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2701100000017

第17章 丹麦作家(3)

这时的安徒生,弯下腰,眼睛亮亮地逐个盯住孩子,笑嘻嘻地,又装出认真的样子,伸手去掏自己的衣袋,嘴里说:“唔,等一等,等一等,不急不急,咱们来找找看。”他手摸摸索索地,忽然一停,好像逮住了什么东西,同时喜笑颜开:“噢,在这儿!……好了,来吧。你看,它出来了,最好听的故事总是自己来的!”

于是,孩子们安静下来,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谛听安徒生娓娓动听的故事。

有一次,安徒生到诗人席勒家里串门,看见他6岁的小女儿意达,正失神地凝望着一朵已经凋谢了的花。“我的小花儿真的死了吗?”她看见安徒生,张着泪花闪闪的眼睛问他。安徒生蹲下来,伸出大手抚摩小意达的头,一边看看小姑娘,一边看看她旁边快萎枯的花儿,开口道:

“你可知道它们做了什么事情吗?——这些花儿昨夜去参加了一个跳舞会,这样它们今天就把头垂下来了。”

“可是花儿并不会跳舞呀!”小意达说。

“嗨,它们可会跳呢。”安徒生表情和语气都坚定不移:“天一黑,我们去睡了以后,它们就兴高采烈跳起来。差不多每天晚上它们都有一个舞会。”

小意达听着听着,嫩嫩的小脸儿上慢慢绽出了笑容。

安徒生也被自己编的故事吸引了,感动了。他回到住处,马上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里面的对话就是他和小意达之间的问答。这篇故事题目就叫《小意达的花儿》。

这件事发生在1835年,安徒生正好30岁。

经过10多年的奋斗、学习、旅行,安徒生无论在艺术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大大开阔了视野。在“对艺术和生活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的时刻,他经常感到自己备受暴风雨摧残的心田“射进了更多的充沛的阳光”。不管他创作的路途怎样荆棘丛生,坎坷崎岖,他终于以超常的坚韧和拼命的精神,取得了成就,赢得了名声与荣誉。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在他30岁时出版,并且在好几个国家受到好评。他的剧本不仅在哥本哈根的剧院上演,连德国和瑞典也演出了;他的诗歌被传诵,被谱曲传唱;他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朋友,他已经成了上流社会的宴请对象。正在他创作力旺盛,才思喷涌如泉的时候,为什么他忽然提出这样一个创作目标:要为孩子们创作童话吗?

许多熟人不太理解:这个安徒生,他要干什么?给小孩子写童话?为什么要在这种无聊肤浅的东西上浪费才华?老古林的大儿子、安徒生的挚友甚至嘲笑他:“安徒生,说您老糊涂了,还为时尚早哩!”

安徒生的毅力和意志都是锤炼出来的金属,他既选定了目标,便立刻实行起来。30岁这年,他写了第一册童话,开宗明义,书名就叫《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面包括4篇清新有趣的童话:《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公主的皮肤》和《小意达的花儿》。

《小意达的花儿》这篇童话里出现了安徒生自己的形象,就是那位讲述花儿们开舞会的大学生。他不但会讲故事,还会剪纸,剪出的图案能叫小孩子嬉笑。譬如,他剪一个小人儿吊在绞架上,手里捧着一颗心,表示他偷过许多人的心;剪一个老现代巫婆,把她的丈夫放在她自己的鼻梁上,骑着一把扫帚在天空飞行。安徒生仿佛一登上童话圣坛就决心跟一切鄙夷和反对童话的人宣战了。他当然不是剑拔弩张地对垒,而是面带微笑,把他们的形象写进童话里去。是啊,小意达的家里来了一位枢密顾问官,他看不惯那个快乐的大学生给孩子讲的和剪的一切,他总爱抱怨:“居然把这样的怪想头灌进一个孩子的脑筋里去!全是些莫名其妙的幻想!”大学生不同他争辩,只是讲自己的故事。故事里有这么一位植物学教授,因为看见他花园里的大荨麻竟敢向旁边的石竹花求爱,就打了它一巴掌,于是教授的手被刺痛了,以后他再也不也碰荨麻了。道貌岸然的枢密顾问官也在花儿们的舞会上出现,他成了一个小小的蜡人,骑在桦木条上。在那儿他还硬要摆大架子,指责什么“怪想法”。“可是那些纸花在他的瘦腿上打了一下,于是他缩做一团,又变成了一个渺小的蜡人”,而且不得已跳起滑稽的舞,惹得周围的花儿,还有小意达忍不住大笑!

