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被曾经目击过义和团神奇力量的端王说服,最终下定决心将所有赌注压在义和团身上,希望义和团能够将中国从外国人的魔爪中救出。但我们并不知道,慈禧太后做出这一艰难的决定究竟花费了多长时间。
一些义和团拳民被召到慈禧太后面前,他们嘴里念叨着咒语,试图取得慈禧太后的信任。不管怎样,慈禧太后似乎相信了他们真的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并打消了她与外国侵略者开战的所有疑虑。接着,义和团挺进北京,慈禧太后心中的天平彻底偏向义和团一边。
在慈禧太后离开颐和园前发布的最后一道诏书中(与往常一样,仍然是以光绪帝的名义),她表达了对外国人的些许不满。然而,在这道诏书中,她措辞十分巧妙。首先,对“西方宗教”在中国传播多年中,并没有对中国的和平造成破坏进行肯定。接着,话锋一转,说道:近些年来,随着教堂数量的不断增多,西方宗教传播的负面影响就渐渐显现了,一些谎称是基督教徒的人对一些乡下人欺凌辱骂,造成社会动荡。
也许这样的说辞会让传教士感到不悦,但从此以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便有迹可循了。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为驱赶洋人加入到这次爱国运动中。朝廷下令说,那些制造事端的罪魁祸首将面临最严厉的惩罚。如果义和团中有人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那么相关官员就会被斩首示众。荣禄被委托调查这些行为是否过当,是否真的构成犯罪。
1899年6月9日晚,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以及满朝文武官员回到北京城,护送慈禧太后的清军整齐划一地在街上行走,场面颇为壮观。
同一天,位于北京西部三英里处的马场大看台被烧毁,一名义和团员将一名中国基督教徒扔进火中。与此同时,一名中国人将慈禧太后公开声称要将洋人驱逐出境的消息泄露给英国公使。他还对英国公使说,董福祥已经做好袭击公使馆的准备了。
此刻,形势已经极其危急了,外国公使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窦纳乐随即发了一份邮政电报到天津,命西蒙上将率军挺进北京,而其他国家的公使同样也在火速联系本国军队。10号,西蒙上将回信说,经荣禄总督的同意,他已经组织了九百人开始修复天津铁路。
也是从这时开始,天津铁路沿线所有电报通信线路被切断,而邮政通讯线路也开始陆续遭到破坏。6月17日,除了张家口地区的线路幸免于难之外,其他线路均已中断,北京无法跟外界联系,变得孤立无援。
西方在京人员由于护卫队的保护,人数骤增,附近地区的洋人因此也聚集到北京来。对于朝廷而言,此时的情况,与被包围无异。11日,日本公使杉冰在去城外火车站的路上被杀。12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使馆街上抓住了一名身着义和团服装的男子。12日当晚,义和团大规模地进入北京内城。接着,教会建筑、洋人的财产以及中国基督教徒的房子遭到义和团的猛烈袭击,而基督教信徒则被残忍杀害,街上到处都是他们的尸体。
对于清政府针对此时的形势所作出的反应我们不敢苟同。从人们口中我们可以听到关于清政府的各种说法,综合他们所述,我们能大致了解朝中的状况。首先,庆亲王不再担任总理衙门大臣,原因是他们在处理义和团中过于畏首畏尾。端王接替了庆亲王职务,总管总理衙门。
6月16日,西方海军向清朝大沽口守军首领下达最后的通牒,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只召集了皇室宗亲进行商议,后来,满汉所有官员都参与到其中。慈禧太后发表讲话,主要内容为:中国受各国侵略者压迫多年,现在终于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必须奋起反抗,保护大清王朝。
慈禧的提议得到大多满族官员的支持,但一位开明官员,大清驻俄使臣许景澄说道,与全世界开战是不可能的。康义认为,此次对外战争与之前的不同,因为现在有刀枪不入的义和团站在清政府一边。有位官员说,有一些义和团拳民已经被杀死了。
慈禧太后听完官员的争论后却不发一语。曾国藩一家建议,天子脚下的土地神圣而不可侵犯,希望慈禧太后将战场移出北京,并放弃对所有列强开战的想法,因为其中有一些国家对中国是友善的。那桐(那桐是一名满族官员,在端王手下打理神虎营,总理衙门大臣。在1900-1901年间,那桐因在战争将要爆发之际,宣称支持和平而遭受到外国人的攻击。他被同僚们称为卖国贼)对此颇为赞同。接着,康义提议,既然那桐和许景澄声称热爱和平,那么应该指派他们去阻止西蒙率领的海军部队。
