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政治空气有所松动,他终于得到允许,只要完成劳动任务就可以画画。他欣喜若狂,心中积压了多年的创作热情,重新进发。然而此时,他竟连画架都找不到了,只好就地取材,找了个粪筐代替,柳条编的粪筐,挺高,臭烘烘的。每天出去劳动时,他都把粪筐背在身上,劳动结束后,就将粪筐倒扣在地上,再把画板立在上面画画。
没兴奋几天,问题又来了。北方是大片的平原,当地农村除了庄稼还是庄稼,到处都一模一样,没山没水,就连块高地都找不到,而他最擅长画风景,可想而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几乎没什么可画的。实在没办法,他就找来一块大石头,对着它努力构思,凭着想象,他把那块石头画成了一座大山,上面山花烂漫。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一刻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那个冬天格外漫长,整整30年,直至文革结束,他的艺术春天才姗姗来迟,一代大师终于破土而出。1992年3月,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吴冠中画展,这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在世的中国画家办展。2002年初,他又高票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这就是吴冠中前半生的真实写照。他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被迫荒废,这样的灾难,无论降临在谁的头上,恐怕都是灭顶之灾。后来有人问他:“对于这几十年走过的路,您有何感想?”他没有愤怒指责,也没有激动自豪,只是平静地说:“我被埋在土里30年,肥料把我养得很足。”
人生其实应该是一种态度。必须承认,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心态是由自己掌控的。与其愤世嫉俗,自甘沉沦,倒不如坦然面对,默默积蓄,即便你被埋在土里,也要做一颗种子,奋力成长。
因为不幸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
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刻,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你自己了。”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40年以后,这个孩子——杰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校长,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
一般人通常都把不幸视为人生的逆境,认为是命运的不公。可是,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杰出脚印的人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那些有着卓越建树的人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从幼小的时候起就遇到了不幸。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作品的伟大俄国作家托尔斯泰,3岁丧母,10岁丧父。曾经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称号的英国着名小说家毛姆,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去世了。着名的法国哲学家萨特也是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在外祖父的家里长大的。而我们所熟知的伟大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有着更为不幸的童年了,他幼年丧父,11岁开始就到“人间”谋生。伟大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因为父母经济拮据,出生后不久就把他送到乡村寄养,童年几乎没有得到读书的机会。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们,正是因为不幸,才迫使他们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给他们提供了开掘自己智慧的契机。因为不幸,使他们处在了一个人生的最低点,他们懂得了人生中每一点阳光的不易和艰难。因为不幸,因为没有亲人的呵护,因为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所以他们懂得了要扎扎实实,要刻苦勤勉。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想,幸运是成功的机遇,但也是成功的羁绊。因为幸运可以产生骄傲,可以助长懒惰,容易使人懈怠。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很多年以前得了尿毒症,不得不靠血液透析维持脆弱的生命。但是,从我认识她的那一天起,在她的身上就从来也没有发现过一丝一毫的痛苦和悲观,她对人生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她开办爱心热线,依靠自己的人生经验开导那些处在困惑中的人们。她阅读、写作,发表了很多轻灵精致的散文。后来,她换肾成功,尽管她每天都要服药以减轻排异反应,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购买药物,但她告诉我,她感觉自己现在是天下最幸运的人,因为和许多得了尿毒症的人比起来,她活着,而且她依然可以工作,依然可以看见每天温暖的阳光,看见美丽的花草。
是的,当我们退一步去想的时候,不幸就是幸运,因为不幸,我们就与平庸的人截然不同了。
失败的对面是成功
