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义】树叶凋落回到树根边上。原意为佛家语,指万物都有归宿。后比喻不忘本源。多指客居异地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出处】《老子》第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例句】他在海外漂泊了大半生,今天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叶落知秋
【注音】yè luò zhī qiū
【解词】叶:树叶。知:知道。秋:秋天。
【解义】见到树叶凋落,便知秋天来临。比喻从某些微小的变化,可以预测到事物的发展。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例句】~,近期肯定会有一场恶仗要打。
业精于勤
【注音】yè jīng yú qín
【解词】精:精通、精深。勤:勤奋。
【解义】学业精深在于勤奋。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例句】他的自学成才,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夜不闭户
【注音】yè bù bì hù
【解词】闭:关闭。
【解义】夜里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的治安良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西川之民,欣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例句】这地方治安良好,民风淳朴,真正实现了~,路不拾遗。
夜长梦多
【注音】yè cháng mèng duō
【解词】长:时间长。
【解义】比喻时间拖长了,事情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出处】宋·王令《客次寄王正叔》:“夜长梦反复,百暝百到家,岁计晚未成,容愁与曰加。”
【例句】咱们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以免~。
夜以继日
【注音】yè yǐ jì rì
【解词】继:继续,持续。
【解义】形容白天时间不够用,夜晚来继续。指日夜不停地做某件事情。
【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例句】为了能早日发电,他~地奋斗在工地上。
yī
一败涂地
【注音】yī bài tú dì
【解词】一:一旦。败:失败。涂地:附着在地面上。
【解义】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
【出处】《史记·高祖本记》:“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例句】由于没有掌握好情况,所以这次他败得~。
一本万利
【注音】yī běn wàn lì
【解词】本:本钱。利:利润。
【解义】用极少的本钱,赚取极大的利润。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如今这样算,你老爷拼出三年的浇用,我可以给他去走条路,虽然不能说是一本万利,这两三倍的利钱是有的。
【例句】哪有商人不想作~的买卖的?
一本正经
【注音】yī běn zhèng jīng
【解词】正经:正派,庄重。
【解义】形容态度庄重、认真,郑重其事的样子。
【出处】曹禺《日出》第一幕:“陈白露(一本正经)地:‘咦,你不认识,这是我的爸爸’
。”
【例句】你看小刚向老师汇报时那~的样子,真叫人感到好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注音】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解词】波:浪头。平:平息。
【解义】一个浪头还没平息,又一个浪头起来了。原指文学情节波澜起伏,现多用以比喻矛盾层出不穷。旧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出处】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例句】作者很善于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笔勾销
【注音】yī bǐ gōu xiāo
【解词】勾销:取消,抹掉。
【解义】把帐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都取消。
【出处】元·元名氏《延安府》:“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销,永不叙用。”
【例句】过去的恩恩怨怨,咱们~。
一不做,二不休
【注音】yī bù zuò,èr bù xiū
【解词】休:停止。
【解义】原意是不要做,即然做了就不要停止。后指事情既然做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例句】~,不要中途罢手。
一步登天
【注音】yī bù dēng tiān
【解词】登:跨上,登上。
【解义】一步就跨到天上去。比喻突然达到某种较高的境地。
【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临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例句】他从农村跑进城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公司副经理,真可谓~。
一尘不染
【注音】yī chén bù rǎn
【解词】染:沾染。
【解义】①原指佛教徒修行,摒除欲念,保持身心纯洁,六根不被六尘所玷污,保持“六根”清静,后来“六尘”亦作“一尘不染”。②比喻为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污点。③比喻环境非常清洁或物体十分干净。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九卷:“他从小出家,真个是五戒具足,一尘不染,在皋亭山显孝寺住持。”
【例句】房间里的陈设~。
一筹莫展
【注音】yī chóu mò zhǎn
【解词】筹:筹码,用来计数和计算的用具,常用竹片制成。引申为筹谋、计策、计谋。展:施展。
【解义】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拿不出来。比喻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出处】明·于谦《覆教习功臣子孙疏》:“贤智者少,荒怠者多,当有事之际,辄欲委以机务,莫不张惶失措,一筹莫展。”
