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2730100000021

第21章 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

孩子不爱学习,提起学习就头疼,严重的甚至逃学,这是家长们经常碰到的一个头疼问题。碰到这种情况,不少家长一味指责甚至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首先弄清楚孩子不肯学习或上学的原因,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施加不同的对策。

搞清楚孩子厌学的原因

有一位母亲很痛苦地说:她的孩子什么都好,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可就是不喜欢上学校。后来,经过反复观察,才知道这孩子不喜欢去学校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不喜欢读书,而是觉得学校没有家里自由。

听起来,这个理由的确让人有些发笑。学校是有纪律的,怎么可以没有一点儿约束呢?但从中我们看出,孩子不爱上学的情况非常普遍,其原因也是十分多样的。首先,让我们看看刚上幼儿园或上小学的孩子,会碰到什么困难足以令他们不愿上学。

1.上幼儿园的孩子

新环境往往会令孩子产生不安,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要适应的问题也实在太多了。

(1)没有群体生活纪律的概念。孩子一向在家中过的是家庭生活,生活圈子较窄,接触的不外乎兄弟姐妹、父母和亲友。所以一旦入园,要他们面对这么多小朋友,究竟要如何和小朋友交往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事。

(2)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在家中要遵守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家庭规则,而且由于家庭成员少,实施起来并不见得太繁复。但幼儿园内的规则却来得复杂,上洗手间要举手,吃茶点要待全班小朋友都准备好,才可以一起“开动”,一下子要习惯是有困难的。

(3)幼儿园环境陌生。学校的设计、大小都与家中大不相同。一个教室有那么多的桌椅……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2.上小学的孩子

对于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别以为他经过幼儿园阶段,就没有适应上的困难。其实,由幼儿园转到小学就是另一个新环境,仍然需要去面对。

(1)幼儿园的规矩和小学并不一样,在上课的形式方面,幼儿园又比小学活动性强。上了小学,孩子开始要学会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旁边读书,要应付更深的功课。

(2)孩子离开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会怀念他们,而对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会产生不满或抗拒感。

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家长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借用学校、老师之名威吓小孩:“你再撒野,把你送到老师处!”给孩子留下一个“老师是惩罚孩子的”观念。于是孩子就会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上学,甚至拒绝上学。

要解决以上纯粹因适应新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拒绝上学的情况,父母最好在开学以前就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新生活的开始。开学前,多让孩子知道一些有关学校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灌输他一些资料:“学校内有很多老师,会教你很多知识”,“学校内会有很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的”,让孩子先有一个概念。平日经过学校时,让孩子驻足观看,观察小朋友们在校内快乐的玩耍情况。切勿以老师来恐吓孩子,相反,要告诉孩子学校是一个令人开心的地方,老师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上学后,多和老师联络,了解孩子在校内的问题,做出配合。孩子厌恶读书,主要是觉得“读书是痛苦的”。为什么读书被孩子视为痛苦?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把读书和考试搭上必然的关系,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读书做功课,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取得高分。读书为了考试,考试为了满足父母,孩子根本找不到读书的真义和乐趣。加上父母的压力越大,孩子的反抗和厌恶越深。反过来说,如果父母每天强迫孩子游戏8小时而不予停止,不消几天,孩子一样视游戏为苦事。所以,要孩子不排斥书本,就要自小培养其阅读兴趣,把读书视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让孩子不再厌学

有些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逐渐对学校生活产生了厌倦情绪,出现厌学和逃学现象。有的孩子借故去晚了或者根本不去学校,有的孩子寻找其他理由逃避上学。孩子由于厌学往往会结伴在校外消磨时光,或寻找乐趣自娱,极易形成不良团体、接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和道德水准下降,甚至出现可怕的后果。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厌烦学校生活的苗头,尽快查找原因,以便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消除孩子厌学的消极情绪。

1.对孩子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慢慢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放学后,家长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尽情回忆学校里的生活,同孩子分享学习生活的乐趣,使孩子形成一种“学习是愉快而有趣的”这样一种认识。