李明宇是某大学的年轻教师,刚结婚不久,妻子就因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儿后,妻子的病情更加严重了。面对着长年卧床的妻子和刚刚降生的女儿,还有刚开头的事业,李明宇非常矛盾,无论让他舍弃哪一头,他的人生都可能因此而过得失败。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儿童语言上呢!于是,妻子反而成了他的最佳合作伙伴,出生不久的女儿则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家里到处是小纸片和铅笔头,录音机也是记录女儿发音的最好工具。就这样坚持了6年,直到女儿上学。他和妻子整理资料时发现,他们已掌握了孩子从出生到6岁半之间几百万字的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始资料,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李明宇先是出了《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一书,被《中国语言年鉴》誉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奠基之作”,之后又出了好几本这方面的专着。他的事业成功了,而照顾妻子女儿也没有耽误。
伦琴为了找晶体光谱在实验室里苦熬了6年,结果仍是一无所获。在一次失败的试验中,他没有丢弃那张记录他又一次失败的印着他左手的感光纸,仔细研究后,他发现了X射线。于是,他得到了英国政府给他的12万英镑;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奖励给他53万美元;另外,那张印着他左手的感光纸,在1932年被美国的一位收藏家以120万美元收购。
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座美丽的森林庄园,他一直为自己的拥有而自豪,不只是因为这份产业,更因为那是祖父遗留给他的爱。可是不幸发生在那年深秋,一次强烈的雷电引发了一场山火,无情地烧毁了那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伤心的保罗决定向银行贷款,以恢复森林庄园以往的勃勃生机。可是银行却拒绝了他的申贷。沮丧的保罗茶饭不思地在家里躺了好几天。他的太太怕他闷出病来,就劝他出去散散心。保罗走到一条街的拐角处,看见一家店铺的门口人山人海,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在排队购买用于烤肉和冬季取暖用的木炭。看到那一截截堆在箱子里的木炭,保罗忽然眼前一亮。回去后,保罗雇了几个炭工,把他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分装成一千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分销店。结果,那一千箱的木炭没多久便被抢购一空。保罗便用卖木炭得来的钱,购买了一大批树苗,终于让他的森林庄园重新绿浪滚滚。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失败,失败的往往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所以,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果我们是真正的追求者,在挫折和失败降临时,千万不要停下脚步,因为,很多时候,失败的对面就是成功。
失败的意义
50年前,有一个美国人叫卡纳利,他家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但是生意一直不好。年轻的卡纳利告诉父母,既然经营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成功,就应该换一个思路,想想别的办法。
他家附近有几所大学,学生经常出来吃快餐。卡纳利想:附近还没有人开比萨饼屋,卖比萨饼肯定能行。他就在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了一家比萨饼屋,把比萨饼屋装修得精巧而温馨,十分符合学生高雅而讲情调的特点。不到一年的时间,卡纳利的比萨饼就成为那一带的名小吃,每天都顾客爆满。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都很好。卡纳利的胃口大起来,他马不停蹄地在俄克拉荷马又开了两家分店。
但是不久,一个个坏消息传来,他的两个分店都严重亏损。开始的时候一个店准备500份,结果总是有一半的比萨饼卖不出去。后来他又按200份准备,结果还是剩很多。最后,他干脆只准备50份,这是连房租都不够的数字,结果还是不行。同样是卖比萨饼,而且这个城市同他家所在的城市一样也有大学,为什么失败呢?
不久以后,他的结论出来了,这个城市的学生与那个城市的学生在饮食习惯和趣味上存在巨大差异,是在装潢和配方上犯了错误。他迅速改正,生意很快兴隆起来。卡纳利从开第一家比萨饼店起,过了19年,他的比萨饼店已经遍布美国,共计3100家,总值3亿多美元。
卡纳利说:“我每到一个城市开一个新店,十分之九是失败的,但最后都成功了。原因是我在失败以后,从来也没有退缩的念头,而积极思考失败的原因,努力想新的办法。因为你根本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成功者常常把失败当做粮食,把每一次挫折当成进步的阶梯,并通过失败的经历积蓄力量。
“不幸”的成功
有两个商人,一个叫麦加,一个叫麦士。他们一前一后患上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不能阅读、写作和驾驶。疾病令他们十分沮丧。麦加自患上白内障后性格变得暴躁,时常骂天喊地、酗酒嗜烟,不足半年他的双眼完全失明了,再后来他因一次酗酒而亡命。麦士则更加担心无业为继,他不忍看着妻儿与自己一起挨饿。幸而转念之间,他深深体会到视力不良者的不便和需要,慢慢研究出一种特别印制的书籍,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麦士说:“印刷术发明以来,除了依然是把字印在纸张上外,一切已经改变,我决定要寻找出一种较容易阅读的字体,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麦士的视力不好。便尽量不在晚上工作,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研究,麦士发现在纸上印有粗线条的斜纹字体,不但对视力有障碍的人大有帮助,也能提高一般人的阅读速度。于是麦士把自己仅有的15000元存款从银行提取出来,把这组新研究出来的字体整理妥当,计划全面推广。麦士在加州自设印刷厂,第一部特别印制而成的书,不是什么文学巨着,乃是全球销售量之冠的《圣经》。无疑,这种宣传极具号召力,一个月内,麦士接到订购70万本《圣经》的订单……
原来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不是“不幸”本身,而是把“不幸”当作不幸,听从命运安排、自暴自弃的心态。
“不幸”也能成为创业的机会,关键在于不把它当作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