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哲理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2697600000012

第12章

秦晋之缘

秦、晋两国君主几代通婚。后指异姓联姻。

此典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为了保持友好关系一直不断,经常互通婚姻。

晋献公在位时,把大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成为秦穆公夫人。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年轻貌美的骊姬,听信她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逼得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晋献公就改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内乱,骊姬和她的儿子都被杀死,逃亡在外的公子夷吾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把女儿怀赢嫁给了他。后来晋惠公得了重病,太子圉担心王位会被他的叔叔公子重耳夺去,就偷愉地逃回晋国去了。

在外流亡十几年之后的重耳最后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非常器重他,又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后来,秦穆公帮助重耳夺取了晋国的君位,就是晋文公。晋文公让自己的太子也娶了秦国的宗女做夫人。

秦国和晋国的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来人们就把结成婚姻称为“秦晋之缘”,也可说“秦晋之好”。

秦琼卖马

秦琼:人名。比喻英雄末路。

此典出自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唐朝的开国大将秦琼,曾参加河南的瓦岗起义军,是李密的骠骑亲将。瓦岗军覆灭后,秦叔宝又为李世民所罗致,逐步成为高级将领。

秦琼在民间有很大的声望,不少说书的人都很重视他在书中的艺术渲染作用。原因是有两部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都特别强调秦叔宝。在《隋唐演义》与《说唐》里,都有“秦琼卖马”的故事,说的是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钢,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膘马也卖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时候,样样不顺心,连马也没有人要,幸而遇见了一位卖柴的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说:“这西门15里外,有个二贤庄,在上主人姓单号雄信,排行第二,人称他为二员外,要买好马送朋友。

”秦琼久闻潞州单雄信的大名,就由这位老者介绍到二贤庄,与单二员外见面。秦琼羞于说出真名实姓,只称姓王,拿了马价而去,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真的想杀了单通也。”

所以《说唐》里的秦琼,简直和《水浒》里的宋江一样,到处受英雄豪杰的崇拜。

万人之敌

武艺高强能敌万人。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

项羽因祖上封地项城而得项姓,祖上几代都是楚国名将。自年少时叔父项梁就指导项羽习文练武,但项羽学文没有长进,剑术也无丝毫进展。项梁责备他说:“你学什么都学不好,真没出息。”

项羽理直气壮地说:“识字只不过记记姓名而已,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都没有什么意思。我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万人之敌)的学问。”

项梁听了很惊奇,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对学兵法非常喜欢,可也只从大的方面学,并不深究那些繁琐的细节。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到会稽,渡钱塘江,项羽和项梁也在旁边观看。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浩浩荡荡,威严盛大,他暗暗指着秦始皇说:“此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吓得捂住项羽的嘴巴。从此,项梁认为项羽以后必定能成就大事。叔侄暗暗积蓄力量,以报秦杀祖之仇。

过了几年,大泽乡爆发反秦农民起义,项羽叔侄也在会稽起兵响应,凭借项羽的勇猛善战,在短短三年内,就从一支力量微薄的小起义头目而成为各路诸侯统帅,诸侯威服,天下响应,项羽分封王侯,政令群雄,号称西楚霸王。

泰山北斗

泰山: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指明方向的星星。称颂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可以作为榜样。

此典出自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韩愈传》。

唐朝时期国力富强,文艺也极其繁荣,出现了不少诗人、文学家,但有不少作家只追求六朝以来的华丽、空洞无内容的文风形式,而曹魏以前优秀作家的传统,如汉代文学家司马迁、杨雄等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雄浑清新的气派,这时已衰退不振。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便提倡学习古文,并以主要精力从事散文创作。在他的倡导和推行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亦即散文运动),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宋代着名文学家苏轼曾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新唐书·韩愈传》末后的赞语中也说:“自愈没(死后),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班荆道故

班:铺开。荆:一种灌木,枝条柔韧。道:说。故:过去的事情。坐在铺开的荆条上,讲述往事。形容朋友重逢,共话旧情。

此典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好朋友,由于他们经常往来,关系密切,所以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也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伍举的岳父犯了法,逃亡到国外去。伍举受到牵连,只身逃出楚国,打算经过郑国,转道到晋国去。这一天凌晨,伍举走到郑国都城附近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声子,两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突然相逢,都十分高兴。于是,他们就折下路边的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同时拿出干粮来边吃边说(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遭遇,非常同情,劝慰他说:“你暂时先住在晋国,我一定帮你想办法,让你重新回到楚国。”

声子来到楚国后,寻找机会拜见了子木,准备见机行事,正好子木询问他晋国大夫的情况,声子就故意说:“晋国的人材很多,楚国根本无法与晋国相比。”

子木听了,惊讶地问:“他们怎么能物色到这么多人材?”声子回答道:“这些人都是从楚国跑过去的。”

子木更加奇怪:“楚国人怎么肯为晋国出力呢?”

