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创造新思维(科学知识大课堂)
2708100000022

第22章 发明创造技法(10)

从毛笔的笔尖想到的还不止上述这些事物,形成的也不仅仅是这些思想。然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思想中,已经闪耀出创造的火星。中国山西雁北艺校的王家平同学,按照这种思想把一小块海绵装入毛笔尖后,书写效果显著改善。以前,沾一下墨水顶多写50来个字,笔线也粗细不匀。使用这种装海绵的笔尖,沾一下墨水可连续书写1000余字,而且出水均匀流畅,也不再出现往纸上滴墨水的现象。在毛笔尖上附加黄豆大的一块海绵就构成了一项成功的小发明,并获得山西省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竞赛奖。再如,毛笔的笔尖能够随意伸缩时,笔尖就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延长,而且不论插在笔筒中、衣兜上,还是放在文具盒里都很放心。

扩散思维创造法的原理

由一种事物想到各种事物,既可以使一事物从不同的事物上获取创新的启示,又可以使各事物从同一事物上得到创新的营养。属于前者的有尼龙笔尖、塑料笔尖、伸缩式笔尖、能写出音乐的笔尖、带海绵的毛笔尖、可显示温度的笔尖、羽翎形笔等。属于后者的有笔尖形的建筑物、用笔尖做暗号、笔尖形壁灯,以及各种笔尖图案、笔尖徽章等。独看一个小小的笔尖并不起眼,将它同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思想的结果却令人欣喜若狂。再如一块手绢,仿佛没有多少用途,当你由手绢想到各种事物,或者从各种事物想到手绢时,就会看到手绢的许多不同功用。如包装物品、扎辫子、做游戏、代替过滤网、遮挡光线、做衬垫、吸收液体、用在月历上、堵塞孔眼、附加在衣服上,等等。不同的思想才能导致创造。由手绢想到吸收液体,才能由液体想到药液,再由药液想到预防感冒,于是,产生了发明预防感冒手绢的思想。倘若每个人都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乐意对每一事物随时进行这种思索,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思维灵敏,使应变能力增强;办事就会胸有成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碰到不测事件,就会沉着冷静、应付自如;在同样的境遇中,又将比别人容易产生创造的灵感。

从某一事物可以想到哪些事物,不可以想到哪些事物,事先没有框框,只能在思想的过程中认识与辨别。限定思想会缩小认识的空间,减少辨别的对象,其结果等于约束创造力。任何一个简单的事物,只要把它想到各个方面,不简单的思想就有可能在其中闪现。例如,“环形”,把它想到切削工具上,就会形成环形刀具或环形加工创意;把它想到饰物上,就会形成环形发卡、环形梳子、环形纽扣等创意;把它想象到家具上,就会形成环形座椅、环形沙发、环形抽屉等创意;把它想到器皿上,就会形成环形茶盘、环形铲子、环形奶瓶等创意;把它想到自行车上,就会形成环形车把、环形支架等创意;把它想到儿童运动器材上,就会想环形秋千、环形球、环形车等创意;把它想到游泳池上,就会形成环形游泳池的创意。传统的游泳池均呈长方形,运动员在这种矩形游泳中参赛,往往很不容易跟观众交流和沟通。欧美的一些游泳专家建议设计一种犹如田径场的环形游泳池,运动员沿着一条环形泳道一圈一圈的前游,观众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水上健儿一次又一次从自己眼前经过的风姿,比赛气氛将更趋热烈和激动人心,运动员亦会更贴近地感受观众的支持。

国际泳联的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环形泳池也许是21世纪世界游泳运动改革的一个新趋向。

从“环形”继续想下去,创意越来越丰富,请读者接着思索。我们再举一例“维生素袜”,它与普通长筒袜外观完全一样,只是袜中溶进了人体可吸收的多种维生素,对脚部起滋润和保养作用。“维生素袜”的研制不是从“维生素袜”想到“袜子”,就是从“袜子”想到“维生素”,没有这种思想就没有这种创意,没有这种创意就没有这一创造。

在创造的领域里,首先需要占有大量的创造性设想,发现众多的创造目的,构成较大的可能性空间。由同一事物产生的思想越大,瞄准的目标越多,越有益于选择。勤思善想有主意,广思多想出智谋。对任何事物切勿一味地孤思单想,要从一事想万事,要从一物思万物,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思想,才能从中做出最佳的创造选择。