【例句】就在他~的时候,援军到了。
一触即发
【注音】yī chù jí fā
【解词】触:碰。即:就。
【解义】箭在弦上,一触动就会射出去。比喻事态已经发展到十分紧张的程度,只要有一点诱因,立即会发生严重的事件。
【出处】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积数千年民族之精髓,递相遗传,递相扩充,其机固有磅礴郁积,一触即发之势。”
【例句】两国陈兵边境,大战~。
一寸光阴一寸金
【注音】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
【解词】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形容时间很短。
【解义】一寸光阴和寸长的黄金同样昂贵。比喻时间极其可贵,应倍加珍惜。
【出处】元·同恕《送陈嘉会》:“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例句】俗话说,~,青少年必须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一刀两断
【注音】yī dāo liǎng duàn
【解义】一刀下去把事物分成两段。指将人斩杀。比喻坚决断绝关系。也比喻做事坚决果断,干脆利落。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不要三儿有了别的花样吧?要是这样,还是趁早和他一刀两段的好,省得牵肠挂肚不爽快。”
【例句】经过这件事后,他决心同朋友~,断绝所有关系。
一帆风顺
【注音】yī fān fēng shùn
【解词】帆:风帆。
【解义】船挂满帆顺风行驶,行走迅速。比喻做事、工作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又凡是做官的人,如在云气头上,一帆风顺的时候,就是出点小岔子,说无事也就无事。”
【例句】最近他不知交了什么好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一反常态
【注音】yī fǎn cháng tài
【解词】常:平常。态:态度。
【解义】一下子和平常的态度完全不同了。形容态度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例句】今天他~,居然要请大家吃饭,这令大家觉得很奇怪。
一概而论
【注音】yī gài ér lùn
【解词】概:过去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为标准。一概:同一个标准,一律。
【解义】对于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评论或对待。指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样。
【出处】《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例句】看待问题不能~,要区别对待。
一干二净
【注音】yī gān èr jìng
【解词】干:干净。
【解义】干干净净。形容非常干净;一点儿也不剩。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得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例句】看样子他饿极了,两大碗饭被他吃得~。
一鼓作气
【注音】yī gǔ zuò qì
【解词】鼓:擂战鼓。作:振作。气:勇气。
【解义】指战斗开始时,击第一通战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把事情一举办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例句】战士们在机枪掩护下,~,攻下了无名高地。
一呼百应
【注音】yī hū bǎi yìng
【解词】应:响应。
【解义】一人呼唤,百人应答。形容权势极盛,仆从众多及奉承的人极多。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转》第九十四回:“他如今做了这几年官,前呼后拥,一呼百诺的,叫人奉承惯了的性儿。”
【例句】旧时县太爷出门,~,威风得很。
一挥而就
【注音】yī huī ér jiù
【解词】挥:舞动。就:成功。
【解义】一挥动笔就写成。比喻思路敏捷,技艺纯熟,写文章、书法、绘画即刻完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基侧,时人奇之。”
【例句】小神童作画,~,令人惊叹不已。
一哄而散
【注音】yī hòng ér sàn
【解词】哄:喧嚷。
【解义】指聚拢在一起的人们吵吵闹闹地一下子散去。
【出处】清·吴趼人《情变》第六回:“白凤、阿男早收拾好钱文,向众人道谢,看的就一哄而散了。”
【例句】正在操场上踢足球的孩子们一看老师来了,顿时~。
一技之长
【注音】yī jì zhī cháng
【解词】技:技能、本领。长:特长,专长。
【解义】指具有某方面的技艺专长。
【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假年》第三卷:“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
【例句】他凭着他的~,很快在北京立住了脚。
一见如故
【注音】yī jiàn rú gù
【解词】故:故人,老朋友。
【解义】初次见面就如同老朋友一样。比喻意气相投。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你大哥是个爽快人,咱们既然一见如故,应该要借杯酒叙叙,又何必推辞呢。”
【例句】他和王老师~,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一见钟情
【注音】yī jiàn zhōng qíng
【解词】钟情:情爱专注集中。
【解义】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例句】王丹和李军两个人~。
一箭双雕
【注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词】雕:一种凶猛的鸟。
【解义】发一箭射中两只雕。①比喻射箭技术高超。②比喻做一件事有两种收获。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谁知一箭射双雕,正中了公子朔的隐怀。
”
【例句】这种作法真正叫做~,名利双收。
一举成名
【注音】yī jǔ chéng míng
【解词】举:举动。
【解义】①指科举时中了进士就天下闻名。②比喻因做某件事成功而出名。
【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训子》:“若得你一举成名,那时呵,谁不来敬你!”
