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2709100000001

第1章 序 春霆哥成仁了

写完《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这篇书稿,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编辑朋友嘱我写篇小序,于是提笔写下这篇小文。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这本书,本身既是独立成篇的,又是我另一本书《国破山河在》(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的续篇。它的主题,与前篇一样,都是通过在日本的史料从一个我们不甚熟悉的角度重温七十年前的那场卫国战争。

这些文字和图片,常常让我为之屏息。例如,兰州空战中,日军轰炸机上的随军记者居然拍到了正在上升攻击的中国战斗机。此时,日本轰炸机队的耳机里一片惊恐的叫声:“柳,柳……”原来,日军从这架战斗机灵动的滚转攻击动作判断,它的驾驶员是日军称为“中国的荒鹫”的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柳哲生。

其实,柳哲生并没有参加这次空战。然而,日军的惊呼,是印在了历史的天幕上。

然而,有时的经历,又让我慨然长叹。

比如,一块日军为英勇战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骆春霆所建的墓碑,就引出了它背后的故事。

在日本,通过关系的帮助,曾结识了一个日本记者的后代,他的曾祖父早在二十年代就曾到中国。当时,他是作为风光摄影记者来到中国的,所以拍摄了大量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照片,特别是大批当时文物和古建筑的原始照片。而抗战打响后,此人又做了《每日新闻》的随军记者,拍摄下大量战地照片。这些照片中部分被当时的日本报刊使用,但是大部分被他私人保存起来,并加上和他同时去采访的若干记者(分别在华北和华南甚至东南亚等地采访)的照片,在1943年影印了赠送少数亲朋好友。当时不过寥寥百册,如今存世的大约已经可以个位计。萨受邀到此人家中,得允随意翻阅和拍照他曾祖父留下的照片,足足有六大册!其中有大量极为珍贵的照片,对抗战史的研究个人认为具有重大意义。(正在与出版社共同努力,争取让这数千张珍贵照片早日面世,与读者共同感受那个远去的时代。)

这位记者拍摄了日军为一名宁死不屈的中国飞行员修建的“故中国航空士骆春霆之墓”,我把这张照片也翻拍了下来。

为何会出现日军为中国军人修建的墓葬呢?这并非日军“仁义”,而需要了解这个海岛民族的特点。日本人古来尊崇强者而欺凌弱小。骆春霆负伤落地后,宁可饮弹自尽也不肯做俘虏,让日军震惊于中国有如此的勇士。为他修墓,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令我惊讶的是,当我把发现这张照片的消息放到网上后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来电话的女士第一句话就是——“骆春霆是我的哥哥……”

打来电话的,是骆春霆少尉的妹妹。通过她的电话我才知道,骆春霆的飞机在风陵渡空战中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记录他为“失踪”。骆春霆的家人一直不相信他当时阵亡在空战中,总希望有奇迹发生。

骆女士声音略带颤抖地问我:“这真的是骆春霆的墓吗?会不会是我父亲后来去那里为他建的衣冠冢呢?因为墓碑上的毛笔字很漂亮,有点儿像我父亲的字。”

为此,我与日方有关人士进行了联系,得到的消息是令人失望的——当时是日军竹野队(按照番号似乎属于日军陆军第四二三五部队)搜查到坠毁飞机残骸和受伤的飞行员。这名双腿都已经切断的飞行员在日军逼近的时候拔出自己的手枪饮弹自尽。日军对他的勇气颇为钦仰,他们埋葬了骆春霆少尉的遗体,并树立了墓碑。

拍摄照片的日本记者生前还赞叹过——这个飞行士好勇猛啊。

可惜,没有更加详细的消息了。

当我把这个消息转达给骆春霆少尉的妹妹,如今已经是79岁的老人时,她似乎早已猜到了结果,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当时和他一起的飞行员到我家,很难过地说:‘春霆哥他成仁了……’”

春霆哥他成仁了。

无论是这种淳朴的袍泽之情,还是我们已经不再使用的“成仁”这样的说法,短短一句话,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七十年前的时候。

我仿佛时时能够感到,冥冥中骆春霆少尉他们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和这片土地,这个国家。为了我们民族的尊严,他们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所以,六十多年后,我们作为后人,是无法不写这本书了——《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萨苏

2008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