扩散思维创造法的应用要领

(1)设法从同一现象、同一原理、同一问题产生大量不同的想法,看到一样,想到多样,看得一样,想得异样。

(2)只有从一事物想到许多不同的事物,才能产生出不同的思想,只有不同的思想才能孕育创造。

十八、适应需求创造法

母子雨衣的启示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看到“袋鼠式母子雨衣”,一定深有感触吧!它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呢?据说,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一位做了妈妈的年轻纺织女工,每天都要到幼儿园接送她的小宝宝。小宝宝快3岁了,爱说爱笑,一路上瞧瞧这里,指指那里,母子俩感到非常幸福。可是到了下雨天就糟了,小宝宝只能闷在雨衣里,怪可怜的,她十分心痛。“我们多么需要一种新的雨具啊!”年轻的妈妈常这么想着。有一次,她带着小宝宝到动物园,看见袋鼠妈妈袋囊里装着自己的孩子,小袋鼠在妈妈的胸前探头探脑的,很有趣。这情景使她很受启发。

回到家里,她赶紧在一般雨衣的前襟开一条口,安上帽沿,制成了第一件“袋鼠式母子雨衣”。母子俩一试,还真管用,可把她乐坏了。这种“袋鼠式母子雨衣”很快被厂家开发出来,一时间成为市场的畅销货。

这种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去创新构思的方法就叫适应需求法,青少年称之为“找需要”。

“需要是发明创造之母。”适应需求法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充分的调查,抓住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某一需要,下功夫去研究,提出优秀的发明课题的方法。我们常见到的如消毒柜、吸尘器、润肤膏、防烫勺、鲜花礼仪电报等都是这一发明技法实际应用的产物。

范碧海是江西省临川县河东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家在农村,责任田很多,每当收完棉花后,她都要跟爸爸、妈妈到田里去拔棉秆。粗壮的棉秆她拔不起来,还常把手磨破了。于是她很想做一个工具来替代繁重的徒手劳动。正是这种生产的需求,使范碧海同学获得了这一发明课题。随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终于发明了一种能减轻劳动强度的拔棉秆器农具。其外形类似羊角钉锤,作用原理类似钉锤拔钉子的杠杆作用。它由叉口、弯头、加强筋、手柄及支点铁杆脚等构成。拔棉秆时,将羊角叉口插入棉秆根部,把手柄往下压,棉秆立即被拔起。它很受棉农的欢迎。

诸多实例足以证明,适应需求法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适用需求创造法的应用要领

那么,青少年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法呢?范碧海同学发明成功的实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那就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善于思考,就可以找到人们生产、生活、学习中某种“需要”的发明创造课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一位学生,在查数学用表时,常对错位,于是觉得很需要一种简单的文具来解决这个问题。随后他设计出了一种有查对数用表的三角板。使用时,将三角板两直角边上的线段箭头,分别对准所查的数字,那么三角板直角处小框内的数字就是你所查的结果。

鲁亮同学是一位业余木工爱好者,在制作中经常要划线分角。可常用的划线分角的方法器具多,费事费时,他老在想能不能根据这种需要发明一种工具,做到一眼准,一下子就平分好一个角呢?不久,鲁亮同学从“圆外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该点与圆两条切线所构成的角”的定理受启发,发明了任意角角平分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外形即为一把全透明的直角三角尺,在90°直角上刻上一条平分线作为标志线,从角尖起的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从小到大刻上一组大小不等的图形,大圆套小圆,圆在直角平分线上一字排开,最大的一个圆撑满整把三角尺,两条直角边即为该圆的两条切线。使用时,只要把角平分器的标志线向上移动,当待分角的两条边同时与某一圆相切时,角平分器上的标志线即为待分角平分线,真是又快又准。

上述两位同学的实践同样证明,只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发现某种需要,就可以获得成功。

对“找需要”的发明选题技法,有一首歌谣是这样概括的:

高高山上一株桃,日日风吹日日摇,发明创造选题好,天天思考“找需要”。

生产、生活与尊重,自我成就与社交;保温瓶、太阳帽,吸尘器、润肤膏;消毒柜、防烫勺,鲜花礼仪伴电报。

创造之母是需要,等待大家都去找!

