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考古发现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2700500000034

第34章 马王堆汉墓古尸

经过两千多年保存下来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是一具非常罕见独特的尸体。她外形完整,软组织富有弹性。体重345公斤,内脏虽有干缩,但外形完整、柔润……。这一考古新发现曾轰动了世界,怪不得有言过其实的传说谓“老太婆”“容貌如生”“形如刚死”,甚至有港澳同胞问道“为什么不抢救呢!”

其实古尸并不是未腐败,而是腐败到一定程度被中断而保存下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具“巨人观”的女尸,就是墓主人死后早期腐败的现象。

人死之后,由于缺氧气,细胞发生自身溶解并导致组织自溶,尸体内的细菌与尸外来的细菌在尸体内急剧繁殖,并分泌大量的分解有机物(如蛋白质等)的酶,而引起尸体腐败。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挤压全身的组织内脏器官,使全身肿胀,张口、伸舌、眼球突出、肛门脱出……。法医学称这些早期腐败的现象为“巨人观”。如果死者是孕妇发生了“巨人观”,气体压力可能将胎儿挤出阴道,叫内分娩。当然这具50多岁的软侯夫人不存在这些问题。

既然细菌能引起尸体腐败,为什么尸体不彻底腐烂而又保存完好呢?

尸体腐败,必须有腐败菌的参与。而腐败菌的生存、繁殖或死亡,同温度、湿度、氧气的有无、酸碱度、营养物质等密切相关。要防止尸体腐败,除了化学药物或物理方法来杀灭细菌外,改变腐败细菌的生存条件也可以停止腐败。我国西汉时代的劳动人民,采取了深埋密封等措施,使得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物理和化学的条件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因而在尸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自溶腐败之后,及时地制止了腐败的滋长,形成了无菌的环境而使尸体保存下来。

据考古学家查证,可能古人给尸体用香汤和酒给尸体沐浴(抹澡),使尸体去秽、“香美”,还有一定消毒作用,并在入殓时喷洒了酒。棺液化验出乙醇(011%)和乙酸(103%)等,但棺内放酒浸泡尸体未见于我国历史记载。沐浴之后的尸体用丝麻织物紧裹达20层之多,不但隔绝蝇虫接触尸体而且把棺材填满,造成棺内空气极少,外面又套上密封条件很好的三层棺。诸棺盖封口都用漆封粘,尸体在密封的条件下,棺内的少量空气很快被早期腐败的尸体消耗尽,形成缺氧条件;棺外的椁室内存放大量的随葬品包括食物等的腐败,消耗墓室内的氧气,腐败菌在这样极其有限的空气条件下生存随着氧的耗尽而自身延缓或停止繁殖生长,或死亡,或以芽胞形式停止生长(尸体的肌肉、肝、肾发现大量细菌芽胞),无氧环境抑制了嗜氧菌的生长,而厌氧菌却繁殖起来,继续对尸体起腐败作用,但它由于自身的代谢产物日益积累增多,反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厌氧菌最后也死亡了,腐败也随之停止。

为说明墓室缺氧,我们还介绍一则有趣的小旁证:在启棺当时,在随葬品中发现了五只小昆虫(三只钧纹皮蠢幼虫和两只米象成虫)的完整尸体。这些昆虫也是2100多年前伴着随葬品活着入葬的。在墓室里,有空气有湿度有营养维持生活,为什么昆虫会死亡呢?很显然是空气被耗尽,昆虫窒息死亡。这说明墓室内形成缺氧后,腐败过程延缓、停止了。

尸体停止腐败,已腐败的部分当然不能恢复,已形成的张口伸舌突眼脱肛也不能复原,而没有腐败的组织被保存下来,仍然维持着器官内脏乃至全身的形状,这些组织保存最完好的是“结缔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超微结构十分丰富、接近新鲜状态。

为了保证墓室密闭,墓室的周壁用厚厚的白膏泥构筑,并防止地下水渗入。这样尸体在深埋20米的地下,维持着低温、恒湿密封、避光、又无大地震的恒定条件下,保持了2100多年。如果这种恒定条件遭破坏,尸体就不能保存下来,例如同样是埋在马王堆上的二、三号墓是吕后至汉文帝时期入土的,其地理条件一样,墓葬措施也大体相同,但二、三号墓被盗或墓室密封不严,而引起尸体腐败。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棺内放有某种防腐药物,尸体才不腐败,这完全可能,如化验棺水发现棺水中有汞(水银)、乙醇(酒精)……古人是将放水银作为防腐措施的,不过科学已证明,汞起不到防腐作用。是否用中草药防腐呢?目前也无确证。我国是文明古国,有许多古尸尚未发掘,化学药物防腐措施的解释,让今后出土的古尸研究来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