们讲的都有道理。从明天开始,你们把寺院后面的草地划分成块,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着除去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讨论。”
转眼一年过去了,弟子们再次聚在一起,寺院后面原来的杂草丛早已变成了金灿灿的庄稼。原来,他们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把杂草除掉,于是只好种上了庄稼。可是让他们吃惊的这样,想让心灵不荒芜,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养美德。
有内涵方能泯然一笑
泯然一笑,以一颗轻松自在心从容面对一切,这需要涵养与智慧,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有涵养的人都能自尊自爱,有句话说得好:“自爱才能爱人,自度才能度人。”有一位不论是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外表都无人能及的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孤独,连个谈心的人都找不到。
有一天,郁郁寡欢的她来向无德禅师请教:“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赢得别人的喜欢。”
多做一些禅事,多用一些禅心,那么慢慢就能成为魅力四射的人。”
“大师,禅话怎么讲呢?”她疑惑地问。无德禅师答道:“所谓的禅话,也就是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有利于别人的话。”女施主又问道:“那么禅音又是怎么听的呢?”无德禅师回答说:“禅音就是把一切的音声当做美妙的音声,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祝福,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祈祷。”
女施主继续问道:“那么禅事该怎么去做呢?”无德禅师慢慢地说:“禅事就是指布施的事,用慈善的心去做的事情,为别人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那么你所说的禅心又该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答道:“我所说的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如获至宝。
从那以后,她不再炫耀自己的财富和美丽,对人谦恭有由此看来,人的魅力,来自于真诚与善良。在珍爱自己的时候,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尊敬;爱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爱。所以能不能快乐,能不能被别人爱戴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待它,它就会怎么回报你。赢得他人的喜欢,靠的是自己的内涵。
做人谦虚躬行是有内涵的一种体现。有一天,盘珪禅师让一个侍者去买一批上等的纸料,这位侍者非常聪明,而且擅长辩论,但他有个毛病,那就是自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盘珪禅师才把买纸料的任务交给了他,想借机会开悟他。
侍者仗着自己聪明,也没有问盘珪禅师对纸料的要求就买了回来。
盘珪禅师看了后,冷冷地说:“这种纸料不行,你必须去重买。”
侍者非常不乐意,但是师父吩咐了,也只好服从。等侍者第二次回来的时候,他想无论如何这次师父应该满意了。谁知当他把重新买回来的纸料拿给师父看时,盘珪禅师冷冷地瞟了一眼,挥挥手说:“不行,不行,拿去重买。”
当时的交通非常不方便,路途又遥远,侍者觉得师父太不于是侍者问道:“师父想要什么样的纸料,请告诉我,我重新去买,希望这次能够让师父满意。”
盘珪禅师冷冷地说:“不行。”侍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赶忙向师父道歉。盘珪禅师见状,说:“其实你第一次买回来的纸料已经非常好了,我就是想让你看到自己的缺点。”自负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做人应该保持谦虚躬行,不要太过自负。自负的人锋芒太露,容易遭到别人的攻击和排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定要破除心中的迷思,找回真正的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谦恭是一种真正的涵养,谦恭的人更坚定,更自信,更有自我,更能体现他的内涵。
内心清净俯视一切繁杂
心地清净到极处,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心性跟万象没有障碍,心性永远是清净的,事情再繁杂也不会破坏心性的清净。
这五光十色的缤纷世界,总是变来变去,像繁花般迷惑人眼。有人觉得精彩,有人觉得无奈。有人追逐着起起伏伏的潮头,心也随之高高低低地颠簸,体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着患得患失的一惊一乍。
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总是为一些琐碎的繁杂事情分心,无法保持清醒和冷静。
如虚云大师说:“大地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沉,犹如精金投入粪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用来对治贪、嗔、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了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事,在欲望里翻滚来翻滚去,久久不能自拔,人们才会沦陷在烦恼里。比如说钱财,“世人总以有财为乐,无财为苦,无财想有财,少财想多财,有了白银,又想黄金,不会知足的。即为自己打算,也为子孙打算,一生辛苦都为钱忙,不知有钱难买子孙贤,无常一到,分文都带不去,极少能把钱财看穿的。”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了。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修禅人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我们每天的忙碌,都是为了这些需求和欲望,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得不到清净,在事情面前心生杂念,不能理智地思考。我们必须要六根清净,内心清澈透明,才能俯视一切繁杂琐事。
大师教化说:“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的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
虚云大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钞》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篆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做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这种内心清净,心无外物的专一,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吃了墨汁比吃了烦恼要好上百倍。
面对繁杂的琐事,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内心的清净?虚云大师指点:“自性本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认不得馍馍。说来说去还是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认得是麦面,一切处无非面麦,就离道不远了。”
“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费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认得妄想,不执著他,不随逐他,也不要派遣他,只不相续,则妄想自离。所谓‘妄起即觉,觉即妄离’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从何处起?妄想无性,当体力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
“古来祖师作为,如何直截了当,无非都是教人断除妄想。现在你我出家,行脚参学,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如自己不发心,就是释迦如来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时中,莫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虽说修行一世,终是劳而无功,腊月三十日到来,临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说的虽是陈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体会这陈些带不来也带不走的东西而失去理智,才能把握住自己。
万念起于内心,无欲方得清净
万念起于内心,又消除于内心,一念生而烦恼自来。想要消除烦恼,必须任何时候都保持理智清醒。
佛经中说:“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人的许多烦恼愁绪都源自内心的不清醒。
有一个愚笨之人,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一天,大雨淋塌了他家的院墙,在整理废墟时,他从墙里挖出了一罐金子,从此告别了贫苦的日子。生活境遇虽然改变了,可是他的愚笨却并没因此而得到改善,这使得他非常的苦闷,于是决定找当地的高僧帮忙。
愚笨之人来到寺院,问禅师:“我怎样做才能变得聪明呢?”
禅师回答道:“方法其实很简单,用你的钱去买别人的智慧就可以了。”
人说:“大师,你能把你的智慧卖给我吗?”僧人答道:“当然可以,不过我的智慧很贵,一句话一千两银子。”
愚笨之人回答道:“只要能买到智慧,我愿意。”于是僧人对他说:“其实得到智慧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在遇到困难后,能够静下心来,向前走三步,然后再向后退三步,如此反复三次就可以了。”
愚笨之人用怀疑的口吻问:“智慧难道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僧人微笑着说:“施主还是先回去吧,等到你觉得我的话不假时,再来找我付钱吧!”
愚笨之人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进门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和另一个人睡在一起,于是怒从心生,到厨房拿起菜刀想将她们都杀死。
可是到了房间门口,他突然想起了僧人的话,于是向前走了三步,然后再向后退三步,如此反复了三次。他的走动惊醒了屋中沉睡的人,于是屋里有人问:“儿啊,你在干什么呢?深更半夜的!”
了!”
第二天,他早早地就将银子给僧人送了去。人在遇事时要懂得遏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去处理,做事不三思,听凭失衡、失去对情绪的操控,只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心境澄澈智慧自生
内心自然清静,水到渠成,不是刻意追求来的,本心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本心原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一颗智慧之心,能让人澄清妄念,澈见本来。
心境清澈透明,不染尘杂,杂事占得空间少了,内心的智慧就比别人多。智慧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是一个人认清事物本质的标准,也能让人神定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