【例句】他~后,没有忘记辛辛苦苦培育他的老师。
一举两得
【注音】yī jǔ liǎng dé
【解词】举:行动,举动。
【解义】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
【例句】骑自行车上班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省了时间,~。
一决雌雄
【注音】yī yué cí xióng
【解词】决:决定。雌雄:比喻胜负、高低。
【解义】一决胜负,比出高低上下。
【出处】清·顾嗣立《寒厅诗话》第二十九卷:“今日两君旗鼓相当,盍一决雌雄?因取巨觥,各置于前,观者如堵。”
【例句】这两个人互不服气,只要一见面,定要~。
一蹶不振
【注音】yī jué bù zhèn
【解词】一蹶:跌了一交,一失足。
【解义】摔了一交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一遇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宣帝》:“惮数岁之劳,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数十年兵连祸结而不可解。”
【例句】经过这场打击后,他~了。
一刻千金
【注音】yī kè qiān jīn
【解词】一刻:极短的时间。
【解义】极短的时间值千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出处】宋·苏轼《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例句】时间就是金钱,~,可浪费不得。
一孔之见
【注音】yī kǒng zhī jiàn
【解词】孔:小洞,窟窿。
【解义】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见识狭隘片面。
【出处】谭嗣同《兴算学议·上欧阳中鹄书》:“不敢讳短而疾长,不敢徇一孔之见而封于旧说,不敢不舍己从人取于人以为善。”
【例句】你刚才的说法真是~,太片面了。
一览无余
【注音】yī lǎn wú yú
【解词】览:看。遗:遗漏。
【解义】一眼望去,一切事情都看到了,无一遗漏。
【出处】《北史·邢邵传》:“尝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之。后因……一览便无所遗。”
【例句】站在国贸大厦的楼顶上,城市的全貌~。
一劳永逸
【注音】yī láo yǒng yì
【解词】永:永远。逸:安逸。
【解义】现在辛劳一次,就可以得到永久的安逸。比喻付出一次劳动的代价,把事情办妥当,以后就不费力了。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
【例句】你渴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了百了
【注音】yī liǎo bǎi liǎo
【解词】了:了结,解决。
【解义】把主要的事情解决了,其余的一切也就随之而了结。
【出处】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二十回:“大凡一个人,总是一人为难,当秋痕受饿时,能够同侯氏一死,岂不是一了百了?”