十九、希望发明创造法

扑翼架与移动电话的启示

达·芬奇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美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和哲学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人力飞机——扑翼架。扑翼架上装有羽毛的扑翼,人趴在下面用手拨动前边的横杆,用脚蹬后面的一对顶板,手脚一齐用力,就会像鸟的翅膀一样扑动,使其飞起来。用当时的科学技术来衡量,达·芬奇的这个设计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希望用人力来实现飞行的这一美好愿望,经过人们几百年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的今天实现了。当人们看到天空翱翔的人力滑翔机,无不为达·芬奇在科技那样落后的时代就能提出如此动人的美好愿望而慨叹,同时也为那些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而付出辛勤劳动,使新的发明成功的科学家而自豪!

美国人莫尔斯留学法国学绘画,深感和亲友通信十分费时,迸发出用电流传递信息的希望,从而发明了电报机。莫尔斯电报机广泛应用后,人们总还觉得电报只能传递电码,不能传递人的声音,于是人们幻想着用电来传递人的声音。美国人贝尔抓住人们的这一愿望,努力学习研究,发明出了电话。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经济发展,人们日益需要能及时地与他人取得联系,于是又有人发明了移动电话。这一系列发明成果,使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这种根据他人或自己的美好愿望,而提出课题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法就叫做希望发明法,青少年常称之为“提希望”。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高科技成果与小发明项目,如飞机、电视机、折叠伞、爬楼小车、充气床等,都是人们利用这种技法发明的。

希望发明创造法的应用要领

刘鸿燕是广东省韶关市北江中学的女学生,初二上几何课时,老师教同学们用圆规和直尺二等分和四等分角,她都画出来了。于是她想,老师怎么不教我们画三等分角呢?她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起来,但是,无论如何也画不出来。老师说,用圆规和直尺作三等分角是不可能的。刘鸿燕想,直尺和圆规作图不能解决三等分角问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呢?如果发明一件能任意等分角的仪器该多好呀!从此,刘鸿燕就萌发了制作等分角器的愿望,以后,她就特别留意等分角的问题。

后来,学到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定理时,刘鸿燕想,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平分顶角,几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对应的顶角又是相等的,把它们连接起来不就可以把一个角多等分吗?她把设想和制作方案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她的设想很好,原理是正确的,制作也是可行的,鼓励她大胆实践。刘鸿燕找来透明胶片,剪成一块块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再把这些三角形用各种方法连接起来,对着接好的图样一边摆弄,一边冥思苦想。有一次,她突然联想到,这些三角形连接起来就像一把扇子,打开一把纸扇,不就看到很多等分角吗?随后,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她终于发现:沿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开一条导向槽,用一枚大头针配合,公共顶点的位置就可以沿着槽随意改变。这样,作品就从“扇子”演化成“任意等分角器”。后来,经过实际使用,不断改进和完善,终于取得了成功。“任意等分角器”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等分角准确,不仅解决了三等分角的问题,而且可以二、三、四、五……任意等分角,也可以把一个圆任意等分。它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的金奖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的大奖——“青年发明者”奖。

张希是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他家里有一只报箱,钥匙归他管着,每天他都要开两次箱,看看里面有没有报纸和信件。有一段时间,一连几天他打开报箱都一无所获,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美好愿望:“要是报箱能自动告诉我里面是否有报纸或信件该多好啊!

”随后,他抓住这个发明课题干开了。通过好几个月的课余时间的努力,一种叫做“小狗报信信箱”终于问世了。这种信箱底部有个类似翘翘板的装置,当邮递员将报纸或信件放入信箱后,由于报纸或信件会将翘翘板一端压下,而另一端上部装配的小狗模型就会从信箱上部特设的小缝中伸出来。这样,报箱里是否有信件,一眼便看出来了。这项发明既有趣,又实用,它获得了全国第一届青少年发明比赛的一等奖。

几位青少年的发明实践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们总是憧憬着未来,在希望和追求中生活。

每一个希望的背后都存在着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提出希望,就是发现和提示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将希望转化为明确的发明创造课题,并获得成功,发明人还必须具备不获成功,决不罢休的坚强毅力。

对于“提希望”的发明创造选题技法,有一首歌谣是这样概括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发明创造我们上,精心选题不畏难,动动脑子“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