“楚国用刑太滥,有才能的贤人经常无辜判罪,他们实在无法忍受所以都逃到晋国去了。”声子接着说,“现在楚国的贤大夫伍举又被逼走了,他的岳父犯了法,实际上与他有什么关系,有人却硬要陷害他,伍举无法申辩,只有逃往晋国,如果他借晋国的力量来报私仇,恐怕楚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子木听了,十分恐慌,急忙去请求楚康王赦免伍举,派人去接他回国。

桃李满天下

桃树、李树,指可培育的人才。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

此典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高宗时的大理丞狄仁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他善于明辨是非,善断各种疑难杂案。在做预州刺史时,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深得百姓欢迎。

武则天即位初年,狄仁杰被出名的酷吏来俊臣陷害入狱,后来虽被释放,却被贬为彭泽令。几年后,狄仁杰因政绩突出很有声望,武则天便命他为宰相。

狄仁杰不畏权势,他见武后宠用武氏亲属和张易之、张宗昌等宫廷奸党,便多次向武后提出举贤任能的主张。他把自己了解的门生、好友,如张柬之、桓彦范等数十人陆续推荐给武后。有一次,武后让他再推荐一个尚书郎,狄仁杰不避嫌疑,立即提出自己的儿子狄光嗣可以胜任,武后同意了。以后事实证明狄光嗣非常称职。

狄仁杰荐贤举能的行动,对当时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人对他说:“你真是爱才的人啊,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大都是你推荐的,你的学生,你的门人都得到了重用,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原指桃树、李树。虽不会向人打招呼,但其花朵艳丽动人,其果实甘美,引人喜爱,树下自然会走出路来。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汉初期,匈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支游牧少数民族,经常南下骚扰我汉族居民。

陇西(今甘肃省东部)的名将李广奋勇抗击,匈奴既怕他,又敬重他,称他为“飞将军”。一次,李广率领4000名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骑兵和他在一起。他们分两路围剿匈奴。李广率兵前进几百里后,被匈奴左贤王率领的4万骑兵包围。面对优势敌人,李广竭尽全力组织抗击。后来张骞的大军赶到才得以解围。这一次,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得撤兵回去。事后,朝廷追究责任,张骞因拖延行程应处死刑,后出钱赎去死罪降为平民;李广杀敌有功,但部队损失太大,功过相抵既没有被处罚,也没有受封赏。

有一次,李广私下对占卜天象的王朔说:“自从汉朝抗击匈奴以来,我李广没有一次战役不参加的。我率领过的部队当中,职位低的校尉中,才能不及一般人,而以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侯的,有十数人之多。我李广比起别人来不算落后,但却从来没有因为积功而取得侯爵的封邑,这是为什么呢?”

王朔则问他:“你是否做过违背良心的事?”

李广想了一下说:“我镇守陇西的时候,羌人曾经起来造反,我用计哄骗他们,使他们投降了。后来我又用诡计,把这800多投降者在同一天内杀死了。这是我以为最遗憾的大事。”

王朔叹息道:“给人带来灾祸的事,最严重的莫过于把已经投降的敌人杀掉,这就是将军所以没有被封侯的原因。”

公元前119年,朝廷决定对匈奴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分两路向匈奴进军,已经年老的李广主动请战,担任前将军,归卫青指挥。李广在行进途中几次迷路。等他赶到会合地点,已比指定的时间迟了好几天,当时,匈奴已被卫青的大军打败。会合后,卫青派手下的人问李广迷路的经过情况,并催促李广的部下快到卫青那里去认罪。李广气愤地说:“我的部下并没有罪,误期迟到的责任全在我一人身上,要审问就审问我。我现在亲自去大将军的幕府去听候审问。”接着,李广对部下说:“我一生跟匈奴打了大小70多次仗,这次跟着大将军出战,本来很幸运可以同单于的军队接触,没想到大将军又把我的队伍调开,让我走那条迂回遥远的路,而偏偏又迷失了路径,这岂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毕竟不能再同那些舞文弄墨的小吏去打交道了!”说完,拔刀自刎。

司马迁曾引用孔子的话对李广进行过评记,接着又说,我看李将军诚实得像个乡下人,嘴里不会花言巧语。他死后,天下人不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非常悲痛。俗语说:‘桃花和李花是不会说话的,但它开放的时候,欣赏的人都在树下踩出小路。’这话虽然讲的是小事,但却可以用来比喻大事。”原文是:“太史公曰:……余睹李将军俊梭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大公无私

为公着想,毫无私心。

此典出自汉·刘向《说苑·至公篇》。

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当时晋平公事无论巨细都同祁黄羊商讨,特别是对官吏的任免上。

一天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一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称职?”