【例句】以我之见,立即给他严厉处分,~。
一路平安
【注音】yī lù píng ān
【解词】一路:在整个行程中。
【解义】在整个行程中顺利无事,平平安安。常用作祝福出门人旅途平安的话。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十九卷:“一路平安,行了一月有余,来到旧日泊船之处。”
【例句】我临上火车的时候,妈妈对我说:“祝你~。”
一路顺风
【注音】yī lù shùn fēng
【解词】顺风:车船行驶与风的方向相同。
【解义】一路上都是顺风。比喻旅行顺当,或办事顺利。也用作祝人旅途平安顺利的祝词。
【例句】我这次出门旅行真是~,沿途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一落千丈
【注音】yī luò qiān zhàng
【解词】落:降落。丈:一种长度单位。
【解义】原指琴声陡然从高音降到低音。形容境况、声誉、地位等急剧下降。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听颖师弹琴》第五卷:“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例句】自从这家商场卖假货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声誉~。
一马当先
【注音】yī mǎ dāng xiān
【解词】先:最前头。
【解义】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例句】他~,第一个冲了出去。
一脉相承
【注音】yī mài xiāng chéng
【解词】一脉:一个血统、一个派系。承:承接,承袭。
【解义】由一个血脉,一个系统或一个派系承接流传下来。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二回:“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例句】如果有机会再去那里,重新看一看那~、象征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传统的孔子殿堂,是很有意义的。
一毛不拔
【注音】yī máo bù bá
【解词】毛:毫毛。
【解义】连一根汗毛都不肯拔出来。原指不肯出一丝一毫的力量。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许宣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坏得些钱钞,便要我替他讨老小?”
【例句】大家都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却~。
一鸣惊人
【注音】yī míng jīng rén
【解词】鸣:鸟叫。
【解义】鸟不叫便罢,一叫便使人震惊。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惊人的举动或成就。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只可怜安公子经她两个那日一激,早立了个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志气。”
【例句】我们班~,在这次全校蓝球比赛中夺得冠军。
一命呜呼
【注音】yī mìng wū hū
【解词】命:生命。呜呼:古人表示哀叹的词。
【解义】一下子就死了。常用于幽默、讽刺的口吻。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谁想乐极生悲。过了六年,刘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呜呼。”
【例句】他有了病后,不舍得花钱请医生,不久便~了。
一目了然
【注音】yī mù liǎo rán
【解词】目:用眼看。了然:明白,清楚。
【解义】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①形容人聪明伶俐,领会很快。②也形容事物,容易辨识。
【出处】清·李渔《笠翁偶集·词曲部·音律别解务头》:“又须言之极明,论之极畅,使人一目了然。”
【例句】河水清澈见底,水底的东西~。
一诺千金
【注音】yī nuò qiān jīn
【解词】诺:许诺,诺言。
【解义】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宋·杨万里《答隆兴张尚书》:“再有后日特剡之议,得玉求剑,敢萌此心,一诺千金,益深谢臆。”
【例句】他~,从不失信。
一贫如洗
【注音】yī pín rú xǐ
【解词】贫:贫困。
【解义】穷得像水洗过一样一无所有。形容赤贫,一无所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你知道,我一贫如洗,家里是没有积聚的。
”
【例句】解放前,他~,解放后,他过上了富裕日子。
一拍即合
【注音】yī pāi jí hé
【解词】拍:打拍子。
【解义】拍一下子就与乐曲的节奏谐合。比喻人与人或人与某种事物很容易融洽一致。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八回:“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例句】两人虽是初次见面,但~,谈得非常投机。
一钱不值
【注音】yī qián bù zhí
【解词】钱:铜钱。
【解义】一个铜钱也不值。形容毫无用处,没有一点价值。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其中更生出无数谣言,添了无数假话,竟把个瞿耐庵说得一钱不值,恨不得早叫这个瘟官离任才好。”
【例句】如果信奉了种哲学,就会把革命理想看得~,一切革命原则都要丧失净尽,一切罪恶都将接踵而至。
一清二白
【注音】yī qīng èr bái
【解词】清、白:纯洁,没有污点。
【解义】形容非常纯洁,没有一点污点。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六回:“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人到案,便一清二白。’”
【例句】他的历史~,没有任何污点。
一清二楚
【注音】yī qīng èr chǔ
【解词】清:清楚,明白。
【解义】形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出处】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初版后记》:“我最好把我的全个面目显露出来,让人们看得一清二楚。”
【例句】公安人员很快把他的底细摸得~。
一穷二白
【注音】yī qióng èr b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