抽出时间同孩子一起复习或完成作业,帮助孩子搞清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未弄懂,对已经懂的,要表扬、鼓励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不懂的,要耐心辅导,不要训斥孩子,那样会使孩子感到委屈和伤心,从而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所以不要同别的孩子比较而责备自己的孩子,要具体指出孩子的优点,提出一些建议,使孩子得到个性承认,以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玩,孩子玩得正在兴头上,可以问一问他们准备什么时候学习,而不要简单或粗暴地打断他们。

2.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孩子体验到“懂了”、“能做”的喜悦和快乐,是增强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家长要引导孩子扎扎实实地去学习和思考,鼓励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后的乐趣。

当孩子对过去的知识发生遗忘时,不应责备孩子“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不是刚学过吗”;当孩子弄懂了某些问题之后,家长要同孩子一样表示高兴,不要说:“会这么一点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发现孩子学习吃力,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解决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想法让他们体会到解决困难后精神上的快乐,以使孩子受到鼓舞,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进而产生学习乐趣。

3.扬长避短,提高孩子的信心

家长拿到孩子的成绩单,往往会先注意孩子成绩差的科目和内容,有的家长还常常会说:“这一科成绩差,以后要多用功。”“看来你的这门课真是不行,要是不努力,就完了。”家长这样说是极不科学的,这样会使孩子丧失学习信心和乐趣,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好的科目或内容应做充分肯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优势。另外,巩固孩子的优势科目,同孩子一起学习、讨论,很自然地会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进而带动成绩差的科目和内容的学习。急于弥补孩子的不足,只能是“欲速则不达”,远不如扬其所长,增强信心。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带动薄弱环节,从而逐渐地发展下去。

家长还应在假日多带孩子外出走走,尽多地观察、接触各方面的事物,以增加孩子的感性知识,鼓励孩子多读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借以丰富孩子的想像力,当孩子取得了哪怕是一点小小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4.帮助孩子安排好生活,做到劳逸结合

孩子在学校是以学习为主,他们每天必须按时上课、按时下课,而且学习对活泼好动的小孩子来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他们的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才能完成。所以家长应积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在家尽量增加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使孩子动静结合,以消除孩子的疲劳。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除要求孩子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外,如果有可能,最好中午也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因为睡眠是孩子积极学习的保证,睡眠不足往往会使孩子精神萎靡不振,脾气暴躁,食欲降低,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

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参与同伴间的健康、有益的游戏和活动,使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意志、表达感情,学会与人相处,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孩子适应、依赖并珍惜学校生活。

5.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纪律教育

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对孩子进行纪律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殊不知,孩子不遵守纪律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自制力是可以培养的,有些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家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能严格要求,使孩子散漫成性,意志薄弱。

孩子在家的表现也能折射出在校的表现情况,在家散漫,在校也很难是个守纪律的好学生。孩子在校不守纪律,必定会常常挨批评,这样会使他们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自暴自弃,这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麻烦。所以家长应重视孩子在家的表现,创造条件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对于贪玩的孩子,一方面进行纪律约束,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同几个纪律性强的同学一块上下学,让他们相互监督,形成较强的时间和纪律观念。

6.与学校及时沟通,禁止欺负人的现象发生

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而执拗、任性,做起事来说一不二,总要求别人都服从自己,稍不随意就动手打人。而那些胆小、孤独、感情脆弱的孩子,一旦受到别人的欺负就很容易产生厌学和逃学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家长要及时与教师配合,对爱打人、欺负人的孩子进行教育,在教师的配合下,禁止欺负他人现象的再次发生;对于胆小的孩子,要教育他们敢于向打人的同学进行说理、指责,逐渐锻炼坚强、勇敢的精神。这样就使不同性格的孩子共同在学校集体中受到教育,共同对学校产生兴趣,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7.对孩子进行目的教育

有不少孩子正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导致学习热情减退,悲观失望、厌恶学习。家长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不断明确学习目的,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就会唤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孩子厌学和逃学现象的发生。