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意决定生意
27272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守己不贪终是稳,始终公平势必兴”。

小商道做事,中商道做市,大商道做人。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做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

商人,商业文明的缔造者,在悠悠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华人生意经”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

晋商注意节俭,所以他们的资本积累较快。正如《晋录》所云,晋商“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廉味……故居奇能饶。”“能饶”,就是能聚财,能积累资本。

徽商多以“诚”为其立身行事的指南。正如歙县商人许宽所说“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卷三)。意思是说,只有以诚待人,人家才会信服你,经常与你打交道,否则,终会对你敬而远之。徽商还讲究“童叟不欺,市不二价”,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广州商人重修北京仙城会馆,立《重修仙城会馆碑记》,称:“其所以能致富饶而享丰厚者,非徒趋时趋势,逐什一之利以获奇赢也,盖必有忠心诚悫之行,淳谨节俭之风,以修于己而孚于人,故能长享其利,阅数百年不衰。”也就是说,做生意,贵在做人。人做好了,生意就能百年不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至今仍极具价值的商谚在传统商人们中间流传。如关于资金周转:“小本经营,全在运转爽快”、“货不停留利自生”、“多做生意少占本,一年多打几个滚”、“嘴快揽买主,手快出生意”、“季节商品一溜烟,抓头丢尾补中间”。关于市场环境:“不务天时,才不生。”也就是说商人应当根据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市场需求等不同情况,研究自己的经营范围,才能达到生意兴隆的目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经营对路”。

上述商规、商谚是历代商人的经商之本,也是做人准则。商场是浓缩的社会,商人也必然是社会中人。

不管什么时候,生意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有生意。小生意在得利,大生意在得人。不了解人,不理解人,就无法与人交往,不能同人做生意,也做不好生意。所以说,做生意,其实是做人;生意场,其实是人场。

但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做人与做生意是两回事儿,做人要诚实,做生意则多变,甚至有“奸商”之说。这是对生意的误解。其实,大商不奸,他们做生意的信条是:诚实中不妨有些灵活,多变中不可丢失本分。

比如中国商人很懂得廉价招客、薄利多销的诀窍:一是货不二价,从量取盈。“身不择行,口不二价”,“一字两头平,戥称不亏人。”二是少赚不贪,让利招客。“厚利非吾利,轻财是吾财”、“三分毛利吃饱,七分毛利饿死人。”

不去计较蝇头小利,而是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靠名声赢得招牌,把名声看作做大生意的资本。

一个不讲信誉、无德无义的人,充其量只能满足一点小私欲,非真商人所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只有能够满足人需要的行为才能赚钱,能满足人的需要,而不害人,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善报,赚钱就是善报之一。

商贾之集关乎地运,地运之兴系乎人力。一个人要做生意、做事业,并且要成功的话,一定要了解做人之道。惟有此,人们才乐于与之交往,生意才能得以大胜。

读好这本关于做好一个生意人的书,定能给你带来滚滚财源,生意得以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