安徒生这样与童话、与孩子们融合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本童话集问世不到一年,1835年,他手续二本童话集又捧给小读者了。这年的4月,安徒生诗意油然,带着特殊温柔的情致创作了第一篇用动物作题材的优美童话——《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讲了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有个女人非常想要一个小小的孩子,巫婆给了她一粒奇特的大麦粒。大麦长出一朵红色的郁金香,花蕊上有个白嫩可爱的小姑娘,她只有人的拇指大小,却会在叶子上划桨,会唱娇柔甜美的歌儿。可是,拇指姑娘遭到了意外的苦难,她先被一只癞蛤蟆抢走,去给它儿子做媳妇。她被放在一张睡莲叶子上面,准备成亲。小溪里的鱼儿听见小姑娘伤心的哭声,就一齐咬断了睡莲的茎,于是因为金龟子们嫌小姑娘“丑”,太不像金龟子,就把她丢弃在大树林里。冬天来了,拇指姑娘在麦田里遇到了田鼠一家,它们生活在土洞里。这时,邻居鼹鼠来了,这是个穿黑天鹅绒袍子又自命不凡的家伙,他一心要娶拇指姑娘。在又黑又长的地道里,小姑娘遇见一只已经冻僵了的燕子,她同情这只可爱的美丽的鸟儿,想办法给它温暖,终于救活了小燕子。春天,燕子飞走了。拇指姑娘不喜欢鼹鼠,不愿意跟这个只在暗洞里生活的阔人结婚。小燕子不忘救命之恩,秋天到来时便驮了小姑娘,飞到温暖的国度去了。最后,在那洒满阳光、开遍鲜花的地方,终于同花朵中出生的小王子在一起了。他们结婚的时候,许多花的安琪儿来祝贺,还给拇指姑娘取了一个最美的名字,叫玛娅。玛娅是希腊神话中亚特拉斯和卜勒庸(金牛宫星辰)所生的七个女儿中最美丽的一个。

创作这篇童话的时候,安徒生心目中映现出一位朋友伊爱达·伍尔芙的形象。她是丹麦莎士比亚作品和翻译家伍尔芙大尉的小女儿,这个姑娘小时有病落下残疾,可她却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在安徒生流浪京城饱经忧患的时候,姑娘给过他多少温情和鼓励啊。

1837年4月,哥本哈根出版了安徒生的第三本童话集——他忠实地履行自己一年给孩子们贡献一本童话的誓言。这本集子的作品,脱离了民间故事的框架,完全属于他精心构思的独创性的艺术珍品。在集子的前言中,安徒生有意为自己的创作争取文坛和社会的承认,在“致成年读者”中,他强调说:

“人们对童话有截然相反的反映。一些人认为这是安徒生所写的最优秀读物;另一些则劝导他不应该在这等无聊的玩意上浪费时间;而评论界却保持缄默。他认为现在是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安徒生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他的第三本童话书在读者中仍然反应冷淡,那么他只好相信那种否定童话的意见。他表达出一种以童话征服小读者以及成人的强烈愿望。

于是,一篇给安徒生带来永久性荣誉的作品,使人们心灵震颤的“金翅鸟”飞出来了,它就是《海的女儿》。

3年前在瑞士的幽静的山间,安徒生创作了诗剧《亚格涅特和水神》。亚格涅特在海下的龙宫生活了多年,因为思念陆地家乡,终于抛下了她与水神——海王所生的一群孩子,返回人间。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使安徒生心灵升华,现在它巨大深沉的内在魅力又同安徒生心中酝酿的更深更美的情思交融起来,于是他以诗人的丰富想像力创作出一段新的故事——

被母亲遗留在海底王国的6个孩子——她们是海王宫内高贵而美丽的公主,都渐渐长大了,住在海底豪华的王宫里,由她们的老祖母抚养着。她们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啊!珊瑚砌成的墙壁,琥珀做成的窗门;屋瓦是巨大的黑色蚌,每一张壳里都有晶亮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陆地皇后的金冠最主要的装饰品,是无价之宝。

这些公主是小美人鱼,她们个个美丽非凡,只是没有腿,身体的下部长了一条鱼尾。人鱼公主们在海的世界里生活得悠游自在,珍珠宝贝是她们的普通玩具,每个人都有自己布置和装饰的花园。她们最大的乐趣是听老祖母讲述人类的故事。她们渴望长大,因为一到15岁,她们就可以浮到海面上去,看自己喜爱的陆地景象。故事就在海底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展开了。最小的人鱼公主到了15岁,在第一次浮上海面时,恰巧碰到风暴把一条华丽的船打翻了,小人鱼救了一位王子。她深爱人类的生活,对王子产生了强烈的爱慕。她最大的心愿是获得人类不灭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她要付出极大的惨苦的代价。她不仅要舍弃父亲的宫殿,海底的自由生活,而且要永远离开疼爱她的老祖母和姐姐们。为了使自己的鱼尾变成人的双腿,她还必须忍受剧痛被巫婆割掉舌头,交出她美妙声音。即使有了人的腿,她每迈一步也都像走在刀尖上一样痛苦。人鱼本来可以有300年生命的,而要得到“人类的灵魂”,这个寿数自然也要失去。可是一心要得到人间的爱情和人的灵魂的小人鱼,用颤抖的声音回答:“我可以忍受。”