祁黄羊说:“解狐才干敏练,通达政务,让他去一定能够胜任。”

晋平公听后感到奇怪:“你对解狐的印象很坏,平时你们从不交往,你怎么会推荐他去那么重要的县城作县令呢?”

祁黄羊说:“大王问我,谁当南阳县令合适,并没有问我和谁的关系好。”

于是晋平公派解狐到南阳任职。解狐到了南阳,废除许多不合理的法规,公平处理老百姓的诉讼,兴修水利,按时节督促农民种田养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南阳县的百姓对解狐非常爱戴。南阳上缴的赋税也有大幅度增加,晋平公对解狐的政绩感到十分满意,更赞赏祁黄羊荐举人才得当。

当时晋国的法纪很混乱,地方官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富人为富不仁,欺压良善,经常有人到京城告状。朝中急需一名判官审理这些案件。

因此,晋平公征询祁黄羊意见说:“朝中缺一名判官,你看谁担任比较合适?”

祁黄羊说:“祁午当判官很合适。他公正廉洁,不徇私情,执法严明。”

晋平公惊讶地说:“祁午不是你的亲生儿子吗,你推荐他当法官,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从容地说:

“你问我谁可以当判官,我只考虑谁当判官称职,根本没想过我与被推荐人的关系,祁午是我的儿子,但我知道他更是一名称职的判官,所以推荐了他。”

晋平公虽然任命祁午当了法官,总觉得有些不放心,就不断地派人了解祁午的任职情况。他了解到,祁午克尽职守,办事公正,很得众人的好评。从此对祁黄羊更加信任。

孔子听说这件事,评价说:“祁黄羊真是大公无私呀,荐举人才不回避仇人,也不回避亲人,完全凭才能取人。”

倩女离魂

倩女指古代传说中的倩娘。她因极度思念自己的恋人,以致灵魂出窍,离开自己的躯体而去追随恋人。比喻少女痴情。

此典出自唐·陈玄瘪《离魂记》。

王宙与倩娘是表兄妹,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玩耍,形影不离,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倩娘的父亲张镒常常对王宙开玩笑说:“以后让小女与你结为夫妻吧。”

后来,张镒想从幕僚中为倩娘选择一个夫婿。倩娘一听,如闻晴天霹雳,顿时昏厥。王宙听说了这事,对他的舅舅张镒非常怨恨,就雇了艘船独自离开了家乡。船行至夜半时分,王宙正躺在船舱里辗转反侧,思念着倩娘。突然,听到河岸上传来倩娘那清脆的呼声,他一阵惊喜,赶忙让船靠了岸,把倩娘接上船后,王宙叫船夫沿长江而上,以免张镒找到女儿。

他们两人来到蜀郡后,先租了房住了下来,几年后,他们已生育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夫妻恩爱,四口之家,幸福美满。倩娘久离家乡,非常思念父母。一天,她提出要回娘家,王宙立刻准备了一艘船和妻子一起回到衡阳。

船到衡阳外城,王宙把船儿靠岸,安顿好妻子儿女,自己先到张镒家里拜见岳父。那时,张镒正坐在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愁眉苦脸的。王宙忙跪在地上,说:“拜见岳父大人,倩娘和我多年未能看望您老人家,真是有罪。今天我们远道而来,望您能宽恕倩娘和我。张缢听得莫名其妙,忙打断他的话说:“什么倩娘?她躺在闺中,整天痴呆呆的,都已经好几年了。”

王宙怎么也不能相信千里迢迢而来后,会遇到这种情形。他解释说:“岳父大人要是不相信,可以派人和我同去船上看。”

奴仆跟去了,不久,就跑回来报告说,倩娘确确实实在船上,张镒感到奇怪,便跑去告诉家人。家人个个惊讶,又去告诉闺中病女倩娘。不料,病女脸上却漾起了笑容,默默不语地下床,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这时,门外远远地驶来了马车,一会儿马车停住,倩娘走下车子,病女迎上前去,一晃眼,两人并成一人。在场的人惊呆了。原来这是魂灵和身体合二为一。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像龙蛇舞动一般。

此典出自唐·李白《李太白集·草书歌行》。

唐朝时,有一年秋天,秘书监贺知章在府上宴请宾客,不少名人墨客会聚一堂,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正在酣饮之间,来了一位少年僧人。

贺知章说:“他是玄癸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在他老家长沙和湖南七郡的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条幅。酒过三巡,贺知章向来宾敬酒致谢说:

“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谪仙李翰林作诗以记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诗意因兴而起,酒兴有了,但还不够,请怀素师当众挥毫以助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