一直保持沉默的光绪帝此时再也按耐不住,他恳求慈禧太后不要在同一时间向全世界宣战,这样会毁了大清。但慈禧太后完全无视光绪帝的提议。接着,那些支持宣战的满族官员大声斥责那些站在他们对立面的人。此次商议中,决定下来的事宜只有指派那桐和许景澄去劝阻西蒙将军停止行进,其他一无所获。
那桐和许景澄率兵出发了,但此行受到了义和团的强烈反抗,到达丰台他们就无法再继续向前了。许景澄最终却因“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在北京被杀,那桐则幸存下来。
6月16日,慈禧太后专门召集满族官员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一位满族亲王将此次会议内容转述给了赫兰教授。
据说慈禧太后坐在皇位上,光绪帝和端王坐在其两侧,所有皇室成员和亲王都参加了此次会议。首先,慈禧太后向大家述说了大清被洋人疯狂掠夺的历史,那些爱国的勇士们是如何运用神奇的力量将洋人驱逐出境。
端王首先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声明了对义和团的支持。其他世袭亲王,畏于端王的权势,不敢站出来反对。只有肃亲王(“一个性格刚毅、十分熟悉洋务、有着独立思想的人,”赫兰教授评价道)站出来嘲讽义和团用神力击败洋人的事情。他让大家不要迷信义和团咒语的神奇力量。但慈禧太后告诉他,自己已经亲眼所见了义和团的神力。
庆亲王(庆亲王统领外务部多年,虽然不受光绪帝宠幸,但在洋人中已名声在外。)认为把希望寄托在义和团身上过于冒险,恳求慈禧太后三思而行,但如果慈禧太后仍然决定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义和团身上,那么他将竭尽全力帮助她。
光绪帝称此举将导致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将面临灭顶之灾,慈禧太后却对他的警告不予理会。在他的警告遭到无视之后,他决定以大清“亲王和使臣”的名义向外国使团发一份照会。
这份照会在6月19日下午4点钟发出的,其中说道,自从外国海军进犯大沽口,并要求直隶总督投降后,这意味着,西方列强意图终止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在“义和团拳匪”到达北京后,清政府发现自己将难以为各国公使提供完全的保护。因此,清政府恳求各国公使携家眷于二十四小时以内撤离北京,以“避开危险。”
光绪帝发出照会同时,还派出军队护送各国公使和其家眷,而当地政府也收到了将他们安全地护送至天津的通知。
据说,当这份照会发出时,所有“亲王和使臣”不仅对西方海军16日在大沽口发出的最后通牒一无所知,对于17日炮台被攻陷也没有听闻。
外国公使团首领收到照会后,同意离开北京,但对于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限制却颇为不满,他们请求第二天早上能够与端王和庆亲王进行一次会晤商议此事。
当然,他们不会得到任何回应。20日早上,德国公使克林德(一位非常勇敢的人,他十分了解中国,但对中国却总是充满攻击性)决定去一趟总理衙门进行抗议。带着翻译、轿夫还有几个侍从,他便出发了。在东交民巷东边与哈达门街的交界处,命运为他安排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演出。一位中国官员命令命令部下向克林德射击,最后,一枚子弹击中克林德的头部,他当场死亡。克林德随行的翻译腿部中枪,艰难地逃回了公使馆,而其他侍从则在慌乱中走散了。
当天下午,外国公使收到一份来自总理衙门的信函,总理衙门称,“两个德国人”向人群射击,其中一名被射击致死,因此,专程致信来询问他们的姓名。总理衙门的这封来信激起了外国人的愤怒。但所有人关注的重点是照会发出二十四小时期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久之后,澳大利亚公使馆附近响起一阵枪声,紧接着,各国公使馆都陷入了枪林弹雨中。
一次闻名于世的围攻开始了,此次围攻一直持续到8月14日清晨。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是这段时间清政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