当小人鱼接受了这一切剧烈的磨难,变成了人形,接近了王子以后,她的巨大不幸也来到了:因为没有了声音,她不能向王子表白一切,从而获得他的爱情。她看着王子和邻国的一个女子成亲,而她将要变成海上的泡沫。挽回这个不幸的方法也有,那是要用海巫婆给的一把刀子刺杀王子,把他的血滴在自己的腿上,还原成鱼尾,重新成为人鱼,获得300年生命。但是美丽善良的人鱼,把这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她跳到海里,宁肯叫身躯融化成为泡沫。

1837年2月安徒生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在写这篇作品时,心里深深地受到了感动。”作品当然也感动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小读者。丹麦人民为安徒生而骄傲,为他创造的“海的女儿”这个不朽形象而骄傲。人们为“海的女儿”铸造了一尊铜像,安放在首都哥本哈根的入口处。小人鱼——海的女儿成了安徒生的精神,也成为他的创作和理想不朽的艺术标志。

安徒生周游各国,为他吸收消化别国文化提供了良好机会。他的童话创作,有的题材就是从外国“拿来”的,最典型的一篇是他早期的著名作品——《皇帝的新衣》。

安徒生的这篇充满辛辣讽刺的作品,把皇帝一伙的虚伪和愚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世界文学中幽默讽刺形象的一朵奇葩。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不胫而走,很快在丹麦、德国和瑞典,都成为受欢迎的畅销书。

安徒生开拓出一片新的文学园林,童话的绿色园林。到了1842年,他已经出版了6本童话。他仍在信守自己的诺言:每年给孩子们写一本新童话,在圣诞节前印出,作为走进家家户户的最受欢迎的节日礼物。

安徒生1857年起出版了8集新的故事,有时一年一集,有时一年出版两集,他还以单篇形式发表了一批童话。1871年到1873年间又出版了一批童话集。有3篇童话是在他死后发表的,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4篇童话,为世界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到了1875前,安徒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除了牙痛的老毛病外,还常常咳嗽,两腿浮肿。他患病的消息不胫而走,牵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一个委员会要为筹备他的70寿辰而募捐。安徒生接到一封征求他的意见的信,他回信说:

“我的亲爱的朋友们,不应该以为我是一个贫穷的、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在为自己每天的面包而担心,连自己病弱的身体也照顾不了。上帝对我很好,四周都是爱我的朋友——我不能接受个人捐助的任何钱物。”

他拒绝了这个委员会的好意。

1875年3月29日,著名雕刻家萨拜带着一张设计草图来见安徒生,因为要在哥本哈跟市中心公园里建造一座安徒生纪念碑,萨拜来征求安徒生的意见。图上画着这位童话作家,他四周簇拥着许多孩子,有的孩子还爬在他的背上,安徒生不赞成这个设计。

“我的童话不仅是给孩子们的,更是为成年人写的!”他激动地说,“再说,当我朗诵故事时候,是不让孩子们爬到我的肩上去的。”

萨拜于是另外设计了一个纪念碑:安徒生坐着,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挥起来,正在向广大听众朗诵童话故事。

4月2日是安徒生的70寿辰。前一天,国王让华丽的专车,把安徒生接到王宫,给他极其热情的祝贺,并再次授予他一枚勋章。

寿辰那天,为他举行了盛大宴会,宴会之后,他又被请到皇家剧院,观看了他的两出剧的专场表演。

这天,他收到了许多礼品,其中一份是用多种语言出版的伦敦《每日新闻》专号,上面刊登着传记家威廉·托姆森写的专论——《母亲的故事》(15种语言出版)。专论赞誉安徒生说:“这位诗人的羡慕者的圈子也许比当代任何作家都要大。”

生日庆典之后,安徒生由于身体衰弱,加上天气闷热,不得不离开哥本哈根,到他的朋友的一个叫“憩园”的别墅休养。

安徒生已经病入膏肓了,无论是空气清新的别墅、海峡秀丽的风光,还是女主人热情照顾、都阻止不了安徒生身体的日渐衰弱。

“没关系,”他向照看他的女友口授一封信给柯林先生的儿子时说,“等我身体好一些,我们还到别的地方旅游去!”

可是,安徒生一直卧床不起,6月19日以前,他还坚持写日记,尽管当时身体已经很弱了。在这以后,他甚至连握笔的力量也没有了。到7月末,就连口授的力气也没了。

8月3日傍晚,他发起高烧来,折腾了好久,眼前出现种种幻景……后来,他心情轻松了,表情越来越安详。他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